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者稱找張標準合格證貼到廉價安全帽可混過審查
●施工隊安全員披露老闆一般不會花錢購買合格安全帽
特別調查
本報記者潘從武本報通訊員梁建龍
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又進入了開工的旺季,作為工礦企業和建築單位工作人員必需勞動保護用品的安全帽,也開始受到人們關注。近日,有讀者向《法制日報》記者反映,烏魯木齊市一些五金用品商店在銷售價值五六元的劣質安全帽。
安全帽作為最基本的安全防護品,竟如此廉價,其質量如何,能否保護工人的生命安全?《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5元安全帽一按一個窩
5月1日上午,《法制日報》記者走訪了烏魯木齊市紅山市場不鏽鋼鐵藝鋼材市場旁的幾家五金用品商店,看見大大小小、顏色不一的安全帽被擺放在門口顯眼的位置出售。
走進一家五金土產日雜批發店,記者表示要購買一批安全帽。
「要質量好的還是一般的?」女老闆問記者。
記者表明要買給施工隊的工人戴,老闆立即說:「買質量一般的就行了。」接著,女老闆從桌子底下拿出兩頂紅色的安全帽遞給記者。
女老闆介紹,這種安全帽僅賣5元,雖然質量不好,但保證絕對不會出現安全生產事故。「很多建築工地的老闆都從我這裡拿貨,要是有問題,他們早就找來了。」女老闆承諾說。
女老闆表示,如果記者買這種安全帽,她會在發票上標註每頂10元,記者既能吃回扣,又能應付上面的檢查。
在另一家五金工具批發小店,男店主也向記者推薦5元一頂的安全帽,他說:「不開發票還能再便宜些。」見記者不滿意,男店主又推薦了一頂安全帽。這頂帽子的做工同樣粗糙,連帽襯都沒有。
《法制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烏魯木齊市紅山市場不鏽鋼鐵藝鋼材市場內的10餘家五金用品商店賣的安全帽大多產自浙江溫州、廣東揭陽等地,其中兩個牌子的安全帽的價位都在每頂5元左右。這些安全帽沒有國家標準規定的製造廠名稱、商標、型號,生產日期,生產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編號「四項永久性標誌」,倒是在內側貼了一張紙質的「安鑑」標籤。
五金工具批發店的老闆對記者說:「這種標籤可以隨便貼。」他建議記者找一張標準的合格證明將其批量印刷,然後再貼到這些廉價的安全帽上,一定可以混過領導的審查。
「安全帽是特殊勞保用品,五金店能賣嗎?有沒有質量檢驗合格單?」對於記者的一系列問題,老闆沒有正面回答,只回了一句:「管那麼多幹嘛,便宜就行了。」
《法制日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耐穿透性是考核安全帽堅固程度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在測試中,安全帽會被扣在一個頭模上,5公斤重的鋼錐將從距安全帽帽頂1米的高度進行自由落體運動。依據國家標準規定,鋼錐不能刺穿帽體接觸到頭模。但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廉價安全帽的質量難以保證。
在烏魯木齊市華凌建材市場,記者來到一家五金工具批發店,老闆極力向記者推薦廉價安全帽,表示價格超過20元以上的安全帽基本沒人購買。
記者隨手拿起一頂售價5元的安全帽輕輕敲打,安全帽發出清脆的響聲。記者又用大拇指在安全帽上使勁按壓,按壓處立刻出現一個小窩。記者繼續用力,窩槽呈現出要裂開的跡象。見狀,老闆忙解釋:「一批貨裡難免有幾個不符合標準的,到時候給你調換就行了。」
國家標準難抵利潤誘惑
據了解,我國對安全帽的生產實行許可證管理,2005年9月1日開始施行的《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行安全標誌管理」、「生產勞動防護用品的企業生產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誌」。
儘管國家有明確規定,但還是沒有擋住一些劣質安全帽流入市場。
烏魯木齊市一家施工隊的安全員陳偉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安全帽一般由施工方老闆統一購買並發放給施工人員,質量好壞不為人知。但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判斷,施工方老闆一般不會花錢購買合格安全帽。而工人要想獲得更好的保護,就得自己掏錢去買,多數工人都不捨得掏這筆錢。
據陳偉介紹,另外,大部分建築工人的文化水平有限,很多人不會正確使用結構複雜的安全帽,而且建築工人流動性較大,安全帽等防護用品被人帶走是常事。正是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施工方老闆不願在安全帽等防護用品上投入過多資金。
陳偉說,去年他所在的施工隊在新疆哈密市施工時,高空落下的小石子將一名施工人員的安全帽砸裂了一個大窟窿,還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一旦危險降臨,這些"脆弱"的安全帽根本沒有招架之力。很多工人都將安全帽當"遮陽帽"使用。」陳偉說。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工種需要佩戴安全帽上崗的人員達8000萬人以上。安全帽作為一種消耗品,每年的使用量至少在5000萬隻。這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烏魯木齊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工作人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根據以往對烏市市場上銷售的安全帽進行的抽檢表明,工人使用安全帽的質量大體可以讓人放心,「但不排除有個別工地、少數工人戴的安全帽不合格。質監部門將繼續加大對安全防護用品的抽檢力度,確保不讓劣質的防護用品混進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投訴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群眾若發現有人在銷售劣質安全帽可以投訴,一經核實,投訴地所在片區的工商所會對其進行查處。來源法制網——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