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且看這款糖尿病首創新藥的「中國基因」如何絢麗表達

2020-12-18 騰訊網

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

對於華領醫藥創始人兼 CEO 陳力博士來說,「通過華領的實踐,讓整個中國的健康和醫藥產業能夠引領全球的發展」便是他念茲在茲的夢想。而今,葡萄糖激酶激活劑(簡稱 GKA)dorzagliatin 的單藥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的Ⅲ期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療效終點,令這一夢想照進現實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項研究發現:dorzagliatin 單藥治療 24 周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相對基線降低 1.07%,顯著優於安慰劑,p 值小於 0.0001;治療 24 周期間低血糖發生率低於 0.5%,無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

尤其值得稱讚的是,這款全新作用機制的糖尿病藥物從立項、研發到各期臨床研究,均由中國科學家和臨床專家完成,真正實現了從 0 到 1 的突破,因此也堪稱是一款以中國患者為開發起點,擁有十足「中國基因」的糖尿病新藥。

中國糖尿病患者需要自己的首創藥物

糖尿病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四大文明古國在文獻典籍中對其都有過明確的記載。而今,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疾病,全球每 11 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而在中國,每 10 個成年人就有 1 個糖尿病患者,已經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

與此相形對照的是,儘管自 1922 年胰島素進入糖尿病治療領域以來,包括促胰島素分泌類藥物、胰島素增敏劑類藥物以及降低葡萄糖重吸收類藥物在內的一代又一代糖尿病藥物不斷進入到臨床,但長久持續的血糖達標控制依舊未能實現。

對此,陳力認為,沿循舊有途徑解決這些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困難重重,唯有向新領域「拓荒」或能找到解決之道。建立在全新概念和機制,並且堅實臨床證據基礎上的 GKA dorzagliatin 的橫空出世,令他自信地表示,自己已經找到了「照亮前路的火把」。

陳力同時強調,在探尋前路的過程中,中國醫生的許多發現令他啟發良多。2010 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時任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中國糖尿病患者不再是 3600 萬,而是 9400 萬。這一震驚世人的數字意味著,中國一舉超越患者數排名第一的印度,尷尬地進入到「糖朝盛世」。

之所以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楊教授在流行病學研究時首次引入了新的糖尿病檢測方案——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OGTT)。在此前的臨床工作中,她觀察到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某些特徵顯著不同於歐美人群,傳統判斷血糖異常與否的方法——空腹血糖——會漏掉大部分中國患者,但餐後血糖卻能將這些漏網患者一一打撈出來。

中國醫生對糖尿病事業的貢獻不止於此,此次在研 dorzagliatin Ⅲ期臨床研究的首席 PI、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朱大龍就發現,相較歐美人群,中國人的胰島β細胞更加脆弱,胰島素分泌功能更易受損,並且β細胞功能的受損程度較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程度更為顯著。

基於這些發現,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中國人群中 2 型糖尿病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可能不同於其他國家,如何更好地控制餐後高血糖及保護胰島β細胞,研發適用於中國人群的糖尿病新藥尤為關鍵。

新藥研發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

提到華領醫藥與 dorzagliatin 的結緣,還要追溯到 50 年前。彼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Franz Matschinsky 等科學家在小鼠的胰腺中發現了一種葡萄糖代謝酶,它與已知的己糖激酶具有非常不同的酶動力學特性,被稱為葡萄糖激酶(GK)。

在人體內,同樣存在 GK 的同源基因,用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的話來講,GK 的功能就好比空調的溫控器,後者感知外界溫度的變化,並調控壓縮機適時運行,以維持房間溫度在一定範圍之內。而前者則是通過感知血糖濃度,進而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有序分泌,來保證血糖水平的穩定。

但在糖尿病患者體內,GK 表達水平僅有正常人的 20%-40%,活性受到嚴重損害,造成胰島素分泌時相晚於正常人,控糖器官對血糖變化不敏感,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而 GK 激活劑 dorzagliatin 正是通過修復 GK 功能,加強肝糖原儲存、促進β細胞胰島素的早相分泌、在腸道促進 L 細胞 GLP-1 分泌,最終實現全方位的血糖穩態,從而發揮糖尿病治療效果。

華領醫藥於 2011 年 12 月從羅氏獲得 GKA 先導化合物 RO5552 的全球開發權和市場營銷權。相較今時之 dorzagliatin,當初的 RO5552 只是一顆有待萌芽的種子,尚不具備成為臨床候選藥物的條件。它在日後能否長成參天大樹,還需經歷重重的嚴苛考驗。

