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湧壩光的古銀葉樹群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保存最完整、樹齡最大的天然古銀葉群落,被列為「國家珍稀植物群落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
大量銀葉樹的種子掉落在水泥地上,失去了進入泥土生長的機會。保護區內原有一家餐館佔地三四百平方米,嚴重影響了銀葉樹保護區的環境。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石義勝 聞坤/文 何龍/圖
位於大鵬新區葵湧街道的古銀葉樹群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保存最完整、樹齡最大的天然古銀葉樹群,樹齡超過500年的銀葉樹有1棵,樹齡200年以上的近30棵,還有很多樹齡過百的古樹,與周邊的海灘、溼地連成一體,構成壩光鹽灶古銀葉樹保護區,被列入國家珍稀植物群落重點保護對象。由於風景優美,此地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不少人無視禁令,翻越鐵絲網、棧道拍照,踐踏植被,有些人走時留下了食品袋、易拉罐等垃圾。遊客的到來,還催生了農家樂與小旅館,汙水流入溼地,衝擊著生態系統。
1網友報料:
珍稀古樹林生態被破壞
「前幾天又去壩光了,當年的山清水秀變成了滿目瘡痍!再來看看這裡的鹽灶百年銀葉樹保護區,已經因為上遊的小溪遭到推土機的破壞,淡水來源很少,樹林的生態盡毀,包括這裡的紅蟹等動物。因為銀葉樹和紅蟹要淡水和海水相交匯的環境,現在沒淡水了。」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位於大鵬新區葵湧的銀葉樹保護區生態遭破壞,去年當地可看到很多紅蟹,如今看不到了。
「壩光是上天的恩賜,是中國最美的海岸線之一。」近20年來一直在關注壩光、拍攝壩光的知名攝影師周煒說,自然風光越來越珍貴,遊客來了,餐館也興起來了,隨之而來的是汙染。汙水直接往海裡排,殺傷力很大。
2記者調查:
觀光潮帶來環境汙染
3月25日中午,記者來到大鵬新區葵湧壩光、鹽灶,看到壩核公路旁一片黃土,停了十多臺挖掘機等車輛,附近居民告訴記者,此處原是一片魚塘,後來填海成了黃土平地,沒有樹木和綠色植被。填海處距離鹽灶古銀葉樹保護區僅有一兩公裡。保護區旁的鹽灶村不少舊房被拆,牆上寫著禁止住人,到處是殘垣斷壁,附近的海灘成了婚紗攝影的勝地。
記者看到,壩光鹽灶古銀葉樹保護區內每棵古銀葉樹掛著編號牌,樹齡100至150年的古樹隨處可見,最老的古樹有500年。不少地方土塊已經幹硬結實,溼地裡有一條蜿蜒的淺淺水溝,通過一座小水壩通向大海,水溝裡除了一些「跳跳魚」,看不到紅蟹的影子。
「保護區裡面有一家海燕餐廳,以前燒烤時弄得煙燻火燎,不僅地上有油漬,旁邊的樹林也遭殃。」海邊一艘觀光漁船的老闆告訴記者,不知什麼原因,海燕餐廳不做了,大片臨時建築一直沒人來拆。記者在保護區內找到這個空無一人的餐廳,在古樹群落和海岸之間,佔地好幾百平方米。原生態的地面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地面、水泥頂棚、水泥石臺和水泥籬欄。鋼筋水泥建築矗立在那裡,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緊挨著保護區的餐館旅店、小旅館也不少,以海鮮、農家菜、無敵海景來吸引顧客。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當地並沒有汙水處理系統,生活汙水都直接排入大海或保護區內的溼地,遊客越多,帶來的汙染越嚴重。
記者來到保護區一側的溼地,看到溼地裡長滿了雜草,幾條水溝蜿蜒穿行其中,溼地上面建起了環形的木質棧道,供人觀景。棧道邊上立有多塊警示牌,提示遊人不得翻越護欄進入溼地,但不時有年輕的男女衝入溼地拍照、踐踏野草。為防止遊人深入古樹林,保護區裡拉起了簡易鐵絲網,並立有警示牌。即使如此,仍不時有人翻越鐵絲網,倚著古樹拍照,在古樹底下,散落著一次性飯盒、食品袋、易拉罐。「每周都有義工、民間環保組織來此地清理垃圾,不然,這兒早垃圾成堆了。」一位經常陪客戶來壩光拍婚紗照的攝影師如此說。
3葵湧辦事處:
紅蟹減少疑與天氣有關
日前,記者發採訪函給大鵬新區管委會反映情況,該函被轉到葵湧辦事處,該處在書面答覆中表示:壩光鹽灶古銀葉樹保護區成立於2005年,保護區成立後辦事處專門安排了3名護管人員,野保處(即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也很關注,一直在跟蹤保護。網民所指的工地不會擠佔銀葉樹保護區。對於網民指出的溼地乾涸、紅蟹數量減少的情況,該處介紹說,保護區裡的水少可能和季節有關,由於去年深圳天氣乾旱,降水偏少,這些自然因素會對溼地環境產生一些影響,而紅蟹對溼度非常敏感,在環境乾燥時它們會縮在洞穴裡,在洞口用樹葉堵住,保持溼氣,所以看上去會覺得紅蟹減少了。
溼地與古樹林同為一個生態系統,有遊客稱溼地遭菜地侵佔,農藥隨雨水流入溼地,對紅蟹的生存構成了威脅。該處表示,經調查這片菜地屬於政府儲備用地,理論上不能再種菜了,由區儲備土地管理中心委託物業公司管理。在發現有菜農種菜後,葵湧辦理處已去函向物業公司通報情況。對上述餐館的處理意見還需進一步調查。
4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
保護力度還會加強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梁小僚科長、生態學博士昝啟傑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位於鹽灶村的古銀葉樹群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之所以幾百年來能夠一直保留下來,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是當地客家人的「風水林」,原村民們盼著這片古樹林擋颱風並為他們帶來好運。
梁小僚說,過多的遊人進入保護區會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前幾年經常有遊人踐踏古銀葉樹的根須,後來該處就在古銀葉樹群與溼地邊建起了環形的棧道,方便遊客在近距離觀景時不會傷及古銀葉樹。去年底有環保人士投訴有些古樹沒有生機,像是生病了,該處已委託中國林科院進行調查,前期摸底調查了古樹的數量、樹齡,發現有七八棵古樹出現「衰退」症狀,近期會分批次、分時段進行泥土取樣、化驗等工作,以了解是否存在地質、水質汙染,病蟲害等因素,化驗結果目前還沒有出來。
昝啟傑說,鹽灶村的古銀葉樹群與溼地、海灘構成一個生態系統,作為「風水林」,又與周邊的客家民居一起構成了客家文化景象,擬建設一個特色的生態保護區,派駐保護站一類的機構進駐,讓保護工作常態化、系統化。周邊的菜地會還原成溼地,而現存的餐館等場所應當儘快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