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有這4個「小動作」,是脾胃在求救,家長千萬要重視

2020-08-27 兒科醫生王東記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的健康問題無不牽扯著每個家長的心。要知道帶娃本身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不是有足夠耐心就可以的,還需要家長細心,能夠掌握一定的育兒知識。相信很多寶媽都遇到過寶寶奇怪「獨特」的睡覺姿勢,但都沒有放在心上。殊不知,這些怪異動作,可能是寶寶脾胃承受不了的「求救信號」。

1、蹬被子、抱著肚子「趴睡」

很多寶媽常抱怨自家的孩子「難哄睡」,明明已經很有耐心的安撫,但依舊在床上翻滾,好不容易睡著了,還經常翻身,踢被子。一般孩子都會有一個自己喜歡的睡姿,睡穩了以後只有偶爾會翻身一下。但身體不舒服時他們就會翻來覆去的睡不著,總覺得怎麼睡都不舒服,最後大多會選擇趴著睡。這可能是食物消化不徹底,堵在腸胃,讓孩子肚子脹,是明顯的嬰幼兒脾虛積食的表現特徵。因此作為家長,不要追著餵、哄著喂,給寶寶吃太多食物,尤其晚上,這樣不僅可能把寶寶餵成一個「小胖子」,而且還可能把寶寶的「脾胃餵壞」。

2、睡覺出汗多,後腦勺像「水庫」

天氣明明不熱,但寶寶剛睡著沒多久就開始出汗,後腦勺「譁譁」流汗,就像「水庫」一樣,都能溼透紙巾,但摸一摸後腦勺、手和胳膊上,卻是涼絲絲的,一點都不熱。這說明孩子是盜汗了,暗示著孩子脾胃虛弱。

3、磨牙、夢囈、半睜眼睡

如果寶寶脾胃失和,消化不良,睡覺的時候會不安穩,會皺著眉毛,嘴裡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有時還會磨牙、說夢話,眼睛半睜著似睡沒睡的樣子,而且容易驚醒、突然大哭。同時伴隨著的還有消化系統紊亂,經常打嗝,放屁,甚至便秘、拉肚子等情況。

4、口水特別多、有口臭

睡覺流口水除了有可能是口腔出現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可能是因為脾胃出了問題。若寶寶睡一覺醒來,若家長發現寶寶嘴角有白茬,湊近會聞到嘴裡有一種明顯的酸腐味,這也是脾胃虛寒的信號。這是因為未分解的食物殘渣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過長,被微生物發酵產生的「臭味」。

如何調理寶寶脾胃不和?

俗話說「積食生百病」,「脾胃不好,百病叢生」,寶寶還小,脾胃十分嬌嫩,消化系統尚不完善,家長稍有餵養不當,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虛積食,不僅會影響寶寶睡眠和食物,還會破壞體質,耽誤身體發育,因此飲食調整至關重要。

1. 飲食作息要規律,忌一次性吃太多。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家長們在日產生活中要保證孩子的飲食規律,而且一次性不能給孩子吃太多的食物,特別是晚上,不能給寶寶吃太多。

2. 多吃助消化的食物。平常適當給寶寶吃些山楂或是山楂片、果丹皮,可以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如果寶寶積食比較嚴重,寶媽應該給寶寶吃幾天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粥、爛麵條等,這樣可以減輕腸胃負擔。還應適量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薯類、深色蔬菜等,吃輔食的葷素比例最好是1:2素的多一些,肉的少一些,這樣能促進寶寶的腸胃蠕動,提高消化能力。此外還可以給寶寶喝點肽菇末,增強孩子的消化,清理積食、促進營養吸收。

3. 少吃性寒涼的食物,甜食也不能多吃。孩子的脾胃發育還不健全,儘量多給孩子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最好不要讓孩子吃寒涼的食物,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甜食也要少吃,不能為了讓孩子多吃點東西就放比較多的糖。


