美國知名的高空走鋼索雜技演員瓦倫達,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中,不幸失足。事後,他的妻子說:「我就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上場之前他總在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都專注於走鋼絲這件事,不去想這件事可能帶來什麼。」
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作瓦倫達心態,並對其做了總結:任何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先要專注該事情本身,不要考慮與該事情無關或者相關的其他事情。
對於瓦倫達效應,美國史丹福大學做了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個人大腦中的圖像經常會像實際情況本身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換而言之,一個人大腦中呈現出什麼樣的想像圖片,生活中就更容易朝著該圖片的方向發展。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瓦倫達心態與個人成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在生活中,做一件事之前,如果過分在乎事情的結果和周圍人的看法,就會忽略事情本身,被各種壓力包裹住,身心透支。在這樣的狀態下,往往就會出現南轅北轍、事與願違的情況。
這也提醒我們,做事要保持平常心,時刻沉浸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當中,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通常能夠得到不錯的結果。
一.做事但求能力之內,量力而為。
簡單的事精煉做,小事快速做,大事用心做,事事堅持做。凡事做得多了,經驗就多了。在能力之內做事,會有很大的成就感,熟能生巧。
二.縱觀全局,預判失誤。
在做這件事之前,可以縱觀全局,聯想可能經歷的人和事,可能出現哪些失誤,做好準備,才能不慌亂,減少失誤。
三.用心了,盡力了,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只要用心對待,盡最大的能力,就是事情最好的結果,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四.總結經驗。
好好總結經驗,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就可以做地更好啦,這不就是進步嘛!
五.多學習,多實踐,提升閱歷和能力,提高認知的深度和廣度。
多看書,多學習,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多做事,多實踐,有時間多出去走走,多見見風土人情,多認識更多的人,多學習野外生存技能,提升自己的閱歷和能力,從而提高認知的深度和廣度。
就像樹木,根扎得更深更遠,才能枝繁葉茂,不畏風雨!
點滴積累,厚積薄發!
做一件事,專注於這件事情本身,不要想太多,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法拉第說:「拼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這就是成功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