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我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沒獲得任何「智慧」

2020-12-16 文史風雲

愛因斯坦,被譽為全球最偉大的科學家,最具有智慧的人,物理學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許多人都以能見愛因斯坦一面為榮。

與愛因斯坦同為物理學家的楊振寧,自然也非常想見愛因斯坦一面,可是當真正見面之後,卻成了他的終身之憾。

一面之緣

愛因斯坦的偉大不必多說,這是一個被所有人仰望的人物,而楊振寧雖然地位不及愛因斯坦卻也是物理學界的泰鬥,年僅35歲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一個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家。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總覺得楊振寧是個現代人,而愛因斯坦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他們兩個人生活的時間是有著重合的,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逝世於1955年,楊振寧生於1922年,1945年通過庚子賠款獎學金去往大洋彼岸的美國芝加哥留學,和愛因斯坦來到了同一片土地。

那個時候,愛因斯坦已經被譽為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而楊振寧只是一個尚未有所成就的年輕學生,楊振寧當年對於愛因斯坦的崇拜,不亞於任何一個追星族,只要愛因斯坦出來演說、講課,他都會千裡迢迢趕去聽。

與此同時,楊振寧也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學業,1948年他博士畢業,隨後來到位於普林斯頓的研究院實習,在這裡他遇到了他最好的搭檔李政道,那一年楊振寧26歲,李政道只有22歲,都很年輕,也都處於一個科學家大腦高速運轉的時期,這對搭檔一拍即合,開始在粒子物理學方面研究自己的構想,第二年,他們做出了第一個粒子複合模型,在物理學界聲名大噪。

科學界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這兩個年輕的科學家,就連年邁的愛因斯坦也注意到了他們的成就。1949年,楊振寧作為物理學界的年輕學者被邀請參加愛因斯坦的講座,交流結束之後,楊振寧激動地詢問愛因斯坦身邊的工作人員,自己是否可以和愛因斯坦聊聊,讓楊振寧感到受寵若驚的是,愛因斯坦很快回應他,可以,隨後楊振寧被帶到了愛因斯坦的會客室。

這場對話持續了1.5小時,那是楊振寧最激動也最遺憾的一天,坐在愛因斯坦對面,楊振寧感覺自己在做夢,這可是愛因斯坦!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對於年輕的楊振寧來說,光是聽見愛因斯坦的聲音就讓他激動得快要昏過去。

抱憾終身

可是事後想起來,楊振寧懊悔不已,原來當天楊振寧實在太興奮了,把自己打算和愛因斯坦交流的問題忘了個一乾二淨,而對面的愛因斯坦雖然滔滔不絕,但是愛因斯坦私下和人交流用的是德語,當時楊振寧沒帶德語翻譯,他自己會的德文詞彙不超過100個,只能斷斷續續地猜測愛因斯坦在說什麼

可是楊振寧面對偶像又不想表現得過於稚嫩,所以只能半懂不懂的點頭,愛因斯坦說了個盡興之後,覺得楊振寧應該也差不多懂了,於是對這個後輩鼓勵了幾句之後,就離開了,楊振寧在那裡愣了半天,才反應過來,不由得捶胸頓足。

幾十年後楊振寧回憶起這件事情還是難掩自己的失落,好不容易見到愛因斯坦,居然緊張成那個樣子,什麼收穫也沒有。但愛因斯坦卻對楊振寧欣賞有加,後來愛因斯坦還特地招來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的論文,並且大加讚賞,愛因斯坦的關注也讓楊振寧在物理學界的名氣進一步提升。

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當年的見面,楊振寧收穫寥寥,但至少楊振寧對得起愛因斯坦對他的鼓勵,他和李政道鑽研的項目逐漸突破,1954年,這兩個年輕的科學家提出來了後來讓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物理學理論——宇稱不守恆理論。讓楊振寧感到非常可惜的是,他提出這個偉大理論之後的幾個月,愛因斯坦便離開了人世,他再也沒有機會去問一問愛因斯坦,是如何看待自己理論的。

愛因斯坦的死去,是全世界的損失,楊振寧聽到這個消息,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感到難以置信,覺得一個時代落幕了,但是物理學界的傳承是生生不息的,愛因斯坦離去了,但楊振寧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薪火相傳

1957年,楊振寧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在致辭時,他特意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說:"廣義角度上,我是東西方文化共同造就的,我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驕傲,我也願意在現代科學駐足。"

楊振寧在愛因斯坦生前,只與他見過一面,但是後來卻有人評價楊振寧是自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後來楊振寧還被高校聘請擔任愛因斯坦講座的教授和負責人,似乎科學界已經認定,愛因斯坦的火炬,楊振寧可以接過。

楊振寧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他醉心科學一生,提出了十幾種重要的科學理論,將物理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頂梁柱,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他是第三位"全才科學家",如今物理學界的年輕科研者,對於楊振寧的崇拜,或許不亞於當年楊振寧對於愛因斯坦的崇拜。

