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每一個寫傷春之情的唐代詩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林黛玉

2020-12-16 老張侃詩詞

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最高水平的長篇小說,《紅樓夢》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收穫了無數的讚譽。尤其是作者所塑造的林黛玉形象,幾百年來一直深入人心。其實,林黛玉的形象,雖然是曹雪芹獨創,但是早在唐詩當中,就已經有了林黛玉的影子。

唐詩當中有很多傷春古詩,宋詞當中也有很多傷春詞,而傷春的抒情主人公一般都是女性,而而且都還是帶有林黛玉氣質的青少年女性。林黛玉在《葬花吟》當中,有「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詩句,在唐詩的抒情主人公傷春之時,也有過類似的感嘆。

且看: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和樂天春詞》,作者乃是唐代著名詩人,被譽為詩豪的劉禹錫。從題目當中能夠看出,這首古詩是劉禹錫和白居易的唱和之作。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杆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描寫出了一個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劉禹錫的這首《和樂天春詞》,套用了白居易的寫作抒情場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這兩句寫的是一個妙齡女子梳妝打扮以後走下繡樓,徘徊在滿院的春光當中,愁緒滿懷。按說如花似玉且又打扮精緻的女子,走在春意盎然、百花盛開的花園當中,是一幅非常悅人耳目的圖畫,但是這個女子卻充滿惆悵。或為相思,或為青春的辜負,或為情感的爆發沒有出口,這個女子的內心充滿了失落。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失落的時候,女子完全沒有了賞春的興致,整個人的情緒立馬低落了下來。雖然滿院春色,雖然春光明媚,雖然春風柔和,但是女子的內心卻沒有感到一絲的喜悅,只能是百無聊賴的走到庭院當中去屬於那新開的花朵。

抒情主人公百無聊賴,佇立不動,就在。那裡呆呆的看著花朵出神。正在此時,「蜻蜓飛上玉搔頭」,一隻蜻蜓停在了這個美麗女子的頭上的簪子上。這是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作者就用這七個字,就寫出了春光明媚,寫出了女子的花容月貌,也寫出了女子呆呆出神的神態,更進一步,反襯了女子內心的惆悵和失落。

