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一個小事情看出佛家的真實狀況,靈山的貪婪讓人深思

2020-12-18 三寸舌說歷史

《西遊記》講的故事大家應該是大概知道的,唐僧為了普度眾生去西方求取真經,一路上風險重重,幾經危險,最後去雷音寺取得了真經,其實在雷音寺那段有一個小細節讓人深思,下面就大概從取經的原因說起吧。

其實真正的取經要求是唐太宗說的,其實故事還要從魏徵說起,歷史上真實的魏徵其實是一個敢說的賢臣,在《西遊記》中他除了是皇帝手下的大臣,還是天庭的劊子手,行刑官。當時涇河龍王和算命先生打賭,然後龍王犯了天條去找魏徵,想求皇帝給個面子讓魏徵放過他,皇帝也是答應了,後來涇河龍王還是死了。皇帝被龍的冤魂纏身,導致他掛了。

唐王下了地府,很特別的是他是被判官一路護送去的,黑白無常沒這個資格,在地府唐王看到了很多,並且基本上所有的閻王都來拜見唐王,然後再生死簿上跟唐王加了三十三年壽命,為什麼是三十三呢?因為三生萬物啊。就這樣唐王在地府遊了一遍,還看到很多死於自己手上的人,冤魂無數啊。唐王回到人間就立馬開了個水陸大會,讓和尚去超度冤魂,唐僧就這麼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觀音菩薩的出場了,菩薩順水推舟就說唐僧將的佛法就小乘佛法,根本不頂用,要講就將大乘佛法,並且大乘佛法只能自己去西天去取,這正說到了唐王的心坎上,他也怕啊,所以要人去取經,剛好當時唐王在觀音手上給他買了幾千兩銀子的袈裟和法杖,唐僧就毛遂自薦當了勇士。就這樣唐僧「自願」踏上了西行的路。

佛家講的就是普度眾生,心繫天下蒼生,如果佛祖等人真的在意世間人民的死活,他完全可以送經書過來嘛,再不濟也可以託個人給寄過來嘛,吳承恩老先生在開頭就已經暗示了這一點,從開頭到解圍取得真經兩個地方就可以看出佛祖的心思,唐僧本是佛祖的第二個徒弟,因為言語不和就被弄下來重新修行了,他安排的唐僧取經為的就是讓唐僧重新修成正果,並不是為了黎民百姓。

說完了取經的來由,接下來看看發生在大雷音寺的貪婪事件吧,這件事也作為結局來收場吧。在古代很多朝廷官員都貪的不行,在明末的崇禎皇帝就是被朝中的貪官捨不得錢給終結了,封建社會的貪婪很多,《範進中舉》一文就可以看出古代官員的貪汙,像佛家這樣什麼都戒的人肯定是很完美的,連肉都不吃錢都不要的肯定是好人,可是大家都錯了。

在《西遊記》中有兩個佛祖的徒弟阿儺和伽葉,這兩個人肯定很多人都沒很多印象,在唐僧去拿經書時這兩個人去要好處費,剛開始給的無字經書,後來因為把自己的紫金缽盂給了他們才給的經書,這樣說大家應該就有印象了吧。唐僧師徒一行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到了佛門聖地靈山,還見到了如來佛祖,見過面後小談了幾句便讓他們師徒去領經書,然後就叫手下兩個徒弟就帶他們參觀「圖書館」,順便取經書回家。

兩位尊者剛開始還蠻客氣的,帶著師徒幾人好好的看遍經書(不是看完內容,是看外面的名字),唐僧看得也是非常興奮啊,很高興就想去挑選點書,這時候這兩個尊者就發話了:聖僧東土到此,有什麼人事送給我們?快拿出來,好把經書給你門。意思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人事是啥,就是財務或者其他值錢的東西,這可不是小編我胡編亂造啊,這是原文中寫的,這看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呢。唐僧自然是沒有錢的,一路上要飯過來的,你覺得手上會有金子嗎?

