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庭貧困的學生甚至可以依靠高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族的命運,高考曾一直是神聖和公平的代名詞,然而如今卻似乎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新高考改革後,英語的變化最大,即由原來的只考一次,變成了考兩次,成績取兩次中的更高者,這似乎是一件很好的事,讓同學們不至於有太大的壓力,然而,日前,浙江英語高考成績公布後,同學們紛紛炸開了鍋,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有網友爆料稱浙江高考英語成績出問題了,成績出現倒加分情況。比如說有的同學主觀題扣分較多,但得分很高,從成績看,總共扣掉的分還比前面主觀題扣的分少;有的同學主觀題扣分較少,但總分卻很低;平時英語成績好的考試成績不盡人意;平時英語成績差的,考試成績卻很高.
11月24日,浙江省2018年下半年學考選考成績出爐,有考生稱成績出現異常,甚至出現作文扣分為負分。學生家長稱,他們猜測成績波動與閱卷有關,但並沒有明確證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已介入調查。
11月27日,浙江教育考試院給出官方解釋:
【浙江教育考試院回應高考英語成績質疑:部分試題實施加權賦分】針對網傳的多名學生和家長反映「浙江高考英語分數出現異常」,11月27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在官網發布通報稱,在2018年11月剛結束的英語科目考試中,根據答卷試評情況,發現部分試題與去年同期相比難度較大。為保證不同次考試之間的試題難度大體相當,浙江省招委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在制訂評分細則時,決定面向所有考生,對難度較大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三部分(語言運用)的部分試題進行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其他試題未作調整。
這個回應,小編只有四個字:一言難盡。——這基本上就是變相承認此次考試制度的不合理了。
我們還是再看看相關制度吧:
根據浙江新高考試點方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高考直接掛鈎,選考科目考試成績將計入高考成績。
那麼「等級賦分」究竟是怎麼操作?成績之間怎麼換算?
高考滿分750分構成:
第一:語文、數學,畢業當年考試,每門150分,開考時間是每年6月;
第二:外語,150分。每年安排2次考試,1次在6月與語文、數學同期進行,(考試對象限於當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
第三:學考中的選考科目,7門之中選3門,每門100分。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
考生各科成績,以當次高中學考合格成績為賦分前提,高中學考不合格不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以各科「必考題70分+加試題30分」卷面得分為依據,按最接近的累計比例劃定等級。
也就是說「學考合格才能賦分;而選考的分數,也不代表高考最終得分」。
理解賦分的關鍵在於,明白你選考的分數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據這個排名區間確定所在的等級。然後根據等級,賦以對應的分數,計入高考成績。經過這一套流程下來。你的高考最終成績就出來了。
比如小明同學生物成績,必考題67分,加試題25分,卷面分為92分,如果他的成績排名在當次考試的前1%,那麼按照等級賦分方案,屬於1等級,他計入高考的生物分數應該對應為100分;如果他的成績排名在當次考試的前4%,屬於3等級,對應賦分為94分,計入高考總分;如果他的成績排名在當次考試的前10%,屬於4等級,對應賦分為91分,計入高考總分。
按照等級賦分的算分規則,你的高考分數取決於當次選考科目成績全省的排名。同時等級賦分的結果之一,就是不管哪門選考科目,當次考試都將會「誕生」1%的滿分考生。
——高考,是決定所以考生人生的一場考試,原則就是公平公正,但是因為第一批分數太難看,第二批就倒加分,甚至出現作文滿分及滿分以上,未免有些匪夷所思。小編真心希望官方能儘快給出合理的說明。
2015年開始的浙江高考改革,我相信其初衷一定是美好的:為了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舊有高考模式,為了革除文理分科帶來的種種積弊,為了給學生更大的自由選擇的空間,為了減輕學生沉重的學業負擔,為了更科學地評估學生的學業成績……但結果,似乎不那麼盡如人意。
所謂的一年兩考其實是一年三考,由原來的一次衝刺,變成了現在的反覆衝刺。十月份衝一次,四月份衝一次,六月份還要衝一次。折騰得所有考生、教師和家長疲憊不堪,奄奄一息。
正常的假期沒有了,正常的休息沒有了,正常的生活沒有了,變成沒日沒夜沒完沒了的應付考試的機器。
為了趕進度,沒有自修課,沒有活動課。
鋪天蓋地的模擬考,周考,綜合考,聯考,考得昏天黑地,考得日月無光,考得學生快要吐血!