劉禹錫在這首詩歌當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雖然不見得有林黛玉那樣的動人,不見得有林黛玉那樣稀奇古怪的性格,但是兩人的氣質卻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傷春向來是唐詩宋詞當中所表達的一個重要主題,裡面塑造了很多動人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憑藉曹雪芹的才華,和對古詩詞的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唐詩宋詞當中的這些女主人公形象給了曹雪芹靈感,讓他得以塑造出了血肉豐滿的林黛玉形象。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崔塗雖然也漫遊天下,也寫詩歌,但是他的詩歌卻常常是充滿了羈旅的惆悵,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抒懷》便是他最出名的一首作品,入選《唐詩三百首》,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首聯點明了地點,道盡了旅途的艱辛。
  • 《唐詩三百首》中最優美的一首詩,被後人稱為「五絕第一」
    唐代,詩歌文化高度繁榮,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有像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這樣的大咖,也有沈期、馬戴、皇甫冉等默默無聞的詩人,但毫無疑問,他們為唐代詩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唐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清代的蘅塘退士編著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經過反覆篩選,最終選取了三百餘首唐詩,流傳千古。
  • 詩人愛上鄰家女不方便說,寫下首痴人痴語,竟入選《唐詩三百首》
    柏拉圖說:「每個戀愛中的人都是詩人」,那麼真正的詩人戀愛了,又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豁達的蘇軾因為愛妻的離逝,變成了《江城子》中「惟有淚千行」的傷情人;鐵血男兒陸遊因失畢生摯愛唐婉,變成了《釵頭鳳》中「春如舊,人空瘦」的痴情種;哪怕是一向狂傲的李白也會因為愛而不得,變成《詠鄰女東窗海石榴》中「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的卑微男。
  • 被《唐詩三百首》拋棄的四大著名詩人,個個才華橫溢,驚豔了詩壇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固然是這個道理,但要真正品出唐詩的味道,讀懂千年前那些詩人們的心事,三百首還真不夠呢!如果要評選影響中國人最大的書,《唐詩三百首》也是有力競爭者之一,無數學生捧著它吟誦唐詩,在心靈中點燃了熱愛傳統文學的第一束火焰。
  • 名著閱讀知識梳理:《唐詩三百首》
    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於《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 唐詩三百首 | 30韋應物《東郊》
    這首詩歌就是韋應物羨慕陶淵明生活和詩歌創作的證明。 這是寫春日郊遊情景的詩。詩先寫拘束於公務,因而案牘勞形。次寫春日郊遊,快樂無限。再寫歸隱不遂,越發慕陶。韋應物不想在侷促的官署裡度日,清晨來到了清曠的郊外。但見春風吹拂柳條,青山能蕩滌自己的俗慮,又有微雨芳原、春鳩鳴野,於是心中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邊散漫行走。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唐代詩歌文化繁榮,湧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冠絕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可以稱得上古詩啟蒙必背之作,有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這首呢?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的想像,更沒有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把唐詩窄化成《唐詩三百首》,還有比這更大的災難嗎? | 對話西川
    現今的讀者接觸的唐詩,大部分來自課本,有些讀者讀過《唐詩三百首》,而了解《全唐詩》的人少之又少。其次,一般讀者評鑑唐詩時思維僵化,如李白是浪漫主義、杜甫是現實主義,而更深的緣由並不知悉,對這些詩人的日常也缺乏了解。
  • 唐代牛人的「高考零分作文」,卻因寫得太美,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個問題只要看看清代吳敬梓的《範進中舉》就能知曉,如果覺得小說中的描寫太誇張了,那就讀一讀大詩人孟郊的《登科後》。一向沉鬱的孟郊在高中後,竟能寫出千古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可見他當時的狂喜。正因為科考對文人是如此重要,所以本期的這首詩就顯得格外有個性。
  • 唐詩三百首 | 春思
    【作品簡介】  《春思》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創作的新題樂府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寫一位出徵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裡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戰爭早日勝利的盼望,表現思婦的思邊之苦及其對愛情的堅貞。全詩言辭樸實無華,情景交融,神骨氣味高雅渾然,富有民歌特色。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唐詩三百首寫少女寫得最精彩的七絕,化為成語出現在你我的作文中
    唐詩三百首輯錄了最優秀詩人的最優秀作品,這一點是我們共同認可的。這些唐詩或抒情,或寫景,或反映現實,內容不一,但都富有強烈的人文思想,浸潤著那個時代的精英對於現實的思考。比如本文要寫到的這首唐詩三百首寫美人寫得最精彩的七絕,其中名句更是化為了成語出現在你我的作文中,伴隨我們走過求學階段。且看: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細讀《唐詩三百首》:十首寫景名篇,唐代詩人太有才
    人在《唐詩三百首》中,詩詞君找到十首寫景詩詞,在詩人的筆下,山石、樹木,飛鳥、明月,都是那麼美麗!晚上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裡,一晚上,都愁悵不已,難以入眠。看著窗外,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裡,在煙籠寒水的背景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那裡就是瓜州!這首詩清美之至,寧靜之至。那兩三星火與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襯,融成一體,如一幅淡墨山水畫。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在唐代,說起渣男,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元稹。少有人知的是,唐代還有一位「外貌協會」詩人,他只娶美女,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離了四五次婚,真是個渣男詩人。就是這個「渣男」詩人,卻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黃鶴樓》,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人崔顥。
  • 唐詩中的江南春 寫的是哪裡?
    唐詩中的江南春,寫的是哪裡說起描寫江南之春的詩詞,人們首先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些研究者認為,這首詩中,杜牧借南朝蕭梁滅亡的歷史教訓,對自己所處時代做出反思。但給普通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詩中的江南春光。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唐軍收復河南河北諸州郡,安史之亂平息。流寓梓州(今四川三臺)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至極,寫下此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淺析《唐詩三百首新注》
    淺綠色的封面上深綠色細線勾勒出清晰可見的纏枝紋樣,中間長方形的框內綠色豎條紋的箋紙上豎排版楷書書「唐詩三百首新注」,讓整個封面顯得古樸典雅。仿古的左開設計,扉頁亦豎排版,右上角「金性堯注」,內文同樣豎排版繁體字,版權頁顯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