兩個尊者也是無奈,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說了句:「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然後就把經書給他們了,師徒幾人樂呵呵的就走了。後來還是燃燈古佛(為過去佛)給了他們提示,讓手下白雄尊者去劫了經書,最後發現經書的沒字的,孫悟空火氣瞬間就上來了,回到靈山去找佛祖理論,這一理論就搞出大問題來了。

佛祖說的話真讓人無語,他說(這是小編概括說的,原文不好懂):我已經曉得兩個弟子要錢的事了,經書反正是不可以隨便給的,當時也有個比丘聖僧來取經,並且把這個經書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裡讀了一遍,使得亡靈超度,我只要了他三鬥三升粒黃金,搞虧了,搞得後人沒有錢用。三升三鬥大概是什麼概念呢,按猜測大概一個小金堆吧,為什麼猜測呢,因為這麼多錢根本難以想像。我們討論黃金都是用克來衡量的,佛祖就厲害了,雖然以前沒有這個概念,但是也說的有點嚇人吧。

佛門中人本該不會收取這些的,但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就很明確了,我就不詳細說了,唐僧一行人討飯走到西天,沒有說手上裝了半毛錢路上去買吃的,而佛祖一開口就是要錢,這是真的「佛祖」?早點說還可以找唐王多要點,但要說的像佛祖那樣三升三鬥金粒,估計背一路都要背的累死,這樣對比起來真的不想說太多,佛祖一天到晚坐在那講經,他要這錢作甚?裝修大雷音寺?買飯用?這都說不過去,並且佛祖也明說了,他知道手下討錢的事情,說明他是縱容的,也就是說《西遊記》中的佛祖原來是貪婪的,就算他是將這些錢哪去普度眾生了,這也許佛家的修行成佛說不過去。

