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山楂樹之戀》根據艾米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張藝謀執導,周冬雨、竇驍、奚美娟等人主演。影片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時代下,家庭成分不好的城裡姑娘靜秋,在一次下鄉到西村坪編教材的過程中,結識了軍區司令員的兒子老三,兩人在交往過程中慢慢生出情愫,在兩人為美好未來共同努力的時候,不料老三卻得了白血病,最後天人永隔的愛情故事。
作為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的張藝謀,歷經文革浩劫,在動亂底層頑強搏擊的經歷,有著深厚的生活積澱,對於「文革」時代語境的建構,深深植入在影片細節之中。影片背景設定在20世紀7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靜秋的父親因為是地主的後代,一家人都在勞動改造中,靜秋小時候便和弟弟妹妹疊信封來補貼家用,身體不適的靜秋母親只能靠著止疼片來補貼家用,因此將靜秋的前途看的尤為重要,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命運。
在電影中,時代因素是橫亙在靜秋和老三之間最大的阻礙,由於時代的保守與敏感,加之靜秋「成分不好」,處處都要小心,因此老三隻能悄悄的來看靜秋,約會也是偷偷的,怕對靜秋造成影響,當老三在送靜秋回去的路上偶遇靜秋的母親,迫於靜秋母親的壓力,老三答應其在靜秋轉正之前不再來找她,許下了一年零一個月之約,特定時代下人們迂腐的觀念為兩人的愛戀增添了些許的無奈和苦楚。
除此之外,山上下鄉、送糧票、忠字舞都非常準確和真實的呈現出那個時代的特點,也給觀眾帶來了一種「陌生化」的觀影體驗。因此,從這一層面上來看,靜秋和老三的愛情看似懵懂美好,但是隨時可被文革的時代語境所阻隔,帶著些許烏託邦的意味,縹緲而又脆弱。
在情節設置上,影片淡化了矛盾衝突,沒有過多的支線劇情,將鏡頭對準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愛情。影片被宣傳為「史上最乾淨的愛情」,靜秋和老三之間純純的情愫不摻一絲雜質。初見時老三給靜秋一顆糖,「給小孩吃吧」「不是小孩就不能吃糖啦?」;在農家吃飯時,老三餵了靜秋一口肉,彼此害羞中又帶著朦朧的愛意;離別時,二人只能隔河相擁,過河時,老三要牽著靜秋過河,靜秋害羞的躲避,無奈的老三隻能找了找一個樹枝,自己握一端,靜秋握一端,將靜秋和老三之間的純真懵懂表現的淋漓盡致,展示出一種「不真實」的美感。
在鏡頭語言上,影片中運動鏡頭的使用非常克制。除了其自行車的段落運用了跟拍,其餘大部分都是固定鏡頭,極力弱化攝影機的存在,呈現一種冷靜客觀的視角。在畫面構圖上,整部影片大部分都採用了常規構圖,大量全景與遠景的使用,如靜秋與老三在小溪嬉戲、靜秋跟隨老師穿梭在油菜花中等等,背景也多數為小溪、山坡、田地等自然風光,為影片更增添了一絲「詩意」。
在色彩運用上,為了貼合時代背景,還原大家對文革時期的色彩記憶,影片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冷色調,只有那一抹鮮豔的紅為影片增添了一些色彩,如山楂樹開出的紅色花朵、靜秋的紅外套、印著紅山楂的瓷盆、老三送的山楂果……這些紅色在灰藍色調中更加平添了一份悲劇色彩。
在意向選擇上,山楂樹作為貫穿影片的意象,成為美好愛情記憶的隱喻,代表了靜秋和老三純真美好的愛情,也體現了那份特殊時期對於人性至善的隱喻。影片伊始,靜秋便對那棵被先烈的鮮血染紅的山楂樹充滿了敬仰,初見時靜秋被悠揚的《山楂樹》的手風琴和歌聲所吸引,兩人之間的愛情也如山楂一樣質樸乾淨、酸澀懵懂。
影片結尾山楂樹不斷變化著的疊畫,從冬天的枯枝、春天的發芽、夏天的開花到秋天的結果,不僅點題,更將全片的故事濃縮在這紅色之中,四季變化,而老三永遠長眠在山楂樹下等著一生的愛戀。導演以一種客觀的紀實性敘事方式,為觀眾講述了一段青澀懵懂、美好純潔的愛情。在當下這個浮躁又快節奏的時代,更加顯得更加純粹動人、難能可貴。
一影一話 譜人生虛實
俱是覆舟風雨 書字可抵愁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戲劇與影視學
終南影話 電影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