相關焦點

  • 寶寶睡覺時出現3個小動作,可能是身體在「求救」,家長別大意
    ,經常會做一些無意識的小動作,很容易就會被父母忽略,但是很多小動作都是寶寶的暗示父母,自己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媽媽要引起重視。寶寶在睡覺時,總愛搖頭,竟不知這是孩子在「求救」現在的媽媽都非常喜歡在網上曬自己的孩子,不論是在朋友圈裡,還是在別的社交媒體中。都能看見有寶媽在「曬娃」,而小楠就是這樣一個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將寶寶可愛的一面發布到網上,讓網友們直呼寶寶太可愛了。
  • 寶寶睡覺時有這4種小動作,媽媽千萬要重視!越早看到越好
    寶寶睡覺時有這4種小動作,媽媽千萬要重視!③ 注意睡覺時的小情緒若寶寶睡覺時老是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溼疹或中耳炎。若寶寶睡覺時四肢抖動,則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如果寶寶有出現四肢抖動,並且伴隨有大哭的現象,那一定是驚嚇過度了。家長需避免寶寶在白天疲勞過度,另外也不要給寶寶看有恐怖鏡頭的電視。
  • 寶寶睡覺時,出現以下3個小動作是在向媽媽「求救」,寶媽要重視
    寶寶睡覺時,出現以下3個小動作是在向媽媽「求救」,寶媽要重視寶媽在帶寶寶的時候,寶媽們最盼望的是寶寶能夠睡覺,這樣寶媽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出現以下問題,可能就是在像寶媽求助,寶媽們一定要重視,不能太大意。第一個是寶寶滿頭大汗,如果寶寶睡覺時總是出汗,那麼寶媽應該注意加強對嬰兒的照顧。
  • 寶寶睡覺有這4個「小動作」千萬要重視!越早發現越好!
    更不用說寶寶還時不時出現各種異常的小動作。下面科大大就給寶爸媽聊一聊,寶寶的「小動作"裡究竟藏著什麼樣的身體秘密吧。睡前要控制孩子的飲食,這樣不僅有利於睡眠還能控制體重防止小兒肥胖。③室內溫度過高或者是給孩子蓋被子太厚,導致孩子晚上出汗。家長應將室溫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被子的厚薄也應隨氣溫的變化而有所增減。當發現孩子夜晚有出汗的情況,家長要及時擦拭。同時要給孩子勤洗澡勤換衣物,避免感染到細菌。
  • 孩子睡著後有這5種反應,是脾胃「求救」信號,父母要引起重視
    5種反應,是脾胃「求救」信號信號一:睡姿不正確很多寶媽抱怨孩子睡覺時磨人不安分,好不容易哄睡著了也總是踢被子經常翻身,採用各種各樣的睡姿來睡覺,還說那樣的睡姿舒服,偌大的床都不夠孩子翻身睡覺的,家長就很犯愁,殊不知這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 孩子睡覺有這4個小動作千萬別忽視!越早重視越好
    寶寶睡覺常常會有一些小習慣,在媽媽們看來只要寶寶沒醒、睡得踏實了,就問題不大。但其實,有些小動作暗示著寶寶的身體健康問題,需要媽媽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到底是哪些睡眠習慣容易被媽媽們忽視,需要更重視?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張嘴呼吸媽媽應該知道,寶寶越長越沒有小時候好看,跟寶寶睡覺「張嘴呼吸」有密切的關係。
  • 孩子睡著後的這五個表現,是脾胃「求救」的信號,你接收到了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吃得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這些都是家長比較關心的話題,而這一切的核心都離不開健康,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的長大,然而一些疾病並不難容易發現,尤其是孩子在睡著之後,孩子的一些舉動可能是脾胃發出的「求救信號」,如果家長能及時發現,並將一些疾病扼殺在「搖籃中」,就能很好的排除潛藏在孩子身體內的各種危險,孩子睡著後,脾胃發出的「求救信號」你接收到了嗎?
  • 注意:孩子身體出現這4種症狀,是脾胃在「求救」,家長不能忽視
    而對孩子來說,脾胃的好與壞是他們擁有好體質的前提條件。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體有以下幾點症狀,不必看醫生,也應該知道孩子的脾胃出了問題。有的孩子嘴唇發紅,說話時口中散發出比較嚴重的酸腐味,這時家長們就應當打起十二分精神。此時應當觀察孩子的舌苔,如果發現他的舌苔厚膩,那麼就說明他已經嚴重積食了。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醫,請大夫幫孩子調理脾胃,絕對不能當作是小事,含糊過去。
  • 家長注意;寶寶這幾種睡覺「姿勢」,是寶寶脾胃亮起了警示燈
    孩子還小,也不會說話,不能有直接把自己的意思說給媽媽聽,只能通過一些「小動作」來暗示家長們「我出問題了,快來幫幫我」。一般這種情況下,每個寶寶都有提高自己喜歡的睡姿,熟睡之後就基本不會再動了。如果寶寶出現難哄睡,經常進行翻身,踢被子,最後趴著睡的情況。家長們要注意,寶寶已經不是不困,很可能是由於寶寶吃多了沒消化掉,導致寶寶肚子脹身體難受。因此不建議家長們在睡前給孩子吃太多晚餐!尤其是零食!