不管怎麼看總之小編覺得這個佛祖拿錢就是不對,居然還嫌棄之前的取經者錢給少了,本來我們去寺廟捐香火錢就是隨心的,怎麼能夠這樣說呢,這很明顯是作者想表達什麼,具體的就不說了,我也不是作者本人,反正這個也是想表達出對佛家的……,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佛祖到底應不應該這樣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靈山腳下妖怪橫行?從舍衛國的衰敗得出一個鮮為人知秘密!
    面對這一切亂象,近在咫尺的靈山掌門人如來佛祖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取經走到現在,他才恍然大悟,也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因為整件事從本質上講,就是三隻犀牛精假扮佛,至於到底有沒有假扮,孫悟空只需到靈山問問如來佛祖便知。要知道孫悟空最後不也是成佛了嗎?在他身上冤死的人可不是少數,而犀牛精可是沒有做過一件傷天害理之事。是不是假扮佛,就在於靈山如來佛祖的一句話,況且他們收的香火基本也是全部貢獻靈山的。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最喜歡的一個地方,並不是靈山,而是光祿寺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最喜歡的一個地方,並不是靈山,而是光祿寺!一、經常看西遊記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地方,在西遊記中很重要的一個地方,可以說在取經小分隊唐僧師徒四人的心中,這個地方可能比靈山更加有吸引力。而且在吳承恩的西遊記原著中這個地方出現的次數可以說比靈山出現的次數都多。
  • 菩提祖師真實身份揭秘,與唐僧是同輩,是靈山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老祖算是西遊記中的祖師級人物了。老祖道場位於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與世無爭,又有幾分神秘。而且在孫悟空走後,老祖要求悟空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也不能提起他自己。也正因如此,所以人們更對他的來歷以及背景感到好奇了。其實啊,老祖的身份並沒有我們想的那樣神秘,在西遊記中,他的名字其實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 越靠近靈山妖怪越兇殘?遠離西天的大唐反而太平?
    不過,有人讀西遊記,發現了不同尋常的現象:唐僧師徒取經路上,越靠近靈山,妖怪越兇殘,遠離西天諸佛的大唐,反而相對來說很太平。還有人說,越靠近西天,妖怪也多了,在大唐地界反而沒什麼妖怪。甚至已經有人得出結論:靈山就是妖魔鬼怪的聚集地,西天如來佛處,就是有很多妖怪,這是西遊作者在諷刺佛教。
  • 經典反思:《西遊記》的鼠,一個美若天仙,一個讓孫悟空睜不開眼
    過年了,盤點一下《西遊記》裡鼠妖,祝大家輕鬆愉快度過鼠年。常言說「人走時運人走時運馬走膘,兔子走運槍都打不著。」在遙遠的西天,就有兩隻老鼠踩中了鴻運,從人人喊打的老鼠變成了逆天的大妖。半截之美,讓人聯想到美人魚什麼的還能接受,可如果有一個鼠尾,就不妙了。香花寶燭廢了,不亮了,瞞不住了。就像某位網紅瘋狂曬照一樣,豪車進了不該進的地方,或者曬暴了某個乾爹……寬恕什麼的就不可能了,清理西天門戶!
  • 地藏王名字為何沒出現在靈山的佛號裡?原來他根本不是靈山的人?
    文/小雨說西遊在西遊記第100回,唐僧師徒的受封儀式結束之後,各歸其位,與靈山諸仙佛一起念起了佛號:其實這就是一份經過人事調整後,靈山最新的佛祖菩薩的排名以及靈山在職的人員名單,這裡小雨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地藏王菩薩哪裡去了?他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這份名單當中,難道說是吳承恩老先生在寫這個排名的時候不小心遺漏?不會,吳承恩老先生的這本西遊記,劇情之間環環相扣,設計的十分緊密,這種錯誤他是不會犯的,所以小雨應該是吳承恩老先生故意為之。
  • 《西遊記》中的唐僧:中國佛家鼻祖「玄奘法師」
    很多人知道唐僧都是通過《西遊記》這部經典作品,但是現實中的唐僧卻很多有人知道,現實中的玄奘:隋朝末年唐朝初年人士(公元602年—公元664年)是唐朝著名得道高僧,玄奘出生於現今的河南洛陽偃師人士,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當時被稱之為
  • 四個細節,看出一個女生的家庭狀況,很準
    有了良好的經濟條件,你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做許多你想做的事情。因此,有些人羨慕那些天生有金湯匙的人,而女人在擇偶時更喜歡找一個有錢的男人。我們不能說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想過上更好的生活。
  • 黑暗·血腥·虛偽:權鬥史詩西遊記
    如今提到纖維叢我腦中就蹦噠出一個曲面,上面布一些向量滑動,所有的性質都包含在這層想像中了,但若是真要跟別人講,還得先寫個exact sequence,主叢底叢聯絡結構群什麼的全定義一遍,寫下來就是半頁紙,這就比較痛苦。好了不扯淡了,這篇講個輕鬆點的話題,我也是早就想寫了。四大名著我至今只完整看過兩部,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另兩部只嫌其格局太小,懶得花那時間去看。
  • 西遊記隱藏兩位超級大神,一個在天庭當差,一個隱居山林
