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家長不要再灌輸快樂學習的理念了.

2021-02-19 孩教圈

粉絲福利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關注廣州孩教圈,並發送「520」立刻免費領取小教為廣州爸爸媽媽們精心準備的廣州最新教育資料和520本經典繪本大禮包。

作者:孩教圈記者林凡  出處:孩教圈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快樂學習」這種類似培訓機構的廣告語開始在學校家長們中廣泛流傳,我們現在講快樂教育,強調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強調不要給孩子太多課外作業能以及為了應付考試而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但這是並不意味著學習就是快樂的,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肯定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結果,而這種努力學習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本身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家長老師們一味給孩子灌輸「快樂學習」的觀念,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這與他們的真實感受是想違背的,反而會對孩子造成許多困惑,進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我們要呼籲,家長們要給孩子強調:「學習肯定是辛苦的,不努力付出,就不會有優秀的學習成績!」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國外也一樣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麼快樂。有一些家長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教學領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專門的課程之外,還有藝術、語言方面等領域,充分開拓學生的天賦。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後面不也經常懸掛著一把戒尺嗎?據說,孩子表現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行。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沒有經過無聊和苦逼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習成績

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有的孩子心智比較早熟,從小便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像考上好中學或好大學這樣的短期目標。但無論是那種情況,他們首先是有一個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這個過程是談不上快樂的。快樂是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但是也不排除極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具備極強的天賦,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這只是個例,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

讓孩子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通過辛勞付出,培養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所以與其說在孩子教育中培養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後踏入社會後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重要目標。

美國為什麼要研究我們的應試教育,因為我們會吃苦

現在很多人都在詬病中國的應試教育,呼聲最高的就是孩子負擔重,扼殺孩子的天性等。不能否認,有些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甚至很多學習的內容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並沒有什麼用,孩子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去學習,這個情況並不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內容。我們關心的是,在目前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你不能改變這種體制,那如何去適應它。所謂適者生存,教育也是一樣,比如高考,如果是按照所謂的素質來招生,中國有多少寒門學子能進入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高考制度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暫時找不到比高考更好的制度,同樣現在面臨的應試教育,誰都知道它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但我們並不可能很快就能改變它。在這種體制下,孩子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必須要學會努力,勇於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種體制下生存。為什麼現在美國不希望招收太多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學生,是因為中國的學生太會考試了,美國許多重點大學每年招收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學生,所以美國反過來研究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如此「優秀」。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應試教育反而培養了中國學生在千軍萬馬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能力,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肯努力,會吃苦,為了考試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

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我們有些家長總是羨慕國外的教育方式,事實上除去偏見,外國有些優秀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美國的中小學階段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學習技能的培養,對孩子的教育多採用鼓勵的形式,教育方向也是朝著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因材施教,這是我們教育體制未來的發展方向。假如有一天我們國家也實行這樣的體制,一樣鼓勵學生注重自己的興趣發展,那難道只要有興趣,不努力也能取得成功?我們認為:興趣也許是最好的老師,是孜孜不倦學習的動力,但這只是學習的啟始動力,許多孩子對很多方面都有興趣,但是並沒有成為他們以後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簡單,他們並沒有為這個興趣而努力。比方說賈伯斯,有人認為他的成功是因為有著非凡的天賦,但是這種天賦也是要在漫長的過程中不斷經歷痛苦,不斷嘗試失敗或積累下來。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優秀的人也是要通過不斷努力,辛勞地付出才能成功。比如一個小孩,他是很喜歡畫畫,但是他並沒有為此而努力過,那他以後就能成為一個畫家嗎?孩子因為有興趣,所以對某件事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有目標去學習,甚至為此做出很多犧牲,這才是他以後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學習太努力或者很不努力,長大都很難有成就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某些不良影響。一些學生在高度的學習壓力下,幾乎兩耳不聞窗外事地學習,成為大家熟知的書呆子。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讓孩子學習到知識,還要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團隊精神,情商逆商等。前段時間有一篇講中國的高考狀元為什麼離開校園後都少有大作為的文章,就是在講這個道理。單純為了考試而考試,這絕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孩子也只是成為會考試的機器。但是如果因此就極力排斥學校的教育,也只是走上另一個極端而已。當今的社會已經不再是敢闖就能贏,只憑一股勇氣沒有實在的內涵,是不可能取得成功。家長們應該深有體會,每逢開同學會,班上幾個現在混得好的,大都在學生時代都是成績中上,但是比較活躍的份子,一般都不會是那些成績倒數第一,整天遊手好閒的同學,當然也很少是那些永遠成績第一的書呆子了,所以說學習太努力或者很不努力,長大都很難有成就。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是會伴隨他們一生,這些都能讓他們在今後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孩子天性就喜歡玩,家長不讓他們知道學習是辛苦的,他們怎麼可能主動努力學習?