事實上,在研發 GKA 這條賽道上,並非華領醫藥這一位選手。同期有多家跨國公司都曾將自己的 GKA 推進至臨床試驗階段,Ⅰ期研究顯示,他們的 GKA 確可降低 2 型糖尿病者的血糖水平,但在見真章的Ⅱ期研究中,紛紛出現低血糖發生率高,GKA 降糖作用逐漸喪失等現象,這多半發生在用藥 1-3 個月期間。

友商的中途折戟並未減弱陳力的信心。如上文提及,GK 是血糖傳感器,其核心作用是根據血糖濃度的變化雙向調節內分泌功能,他發現這些失敗的 GKA 在原始設計上與這一核心作用存在衝突之處,只是狹隘地強調降糖,忽視 GK 的雙向調節作用,造成療效持續乏力且低血糖風險難以規避。

陳力介紹說,dorzagliatin 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具有獨特的酶動力學特徵,並且華領醫藥的開發理念聚焦於 GK 的核心作用,專註解決人體對血糖變化敏感性,修復血糖傳感器,有別於其他 GKA 單純降糖的目標。

另外,公司在製劑和生產工藝研究方面採用了先進的控釋技術,並在臨床試驗中探索其對胰島和肝臟 GK 功能的調節作用,並觀察胰島素、GLP1 和胰高糖素的變化情況。III 期臨床試驗證實 dorzagliatin 在臨床有效劑量下,具有血糖控制能力強、低血糖風險很小,改善胰島素分泌時相,提高人體葡萄糖敏感性的特性,有望實現治病於根的目的。

在這 8 年時間裡,陳力帶領華領醫藥的研發團隊,與中國醫生一起上下求索,先後完成了 dorzagliatin 關鍵藥理毒理試驗、口服藥物片劑的生產工藝開發,和Ⅰ、Ⅱ、及目前Ⅲ期單藥治療的 24 周臨床試驗。這一個個裡程碑式的時間點,在他心裡至今記憶猶新。如今 III 期試驗的成功令 dorzagliatin 突出重圍,再次驗證了陳力的敏銳判斷。

另外,他還介紹說,不同於傳統糖尿病,dorzagliatin 的「中國基因」在研發過程中得到了全面彰顯,即主要針對中國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發生和發展的特徵、遺傳背景、飲食和環境特點進行開發,並且對患者病因分門別類、「量病給藥」,對於中國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和胰島素分泌易於受損的特徵,dorzagliatin 的療效可謂切中肯綮。

陳力表示,接下來,在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華領醫藥將立足中國,走向國際,希望 dorzagliatin 能夠幫助到全球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同時,基於血糖穩態調節這一作用機制,探索 dorzagliatin 的更多適應症,拓展其受益人群。

擁抱中國創新藥物發展的大時代

201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創新專利藥、中藥新藥、新型製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是重點發展領域,而且未來要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面對國家的呼籲,華領醫藥予以了積極響應。

在身兼科學家與創業者雙重身份的陳力看來,研發「立足中國,服務中國, 乃至全球」的首創藥物與探索創新生物技術公司在中國發展道路同樣都是「中國基因」絢麗表達的體現。

早在華領醫藥成立初期,陳力就引入了頂級風投+優質專利+合作研發生產服務公司的開放式創新研發 VIC 模式。在這一合作創新的開放模式下,「五創」成為華領醫藥的驅動引擎,即用「創新理念」引領「創新技術」,用「創新模式」開發新藥並培養「創新人才」。最重要的則是要共同營造「創新環境」,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政策面的奠基和推動。

談及這一點,陳力感慨萬千,他表示,當下的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為創新藥研發營造了大發展、大繁榮的契機。「尤其是在過去十年間,中國的藥物研發監管法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陳力表示,從國家層面上,加入 ICH 組織、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實施、專利補償制度、智慧財產權保護、風投上市退出機制等,這些都已經和國際運營規範接軌。

良好的外部環境逐漸形成,華領醫藥的發展圖景也日益清晰。陳力透露,公司近期工作重點有三個由 1 到 10:市場拓展的由 1 到 10,即從 dorzagliatin 的中國首發,到歐美日、東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陸續上市;藥品應用的由 1 到 10,即從 dorzagliatin 單藥治療出發,到與現有口服糖尿病藥物組成固定複方製劑,以期發揮協同作用;疾病治療領域的由 1 到 10,即推動 GKA 應用從代謝性領域進一步向中樞神經系統等領域延伸,並開發不同的產品,以此造福更廣大患者。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在中國創新藥物發展的大時代,陳力對華領醫藥的期許是與諾華、羅氏這樣的大型跨國藥企同臺競技。這一目標路漫漫而修遠,但飽含「中國基因」的 dorzagliatin 的落地讓我們看到,華領醫藥積矽步必達千裡。

