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讀懂初三孩子的心理

2020-09-12 新時代的我


  初三,是結束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尾聲,初三,是學生即將踏入高一級學校求學的基石,初三,更是家長和學生渴望人生走向精彩的階段。然而,初三的學生在長輩的期望、繁重的學業、升學的壓力下,有一部分人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

  縱觀畢業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其一,受挫沉悶型,這部分學生成績優秀,由於一次、兩次考試失常,而變得不自信起來。愛說愛笑的天性鮮有表現,而是沉悶寡言,眼光寫滿戒備,不喜活動,整天埋首在題海中不能自跋。

  其二,急躁焦慮型,這類學生具體表現,在班級「貓」準一個追趕目標,樣樣與其攀比,對方考幾分,自己超過了則喜,超不過則躁,定不下心整理學習思路,系統複習,而是處於忙亂之中而不見學習成效,但又認不清自身缺點,好高騖遠,目標定得過高不能實現。因此,情緒變化大,學習不夠踏實。

  其三,厭學自棄型,這類學生所佔比例不高,但每個班級都有,他們的影響較大。老師的教育、家長的訓斥都沒用,他們在考試中屢次不及格,已經嚴重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他們更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或在球場馳騁,或在網絡拼殺,或在特色小吃店流連。而逃學是家常便飯,筆記從來不做,作業從來不交,行為浪蕩,我行我素,一幅玩世不恭的樣子。

  客觀地說,大多數學生並沒有以上學生的表現特徵。雖然也有壓力,但孩子們學習還是能通過教師的疏導、家長的安撫安然地跨過初三這道坎的。然而,面對以上三類學生心理怎樣引導,使他們擺脫不自信,不急躁,不厭學的陰影,健康的成長。還是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和具有一定心理輔導能力的教師,通過心靈的按摩讓他們重新煥發出快樂積極向上的熱情。下面就以上三類學生的表現談談在實踐操作中如何引導他們走出心靈的陰影,逐漸步入學習的正常軌道中。

  受挫沉悶型的學生都有心高氣傲,惟我獨尊的心理情結,當一兩次遇挫後,心理較脆弱。剛開始時,他們認為自己一時失誤,如果再有第二次失誤,自信心立即崩潰,性情大變,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懷疑起來。這時,心理幹預要立即跟上。否則一個優秀的尖子學生就會慢慢淪為常人,甚至不如常人。

  曾經有個特色班學生小姚,理科成績在年級裡名列前茅,文科中語文平平,但由於認真,語文成績總是中上。到了初三,僅僅認真是不夠的,一次月考中他作文失誤,100分語文只考了70分不到,那時,他還自信滿滿,發誓在期中考出優秀的成績。沒曾想,期中考他的語文只考了71分。再評講試卷時,他就失控地哭了,淚雨滂沱。事後,學生反映他一整天都在眼淚中度過。第二天,我發現他情緒低落,在上語文課時,目光木然,愛笑的他臉色沉鬱。一個優秀的男孩子,可不能讓他栽在這次受挫中。於是,我單獨把他找來談話,並讓他拿出語文卷,從頭到尾幫他分析他失分的原因,最後,我肯定地說,40分的作文你僅得24分,還是你作文的問題,這樣吧,從今天起,老師一天出個作文題給你,單獨幫你面批、評點,你是很有悟性的,老師相信你,這點問題難不倒你。目光迷離的小姚眼睛中立即充滿了靈動。像個小大人頻頻點頭。從那以後,每天中午,小姚總會出現在我的辦公室。他的作文(以40分計)從27分開始,現在逐漸打到了32分,而且,我不斷評點他作文的精彩之處。這個孩子的眉頭逐漸展開。一次,在全班的當堂作文課上,我特意把小姚的一篇修改過的習作作為範文朗讀,那一瞬,我再次看到小姚充滿自信的燦爛笑臉。直到現在,小姚仍然習慣地出入我的辦公室,把他的習作拿給我看,跟我探討作文的細節處理。

  面對這類學生,採取的方法是:一、教師必須搭準脈搏,給予鼓勵,單靠空洞的說教是沒有效果的。二、必須請相關學科的教師配合一起單獨從學科的角度給予輔導。三、相關心理教師一起診治,雙關齊下,讓他從哪裡跌倒再從哪裡爬起來。

