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行山南下的一支革命隊伍,激情燃燒莆田70年

2020-12-20 看莆田

文:聞道 圖:木痴

7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歷經千難萬險,來到福建,解放福建,接管政權。其中,一部分南下幹部紮根莆田,與莆田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為莆田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從二十幾歲的熱血青年,到如今年逾九十的壯志暮年;從浩蕩的數百人隊伍,到如今僅剩十幾人。《看莆田》謹以此文,讓更多的莆田人記住,記住這個與眾不同的革命群體,記住這個永恆不滅的部隊番號!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1948年至1949年初,我軍勢如破竹,一舉奪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全面勝利。

為了適應全國解放形勢的需要,中共華北局決定從太行、太嶽兩個革命老區選調了4千多名得力幹部,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以下簡稱長江支隊),隨軍南下,接管地方政權。

經過緊張的學習訓練,1949年4月,這批太行、太嶽的優秀革命兒女,眼神堅毅,步伐堅定,奔向南方。

然而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漫漫六千多裡徵途、敵機轟炸、土匪特務的冷槍暗殺,以及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各種困難險阻。

進入福建,長江支隊一刻不敢耽誤,迅速分成6個大隊,日夜兼程,奔赴八閩大地。之後,他們有了另一個特別的稱呼:「南下幹部」。

1949年9月,長江支隊進入莆田,掀開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生產支前、民主建設等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他們為莆田的建設、發展奉獻了聰明才智及畢生心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舍小家,為大家」

張辰福與夫人的合影

今年,已93歲高齡的張辰福,出生於河北省元氏縣(隸屬河北石家莊市)。1947年,從抗日高小畢業就分配在解放區公辦小學當教員。戰爭年代,常遇敵機轟炸,聽到轟炸聲、槍炮聲,他就要立馬組織學生轉移到地道,在地道裡仍堅持帶領學生學習。

參加過解放戰爭的他,後來選調加入長江支隊。集訓三個月時,誰也不知道會去哪裡?去多久?只有一個信念:堅決跟黨走,黨指向哪裡,就奔向哪裡!

張辰福(左一)

4月的一個清晨,將士剛吃早飯,一陣急促的號角響起,他們接到通知,立即整理行囊,邁著矯健的步履向南方挺進。

到了莆田,張辰福先後在笏石、縣公安局、縣委組織部等部門任職。後調到省委組織部、省檢察院、省委黨校工作。他的女兒張麗冰記得,父親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其它地方出差,他是人民的好幹部,卻很少顧及自己的小家庭。

張辰福一生不計較名利,廉潔奉公,生活簡樸。在省委黨校幹部處工作時,組織有意提拔他為副處長時,他建議給另一位同志。1978年,張辰福調回莆田地區工作時,全部的家當就是2個木箱、1個舊皮箱、1張小飯桌。

1983年,張辰福的兒子從全國重點大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回莆田,希望父親能出面跟市人事局的領導說下,分配到好點的學校。沒想到父親「頑固」地拒絕了,兒子最後被分配到市少體校任教。

1984年,張辰福提前辦理退休,主動將職位讓給其他同事,領了離休金,將家裡的土坯房刷上灰油漆,為兒子準備婚房。

退休之後,張辰福仍在發光發熱,擔任了莆田市老年人體育協會副主席,積極完善縣區和市直老體協組織,活躍老年人文體活動,組建運動隊參加福建省及全國的大賽。

「南下幹部的家風與家教」

楊景懷年輕的照片

楊泉生記得,小時候沒有過任何幹部家屬的優越感,儘管父親楊景懷曾任莆田縣委書記。

一次,縣裡為父親配車前往福州開會,母親身體不適,想搭個順風車去看病。父親不讓她搭公家車,最後母親交了汽油錢才上車。

楊景懷(左四)

七十年代,每個年輕人都有一個「當兵夢」。單位特意為楊泉生的弟弟留了個參軍名額,父親得知家境貧困的同事的孩子也要參軍,於是將名額讓了出去。弟弟得知後,如晴天霹靂,撕心裂肺地哭了整整三天。

身為南下幹部的子女,即使有各種機會,也不能上。楊景懷不僅以身作則、為官清白,對家人、對下屬同樣嚴格要求,甚至有點不近人情。

楊景懷(第一排左四)

