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總工會幫助三勝堡村村民致富奔小康。本版圖片由遼寧省總工會提供
求職者在省總工會舉辦的促進再就業對接會上向企業諮詢。
職工代表展示剛剛拿到的《權益維護法律知識微手冊》。
本報記者 劉大毅
「娘家人」,一個備感溫暖的名字,銘刻著工會組織的初心,彰顯著工會組織的情懷。
五年來,全省各級工會組織把不斷滿足廣大職工群眾的美好需要作為工會工作的價值追求,不斷提升廣大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矢志不渝,堅持不懈。
免費技能培訓、評優向一線傾斜、精準化幫扶、普惠化服務、制度化保障……各級工會組織綜合施策、持續用力,譜寫出一曲曲追求美好生活的動人樂章。
用技能和創新 為職工插上飛翔的翅膀
今年9月16日,省總工會聯合省人社廳主辦的2020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能大賽決賽在遼寧友誼賓館拉開帷幕。來自全省14個市的700多位網絡安全高手捉對廝殺。
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全省職工技能大賽的參與者,尤其是年輕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工會大家庭裡越來越熱鬧了。
在網絡大賽現場為隊友助威的李紅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是一家創新創業型企業,公司特意停工組隊來為隊友加油。「大賽把我們『帶』進了工會。以前我們不熟悉工會,通過大賽,我們了解了很多工會服務項目,對工會組織有了新認識。我跟許多同事都領了表格,準備申請成為會員。」李紅眼裡充滿期待。
技能大賽、免費技能培訓讓工會與職工緊緊聯繫在一起。
省總工會連續3年聯合省人社廳等省直單位舉辦全省職工技能大賽活動,涉及55項省級一類賽事、95個工種,覆蓋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服務業、網絡安全、農業、職工創新、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安全生產等10多個不同行業領域。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推動建立培訓、競賽、晉級一體化機制,使廣大職工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更加充實。全省舉辦各類職工技能大賽2236項,參賽職工63萬人次,培訓職工830萬人次,126人榮獲遼寧五一勞動獎章,42人榮獲遼寧省行業技術能手稱號,幫助231名職工晉升技術等級。
五年來,省總工會推動企業實施職工全員免費培訓,投入資金1140萬元,建立35個省級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基地、3個省級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每年培訓職工10萬人次以上。成立由96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手和能工巧匠組成的省總工會技師團隊,根據企業和職工實際需求,採取「訂單」方式開展了30場「送技能進企業」免費技能培訓活動,直接培訓職工1500餘人,間接培訓職工2萬餘人,幫助企業和職工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
堅守主責主業共解「最大民生」必答題
從職工內心最關切、需求最迫切的領域和項目入手,是遼寧工會服務職工群眾的關注點、切入點,以此補齊影響職工群眾美好生活品質的短板。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中,將就業擺在首位,如何解好「穩就業」這道「最大民生」必答題,全省各級工會組織堅守主責主業,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在服務職工、服務企業的實踐中顯擔當、有作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各級工會全程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面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展示了工會參與社會治理的責任擔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全省各級工會組織以更高的站位不斷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把「穩就業」作為穩定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的一項務實舉措,作為工會參與社會治理的一次生動實踐,統籌處理好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職工權益的關係,積極開展集體協商要約行動,堅持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有難題共同解決、有困難共同承擔的原則,引導企業和職工樹立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意識,通過穩定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助力兜住民生底線,穩定經濟基本盤。
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穩就業」要求,省總工會在2018年8月制訂了《全省工會促進就業服務三年工作方案》,設立2000萬元促進就業專項資金,通過「五個一批」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幫助企業下崗(待崗)職工、城市困難職工、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職工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全力協助省委、省政府做好穩就業促就業工作。《遼寧省總工會關於進一步加強服務振興發展服務職工群眾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發以來,截至目前,各級工會累計實名制安置就業人員17706人;舉辦招聘會928場,參展企業29905家,提供就業崗位695669個,到場求職人數287854人;組織工會幹部就業對接775次,涉及人數15845人、用工企業1207家、縣(市)區312個(次)、其他單位73個;組織各類培訓859期,培訓人數34710人;提供創業指導732人,扶持創業帶頭人1309人,帶動就業824人。
依法維權提升職工獲得感安全感
五年來,圍繞職工維權和服務,遼寧工會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一批批積極舉措在各級組織陸續推出。
配合省人大開展《遼寧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立法調研論證,對《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做進一步修改。8月5日,《遼寧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將於12月1日施行,這是遼寧省職工民主權益保護的重要立法。配合省政府法制辦開展《遼寧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立法調研論證,向省政府法制辦提出制訂《遼寧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的建議並獲立項。積極參與涉及工會工作和職工權益的法規規章及規範性文件的制定。
加強對工會職工維權律師團隊的建設和管理。於2016年3月召開了全省工會職工法律援助工作會議暨工會維權律師團成立新聞發布會,首批聘請6家律師事務所7名律師。同年8月,再次聘請全省34家律師事務所54名律師為省總工會職工維權律師團成員。2019年,對維權律師團隊進行擴充和替換。今年,開展「全國傑出維權律師」培育活動,進一步提高維權律師的社會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專業法律人才投身職工維權工作。
下發《關於開展集體協商工作推進情況考核的通知》,完成《遼寧省工會工資集體協商典型案例分析(企業卷)》和《遼寧省工會工資集體協商典型案例分析(行業卷)》,並分發給各市、省產業工會和縣區總工會交流學習。指導基層工會開展行業集體協商工作,組織瀋陽、大連參加首屆城市工會集體協商競賽。會同省協調勞動關係三方其他部門,聯合開展實施集體協商「穩就業促發展構和諧」行動計劃等。
持續加強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工作。推進省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會議制度化、規範化,聯合下發《關於印發遼寧省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會議制度的通知》,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參加省和諧勞動關係三方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政策解讀線上宣講直播活動,宣講疫情防控期間工會支持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和協調勞動關係方面的相關政策和主要工作。下發《關於轉發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和勞動關係協調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遼工發電〔2020〕8號),提出貫徹落實全國總工會有關通知精神的8項舉措。
配合開展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課題問卷調查、健全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制度,安排有關工作情況調研,加強工會勞動關係發展態勢監測和分析研判機制建設,建成4個市級信息直報點、100家企業樣本點的工會勞動關係監測點網絡。
統籌做好工會農民工工作。按照《中華全國總工會農民工工作規劃(2016—2020年)》,圍繞困難農民工幫扶救助、子女助學、就業培訓等方面做好農民工服務工作,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保持農民工隊伍穩定。「兩節」期間,積極協調交通客運部門統一辦理農民工返鄉團體票預定,為返鄉時間集中、線路集中的農民工發專列、專車、專船和包機。
組織瀋陽市、大連市、營口市配合全國總工會開展農村進城就業人員工作生活狀況問卷調查。開展和推進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工作,根據全國總工會要求,起草《關於規範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相關工作的實施辦法》,推動建設有統一的標識名稱、有合理的站點布局、有健全的服務設施、有完善的服務功能、有規範的管理制度、有地圖可查的「六有」標準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