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睿捷,通訊員:周珊)
高二女生突然肚子疼,急診手術探查才知腹腔內已積血超1000ml,元兇竟是卵巢黃體破裂,傷口仍在不斷出血。醫生表示,再晚來一步,恐怕隨時因失血性休克丟命。目前,經及時治療,女孩已經脫離危險,並保全了生育功能。
回憶患病經過,16歲的張瑩及家人仍心有餘悸。「最近兩年右下腹部總會隔三差五出現悶痛感,每次持續數十秒便能自行緩解,我也沒太在意。」張瑩表示,升入高二後,學習壓力陡增每天不到6點便起床早讀,課間擠時間複習、刷題,結束晚自習回到家總結完一天的學業常常臨近深夜12點,雖總覺缺覺,還患上便秘,但一心向學的她沒太注意身體上的些微不適。哪知上周二吃完午餐,右下腹疼痛的「老毛病」再次發作,疼痛變本加厲,擾得張瑩寢食難安,強忍一夜後,嚇壞的家人於次日一早趕緊將她送到附近的長江航運總醫院·武漢腦科醫院看病。
經急診檢查,發現張瑩腹腔內大量積液,在及時排除了外科肝、脾破裂等常規病因後,結合其月經來潮前心率加快、腹痛劇烈等表徵,婦科會診醫師張建蘭高度懷疑女孩張瑩腹腔內的積液是卵巢黃體破裂導致的大出血,這是常見且兇險的婦科急腹症之一,隨時會有失血性休克的致命風險。
為挽救女孩的生命,該科主任王巍即刻組織醫護團隊為張瑩進行腹腔鏡探查,發現其右側卵巢黃體確有破裂口且仍在不斷出血,左側卵巢囊也明顯增大恐有隨時破裂隱患,為儘快止血並保全患者的生育功能,王巍帶領手術醫師王平、張建蘭步步為營,在保障子宮等臟器完好的基礎上,小心吸出肝肋緣下、肝腎隱窩、脾窩、腸間隙及整個腹腔滿布超過1000ml的積血及血凝塊,並及時為患者進行了左側卵巢黃體囊腫切除及修補成形和右側卵巢破裂口電凝止血手術。經過急診手術處理,張瑩的出血被止住,腹痛感消失。
對於為何黃體破裂?張瑩和家人也是一頭霧水。王巍解釋,黃體是女性正常月經周期中生理變化的產物,通常在月經來臨之前7至10天左右形成,一般月經周期的第15天至第28天是黃體最容易發生破裂的時期,被稱為黃體期。患者前期常常出現下腹部突發自限性疼痛,便極可能是黃體自動破裂後又自行癒合的表現,此時如及時就醫進行有效幹預,並在黃體破裂高發期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加強自我保護,可防患未然。可惜的是,女孩兒並未引起足夠重視,王巍表示,在個體體質及長期快節奏、高強度的學習狀態,及持續緊張、焦慮的壓力情緒等影響下,會使其卵巢酶系統的功能過度活躍,增大卵巢黃體破裂出血的可能。一旦處於黃體期,下腹不慎受到撞擊,或進行劇烈運動、用力咳嗽,甚至便秘後用力大便時,都會促使腹腔壓力驟然升高,造成成熟的黃體破裂大出血,出現劇烈腹痛等腹膜刺激徵。
關於黃體破裂的新聞,近年來愈發常見,14至30歲的年輕女性是高發群體。因此,王巍提醒,年輕女性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月經前一周出現痛感強烈且呈持續性,或伴隨頭暈、氣短、冷汗、心慌、乏力等不適症狀,同時陰道輕微出血時,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婦科就診,以免造成大出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