楊景懷的秘書私下在晉江地區買了房子。楊景懷發現後,嚴厲批評:「我們是共產黨的幹部,黨需要我們去哪兒,我們就要隨時動身,你還買個房子?」意識到錯誤後,秘書不久就將房子賣了。

楊泉生關於父親的記憶並不多,很多事跡是父親走後,從別人的口中得知。父親堅定的信仰及大公無私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楊泉生的人生道路。

「龍眼掉地,不懂得吃」

孟廣鑫

出生江蘇六合縣(今江蘇省中西部)的孟廣鑫,從前沒見過龍眼。「具體哪一天到莆田,記不清了。就記得那是龍眼豐收的季節,當時龍眼掉一地,大家都不懂得吃。」說他哈哈一笑。

孟廣鑫在煮莆田滷麵

現年93歲的孟廣鑫,為人和善、身體硬朗、精神抖擻。人老了,越久遠的事情,記得越清楚,聊起崢嶸歲月,孟廣鑫滔滔不絕。

他曾是個孤兒,被送到別人家「當兒子」,日子過得很艱苦,直到他加入了新四軍。

孟廣鑫與夫人

在軍隊裡,他每天負責照顧傷患,雖然幹著髒活累活,但有飽飯吃、有衣服穿,他一直跟著共產黨走,再次有了家的感覺。

1949年,長江支隊達到蘇州,因接管福建幹部不夠用,要從華東地區再抽調一批幹部。

孟廣鑫的任命書

當時,孟廣鑫已經是華東野戰軍警衛團通信排排長,本有機會前往上海的他,舍安逸、迎艱難,聽從黨的指揮,隨長江支隊來到貧窮落後的福建。

來到仙遊後,他積極發動群眾搞土改,投身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即使在文革年代,被下放到更偏僻的屏南縣,但無論面對多少委屈,他也從未動搖過,矢志不渝地追隨著共產黨。

「比起犧牲的戰友,我們還活著,還有什麼可說的。」孟廣鑫一直很知足、很樂觀,感黨恩、念黨情。

「一生都奉獻給仙遊」

劉榮芳

「49年9月5日來的仙遊,剛好七十周年了!」劉榮芳至今仍說著一口地道的河北話,鄉音未改,鬢毛已蒼白。

在父母被日軍殘忍殺害後,劉榮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9年初,他從邢臺縣公安局保衛隊,調到武安縣集訓。

劉榮芳與愛人

回憶南下過程,今年89歲的劉榮芳感慨萬千。

那時候,山路迢迢、關山重重,敵機經常在上空盤旋,掃射、投炸彈進行轟炸。部隊只能白天整休,下午四點開始行軍。福建多山,山路崎嶇,人跡罕至,毒蛇、蚊蟲肆虐,戰士們一路咬牙堅持。

劉榮芳與曾孫

來到仙遊,劉榮芳在縣政府當收發員,先後在糧食局、郵電局、勞動局、組織部等工作崗位任職。

他堅決不給孩子安排工作,家裡四個孩子都沒受到任何特殊關照。「我們管人家的,怎麼可以自己那樣做。」一句樸實的話語,卻折射出老黨員身上的光輝。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提拔、提薪的機會主動讓給條件困難的同事。

一杯茶,一張躺椅,劉榮芳可以愜意地度過一個早上

在仙遊七十年,劉榮芳學會了莆仙話,融入仙遊的生活。退休了,他一直想要回老家。落葉總想歸根,回過河北老家幾趟後,他也就沒提了。

某種意義上說,南下是一場訣別。在仙遊大地上,劉榮芳奉獻了青春、奉獻了終身,而河北邢臺,他熟悉而陌生的故鄉,變成了他鄉。

長江支隊精神永存

採訪過程中,這些老幹部、老黨員的秉性如出一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高度一致,仿佛是一個模子裡倒刻出來的。

他們不願談個人的付出和貢獻,不會向組織講條件要待遇,他們在職是這樣,離休後仍是一樣。

「長江支隊入莆79周年紀念大會」

我們不是那段歷史的親歷者,只是一個遲到的聆聽者。他們的故事僅僅是長江支隊的一個縮影,許許多多的長江支隊戰士,用高尚的革命情懷,譜寫一曲曲偉大的組歌!

