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中媽媽們工作之餘談論的都是關於孩子的話題,不難發現的是平日裡精神狀態好,工作精力足的媽媽大多數都是睡眠有保障的,而決定這一因素的關鍵就在於孩子的睡眠情況。
英國《每日郵報》中有文章指出:新生兒的頭兩年,父母共缺少6個月的有效睡眠。結合國內的情況,在新生兒的頭兩年嚴重缺少睡眠的還是媽媽們,而是缺失的時間遠遠超過6個月。
有些寶寶到了2歲以後睡眠情況仍然很糟糕,仍需要奶睡、抱睡,而有的寶寶在出生後幾個月就能睡得很好了,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巨大的差異?
其實寶寶們睡眠的差異早就種下了,就在第四個月。四個月前後寶寶會經歷人生中第一個睡眠倒退期,這是天使寶寶也會遇到的一個「坎兒」。
寶寶的睡眠模式由嬰兒睡眠模式向成人睡眠模式轉換,是4個月睡眠倒退期寶寶突然開始頻繁夜醒的主要原因。
4個月這個「坎兒」是睡渣和睡神寶寶的分水嶺,決定了寶寶今後80%的睡眠質量。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月份,再想養出睡神寶寶就難了。睡眠模式的轉變對於寶寶是一個很難適應的過程,媽媽們掌握好以下這兩點就能很好地幫助寶寶完成睡眠過渡。
1、降低自身期待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明確提到:一般而言嬰兒16周能夠在晚上連續睡眠6個小時,而白天的睡眠開始變成規律的小睡。這時候判斷寶寶睡整覺的標準是晚上能否睡夠6小時。
不過第4個月的睡眠波動只是出於生理變化,並不代表他的睡眠能力出現退步。在這時候媽媽要相信寶寶並且調整預期降,對寶寶的期望值不應該是如何讓其快速哄睡,而是調整為「如何幫寶寶儘快適應新的睡眠模式」。
2、學會「暫停」
半夜寶寶一哭就忍不住抱起來哄一哄,甚至引入了新的安撫方式——抱睡。殊不知引入更強的安撫方式。增加安撫的時長和頻次很可能會讓寶寶的睡眠情況變得更糟。
在這一時期家長繼續延用之前對寶寶有效的安撫方式就可以了,只不過要學會暫停。當寶寶發出哭鬧先觀察寶寶是餓了還是尿了,5分鐘之後再根據情況處理;
睡眠模式轉變時期寶寶哭一下是很正常的,這時候儘量不要立馬乾預。慢慢就會發現,從15分鐘到10分鐘,再到5分鐘,寶寶便不再哭了,只不過這是階段可能會花費2-3個月的時間。
今日話題:你家是「睡神」還是「睡渣」寶寶呢?遇到睡眠倒退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