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2020-12-25 燒火人娛樂

好長時間了,每當刷微博的時候碰見高曉松的「三國」就令人火大。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對他從無感變成了厭煩。可能就是從《曉說》開始吧。

本是一個音樂人,我也承認你自身文化水平不低,但是當你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大師」的時候,尤其拿著一把摺扇,恬不知恥的給自己揚名的時候。真的,你已經黑了。任何歷史或者文化或者現象,都不是簡簡單單的讀幾本書,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就像《紅樓夢》,細細品味,仔細研究,往返追溯,才產生了紅學。而並不是我對其中一段有自己新穎的見解就可以胡亂拿出來侃的。

當然,朋友之間的互侃沒有關係,那是娛樂。但是如果放在大眾範圍內,那就涉及到「愚民」了。

粉絲大眾蠢嗎?當然不可能!

這也是為什麼高曉松最近這些年行情急轉直下,節目一個接一個停的原因。

沒有那三兩三,就不要非得上梁山。

另外就是被人詬病的國籍問題。很多人說學問不分國籍,這句話在我看來非常錯誤。國籍就是立場最直觀的表現,如果立場不一樣,所謂的學問真的不一定是有好處的。

粉絲大眾為什麼介意這個問題,其實是看到了事實的本質而已。

再後來什麼「漢無音樂」,「明朝三無」等,更是讓人覺得荒謬甚至誤人子弟。

韓娥、李延年等,哪個不是民族音樂的啟蒙。就像現在為什麼總是用清朝來做宮廷劇一樣,因為近啊,因為了解的詳細,而漢已經是千年之前了,我們不詳細的記載就是沒有嗎?斷章取義,如果沒有前者,哪有後來的各種戲曲?若如斷梗浮萍。

而明朝更是被他形容的不成樣子,「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具體暫且不說,為什麼總拿一個朝代快要滅亡的時代來帶入?要記得明朝上一個朝代是元,那個把大宋打成狗屎的元,卻在明下黯然退場了。無論「天子守國門」是因為什麼,那時候的明不缺血性!

