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考生翹首以盼的2018年度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面向社會公布。高考成績幾家歡喜幾家愁是歷年常態,但2018年度浙江學考的英語分數卻多了幾份關注,甚至引發廣大網友熱議。據部分同學反映,經對照英語考試標準答案,發現浙江省2018年下半年學考英語成績出現較大異常,滿分150分的英語試卷,有人被扣20多分竟還能得140分(總分合計遠超150分);學考成績與考生平時的測試成績相差較大,甚至出現部分英語成績略差的學生反而得到超預期的高分情況。
一時間,部分考生或家長紛紛質疑、奔走相告,「高考不公平」、「英語成績有貓膩」成為熱點話題在各大網絡平臺「炸鍋」。針對社會輿論的關注和考生、家長的質疑,浙江省考試院於2018年11月27日發布了一則《關於英語科目考試成績的說明》回應質疑,稱浙江省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安排2次考試,考生可報考2次,選用其中較高1次的成績。在2018年11月剛結束的英語科目考試中,根據答卷試評情況,發現部分試題與去年同期相比難度較大。為保證不同次考試之間的試題難度大體相當,浙江省招委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在制訂評分細則時,決定面向所有考生,對難度較大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三部分(語言運用)的部分試題進行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其他試題未作調整。
這份《說明》官方確認了浙江學考英語成績存在的「倒加分」現象,並作出了「本意為彌補不公平」的解釋。然而,所謂「彌補不公平」的《說明》一經發布,非但沒有得到大部分考生及家長的認可,反而再次引起爭議。大部分網友認為,英語試題的難易是面向所有學生的,考多考少均憑本事說話,既然有標準的統一的考試答案,那就應該對錯分明,按照參加考試學生所得原始分數計算並予公布,不能憑題目難易而進行加權賦分,且英語考試如此加分,其他科目該不該參照執行尚有待考慮。也有少數網友認為,如競技體育項目在考評時也有按難度係數計算的加權賦分,學考英語試題試行憑難易程度進行加權賦分也未必不可,且加權賦分也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加減分數的機會均等,並不會存在不公平問題。
就此英語「倒加分」事項,筆者深有所思,顯而易見,上述《說明》重點有二:一是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後制訂了評分細則;二是對部分試題實施加權賦分。所謂「彌補不公平」的加權賦分到底公不公平,得從《說明》的重點開始一一解讀。第一,學考英語考試結束後,浙江省招委再組織專家研究論證並制訂評分規則,涉及廣大考生重大考試利益的「新規則」在事前沒有徵求考生、家長及相關學校的意見,涉嫌以事後法則約束他人先前行為,所謂「專家」缺乏制訂規則的權利來源和法律常識!第二,對部分試題實施加權賦分,過於草率,試題的難易係數該由誰確定?如何確定?我們不得而知;且所謂「加權賦分」破壞了考生對試題分數的可預期性,題目分數和難易係數會直接影響考生的做題策略和具體選擇,有所側重、所有放棄能直接影響分數比重,事後的加權賦分剝奪了廣大考生事前應有的權利。
此學考英語「倒加分」事項所引發的爭議,也再一次提醒相關部門及所謂「專家」,每一個決策背後,都可能涉及社會公眾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疏忽大意,一定要廣泛徵求相關利益主體的意見後再予出臺,千萬不可事後貿然拋出所謂細則去約束事前已經發生的行為,程序出了問題,即使結果再好,也無法彰顯公平、公開、公正。同樣,在試題命制之初,教育專家平衡好英語試題的難度係數,遠比等到答卷試評之後才發現問題、胡亂糾正問題來的科學和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