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767字 | 建議閱讀3分鐘
一位諮詢師在群裡說,她五年前的一名學員,初次聽了她的一次專業啟蒙課程後,便持續地進行學習和諮詢實踐,昨天再遇見,經過五年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每小時收費500的諮詢師,並且月諮詢數在三四十個小時,年收入二十幾萬。目前已經開始不再掛靠別的機構,開始籌建自己的諮詢工作室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有些羨慕嫉妒恨。我現在雖也是收費500的諮詢師,但五年前卻有比她好得多的基礎。
在2013年初,我已經有了將近5年的學習基礎,並且已經開始接一些個案及帶一些沙龍課程了。按理說我現在的發展不應該和她相當。因為我的天賦,刻苦程度,在各方面都是得到廣泛肯定的。
如果說我和他有一個關鍵差距的話,那這個差距就是:專注。
我雖然一直想成為一名最優秀的諮詢師,但卻又希望同時成就許多事:還想建立一個培養優秀講師諮詢師的體系。還想把這個體系可以辦得高大上甚至年年承辦頂尖大師的課程(我有機緣接觸到很多優秀的資源)。甚至想讓這個體系多方向發展,比如成立一個心理學主題的咖啡廳,與校園展開項目合作,與企業展開項目合……
結果我這些年一會兒做做諮詢講講課,一會兒又去經管協談推廣項目。一會兒又外出學習,一會兒又推廣一些別人的課程,一會兒又主辦一些課程忙招生,一會兒又忙於運營機構或咖啡廳。
結果一直很忙碌,卻沒有一個點得到長足的發展。最後年華過去了,卻沒把一個東西做到足夠出色。精力都是分散用力了。
所以我看完那位諮詢師的講述之後,在群裡回復了這樣「悔悟」,也可以說是我的經歷經驗的總結:
我給大家總結三點切身的:
一、學習完基本的基礎後就可以開始實踐
在實踐中接受督導和提高自己,速度其實最快,而且學以致用可以把所學實悟得最紮實。我是學了四年多才開始接個案的,其實回看開始得有點太晚了。貌似把基礎打得很深厚,其實70%的所學都因為長久不用而逐漸忘掉了。而且實際個案經驗的欠缺造成了走路長短腳,一些起步比我晚的人結果跑得比我快。雖然理論與自修可以在長遠上決定你發展的上限,但在實踐中都是可以一邊實操一邊補強的,甚至可以藉助個案來加深體悟。
總結就是:準備度到75%時就可以開始了,在實踐中一邊體悟一邊補強一邊學習更多高深的東西,不必等到90%。
二、把個案收入作為自己的基本經濟來源考慮
早期個案收入肯定不多,而且培訓花費巨大,正常情況是入不敷出。這時常常會想先去掙足一筆錢,然後再好好學習和做個案。所以我耗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先做別的掙錢,而諮詢講課的主業則經常無暇顧及。
幾年下來,忽然發現在其它掙錢途徑上耗去的時間精力已然巨多,卻沒有預期想像得那麼簡易地就把錢掙夠。反倒是那些一開始就堅持聚焦做個案的人,此時的收入水平經過積累已經漸漸在我之上,而且比較穩定,足以讓他們專心致志地做個案不用考慮其它。反倒是我,長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後個案功力缺乏持續促進,增長緩慢。多年後依然得分心做別的地方才能掙到所有需要。 依然無法聚焦主業就能獲得學習培訓的所需。
所以,一開始就應該先做根基的事情,把自己的收入來源主要建立在諮詢能力的提高上,這樣才不會耽誤進展和年華。培訓的開銷,不要貪多,早期量入為出選一門最有感覺的深入即可。其實持續定期諮詢與督導所獲得成長,比上很多課更穩定可預期。
但即使你錢很多不用怎麼掙就能支付各種培訓,也要把收入的主要來源集中在從事諮詢上。這讓你至少不會因四處分心而停滯不前甚至不進則退。
三、給想做的事情排好優先順序
那做諮詢的人可不可以搞培訓,辦課程,以及開展些別的項目呢? 答案是可以,但有個順序問題。先做好你作為根基的那個東西,扎深扎穩了,再開更多的花。比如當你個案已經做到粉絲眾多,迎接不暇了,這時你辦個課程,可能招生是一呼百應不費力的。但沒那麼好根基以前,可能你去做招生,幾十個電話才能說動一個人,三四個月的辦課期間你的專業能力培養完全停滯。
所以人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最好是百分之百的精力都要先放在根基上。雖然開始來錢慢,但來的是長久錢,越往後越多。不要急功近利,看到什麼抓什麼,最後哪一樣都做得半吊子。
上述是以做個案為例子的經驗總結。其它亦然。如果你的天賦是辦機構或者推銷課,那也就把你的根基放在你的天賦上,同樣適用。不要一邊辦著課一邊又想著當導師,最後樣樣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是你真想當導師,可以像馬雲那樣,把基業開得足夠紅火了,這時去拍電影都不會影響到你主業的運行。要想當導師招個生也是分分鐘地。
Ps:阿甘正傳是個很能說明問題的電影,阿甘的成功,來自於他無比的專注。他從不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可以同時處理幾件事,他也從不那麼聰明可以「發覺」身邊「各種各樣」的機會,他只會專注在眼前最重要的那件事上,一直專注在那件事上,最後他比所有人都成功。
-END-
作者:高松
心理諮詢師 ,長期專注婚戀情感諮詢與個人成長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