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通訊員 吳婷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在生態保護備受重視的當下,長株潭綠心一直是大眾關注的「寵兒」。在長株潭融城的核心區裡,長沙南部融城片區綠心更猶如「掌上明珠」,未來的它將如何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平衡?
日前,長沙市南部融城片區建設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制《長沙南部融城片區生態綠心保護與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綠心專項規劃》)經審定後公布,為該片區綠心勾勒既「保值」又「增值」的藍圖,為南部融城片區走出綠心新路提供指引。
背景 尋求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的新平衡
長沙南部融城片區的生態屬性有多強?通過一項數據便可窺見一二——該片區81%的面積處於長株潭綠心範圍內。這直接決定了片區「保護與發展」的主題:保護是保證綠心這一特殊區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前提,發展是保證民生需求及促進更好保護的必要性所在。《長沙南部片區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世界品質的城市綠心。
市南部融城辦負責人介紹,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綠心總體規劃保護要求,探索長沙市綠色發展新路徑,尋求綠心地區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的新平衡,該辦公室啟動了該規劃編制工作。
《綠心專項規劃》提出,要通過守底線、促生態保值,重提升、促生態提質,將片區打造為具有區域引領性的「兩山」理念實踐示範區,建設高品質的長株潭生態服務集群樣板區,創建長株潭生態保護新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
保護 從嚴管控建設行為,促綠心「保值」
如何促進綠心「保值」?《綠心專項規劃》對綠心禁開區、永久基本農田、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等法定剛性生態要素進行了整合、梳理,要求從嚴管控建設行為。
群山起伏,如綠心之骨架。該《規劃》提出,採用生態恢復、景觀改造、生態項目、再生利用等策略,對80餘處2200畝礦坑進行生態修復。
水體眾多,如綠心之明眸。該《規劃》提出,構建「一江兩湖兩垸(湘江、冬瓜湖、天心湖、解放垸、南託垸)、五湖多廊多點」水系空間格局,河港達到水質功能的要求,總體穩定在地表Ⅳ類以上。
林木鬱蔥,如綠心之肌膚。該《規劃》提出,採用「林地增量」與「林相改造」相結合的策略,實現增設林木面積約5000畝,改善洞株路、暮石路、跳馬大道等重要交通沿線的林相品質,打造進出片區的優質景觀帶。
發展 打造大文旅片區,促綠心「增值」
綠心既承載了豐富的生態資源,也對產業發展提出了近乎嚴苛的準入條件,在此背景下,如何促使綠心「增值」?
生態是綠心的最大優勢,《綠心專項規劃》順勢而為,提出以保護優先、生態服務為主線,通過生態公園的集群化、延伸生態產業鏈條、引導多類型文旅產品集合,打造長株潭大文旅片區,並重點布局生態公園、田園綜合體、其他特色類三類產業項目。
其中,生態公園包括石燕湖森林公園、九郎山森林公園(長沙部分)、瀏陽河森林公園(郊野公園)、高雲郊野公園、嵩山植物園、礦坑生態修復公園、解放垸溼地公園、金屏溼地公園等8個;田園綜合體包括南託垸田園綜合體、跳馬澗田園綜合體、曙光垸田園綜合體等3個;特色類產業項目包括花博園(田心橋百花園)、園博園、抗戰遺址公園、金屏接待中心等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