為了在考試中佔得先機,寒暑假開始提前上課,星期天加班加點,節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著粗氣的老火車,日夜狂奔!
從高二開始,為了應付學考和部分學生的提前選考,非考試科目不得不停課讓路。聽說個別學校走向極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塊:高一專學歷史地理生物技術,高二專學物理化學英語,高三專學語文數學。
有些學校都在考試之前一個月左右基本停掉本次考試不考的科目。
選考成績出來之後,所有學生又得來一次重新大洗牌:選考三門和英語都考好的,只剩下語數兩門課;選考三門考得好的,只剩下語數英三門課;選考只有一門不滿意的,只剩下四門課;選考有兩門不滿意的,剩下五門課;最慘的是選考都不滿意的,剩下六門課。
許多學生在高中前一年半左右就已經學完了高中所有新課,餘下的一年多時間全部拿來複習,這簡直就是浪費青春,浪費生命。
結果是成績越好,負擔越輕;成績越差,負擔越重。
確實,這一屆高三的學生,凡是提前在外面補課,提前參加高考的,大部分都考出不錯的成績。
杭州家長陳女士有一對雙胞胎正讀高三,她對新高考的態度相對平和。「從家長的角度看,希望學校能多開課,綜合統籌,否則我們還得外面花錢上課。但是,如果過早確定計分科目,實際上會更令考生緊張和迷茫。」
因為浙江全省第一次參加高考選考的只有1.7萬人,一些薄弱學校,為避開競爭對手採取「田忌賽馬」,反而取得不錯成績。比如,杭州某中學高二年級500多人中有150人參加了技術科目的選考。
該校校長介紹:「學校生源不佔優勢,選考物理、化學等科目基本沒有優勢。」
我們就打了個時間差,首考就選考技術科目。為此,學校把原本高二開始的通用技術課程提前到高一,和信息技術課一起上。師資緊張,就從職校聘請老師,減少一些其他學科課時。」
這其實還不算什麼,讓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些重點中學學生放言:就算第一次選考考滿分,也要參加第二次。目的就是把競爭對手的分數壓下去。
於是,考試變賭博,幾乎每所高中都要對考試做出策略性安排,選擇適合本校的最佳時機,選課變成了碰運氣。
重點中學的學生越考越輕鬆,普通中學的學生越考越沉重,這就成了馬太效應,典型的殺貧濟富!
2017年大學招生的尷尬是:許多學生已經一年多沒學物理了,結果他進了物理類專業;文理科比例嚴重失調,成績差的學生絕大部分選擇了文科。
以浙江某校學校為例,選擇化學選考的只有三分之一,選擇物理選考的連三分之一都沒有。大學需要那麼多文科生嗎?如果高中沒有認真學好物理化學,大學的理工農醫專業怎麼學?
浙江人向來敢為天下先,這回率先和上海一起進行改革試點,根本沒有考慮浙江與上海的差距,兩者毫無可比性。
上海學生毫不費力就能考個重點大學,升學本就沒多大壓力,浙江行嗎?
2018年其它省能行嗎?