所以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曲折,充滿著艱辛,要想要好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努力,要辛苦付出,這是每一個孩子學習的責任。我們要讓孩子去體會努力學習而取得好成績的快樂,去培養一種不付出就沒有收穫的價值觀。要讓孩子們知道,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如果在學習的階段,他們每天都想著玩,想著快樂的生活,而沒有去體驗人生這種為目標而努力付出的過程,他們長大後就不可能為了工作,為了人生的目標而去拼搏努力,這恰恰是現在孩子面臨的主要問題。

現在零零後的孩子,生活基本上沒有負擔,他們從小生活中一種沒有壓力的環境下,他們感受到的更多是快樂,他們從小就沒有為生活而擔憂的必要,所以快樂對他們而言是理所當然,而辛苦付出就是一種不必要的想法。沒有目標,沒有壓力,強調快樂,這是當前大部分零零後孩子的生活狀態。如何培養孩子努力付出,幫他們樹立長遠的目標,為目標而努力,這是家長和老師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孩子通過學習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本文為孩教圈原創文章,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個人或者公司,轉載請註明出處「孩教圈」,我們將保留一切法律權益。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養成每天都學習的習慣?不要灌輸「學習是辛苦的」觀念
    又到周末了,相信很多孩子都很開心,終於不用一天到晚對著手機或電腦上課了,而是可以一天到晚玩手機打遊戲了——估計家長們對此並不太開心。但不管你開心也好,不開心也好,又上了一周網課的孩子,好不容易到周末,自然是想要放鬆放鬆的,這個也可以理解。
  • 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在農村生活的小林,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富裕,父母常年在外辛苦打工掙錢供自己上學,每個月只能跟父母通話兩次,每次小林跟自己的爸爸媽媽打電話,爸爸媽媽都會叮囑小林要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將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並且告訴小林,父母在外打工非常辛苦,在家要懂事,聽話,不要亂花錢,等等。
  • 老師、家長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樣
    在班主任研究會的後臺留言中,不難看到許多家長和老師的糾結:怎麼讓小孩學習不那麼辛苦,又有好成績?是不是讓孩子找到興趣就可以了?我們不得不說,真正的學習從來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全世界都一樣!沒有經過無聊和辛苦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習成績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
  • 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樣!
    在公眾號的後臺留言中,不難看到許多家長和老師的糾結:怎麼讓小孩學習不那麼辛苦,又有好成績?是不是讓孩子找到興趣就可以了?我們不得不說,真正的學習從來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全世界都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努力付出的品質,幫助他們樹立長遠的目標,為目標而努力,這是家長和老師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孩子通過學習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 新的一個學期一定要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
    新的一個學期一定要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為了自己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這就是學生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你要學會吃苦,學會忍耐,學會放棄一些東西,這不僅僅是我們學習的需要
  • 開學了,老師、家長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樣!
    我們不得不說,真正的學習從來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全世界都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努力付出的品質,幫助他們樹立長遠的目標,為目標而努力,這是家長和老師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孩子通過學習要培養的一種能力。據說,孩子表現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行。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教育,孩子會主動學習
    不要去教育孩子好好學習,而要吸引孩子喜歡上學習。孩子的理性思維是不成熟的,他們更多的是憑感性來做判斷,你跟他講再多要學習的道理也沒用,他聽不懂,也不想聽,更不愛聽。與其告訴他學習很有用,不如讓他體驗學習有多好玩。
  • 開學了,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樣
    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學習。快樂是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
  • 孩子如何快樂的學習,才應該是家長關注的重點
    馬城大MBA 16班優秀學員(成都武侯外國語學校校長)——樊彬校長昨晚參與中太經管院雲課堂在線直播,直播中樊校長的句句真言牽動著每位家長的心,字字精句讓家長們逐漸展眉!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樊校長的直播內容到底說了些什麼呢?孩子如何快樂的學習,是樊校長讓家長們關注孩子最重要的問題。
  • 不要否定指責孩子,肯定孩子的想法,孩子一定會愛上學習