當年愛因斯坦以謙遜鼓勵的態度對待楊振寧,今日的楊振寧也一直在鼓勵年輕的學子們努力鑽研,為科學建設添磚加瓦,愛因斯坦對楊振寧的意義,不僅僅是偶像那麼簡單,那是一個遙遠而鮮明的旗幟,讓楊振寧用了半生去追尋那個更高遠的科學世界。

而如今功成名就的楊振寧,也會是別人的旗幟,他的會客室裡,也接待過許許多多年輕青澀的科學家,這些年輕人就如同他當年一樣,懷著熱烈的憧憬和夢想,也許幾十年以後,也會有某個科學家回憶起當年見到楊振寧的那份激動。

科學家本是凡人,會老會死,但是科學的火焰不會隨著生命的終結而終結,我們如今看到的複雜科學世界,是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共同建立起來的,他們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卻因為相同的熱愛,被永遠銘記著。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都說了什麼?楊:我沒得到智慧
    自古有高適別董大、李白贈汪倫,等等,都是性格、能力、志趣等相同的人相互愛惜,交談甚歡,以致不忍離別,同是物理學家的兩位科學家大概也有惺惺相惜的情誼。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在1952年曾進行的一次近距離交談後,本可能暢談並深入交流,楊振寧先生回憶卻說這次交談沒有使他得到什麼智慧,這是什麼原因呢?
  • 楊振寧坦言:與愛因斯坦交談沒獲得任何智慧,看看他的排名才明白
    楊振寧與愛因斯坦的一面之緣愛因斯坦,被譽為全球最偉大的科學家,最具有智慧的人,物理學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許多人都以能見愛因斯坦一面為榮。與愛因斯坦同為物理學家的楊振寧,自然也非常想見愛因斯坦一面,可是當真正見面之後,卻成了他的終身之憾。
  • 應愛因斯坦邀請,楊振寧與其交流1.5個小時,言語差異沒學到什麼
    他不在乎那些虛無縹緲的名聲,一心投身於科學研究中,就在楊振寧醉心於研究的時候,愛因斯坦卻發現了這個年輕人,對這篇論文十分感興趣。於是,沒多久楊振寧便聽說,愛因斯坦要與自己進行交流討論,當時的楊振寧可謂激動萬分。當時課題研究的成員有兩人,一個是楊振寧,一個是李政道。
  •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後他一句話反而成就了現在的他
    楊振寧不止一次在全世界表示自己喜歡愛因斯坦,尊重愛因斯坦,他把愛因斯坦當做是自己物理學上面的榜樣,為了能夠好好的學習每一次都會去聽愛因斯坦的成果發布會,而且還會跟愛因斯坦交流。最可惜的就是這兩個人沒有一個合影過,在愛因斯坦死的那天,楊振寧在葬禮上面痛苦。楊振寧想到自己最後一次跟愛因斯坦見過,而且自己還表現的非常的不好,楊振寧的心裡很難受。
  •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多次與愛因斯坦交流,卻遺憾不曾留下合影
    說起諾貝爾得主楊振寧先生,很多人都會把所有關於聰明的詞語用在他的身上。他確實應該獲得這些誇讚,因為楊振寧先生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物理學上,他的研究結果更是影響著後面一代一代的人。
  • 楊振寧:我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還有一份設計,你們誰可以做到?
    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科學家之一,算得上是一名天才,,同時他獲得過諾貝爾學獎,國內楊振寧是響噹噹的科學界,國外愛因斯坦在科學界受到很多人仰慕,1922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多項有意義的時代論文,刷新了眾人對愛因斯坦的看法,他提出了很多理論,讓人類對宇宙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他可謂是拉快了人類科技的進步。
  • 物理學家楊振寧的3個遺憾,如今98歲的他,還有機會彌補嗎?
    楊武之始終只有一句話,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華民族,祖國是我的母親」。當時楊武之得知兒子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不由得欣喜若狂,多次和楊振寧通信,三次奔赴日內瓦,告知楊振寧現在正是新中國用人之際。希望他能認真考慮回國的事情。
  • 楊振寧:物理學三大革命 愛因斯坦貢獻了兩個半
    昨天下午,「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與會嘉賓中唯一見過愛因斯坦的人,是97歲的楊振寧教授。1922年,愛因斯坦到訪上海前一個多月,楊振寧在合肥出生。很多年後,楊振寧在普林斯頓進行博士後研究期間,多次聆聽愛因斯坦的演講,受過他的教誨。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我一生沒有跟愛因斯坦拍過一張照片」,楊振寧說到這裡,現場聽眾一陣唏噓,似乎比他還要感到遺憾。開幕式結束後,楊振寧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記者:這次您專程從北京來上海參觀這個展覽,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 愛因斯坦都沒實現大統一理論,完成了75%的楊振寧有多偉大?
    隨後,在與李政道的合作中,兩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於1957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你是否知道,在楊振寧獲得的諸多獎項之中,哪一項成就最為傑出,足以影響世界嗎?這項成就就連愛因斯坦都沒能達成。提到楊振寧的成就,宇稱不守恆原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 愛因斯坦否定,楊振寧說它毫無邏輯