  急躁焦慮型的學生,一般都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明明成績的排名是中等,卻把自己的目標定到年級前幾名,還窩著一肚子氣,認為把自己的目標定到這樣的位置是正確的。自己沒考出好成績,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怨這怨那,唯獨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到了初三了,成績仍離目標遙遠,這時浮躁起來,焦慮起來了,雖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適度的焦慮有助於學生考出好成績,但那是針對優秀者而言的。他們焦慮的結果卻可能失眠,直至神經衰弱,最嚴重的會導致休學。目前這樣的群體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家長的期望值與自己的期望值都太高,當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太大時,他們先是怨天尤人,然後,就偏執地認為教師偏心,又是逆反的年齡,就像好鬥的小公雞一樣,成績不能大幅度地提高,還自以為是,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年級裡有位學生在初一時就有這樣的狀況,一次,我跟她進行了深談。她自認為自己在數學上有天賦,但困惑自己的數學成績為什麼總是比不上人家,因此,只要數學成績出來,她就緊張到失控的地步。我問她,是什麼原因讓她覺得自己的數學有天賦,她立即如數家珍地講到小學時自己的數學在年級裡總是名列前茅的事,我知道這個孩子的母親是小學數學老師,而且孩子是在自己母親的班級讀完小學的。不言而喻,孩子今天的心理癥結正是母親當初的提攜造成的。因此,我又跟孩子的母親溝通了一次,孩子母親現在是後悔莫及,但已經鑄成大錯,孩子偏執地認為自己是個天才式人物,心理脆弱得即將崩潰,更容不得老師的一點點的批評,即使老師指出不良現象,她也認為是針對自己。最後,孩子在專家的建議、學校大力配合下,短暫休學。當然,如果能夠暫時脫離壓力較大的環境當然是有益的,但最重要的是從根本上讓孩子接受自己只是個平凡的人,解開心結,需要家長完全拋棄高要求,才能夠徹底讓孩子回歸本源……

  對這類學生採取的方法:一需要家庭和學校配合,請心理醫生及時介入,才會有所起色。心理醫生介入越早越好,能夠消除孩子的心理壓力。二、學校為孩子的後期學習創設一定的條件,孩子信得過的教師跟孩子結對子談心,逐漸解開孩子的心結。三、對這樣的孩子,老師們必須特殊對待,在學習上減輕她的壓力,在言語和表情上盡力和風細雨。四,班集體營造和諧溫馨的氛圍,讓孩子在輕鬆自如的環境下逐步走出心靈的陰影,健康成長。

  厭學自棄型的學生家庭背景走了兩個極端,一種是父母無限溺愛,百依百順。一種是家庭破碎,無人管教。這兩種類型的學生表現另類,他們對課堂失去了興趣。我年級六班有位學生由於成績墊底,本該留級,但在家長強烈要求下,留在初三試讀。剛開始,在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軟硬兼施下,該生上課還算認真,但不久他就故態重萌,作業不交,補課逃走。班主任請來家長,要求配合教育,我跟這位學生談了一節課,站在他的位置理解他的感受,說到他在家庭關係上受到的傷害,說到他一直得到老師的關注,說到他思維敏捷反應力好……他的眼神從戒備到柔和,從柔和到感動,他向我敞開了心扉,說媽媽語言的犀利,老師的不理解、自己對前程的渺茫……我說這不能作為自暴自棄的理由,為自己的美好未來要博一記。後來,他答應了讓班主任指定學生幹部為他檢查每天的作業要求,還跟我說,除了英語有困難,他能夠把所有科目考及格。期中考試,他基本實現了諾言,而且在任課老師的幫助下,他已經完全融入班集體中,學習也有了動力。

  對這類學生採取的方法是:一、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他們重新起飛的動力,班主任和課任教師的真誠讓他們有了自尊的回歸。二、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庭的督促和學校的督促統一起來,使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三、傾心談話,消除他們的戒備之心,對他們全面了解,注重以細節取勝,更需要真誠和鼓勵的眼神的交流,是能夠讓他們振作起來,有所長進的。四、在前期思想工作的基礎上,跟蹤預控尤為重要。這是避免學生反覆的一劑良藥。