那些老前輩身上有著閃閃發光的寶貴精神:艱苦樸素、無私無我、人民第一,那是他們一輩子無怨無悔的堅守。

莆田長江支隊健在老同志:武可信(左一

每每看見尚健在的長江支隊老前輩,望著他們那布滿滄桑的臉,總不覺油然一份敬意。他們一個個平凡樸實,謙卑厚重,卻又信仰堅定,積極樂觀,初心未改。

歲月流逝,精神不老。70年過去了,祖國沒有忘記長江支隊,我們更該銘記歷史,相信在莆田老前輩們革命事跡的激勵下,長江支隊精神將會與巍巍的太行山永存,將會與秀麗的壺公山同在。

相關焦點

  • 《我們走在大路上》丨第六集:激情燃燒的歲月
    從這一張張堅毅且充滿激情的笑容裡,今天的我們依然能夠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深打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有著六億多人口的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是一件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激發起萬眾一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空前激情和沖天幹勁。石油是工業的血液。
  • 「雙一流」河海大學南下莆田
    近日,河海大學也開始南下了,南下的地點不是廣州或者深圳,而是福建的一座小城市—福建莆田市。揭牌現場9月28日,福建莆田市政府與河海大學戰略合作籤約,同時,河海大學木蘭溪生態河湖研究院在莆田正式成立,雙方共同為「河海大學木蘭溪生態河湖研究院」揭牌。
  • 激情七月 燃燒美食的「誘惑」
    原標題:激情七月 燃燒美食的「誘惑」第八屆「中俄蒙」美食文化節暨第三屆中國 烏蘭察布美食文化節20在集寧開幕消費日報網訊(記者閆廷 口王再明)今天以主題為「暢遊京郊草原,樂品「中俄蒙」美食」文化節, 7月20日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集寧路吃街吉祥廣場隆重開幕
  • 【贛州70年】胡燦:願為革命「肝腦塗地」
    1917年,他考入贛州省立第四中學,因品學兼優,被推選為贛南學生會會長。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胡燦積極組織群眾集會、上街遊行,發起抵制日貨「愛國捐金」活動,得到贛州社會各界民眾的擁護。有一天,胡燦和同窗好友肖以佐帶領100多名青年學生上街搜查日貨,並當眾焚毀。此舉令城內老闆們惶惶不安,他們揚言要進行報復。
  • 林寶金:「五美」展現莆田70年「美麗蝶變」
    福建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莆田專場4日舉行,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介紹了莆田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情況。在4日舉行的福建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莆田專場上,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從莆田的「發展之美」「城市之美」「和諧之美」「生態之美」「活力之美」五個方面介紹了莆田70年來發生的「美麗蝶變」。
  • 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70年來莆田「蝶變」成就綠色生態宜居港城
    9月4日,在福建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莆田專場上,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用「發展之美」「城市之美」「和諧之美」「生態之美」「活力之美」,五個方面概括了70年來莆田的「美麗蝶變」。莆田史稱「興化」,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是一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古府新市。
  • 山西晉城:「在太行山上——山西抗戰紅色歌曲圖片巡展」啟動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歌曲《在太行山上》創作於1938年7月的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是為在山西境內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日軍民而創作的一首合唱曲,描繪了太行山裡的遊擊健兒的戰鬥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
  • 切記:廢柴也是柴,莆田鞋也是鞋 解密穿莆田鞋人的心理
    你想要的,莆田有。把激情燃燒的歲月,灌進喉嚨,將所有一言難盡,一飲而盡。上面這句話,是紅星二鍋頭的廣告語。胖爺我感覺這幾句寫的真特麼的給力!到位!一個酒,因為文字的力量賦予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色彩。於是乎,胖爺我也仿照了一句:把激情燃燒的歲月,穿在腳上;「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應該:帥——鬥牛、半場、全場都可以——不怕擠地鐵;不怕擠公交;不必下個月吃土。
  • 拉瓦錫的燃燒理論與化學革命
    拉瓦錫是這場「化學革命」中的中心人物,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1774年,拉瓦錫利用錫和鉛作了著名的金屬鍛燒試驗。他工作的特點是特別注意量的研究,善於運用天平來做化學分析;另外,他特別注意理論思維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使他比他的前輩和同代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 文學創作的歲月會是激情燃燒的過程