當然,粉絲會說我們又不辯論,只是圖個爽快。是啊,你們一小撮人爽快了,我們就厭煩了。所以,這次我們爽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高曉松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當然,高老師可能比他《曉說》中透露出來的更有知識,只是真人不露相,正所謂「一缸舀一瓢」;或者更沒知識,畢竟一個節目有很多幕後人員。具體情況,我們無從知曉。 舉1為例,如果你看過醉鋼琴的《民主的細節》,你會發現《曉說》的美國政治基本上沒有超出這本書的範圍。《民主的細節》還要更深更細一些,而即便《民主的細節》都是被很多專業人士視為閒書的。
  • 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一位舉世無雙的奇才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新官上任三把火。說的大概就是諸葛亮了。他火燒博望坡,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之前張飛,關羽都不服諸葛亮。甚至還與他爭風吃醋。三把火過後。所有人都佩服諸葛亮的才智。劉備曾經說過,我有了孔明,就相當於魚有了水。記得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和周瑜合作。一起對抗魏軍。
  • 為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的高曉松所有的「曉」都是黑色的
    我已經很久沒有在刷微博時遇到高曉松的「三國」。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開始對他感到厭煩。可能是《曉說》。這是一個音樂家,我也承認你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低,但當你把自己塑造成「大師」的時候,尤其是當你拿著摺扇的時候,無恥地給自己出了名。真的,你是黑人。
  • 國考上岸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嗎?
    今天來解答一下公考千古難題:國考上岸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嗎?先看看裸考國考的同學怎麼說?「國考和一般考試,甚至高考相比,都是渣渣。題量大,難度高,出題怪,考場氛圍還那麼緊張,手抖著寫完大作文,依舊心有餘悸。真想要行測拿高分,真心不簡單,那絕對是個全才、是個通才、是百科全書。
  • 如何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也想做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好孩子,有沒有什麼秘訣呢?求知並無捷徑如果有,那就是放棄這種幼稚的想法靜下心來多讀書讀書就像種樹一天兩天,並不能看出什麼變化但是只要精心的呵護小樹苗總會長成參天大樹我希望能給大家精選一些科學圖書對於大學生,職場人士你可以用這些書豐富你的業餘時間明天的你將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 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想很多人都覺得他非常的知識淵博吧,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雖然這樣的話說起來有些誇張,但確實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這也讓一部分人產生了一絲的懷疑,一個人真的能夠這麼厲害嗎?他到底是幹什麼的才能練成如此本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極其有「實力」的三大星座,為人高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和極其有「實力」的人做朋友,這樣的人不僅靠譜還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他們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實力又有才華,這樣的人誰不喜歡呢。話不多說,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極其有「實力」的三大星座,為人高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火星叔叔鄭永春史軍尬學術
    火星叔叔鄭永春,作為一名上知天文的科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卡爾薩根獎獲得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在過去的數年裡,以滿腔的熱情與不懈地努力,在科學傳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早些年間,他更因在行星科學研究和科學傳播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獲由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授予的2016年卡爾·薩根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瞧你這電工當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懂電……
    士兵經歷過4年戰爭之後違章停車這花臂,萌不起來1明哥曾經暗戀一個女孩,有她的QQ號,她的籤名是:我在遊樂園,坐在摩天輪上看城市,城市沒有看我。剛剛20塊,反正我是驚呆了3初中時代的同學,前幾天見面,一直耿耿於懷我當年為什麼總是喜歡打擊他。我弱弱的回答,如果不是當年我強有力的打擊,你現在能混的這麼好麼?4昨天參加同學的婚禮,居然遇上了上學時迷的神魂顛倒的男神。他一看見我,那個興奮和親密啊!
  • 初中地理:50張思維導圖涵蓋所有知識點,讓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初中地理:50張思維導圖涵蓋所有知識點,讓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一首《地球村》唱得家喻戶曉,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那我們怎麼樣來具體了解我們家園的組成?通過課程地理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地球的地理地貌,環境氣候,了解到各個地區的環境差異,人文風俗,幫助我們解決一些難解的自然現象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形容一個人博學廣識。學好地理可以讓我們更加充分的認識家鄉,祖國,世界的環境人文以及變化規律,讓同學們能夠認識到人與地理環境的相互作用,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 諸葛亮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卻不如此人能夠知道人的未來
    小編我今天來為大家說說,一位在某種意義上完敗諸葛亮的人人物——朱建平諸葛亮字孔明,這個人就不需要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了吧。相信是個人都會知道,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預言、臥龍、諸葛村夫···等等的綽號可不是白來的。哪怕是遊戲上電視劇上,諸葛亮都肯定會是主角之一,雖然說最後諸葛亮也沒有能夠幫助劉備重新奪回漢朝的天下,可是這英明可是連一代梟雄曹操都比不上的。
  • 古代詩詞散文中的天文知識,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假
    早上我的《中國歌留多》知乎專欄,收到一篇「詩詞中的地理知識」的投稿,仔細想來好像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地理詩,自然會有天文詩了,於是整編此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最常見的天文知識,我國的陰曆就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國人對此都不會陌生。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不過天狼星在南半球,蘇軾在我國領土上看,絕對不會是西北望,見天狼星的。
  • 最可悲的三大星座,聰明過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最終迎來孤獨
    當然了,現實中也從來不會缺少這樣一類人,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無所不能,看起來光鮮亮麗,可實際上,又往往最可悲。畢竟,沒有人能夠了解他們真實的內心,而他們也勢必要走向徹底的孤獨。之後,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姜昆評價主持人大賽選手,都是「雜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
    姜昆評價主持人大賽選手,都是「雜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名譽主席姜昆,最為人們所熟悉的身份是相聲演員,在曲藝界的影響力自然不必多說。《正大綜藝》的開場口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姜昆還自嘲「不看不知道,兩個大傻帽」。姜昆不僅有在央視跨界當主持人的經歷,還當過央視主持人大賽的評委。雖然主持人大賽已經結束一段時間,網絡熱度也降下來了,但作為大賽專業評審團成員之一的朱迅,當然不會放過採訪前輩姜昆的機會。
  • 那個曾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你,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知乎上的問題:為什麼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都備受關注?因為數理化不懂不說這個還怎麼裝逼?想想好像也是哦。當年,經歷過高考的你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的了三角函數,看得懂生物DMA基因遺傳;現在的你除了抖音吃雞微信微博你還會幹嘛?既把知識忘光了又回不到以前了,那就跟一跟這個高考熱潮轉發一下吧,這樣也算是跟上浪潮了。
  • 想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去哪學這兩門學科最好?
    導讀 古代形容一個人博學有才,都稱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如今在大學中,天文學和地理學都是同學們可以選擇的、可以更加深入研究的基礎學科。不知道小夥伴們對它們之一有沒有興趣呢?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眼中的「老梁」很全能
    所以雖然所教的科目是物理,但學生眼中的梁漢儒卻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為在閒暇時間,他總是在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識,「老師涉獵的多了,和學生的共同語言也就多了。」梁漢儒說,上下班的路上他最常打開的手機軟體就是「喜馬拉雅」和「蜻蜓FM」,「工作忙,平時確實沒時間看書,所以就在上下班的路上多『聽課』。」
  • 想玩好得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更不用說需要世界地理知識才能駕馭好的《大航海時代》系列遊戲了。然而,真正考察一個玩家綜合素質的卻是一款網遊——《逆水寒》。在玩家心中,《逆水寒》是需要綜合性知識最全面的遊戲。說是需要你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 劉伯溫獻《天文書》: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何沒傳授給子嗣?
    #朱元璋#劉伯溫獻《天文書》: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劉伯溫不將天文術數傳給後世子孫,其目的是為了避禍。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抵家,疾篤,以《天文書》授子璉曰:「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生性耿直又嫉惡如仇的劉伯溫在高安的五年中,屢次得罪地方豪紳列強,所幸江蘇行省大臣素知劉伯溫的為人,他才免於被害。辭官後,回到青田,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劉伯溫再度被徵召為浙江儒學副提舉、行省考試官,不久之後劉伯溫又因為建言監察御史失職,仕途再次受阻。
  • 考點預測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這才是學生們想要的「壓軸題」
    我們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可見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同學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但是由於地理知識太凌亂,就好像天空的星星一樣,地理位置太廣泛,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且很多知識點也比較抽象,這使得孩子們學習起來都非常的困難,成績也不是很理想,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高中地理應該劃歸到理綜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