    愛因斯坦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或物理學家。 他著名的相對論源於數學和邏輯。 所謂能量是質量與速度平方的乘積。 宏觀相對論和微觀相對論都在現代科學領域「翻轉」了《易經》。 他否認了中國的傳統,在那個中國人沒有發言權的時代,幾乎沒有人能阻止它。 但是,當楊振寧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的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否認《易經》時,他並不那麼幸運。
  • 中國物理科學家楊振寧,成就不輸愛因斯坦,他有哪些學術貢獻呢?
    辛棄疾曾寫道:我見青山多嬌媚,料青山多嬌媚,見我應如是。當今高科技發展的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為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國家每年都向高校投入大量的經費。人生在世,水到渠成,楊振寧只不過是憑著自己的一身本領,不偷不搶,不做任何壞事,不因為自己是美國公民,就可以否定自己在生活中取得的一切成就。在楊振宇傳奇的一生中,他在世界物理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丁肇中先生對楊振寧的理論成就給予了絕對的肯定,他說,20世紀物理學發展到一個裡程碑階段,除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就立刻可以想到楊振寧這三個字。
  • 楊振寧:這個敢罵愛因斯坦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這個敢罵愛因斯坦的人,到底有多厲害?在這本熠熠發光的校友錄上,有兩個名字是怎麼都繞不過的,他們就是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我在物理學裡的深刻感情,主要是在聯大6年時間裡培養起來的。」
  • 愛因斯坦楊振寧霍金等偉大科學家,他們愛吃什麼食品?
    當年發現X射線的倫琴教授,他還獲得了最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就說過一句話,科學研究只有物理和集郵。在倫琴教授來看,物理學是至高無上的地位,其他的科學研究都是無關緊要的。當然,倫琴教授的話有些極端。我們現在知道生物醫藥學也是很重要的,不亞於物理學。
  • 中國物理科學家楊振寧,成就不輸愛因斯坦,他的學術貢獻有多大?
    辛棄疾曾經寫到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當前這個高科技發展的現代社會,高質量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為了更好的培育高素質人才,國家每年往高校裡投放的資金也越來越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楊振寧只是憑藉著自己的本事往高處走,不偷不搶,也沒有幹出任何違心的事情,不能就只因為他入籍美國這件事而否定他人生中所有的成就。縱觀楊振宇傳奇的一生,他在全球物理學領域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丁肇中先生就曾對楊振寧的所做出的理論成就給予過絕對的肯定,他說,在20世紀物理發展的裡程碑當中,除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立馬就能想到楊振寧這三個字。
  • 我國有沒有超過愛因斯坦,或者和愛因斯坦差不多的科學家?
    先說答案:別說是中國,就是放眼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可以接近或者齊平愛因斯坦,更不用說是「超越」愛因斯坦了。當然,民科們例外。民科屬於「超科學」團體,他們每一個的實力都遠遠超越了愛因斯坦。我覺得,民科應該不是地球上的種類。只要還算是地球人,大抵是比不上愛因斯坦的。
  • 愛因斯坦、楊振寧、費曼和貝利如何解讀麥克斯韋方程
    一組麥克斯韋方程,愛因斯坦看出光量子和狹義相對論;楊振寧看出幾何;費曼看出波函數;貝利看見量子力學,…,您看出了什麼?
  • 愛因斯坦回應很西方,楊振寧:怪《易經》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人生是一場華麗的追逐與冒險,身處其中的人們無法預料到下一秒的未知。中華民族經歷了5000年的滄桑巨變,5000年來改變的不僅僅只有時間,還有不斷進步的心靈與思想。穿越時空的限制,尋找未知的精彩,我們永遠在路上。
  • 楊振寧的科學地位到底能不能和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
    上個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是物理學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是在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同時也造就了愛因斯坦、狄拉克等一大批傑出的物理學家。尤其是愛因斯坦,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建立起了相對論,同時他提出的光量子概念對之後量子力學的建立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早在1986年超弦第一次革命成為物理界的顯學之際,楊振寧在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第五次談話就講得很明白:我很難相信這個理論最後是對的,超弦沒有經過與實驗的答辯階段,它很可能是一個空中樓閣。如果你問我,我要不要去做超弦,我的回答是我在任何時候也不會去搞這種東西。我一定會去做純粹數學,在純粹數學中妙的東西很多。
  • 楊振寧:物理學盛宴已過.中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哪裡?
    今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8月份,老闆特許,讓科學迷·技術宅·阿信去上海溜達了一趟,在「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上,遠遠見到了久仰的物理學大神——楊振寧先生。在目前的國內科學界,能夠真正挺直腰板說「我的同事愛因斯坦」的,除了楊振寧先生以外,應該別無他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