    我先是肯定孩子表達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又說每個人對國學經典的理解都不太一樣,這句話也有幾個解釋,我再給你講這句話直接的意思「聰敏好學,不以向地位、學問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不準確,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價值感被拉低。
  • 一生一本|新學期,請告訴孩子:學習肯定辛苦,全世界都一樣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小編說:如何讓孩子學習不那麼辛苦,又能有好成績?這是不少家長心中的疑惑。是不是讓孩子找到興趣就可以了?答案是否定的。這是老師和家長們的責任,也是孩子通過學習要培養的能力。所以,智慧君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學習的過程一定是辛苦的。提倡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代表學習不需要下苦功。
  •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快快樂樂的學習,快快樂樂的成長,將來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天我從三個部分分享: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1,孩子學習能量的聚焦2,家長的說話方式3,家庭統一戰線的構建每個孩子的成長就好像是土地裡長出的一顆樹苗一樣,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時間、需要呵護、需要澆水、需要陽光,這些就會考驗有些家長的耐心,因此說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家長一個學習的過程
  • 家長請不要迷信「快樂學習」,孩子堅持重複訓練才能學好英語
    近年來,「快樂學習」的理念開始在某些家長群當中流傳。
  • 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未來發展
    孩子就好比小樹苗一般,受外界的因素很多,如果從小就給他更多的照料和關注,那麼長大後絕對是根正挺拔,所謂教育理念支配教育方法,家長的教育理念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國也需要無數個家來進行組建。家中的教育理念優質,才能讓孩子成為國之棟梁。對於傳統的教育理念,咱們一貫使用「古今混用」。
  •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學習?
    十一長假結束了,孩子們又回到了校園,很多家長非常困惑,如何讓孩子熱愛校園,熱愛學習,很多人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學習就是要吃苦,但是我們的教育終極目標是走向幸福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享受到快樂的學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快樂學習的目標呢?
  • 一味「灌輸」孩子知識是徒勞,鼓勵孩子「發現式學習」才是真理
    父母一味地給孩子"灌輸"知識點,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或許,孩子在上著補習班時,心裡早就飄到不知名的地方了。或許孩子被迫關在家裡寫作業時,心裡想的是樓下正在踢球的好夥伴。如此低效的學習模式,孩子的成績能夠提升才怪呢。一味"灌輸",不僅僅沒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還將孩子變成一個帶有負面情緒的孩子。
  • 孩子不愛學習?試試這快樂學習五步法。
    孩子不愛學習?試試這快樂學習五步法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每個學霸都要必備的能力,如果發現孩子對學習表現出了厭倦,煩躁,抱怨,焦慮,急躁等情況的時候,那就要敲響警鐘了!找對方法再努力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很努力,只是我們有沒有發現,即使孩子很努力的去學習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其實就是學習方法沒有找對,沒有找到學習竅門!比如背誦課文,有的孩子很快就能背過,而有的孩子即便很努力的去背誦,可是還是背不熟!
  • 請告訴你的孩子,努力學習是辛苦的,但也值得!
    在學生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掌握知識獲得成功人生。為了這個人生的目標,孩子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和付出,這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修煉。一定要告訴我們的孩子: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肯定是要付辛苦努力的!國內國外都一樣,學習從來不輕鬆。
  • 孩子學習沒動力?不如試試體驗式教學,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許多家長甚至學校都默認將重點放在成績上,忽視了具有啟發性、實踐性的體驗式教學方法。當孩子們背不下一首古詩時,死記硬背的方法已經默認的成為了首選。鄰居家的孩子一年前朗朗上口的《詠柳》,一年後再讓他表現一下時,背的已經是磕磕巴巴了。
  • 父母到底要不要逼孩子學習?周杰倫、吉娜的經歷就是最好的答案
    只要是家裡有孩子上學的父母,肯定都聽過這樣的話:好的教育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被父母逼著學習的孩子都不是真心愛學習。教育專家們都在提倡「快樂教育」,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而教育資源的競爭卻愈演愈烈。其實,「釋放孩子的天性」是一個教育謊言,或者說,是被某些人斷章取義加錯誤解讀之後強行灌輸給家長的「毒雞湯」。小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想不清楚。但是換一種方法,問你小孩子天生就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就很好明白了,就是玩。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只是說每個人喜歡玩的對象可能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玩飛機汽車模型,有的孩子愛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