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小涵 實習生 喬春娜
「看看我們村的小紅果,就是這小紅果,讓我們村有了現在的面貌。」黃家辛莊村書記楊新華指著園裡火紅一片的山楂說。
黃家辛莊村位於奎聚街道駐地北5公裡,濰坊昌邑市奎聚路北首。明弘治年間,彭姓遷此定居,因立村與沙嶺旁,取名彭家沙嶺。後黃、唐等姓相繼遷居於此,年增人盛,改稱黃家新莊,後改稱黃家辛莊村至今。聚落呈長方形,村內道路三縱兩橫,佔地面積0.61平方公裡。現有人口405戶,1382人,是山東有名的「山楂之鄉」。村裡有300多年的果樹種植歷史,所生產的大線穗梨、「大金星」山楂於1989年10月獲得「山東優質水果」稱號。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發展,果樹種植轉向優質化、多元化,目前山楂種植近2000畝,桃、黃金梨等400多畝,成為山東有名的「山楂之鄉」水果種植專業村。
酸甜小紅果,致富大產業。黃辛村已經有百年種植山楂的歷史,上世紀中葉,在山東大學羅新書教授的幫助下,成立山楂種苗繁殖專業隊,在1982年建起了全縣僅有的第一家罐頭廠。近年來,黃辛村充分挖掘百年山楂種植優勢,在奎聚街道支持幫助下,舉辦了昌邑市第一屆山楂民俗節、第一屆山楂生態旅遊節,著力以黃辛村為主打造集種植、採摘、休閒旅遊於一體的萬畝山楂園,打響了奎聚鄉村旅遊特色品牌。
在黨支部積極引領下,黃辛村註冊成立昌邑市山楂火了種植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村集體以土地+資金入股,村「兩委」注入資金,引導果農以土地入股。依託合作社和「山楂+」產業載體,黃辛村實現了山楂的統購統銷,此外,黃辛村還積極探索三產融合,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開發山楂酒、山楂保健品以及山楂休閒食品和罐頭、飲品等產品,打造「山楂火了」品牌,以「小紅果」帶動「大產業」,增加農戶收入,實現產業振興。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黃辛村依託萬畝山楂園,打造「山楂樹之戀」,以山楂的酸澀與甜美,比喻青澀的愛情,深入發展產業文化。圍繞「山楂樹尋愛之旅」主題,以「山楂紅了」做活山楂文章,以休閒旅遊採摘為方向,挖掘相親相愛樹、千裡姻緣、紅繩系情、甘棠遺愛等元素,豐富山楂樹文化,增強文化吸引力。
村民腰包鼓起來了,集體經濟也不應落後。為盤活集體經濟,建立長效機制,黃辛村計劃把村裡原有的300多畝承包地有效利用起來,進行土地入股,同時以佔地10畝的舊廠房招商引資,切實圍繞山楂做大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村莊公益事業,讓每個黃辛人共享發展成果。
黃辛村堅持以「五個一」為方向,即一個宣傳隊激發出黃辛精氣神;一系列機制推動村集體長效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個農村合作社;一支班子凝聚村級發展新能量;一場節會推介昌邑特產知名度,凝心聚力,打造出了鄉村振興奎聚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