  • 孩子睡覺有這3個小動作千萬要重視!越早看到越好
    孩子睡覺總有這些「不老實」的小舉動,喜歡翻來覆去、蹬被子、易出汗、打呼嚕......很多媽媽以為這是正常現象,並沒有足夠重視。 其實,孩子的睡姿和一些小動作暗藏了他們身體的健康信號,下面大家就隨晨媽一起來看看,孩子的睡姿裡面究竟藏著什麼樣的身體秘密吧。
  • 孩子睡覺若有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身體的求救,家長要注意
    自從有了寶寶,父母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孩子身上。許多寶媽為了照顧孩子,每天筋疲力盡,只有在寶寶睡覺時才能有片刻的休息。看著寶寶可愛的睡顏,似乎所有的勞累都煙消雲散。但是你知道嗎?寶寶睡覺時也會傳達許多身體中的信號,寶媽要引起重視。
  • 孩子夏天在家,這3種表現是脾胃在「求救」,家長要慎重
    這一點家長也不要忽略,很有可能就是脾虛積食導致的。孩子積食過多,就會拖垮脾胃,影響發育。,尤其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經常出現囈語、夜啼等問題,家長也要注意了,也可能是孩子脾胃虛弱有積食導致的。,鼻梁出青筋明顯,這也是脾胃發出的「求救信號」,也要儘早幫孩子檢查一下是不是積食了。
  • 孩子睡著後有這3種反應,是脾胃「求救」信號,父母要引起重視
    脾胃是把食物轉換成營養、氣血的「能量官」,一旦脾胃不好,身體各系統無法及時獲取營養,就會發育緩慢,孩子不長肉、不長個,比同齡的矮小;其次體質弱,在人體整個免疫系統中,腸道免疫佔了2/3,積食、消化不好直接導致腸道免疫力不足,孩子的體質變差,特別容易生病;最後孩子沒精神,積食、脾胃不好的孩子睡眠質量差,個性急躁,難以集中注意力
  • 寶寶有這4種表現,說明脾胃不和了,要重視別不當回事
    文丨悠悠寶寶腸胃嬌嫩,照顧不周很容易出現脾胃不和,當寶寶有這4種表現時,說明脾胃不和了,寶媽們要早重視起來,忽略了易導致寶寶生病多受罪。1、口氣重,食慾差小寶寶口氣應該是清新的,寶寶處於長身體的階段,食慾也相對要旺盛。
  • 寶寶睡覺有這3個小動作,說明不舒服,寶媽們別大意
    文丨悠悠寶寶處在長身體的階段,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若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出現這3個小動作,寶媽們要警惕,寶寶可能是不舒服了。1、頻繁翻身有句話叫輾轉難眠,寶寶睡覺時若出現翻來覆去頻繁翻身,寶媽們別不當回事,更不要盲目指責寶寶不乖乖睡覺,可能是寶寶的身體不舒服了。
  • 孩子積食是「拖」出來的,早起出現4個表現,是脾胃在「求救」
    當孩子積食程度較輕對身體的影響非常有限,讓孩子少吃一些或者多運動運動,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是如果孩子積食非常嚴重,已經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需要採取措施給孩子調理脾胃,化解積食,不然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堆積在腸胃中,不單單會導致孩子反覆發燒、感冒,還會影響身體發育。
  • 寶寶睡覺「小動作」暗示發育情況,三個反應不適,兩個表明智商高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對於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寶寶而言,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只能通過肢體動作向父母傳達「信號」,可是多數粗心的家長不注重細節,毀掉寶寶好多乖巧,由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多半處在睡眠狀態,為此,家長一定要緊盯寶寶睡覺時的「小動作」。
  • 嬰幼兒睡覺時出現這4個「小動作」,父母偷著樂,寶寶智商不會低
    睡覺,是寶寶出生後做的最多的時候,嬰幼兒每天大部分都在睡覺,其實父母完全可以從嬰幼兒睡覺時候的狀態和一些細微的「小動作」,了解孩子大腦的發育。4個「小動作」,寶寶智商不會低1)過早的翻身踢被子大部分的父母認為孩子踢被子是因為太熱了,不想蓋被所以才會踢被子。
  • 寶寶睡覺出現這幾種「姿勢」,家長警惕了!寶寶脾胃亮了警示燈
    孩子還小,也不會說話,不能直接把自己的意思說給媽媽聽,只能通過一些「小動作」來暗示家長們「我出問題了,快來幫幫我」。以下這幾個小動作是寶寶脾胃不好的「暗示」,家長們不要迷糊啦!1、蹬被子、抱著肚子「趴睡」。一般情況下,每個寶寶都有自己固定喜歡的睡姿,熟睡之後就就基本不會再動了。
  • 寶寶睡覺時的這些異常現象,可能是疾病的徵兆,家長要重視
    寶寶就連睡著的時候都透露出一種萌萌的氣質,但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孩子的睡相有那麼一點兒過於「另類」了,這時可千萬別把這種「另類」當成可愛或有趣的事情,笑一笑就過去,因為這可能是寶寶睡覺異常的表現,這些異常現象可以說是寶寶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