  當然,初三了,學生逐步走向成熟,在成熟中,需要有一盞燈,照亮前方的路,學生心理問題隨著社會的競爭的熱度會層出不窮,為了畢業年級的溫馨,需要老師們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方略,在和諧有序的氣氛中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高分寶典

相關焦點

  • 讀《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心理》,讀懂孩子心理,解決育兒難題
    周末帶孩子去公園玩,碰到了很久不見的以前一起帶娃的媽媽,跟他聊了一會。他問我疫情期間在家教孩子什麼了?把我整懵了,孩子這麼小,不至於教東西吧。那位媽媽卻說現在正是彎道超車的時候,還說我一點也不著急,孩子被落了十萬八千裡了都不知道。
  • 讀懂孩子的心理,才是真正的關愛
    那麼,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呢?推薦閱讀《童年之謎》,讓你進入孩子們的童年內心世界;讓你讀懂孩子們在各個時期的行動與語言。教你如何根據孩子的心理思維而進行兒時教育,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童年之謎》是以色列心理學家羅尼.索蘭五十多年從事心理學治療的經驗之作。
  • 迎戰中考,初三家長調整初三孩子的心理狀態,需要把握這四點
    迎戰中考,初三家長調整初三孩子的心理狀態,需要把握這四點中考前,有些初三學生因為信心不足,導致影響複習效果,為了防止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倦,初三家長調整初三孩子的心理狀態,需要把握以下這四點。在適當競爭的基礎上,初三家長需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點滴的進步,讓孩子忽視外界的一切幹擾,相信自己,不灰心,不放棄,構建獨立穩定的心理狀態。
  • 專業醫生教你如何讀懂自己的孩子
    《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行為》的作者黃彥鈞告訴我們,出現上述困擾的原因可能是你沒有真正理解孩子出現不當行為背後的原因。黃彥鈞是著名職能治療師,對解決兒童發育遲緩、自閉、多動、行為異常等問題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是很多孩子眼中的「大朋友」,父母眼中的「救星」。
  • 深圳富華醫療美容醫院教你如何讀懂別人的心理
    具體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的表現形式叫做心理現象。那麼,如何讀懂別人的心理?1、如何讀懂別人的心理要想讀懂別人的心理,就要在不同的境況下時時留心我們的同伴並觀察他們,在一段時間後你能夠更好地為他們的話語或是行為動作做出解釋。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先別說孩子,家長要讀懂孩子「心理秘密」
    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搶玩具是非常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行為,但我卻要和家長們說,孩子搶玩具是成長發育過程中非常正常且必然的事情,因為這是孩子物權建立的信號。我們還斥責孩子之前,首先應該讀懂孩子搶玩具背後的"心理秘密"。面對孩子搶玩具,你是怎麼做的?
  • 畫畫可做心理治療?專家教你透過畫作讀懂孩子心
    教家長如何從孩子的畫中「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6月15日17時55分訊(記者 伊永軍)人們常說:畫如其人。一個人的繪畫作品往往能反映這個人的心情、性格、成長曆程等,孩子也一樣。
  • 孩子有虛榮心?別急著批評!教你如何讀懂他們言行背後的心理密碼
    而孩子一些有虛榮心的表現,只是因為少了大人的含蓄和虛偽,比較顯而易見罷了。其實更重要的是,作為父母,要讀懂孩子這些表現背後的心理密碼,才能通過有效的溝通,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孩子的虛榮心從開始出現到慢慢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
  • 你能讀懂孩子言行背後的真意嗎
    其實孩童們的話往往是像電報一樣用密碼寫成,我們父母需要經過一道破譯的程序才能讀懂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孩童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其目的。孩童出生後不久,他就慢慢感知到某些行為能達成他的目的;也發現某些行為不能達成他的目的,於是成功達成了目的的行為他就保留了下來,那麼無法達成目的的行為就會被其淘汰了。心理學家將這種形式的學習稱為「鼓勵」或「增強」。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聽聽金尚中學心理名師李遠怎麼說  01  首先,青春期孩子身心發育還未成熟,性行為會給女生心理帶來極大壓力,心靈備受煎熬。其次,給女生身體健康特別是生殖健康造成嚴重傷害。其次告訴孩子不能發生性行為是因為其心理、生理方面均不成熟,無法承受性行為的後果。所以要通過大腦和意志力去應對性慾望和衝動。  第二道防火牆就是避孕和緊急避孕。在越來越多青少年「翻牆而過」的情況下,應該教授他們一些避孕與緊急避孕的知識。以成年人的計劃生育為背景的性教育,不會讓孩子感到是在針對他們,或贊同他們發生性行為。
  • 5分鐘看懂兒童畫,讀懂孩子的心理!
    繪畫是一個人心理的反應,讀懂孩子的畫好像讀懂了孩子的心理。喜歡畫花草樹木的孩子,性格溫柔,對於色彩追求比較高,審美力強。 4、 布局方面。 居中:自我意識比較強;偏左:懷念過去;偏右:憧憬未來;偏上:喜歡幻想;偏下:注重現實,渴望安全感;畫在角落:可能有心理壓抑或者為人比較低調。 5、 動作方面。
  • 【家長必看】初三學生的六大心理特點