    要說西遊記中誰最厲害?估計大部分人都指如來佛祖,他在西遊記中大放光彩,出盡了風頭。那麼如來佛祖是不是三界最強悍的大神呢?我覺得不是,只不過西遊記主題是西天取經,把如來佛祖的光芒放大了。其實,在西遊記中隱藏了很多高手,實力並不比如來差。
  • 西遊記裡犀牛精的後臺又是誰?
    西遊記裡犀牛精的後臺又是誰?  孫悟空為什麼要給玉帝送四隻犀牛角的大禮?孫悟空為什麼開始偏向玉帝了呢?是什麼事情讓他有了轉變?姜子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從《西遊記》第九十一回到九十二回,孫悟空的遭遇,是怎樣一步步引著孫悟空重新審視評判玉帝與如來的高度,從此心中的天平開始有了大逆轉。
  • 西遊記四大佛祖排名 第一實至名歸第四知道的人少
    相信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在西遊記中出經常出現的佛祖那便是如來佛祖了,然而除了如來佛祖之外其實還有三個佛祖卻都被我們忽略了,那麼在西遊記中所記載的四大佛他們祖分別是那幾位佛祖呢?下面大家就一起看看吧。1、如來佛祖如來佛祖作為西遊記當中十大高手之一,想必也是不簡單雖然如來佛祖平時總是非常慈祥的樣子,似乎是什麼事情都不是很在意。但是一旦觸及到了如來佛祖的底線那麼如來佛祖就會發出自己的強大威力了。如來佛祖是西方靈山的老大,如來佛祖在西遊記開始的時候還成功的鎮壓了孫悟空,不在後來孫悟空保護唐僧取經的路上並在孫悟空遇難的時候如來佛祖也出手相助過。
  • 靈山隱藏著一個秘密
    在西遊記中,如來是西方靈山的至尊,是仙、佛、神聖三種修煉者,佛中的王者。然而,在西遊記中,有一個神仙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就讓如來非常害怕!這還牽扯到了靈山背面的一個秘密!為什麼從不出手的神仙就能讓如來害怕呢?
  • 摸佛手 抱佛腳 靈山大佛朝拜之旅
    去無錫靈山,除了頗負盛名的88米高的靈山大佛外,整個靈山勝境景區還有很多景點,簡單概括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是指小靈山,也就是靈山大佛背後的那座山。一寺是指始建於唐朝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位於靈山大佛的前面。一佛就是88米高的靈山大佛了。另外,還有"五、四、三、二、一"的五個字的景點概括。
  • 西遊記中隱藏的天機暗語
    至於現在很多人說的魔幻現實主義,其實,都是西遊記玩剩下的。《西遊記》內容極為龐雜淵博,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內容思想,裡面既有道家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也有佛家的如來佛祖、觀音菩薩等,裡面的人情世態,又融合了儒家的忠孝、仁愛、悔過等,可謂是大殺四方,老少鹹宜,男女皆宜。
  • 《西遊記》中,菩提祖師是道教仙人,他的弟子為何要取佛教的名字?
    在《西遊記》中,菩提祖師是一位非常神秘的高人,他道行高深,卻神秘莫測,在教會了孫悟空通天的本領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而且,最為奇怪的,他明明是道家,門下的弟子卻都是佛家的名字排行。那麼,我們說菩提祖師是道家有沒有證據呢?
  • 老文說書——西遊記裡最厲害的法寶, 讓佛道兩家都無奈的, 到底是...
    現在很多人解讀西遊記,都說的神乎其神,信佛的說裡面蘊藏著精深的佛法,信道的說裡面有修仙得道的法門,且不論到底有沒有,反正裡面滿滿的都是最現實的社會現象和最透徹的人際關係倒是真的。今天就來說個好玩的,許多人都喜歡將西遊記裡的法寶排出來論一論哪個最厲害,其實,這些法寶各有千秋,甚至相生相剋,就像連如來佛祖都被琵琶洞裡的蠍子精蟄的疼痛難當,滿堂的菩薩羅漢對這個小妖精都沒轍,可偏偏這邊一個品級不高的昴日星官就把她收拾了。
  • 西遊記中的烏巢禪師究竟是誰?《多心經》裡有答案
    西遊記中的烏巢禪師很神秘,功夫也特別厲害,他開始想收豬八戒做徒弟,後來又傳授給唐僧一卷心經,最後諷刺孫悟空一頓後揚長而去。然而別的書籍中都沒有這個人,佛家經典中也沒有這位高僧,看來他也是別人假扮的,目的就是專門來指點唐僧的,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多心經》一句話洩漏了天機,原來他就是觀音菩薩。
  • 取經結束後,如來給靈山上的神仙排名,孫悟空在觀音前面
    導讀:取經結束後,如來給靈山上的神仙排名,孫悟空在觀音前面西遊記的最後一集,唐僧師他們四個人,成功在西天取到了真經,把取到的經書帶回了唐朝。這樣的做法,讓佛教在中原地區,能夠迅速的傳播,在唐僧收穫了許多人的讚美後,如來也非常高興。
  • 從西遊記看職場學!到達大雷音寺後,唐僧1個舉動看出他的情商!
    從西遊記看職場學!到達大雷音寺後,唐僧1個舉動看出他的情商!說到我國古典的四大名著,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那可是相當深厚,代表著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巔峰,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在這四部小說中,只有一部以神魔為對象,剖析出整個社會環境中的各種深刻的問題,其實在西遊記中我們也能看出職場學,對我們現在的職場生活也有著很深刻的啟迪,當唐僧一行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雷音寺之後,他們為了能夠順利的取得真經,唐僧的一個舉動就已經看出他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