陳力博士

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創始人,首席科學官。陳力博士曾任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擁有 20 多年新藥研發創新及管理經驗。陳力博士於 2011 年成立華領醫藥,以「患者為先、創新為本、良藥為民」為宗旨,運用「中西合璧、聯合創新」的新藥研發運營模式和「高標準、高質量、創造高價值」的經營理念,在 5 年內華領醫藥的在研糖尿病全球原創新藥 dorzagliatin 成功取得中美臨床試驗批件、完成四個臨床 I 期和臨床 II 期 POC 試驗,並在 2017 年全球率先啟動同類產品 III 期臨床試驗,有望實現全球首創、中國首發。在此期間,成功完成 2 億美元融資和中國新藥創新公司建設。2019 年伊始,又在美國啟動了兩個分別與 DPP IV 和 SGLT 2 聯合用藥的 I 期臨床試驗。

陳力博士 1992 年畢業於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加入羅氏美國研發中心。在羅氏陳博士從一名藥物化學資深研究員成長為高通量技術部主任,2004 年回國建立羅氏中國研發中心,任首席科學官和董事。陳力博士是 35 件授權專利發明人和 17 件專利申請發明人,並發表 60 多篇科學論文。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Plus

編輯:Vivian

相關焦點

  • 我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有重大突破!華領醫藥最新公布三期...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宋寧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有重大突破!今天,記者從位於浦東張江的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公布的一項三期臨床研究24周結果顯示,其研發的首創藥具有快速起效、有效且持續降低血糖的特性,有望明年遞交上市申請。未來還可能和人工智慧結合,研發出個性化的「定製藥」。
  • 十年磨一劍
    廣大知識分子要增強創新意識,把握創新特點,遵循創新規律,既奇思妙想、「無中生有」,又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甘於「十年磨一劍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釋義:「十年磨一劍」大意是:十年辛苦勞作,磨製出一把利劍。古代讀書人往往要經歷多年的寒窗苦讀,通過科舉考試,層層選拔,最終的優異者才能走上出仕的道路,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便是這種狀況的真實寫照。「十年磨一劍」不僅是時間的耗費,更是心血的付出。
  • 看德國同事如何「十年磨一劍」
    就像電磁場的麥克斯韋方程組那樣,電磁學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組方程就成了關鍵:有了這組方程,電磁學就變得完善了。在沒有找到完善的解決方案之前,電磁波的誕生就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沒有SCI發表的壓力和生活上的重擔,麥克斯韋這個方程組的誕生完全是科學研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是不可能產生的。我們中國曾經經歷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以為只要苦幹,一定會「人定勝天」。
  • 這款「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有了最新進展
    根據此前24周的雙盲、安慰劑對照治療(用以評估試驗的主要療效和安全性終點),及最新的後28周開放治療期(用以持續觀察和評估多扎格列艾汀的安全性),在超過1200例中國患者的52周黎明研究顯示:多扎格列艾汀均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治療組與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52周治療期間內低血糖(血糖低於小布了解到,華領醫藥黎明研究的主要對象為平均糖尿病患病史近
  • ...新藥 基因模型 氫原子鐘 糖化血紅蛋白 工博會-上海頻道-東方網
    在今天開幕的2017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科技館裡,科技創新猶如「萬花筒」,從空間冷原子鐘到大數據觀測站,從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到新藥研發與創製,從我國首個城際動車組平臺到金屬3D列印技術,每一朵科技之花都不「高冷」,創新正在與服務民生精準對接。
  • 十年磨一劍,筆尖出鋒芒
    十年磨一劍 實力見今朝這一劍刻上金榜這一劍 終成夢想你的名字那麼好聽一定要出現在錄取通知書上
  • 十年磨一劍,從電子耳蝸到光學耳蝸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光遺傳1個撰稿人 |鮮輝 中科院物構所一、導讀十年磨一劍,Tobias Moser()研究團隊主導聯合弗萊堡大學、哥廷根大學、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
  • 十年磨一劍 甘苦寸心知
    十年磨一劍 甘苦寸心知 發表時間:2012-06-0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系列研究回眸   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成果——《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以下簡稱《圖書影響力報告》)終於出版了。這是我們「學術影響力」系列報告的第三部。