    初三大家都關心孩子的中考,也知道儘量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儘可能讓孩子能夠在一個較輕鬆的環境中備戰中考。但是,初三作為一個特殊時期,很多情況需要家長朋友們留心觀察,並小心處理。     對孩子來說初三是一個坎,孩子處在初三這個特殊時期,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家長朋友需要隨時洞悉孩子的這些變化,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1.產生成人感     表現為生理功能進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展。
  • 當孩子說「你沒別人的媽媽好」,傷心之餘,要讀懂他的心理需求
    二、別光顧著傷心,要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當孩子的某些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他們就會找到某些出口釋放出來。比如,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在父母那裡受挫,他們內心的壓抑情緒就會得不到宣洩,再看到其他孩子一直得到父母的誇獎,而自己卻一直受批評,他們說出"你沒別人的媽媽好"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
  • 如何讀懂孩子的心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下午北三醫院生殖中心工會請著名心理諮詢專家韓三奇老師來給我們講了一節《讀懂孩子的心》的課,韓老師是心理諮詢師評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第一批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的心理諮詢師。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認證心理諮詢師,並長期兼任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中央財經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等首都多所著名高校臨床心理諮詢專家,深受學子歡迎。
  • 家長怎樣陪孩子度過初三這年
    隨著中考的臨近,所有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或焦慮心理。家長對策:這時孩子最需要家長給予切實的鼓勵,自己努力,排名沒有進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績沒有進步,因為別人也在努力,別人沒有坐在那兒等著你,實際上是大家都在進步。
  • 初三男生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
    近日,武漢三名初三學生在學校玩撲克被請家長,其中一名初三男生的母親到校後當場扇了他耳光,一會兒之後該男生翻上走廊圍欄,跳樓不治。類似「心理脆弱」的事情以前也有報導,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
  • 和你聊聊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
    6月份剛剛出版,已經加印第二次,剛上市的時候就登上了心理疏導榜的榜首。果媽:這本書乾貨滿滿,我想問Amy,你在寫了這本書之後,你怎麼看待讀懂孩子這件事,以及分享你與孩子相處的小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 給初三孩子家長的一封信
    初三,對於每一個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關鍵和關乎全局的一年,在這一年內,孩子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和成長,也正因為這種成長的喜悅和無限美好的花火,必然也有成長帶來的痛苦與諸多不惑,因而,對於孩子來說,初三是孩子從小到大以來所遇到的第一個分水嶺,因為過了初三,有的孩子會升入理想的高中,繼續學業,有的孩子會因興趣去學一些專業的技能來為將來打下基礎,還有的孩子甚至會輟學走向社會
  • 5分鐘看懂兒童畫,讀懂孩子心理——附書單
    手機閱讀想不想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的繪畫作品,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以及他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畫,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的一扇窗戶。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線條、色彩、圖形、人物、環境、布局,顯示著孩子的性格、氣質、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當時的情緒特徵等等。
  • 耘谷學堂┃看見 讀懂 陪伴——心理健康培訓家長學習心得分享(一)
    — — 王詩雯家長      看見,讀懂,陪伴,老師總結講的很到位,之前教育孩子比較急躁,尤其是孩子還比較叛逆的時候,後面要根據老師講的好好調整自己,改變教育方式,溝通方方式,做到老師所說的,別著急,別狂躁,別逃避,別甩鍋。— —黃語涵家長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也很關鍵,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她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