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穎媽談育兒
一般來說,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跟媽媽比較親,媽媽帶的會比較多。很多媽媽帶孩子帶習慣了,不管什麼場合都會帶上孩子,一方面也是照顧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了。
不知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碰到這樣的現象:商場逛累了想上個廁所,卻發現一個小男孩站在裡面,猛一看還以為自己走錯門了。是不是很尷尬?
這不,上個周末,李小姐準備去一家公共浴室洗澡,洗了沒一會,迎面走過來一10來歲的小男孩,他光著身子跟著媽媽進來洗澡。
李小姐看到這情景,很不好意思,趕緊撇過頭去,當時浴室裡很多人,有不少結過婚的。這時就有人跟男孩媽媽搭訕,說這孩子這麼大了,還進女浴室不太合適。
男孩媽媽絲毫沒有領會,她淡然的說:「他還是個孩子,從小就是我給他,洗習慣了。」
呵,像這樣孩子進入異性空間的事件可不在少數,曾有不少女性表示:當在浴室裡看到一個媽媽帶著5歲的孩子進來了,工作人員也沒有阻止;還有人表示好幾次在女性洗手間看到小男孩,還以為自己走錯了。
成人對性別意識的疏忽以及模糊,沒有明確男女之間的界限感,導致親子之愛超出了界限。
李嘉欣就曾經因為一張照片被網友罵慘了。她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和8歲兒子去野餐的接吻照片。結果一發布,引來不少網友抨擊。事實上李嘉欣曬出的這種親嘴照,可不是僅此一次。幾年前她還曬出一張身穿泳衣和兒子一起洗澡的照片。以為是親密,殊不知會造成不好影響。
為人父母,在合適的階段就要告訴孩子,我們雖是母與子、父與女的關係,但我們更是異性,異性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有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在三歲左右就已經有明確的性別意識了。他們會留意到自己的身體和異性的不同,會對異性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習慣感到好奇。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給孩子科普性別意識,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就會給他人、給孩子帶來一些危害。
(一)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
作為公眾人物,應當起表率作用。曬出與大齡孩子的親吻照,本身就是對社會風氣會造成一定影響。
如果是帶孩子出入公眾場合,不管是公共廁所也好,公共浴室也好,在本質上都是一種公共空間,具有鮮明的性別屬性。
雖然孩子年紀小,但小男孩進了女浴室,可能會因為好奇盯著他人身上四處看,給人感覺會特別尷尬,也許媽媽不會覺得怎樣,但沒結婚的女性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所以說,帶孩子進異性澡堂或浴室是便利了自己,卻是以他人的不自在、不舒服為代價。是一種文明素養缺失的表現。
(二)對男女性別界限模糊不清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現在小孩都早熟,帶男孩子進女浴室,不光影響他人,還會讓孩子淡化男女有別的觀念,對他們心理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三歲後,雖然孩子對性還不是很了解,但異性身體結構的不同會在孩子心裡留下印記,這種直觀的印象會讓孩子產生好奇心,可能會引發孩子的聯想,分散他們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
所以儘量不要帶3歲以上的異性孩子進入同一公共空間。
如何培養性別意識?
一、建立性別觀念
要從小用行動告訴孩子,男女是有界限的,背心和小內褲的部位是屬於隱私部位,不能隨意讓人觸碰,同時要尊重他人隱私,平時換衣物記得要關門。
要引導孩子適應並進入自己的性別角色,構建性別身份的認同,樹立邊界意識,尊重他人隱私。
二、合理表達愛意
即便是家人,也存在性別差異。當孩子有了性別意識時,家長就需要以身作則。像親嘴這種行為就要就不要再有了,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親額頭,親手背、擁抱、摸頭等方式。
三、在公共場合注意強化性別
如果孩子已經超過了三歲,外出進入公共場合時,就要強化性別意識了。
上廁所最好是由同性帶著進去。如果爸爸不在身邊,可以讓孩子在外面稍等片刻,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孩子的隱私意識。當孩子需要如廁,作為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獨立解決,這對於孩子獨立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有幫助。
對於「10歲男孩跟著媽媽進入公共女浴室」的行為,你怎麼看呢?
-END--
我是穎媽,一孩媽,育兒達人,家庭教育指導師,註冊心理諮詢師,多平臺優質創作者。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歡迎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覺得有幫助,請繼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