    曾在工作之餘拜讀了近代名家的一些作品,大凡有影響力的名篇無不是作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用凜冽的創作激情來完成的。一個寫作者,在寫作與創作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激情的欲望和衝動,註定是寫不出好作品的。換句話說,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是作者激情的燃燒過程,乃至生命的燃燒過程。有激情,才能有作品;有激情,也才能有好的作品。
  • 激情,燃燒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作為領隊,作為組長,孫嗣文希望,此次奔赴萊陽的17名扶貧掛職幹部和第一書記,都能夠以飽滿的激情,在最短時間內,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為當地百姓踏踏實實做一點事情。農村工作複雜,脫貧任務艱巨,孫嗣文有思想準備。「輸血不如造血,脫貧更不是走過程、走形式」,他說,希望能夠增強村鎮各級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內生動力,為當地打造一支永不離開的工作隊。
  • 細數莆田的「美麗蝶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莆田專場新聞...
    莆田史稱「興化」,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是一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古府新市。新中國成立70年來,莆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令人自豪的發展成就。1983年,莆田撤地設市,此後歷屆市委市政府勵精圖治,帶領全市人民團結奮進,打響了一場又一場艱苦奮鬥的攻堅戰,使昔日「蒲草叢生」的農村地區,變成了今朝綠色生態的宜居港城。
  • 何志明:《南下幹部研究綜述》
    編者按:新中國成立距今已近70年了,但為其做出重大貢獻的特殊幹部群體——南下幹部,卻因歷史研究和書寫的不足,以致在黨史和共和國史上漸逐漸湮沒無聞
  • 2020年高考,莆田學校表現不俗,尤其是這些
    一 莆田三中莆田三中是省二級達標高中。 始建於1906年, 位於城廂區梅山山麓,學校東依東園路,西臨莆田學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學校確立「以人為本,以質立校,特色辦學」的辦學理念,堅持「傳承、創新學校文化,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的辦學思想,明確「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目標,2020年高考成績大突破:二 莆田二中莆田二中創辦於1878年,初名培元書院
  • 莆田學院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揭牌儀式於潛力少年順利舉行
    12月2日下午,莆田學院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揭牌儀式在瑞仕國際潛力少年綜合中心(簡稱CEC或潛力少年)順利舉行。儀式現場中共莆田學院黨委委員管理學院院長徐國喜、中共莆田學院黨委委員管理學院林育堂書記、醫療健康產業管理系主任於立生、醫療健康產業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張晶晶、醫療健康產業管理專業教師李顯章/蔡政忠/盧麗伈、潛力少年董事總經理董俊峰、瑞士國際醫療中心CEO/潛力少年董事副總經理菲利普·茨瓦倫、潛力少年常務副總莊素娥及潛力少年全體員工和莆田學院學生代表參加本次揭牌儀式
  • 評論丨激情燃燒看順德,萬馬奔騰向未來
    2018年以來,「順德再次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成為順德全區的奮鬥狀態,以及外界對順德的一聲驚嘆和一致評價。  如果要解釋一下的話,之所以說「順德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是在於,改革開放40年之於中國縣域改革先鋒順德來說,就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而在2018年,作為高質量發展突破口的村改,以改革開放後40年開局之作的磅礴出擊,則讓順德再次走進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 莆田學院新校區是什麼樣?一起來逛莆田學院了
    2020年的盛夏2020級PTuers歡迎你,來到莆田學院!你可以漫步在寧靜的操場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傍晚繁星點點抬頭便熠熠生輝第八站:籃球場叫上親密無間的隊友在籃球場上盡情去燃燒自己的能量吧這裡總有一群少年正享受著青春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懷著心中的希冀伴著家人的囑託不辭萬裡滿懷激情
  • 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濟源段建設紀實
    2017年11月,國家林業局公布第一批國家森林步道名單,分別是秦嶺、太行山、大興安嶺、羅霄山、武夷山5條國家森林步道。濟源被確定為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南起點。2018年12月,在廣州召開的「2018中國森林旅遊節」上,濟源作為全國唯一代表,對步道規劃建設進行了推介。
  • 卌年丨黃曉輝​:那一晚,燭光輝映,激情燃燒,星河燦爛
    這是一幅何其壯觀的畫面;百燭之光,豈止是照亮了課桌,它是年輕學子的青春火焰在燃燒,是中國教育的希望之光,是中華大地上為實現四化的理想之光!我自己也準備了三根蠟燭,但只用了一點點……那是一個難忘的夜晚,一個激情燃燒的夜晚。很多年過去了,一幕幕的畫面就像發生在昨天。我為這些莘莘學子們感到驕傲,也為自己是其中一員而倍感欣慰。在紀念77級入學40周年之際,獻上此文,與同窗共勉,也希望這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得以在交大校園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