從2017年起,英語聽力分值30分,採用計算機化考試,與統考筆試分離,一年兩次考試,取聽力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從2021年起,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英語科目可以用統一高考科目考試成績作為相應科目合格性認定的依據。
調整統一高考科目。2017年起,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統一考試時間安排在每年6月;外語考試一年舉行兩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外語考試包括筆試和聽說測試,引導外語教學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高中生最多參加兩次外語考試,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英語有2次考試機會,成績2年有效。外語每年安排2次考試,1次在6月與語文、數學同期進行,考試對象限於當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
從2017年起,在現有高考英語聽力兩次考試的基礎上,實行高考英語筆試兩次考試,為學生提供兩次機會,並為其他科目實行兩次考試積累經驗。英語科目成績取筆試和聽力各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計入高考總分。2017、2018、2019年的高三學生,第一次高考英語考試(含兩次聽力考試)在每年3月份舉行,第二次高考英語考試(不含聽力考試)在6月份統一高考時舉行。
從2020年及以後的高三學生,第一次高考英語考試(含兩次聽力考試)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同期舉行,第二次高考英語考試(不含聽力考試)在6月份統一高考時舉行。
逐步探索高考英語科目計算機化考試方式,力爭實現一年多次考試,學生自願參加,取最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春季高考「文化素質+專業技能」考試。自2020年起,「文化素質」考試包括語文、數學和英語3科,考試滿分320分,其中語文、數學各120分,英語80分;「專業技能」考試滿分430分,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測試兩部分。
夏季高考。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學新生開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試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和考生選考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成績組成。語文、數學、外語為全國統考科目,各科滿分分值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2次考試機會。
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外語科目提供2次考試機會,普通高中學生在修業期間可參加兩次外語考試,選擇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校錄取總成績。
原定於:
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
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的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含外語聽力)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3個選考科目考試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分值不變。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英語聽力和口語一年兩考。英語學科分值肯定有所提高,目前已經確定的是今後英語將實行聽力和口語一年兩考,筆試還要聽取各方意見,並參考先行試點的省份的改革方案,目前一年兩考還在探索。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2021年實行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考的外語科目,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學生選擇最好成績使用,以減輕學生集中應考壓力。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
外語科目考試次數發生變化,由過去的只考一次變為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取兩次成績較高者計入考生總成績。
2021年開始,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語數外分值150分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原定於: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新高考外語包括筆試和聽力測試,引導外語教學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高中學生最多參加兩次外語考試,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原定於: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此外,還將深化外語考試改革,外語科目包括筆試和聽力測試,引導外語教學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高中學生最多可參加兩次外語考試,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原定於: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
考試科目與分值。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按照全國統一高考時間施行,外語考試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暫提供一次考試機會,並逐步過渡到條件成熟時,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原定於: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即從2021年開始高考實行「3+3」新模式。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科每科滿分150分,外語科目實行一年兩次考試,取考生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外語科目為考生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2021年按新的高考制度進行招生錄取。
原定於:
2016年起,普通高考開始分步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並恢復外語聽力考試;2017年起,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從2021年開始,統一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各科滿分仍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總成績。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原定於: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國家統一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科,單科滿分150分,不分文理。外語提供2次考試機會,學生選取1次較好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原定於: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2021年整體實施。改革實行外語「一年兩考」,其中較高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高考科目調整成為「3科統一高考科目+3科學生選考科目」,簡稱「3+3」模式。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高考總成績由全國統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考試不分文理科。全國統考3個科目由國家統一命題,市教育考試院組織實施,考試時間在每年6月份,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外語考試包括筆試和聽力測試。每年舉行兩次,一次為六月全國統一高考的外語考試,一次根據教育部規定時間進行。考生最多參加兩次外語考試,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須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口語考試,其成績作為錄取參考。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語科目提供2次考試機會。考生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3門選考科目成績組成。
原定於: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2021年開始,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使用全國統一試卷。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已確定推遲一年啟動,英語考試保持原有規則。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由不分文理科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按照國家的要求3+x,文理不分科,語數英由國家統一組織考試,其他的科目從學業水平考試中去選,可能是『6選3』也可能是『7選3』,目前還沒有確定。
2022年起,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選擇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總分。外語含聽力考試。外語科目試卷包含聽力考查部分,成績計入總分。
從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統一高考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
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新生中開始啟動實施。高考外語考試每年舉行兩次,一次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期間,另外一次考試時間根據教育部確定的時間安排。考生最多可申請參加本年度兩次外語考試,選擇一次較好成績作為其本年度高考外語考試成績。
從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選考科目成績組成。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可選擇其中較高一次考試成績計入。
從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從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改革。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含聽力)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高校招生錄取實行「考生總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評價方式。
高考,多麼嚴肅而公平、對多少考生意味著「夢想、希望」的一個詞,如果因為各類不靠譜的改革或者其他而扭曲了其自身的初衷,對高考本身的傷害會有多大?
高考本就是一個目前來說去分層社會需要人才的最公平的方式,高考對於每一位學子乃至他的人生、家庭來說都很重要。相關部門的人才選拔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應該秉承著公正公平的原則,否則就失去了高考本來的意義,也會讓廣大學子寒了心。
小編相信,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希望主管部門在高考改革上,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改革!聲明 金榜在線尊重版權,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繫我們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