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12冊課本真是個大寶庫,裡面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其中一類就是科學知識。不僅是說明文才包含科學知識,散文和詩歌裡都有呢。老人教版和新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就包含這樣的包含有科學知識的數篇課文。舉例如下:
這些課文怎樣上活、巧上呢?怎樣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呢?怎樣讓語文教學的研究性學習落到實處呢?做繪本,做科普繪本,都是一個很值得去實踐的方法。
百度百科中這樣介紹科普讀物: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介紹科學知識既準確無誤,又生動形象,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刻為淺顯,符合大眾口味。孩子們喜歡看的《神奇校車》系列繪本就屬於這一類。
那麼,根據課文,怎麼製作科普繪本呢?
第一步,選擇一篇課文,提煉出文本涉及到的科學知識。比如,《大自然的書》涉及到化石,《新型玻璃》涉及到玻璃類別,《花鐘》涉及到生物鐘;
第二步,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外資料,選列出關於這個科學知識所包括的知識點。比如,以玻璃類別為主要內容,就可以列出什麼是玻璃、玻璃的製作、玻璃的用途、特殊的玻璃等內容。
第三步,製作繪本文案,將科學知識點簡潔化,條理化,具體化,形成符合幼兒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內容。
第四步,設計繪本圖文格式,如單頁圖文,跨頁圖文,四格圖文,圖文分列,圖文混合等等。
第五步,製作圖片,可以手繪,可以用圖文編輯軟體製作。圖片可以手繪,可以搜集網絡圖片剪輯,可以搜集書籍圖片剪輯,可以多者結合製作。
第六步,圖文結合,按照繪本版式完成書籍。整本繪本應包括封面、前環襯、扉頁、正文、後環襯、封底等頁面。(前後環襯可採用彩色紙,也可用白紙繪圖。版權頁、致辭頁可與扉頁或封底合用一頁。)
聽起來是不是很複雜?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以《雪地裡的小畫家》為例,使用PPT製作,利用網絡圖片生成文本,再輔以科學連結等小版塊,一本小科普繪本就做好了。你看:
(以上圖片皆來自網絡)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好玩,心動不如行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