  • 十年磨一劍 -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從2009年因工作需要調入函件部至今,王文娟與之結緣的時間已經十年。十年的光陰,王文娟從初出茅廬到業務能手,也練就了多門「武藝」,十年磨一劍,仗劍走天涯!  「一指彈」  王文娟的工作經歷很是豐富,從前臺營業到幕後渠道平臺,都有所涉及。
  • 十年磨一劍,中國原創藥曙光初現
    專注原創藥的微芯生物已經在科創板上市,微芯生物創始人、董事長魯先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創板的開啟邁出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關鍵性的一步,它把過去上市公司追求利潤為主的模式引導成為,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去建立更有壁壘的、更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企業發展模式。真正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就能有機會獲得更多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通過不斷研發投入獲得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 正義坊沈海虹:昆明老街十年磨一劍 且看沉默後的爆發
    一路走來,無數的企業,無數的項目再這十年中披荊斬棘,也有無數的商業地產人在這十年裡辛勤耕耘,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2015年正值商業地產新舊十年交替之際,贏商網雲南站將在這一歷史時刻,推出「雲南國商業地產十年訪談錄」專題,以「雲南商業地產十年」為主題,對這十年來影響了雲南商業地產發展的開發商、品牌商、服務機構等領域領軍人物進行訪談,梳理和回顧雲南商業地產十年的行業發展脈絡,分享行業發展經驗,展望未來。
  • 十年磨一劍!阿里OceanBase創紀錄衛冕,中國資料庫從此告別卡脖子
    作為中國自研的資料庫,它在短短7個月內再次、且大幅刷新了世界紀錄。再次?因為去年10月打破業界塵封9年世界紀錄後,外界質疑是硬體的「大力出奇蹟」。但這一次,7個月內,硬體沒有大更新,性能卻提升了11倍——這是技術架構和軟體實力的直接證明——而且這不再是一個短時間可以被超越的成績。
  • 十年磨一劍,心理諮詢師回來了
    很高興你能讀到這篇文章。一段新的機緣,就此開啟。我是劉淑霞,筆名黃小仙,在2010年8月就取得了國家頒發的《心理諮詢師二級》證書,我深知心理諮詢的責任重大,多年來一直不斷學習精進。十年磨一劍,如今,我願意來到幕前,為每一位來訪者提供優質的諮詢服務,幫助他們戰勝並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陽光與信心。
  • 常程:十年磨一劍精品!小米10值得期待
    常程:十年磨一劍精品!  另外,從常程發布的視頻可知,小米數字系列以不同的定義被市場認可,並收穫用戶一致好評。
  • 這件事「十年磨一劍」,但企業必須做
    這幾句話表面看很簡單,實際上要真正做到,談何容易,都離不開數位化轉型。 比如,投資準不準,得靠大數據。每一個城市的存量有多大?包括狹義存量有多大,廣義存量有多大?在土地存量很大的城市,你怎麼投資?所投資城市的GDP,以及相應的地產政策吃透沒有?這些都需要有一整套的分析模型。
  • 「十年磨一劍」,中國大工程落地深圳,目標東京紐約
    隨著中國近年來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機動車保有量也逐年增長,與其相對的就是大家都開始開上車了,而且路面上的車越來越多,日漸增長的機動車數量與緊張的用地造成矛盾,這讓大家無論是出行遊玩還是辦公出差都十分困擾,往往找不到停車位,還得停到很遠的地方再走過來。
  • 上海交大黃文燾團隊十年磨一劍 做祖國大型船舶電力心臟守護者
    上海交大黃文燾團隊十年磨一劍,做祖國大型船舶電力心臟守護者。 上海交大供圖上海交大黃文燾團隊十年磨一劍,做祖國大型船舶電力心臟守護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攻克了中國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優質穩定運行4大關鍵技術難題。這4大關鍵技術難題分別是:大功率優化變頻、電能質量協同優化、智能保護與故障自愈、能量動態智能管理,研製成功4類核心裝置和3類智能優化系統,實現綜合電力系統協同優化與智能運行。
  • 《英格蘭景觀的形成》:十年磨一劍 與經典同行
    原標題:十年磨一劍與經典同行 從接手翻譯這本書到譯作出版面世,我們差不多花了十年的工夫,可謂十年磨一劍,與經典同行。   打磨譯文,力求傳跡又傳神   為什麼會翻譯這本書?回想起來,不啻是一個被選擇又欣然接受的過程。這本書屬於「英國史前沿譯叢」中的一本,而這套譯叢的出版,則是2008年在北京海澱區稻香湖召開的中國英國史年會確定的一項工作。
  • 十年磨一劍!經典力作《2021考研英語十年真題點石成金》全新上市
    如何戰勝考研英語?研究真題是關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作為最珍貴的考研資料,歷年真題理應成為考生的備考首選,它是市面上其他輔導書都無法比擬的。每年的真題都是在眾多專家深思熟慮、反覆論證下「成型」的,可謂是「一年磨一套真題」,題目設置自然是「處處陷阱、題題驚心」。
  • 十年磨一劍 一朝試鋒芒
    傅宜斌董事首先致辭:今年是大器教育成立十周年,從度量衡到大器教育科技,「十年磨一劍」,諸多不易。所幸一路走來有各位嘉賓的助力,有各位董事的支持,有大器教育夥伴們的努力。2017年大器教育「初露鋒芒」,取得了不菲的成績,2018年必將「揚劍出鞘」,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