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電子元器件]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2020-12-24 益盟操盤手

【1】事件: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12月20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表示,經公司初步評估,此事件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2】對中芯國際的影響:美國對中芯國際的制裁主要體現在不能對中芯國際的10nm一下技術進行相關產品的供應,這無疑會讓中芯國際斷送掉先進位程的發展之路,止步於14nm技術。從短期看,當前公司的主要產品是14nm及以上的支撐,所以不影響當前業績。但長遠看,要想在國際上競爭,還是要走先進位程的道路,如果這項制裁嚴格執行,那麼中芯國際後路難走。

【3】綜合來說,中芯國際的被制裁,也算是石頭落地,從9月份開始就不斷有傳言說美國要制裁中芯國際,目前政策也算是出來了。現在國內半導體的預期或者說熱情與去年相比已經消了很多,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了中國產業上的弱勢。半導體行業投資仍需謹慎,估值較高、風險較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遇阻7納米晶片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遇阻7納米晶片 2020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來源:新京報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梁孟松。圖片來源:中芯國際官網梁孟松是引發這場震動的主角。不久,梁孟松為中芯國際引入了兩百多位核心骨幹。梁孟松帶隊大幅提升了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的良品率。然而,此時的競爭對手臺積電在南京提前半年量產16納米製程,中芯國際陷入被動。隨後,他提出了更為激進的策略,直接跳至衝擊14納米製程的量產。
  • 晶片狂人夢斷中芯國際,說好的復仇臺積電呢?
    梁孟松 在中國晶片突破美國封鎖的關鍵時期,4000億市值的晶片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傳出內訌——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這時中芯國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與臺積電也有多年的恩怨,為了規避風險,他把控股公司設在安曼群島,而在上海張江成立了中芯國際,從此開始帶動大陸晶片產業鏈的起飛。為此,中芯國際成立時就有大陸、臺灣以及資本三股力量,為日後綿延不斷的內部紛爭埋下伏筆。 2009年張汝京與臺積電的官司敗北,被迫退出了其一手創建的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首次亮相美國電子設計自動化大會
    美國舊金山2014年5月30日電 /美通社/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紐約證交所股票代碼:SMI,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981),中國內地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將參展美國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召開的第51屆設計自動化大會(DAC),這是中芯國際首次亮相於該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的業界盛會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據了解,中芯國際正向掌握7 nm工藝的第三家中國代工廠商邁進,將會出現跟上工藝水平的晶片,與此同時,與全球知名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的技術差距也將縮小。
  • 中芯國際新工藝亮相,正式取代7納米光刻機,多久後完全自主?
    圖為張召忠最近,中芯國際新工藝終於亮相,據悉,中芯國際此次新研發了N+1工藝,該工藝將正式取代7納米光刻機,使用該工藝製造的N+1晶片在性能上相比14納米晶片,有較大的提升,那麼多久後中國晶片能夠迎來自主發展呢
  • 芯財富——A股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是怎樣煉成的?
    目前,我們已經分析了電子元器件代理及分銷行業首家A 股上市公司力源信息、戰略轉型抱團式競爭的深圳華強,接下來將要分析的是A股市場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公司——英唐智控。 這樣一家專注於生活電器智能控制器的企業,近年來出現在了電子元器件分銷商的排行榜中。2018年,其營收超越了國內較知名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深圳華強、武漢力源等,一躍位居A股市場分銷商上市企業榜首。 對於英唐智控,這是一場華麗轉身,還是主業之外的獨闢蹊徑?其營業收入增長背後的推力是什麼?
  • 中芯國際 (SMIC) 和 Cadence 共同推出用於65納米的低功耗解決方案...
    完全集成的能效型流程令快速、輕鬆地設計低功耗尖端器件成為可能 加州聖荷塞2009年10月2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全球電子設計創新領先企業 Cadence 設計系統公司(NASDAQ: CDNS)今天宣布推出一款全面的低功耗設計流程,面向基於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紐約證交所股份代號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
  • 中芯國際擠走臺積電,拿下華為海思14nm代工大單
    (觀察者網訊)面臨美國在晶片領域「卡脖子」,中國企業繼續布局。關注半導體產業的臺灣《電子時報》13日報導稱,中國大陸晶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晶片企業海思半導體公司的14納米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
  • 在被列入美國黑名單後,中芯國際未來面臨不確定性
    該公司表示,在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後,它在開發先進晶片製造工藝方面將遇到困難。中芯國際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我們的初步評估,(列入黑名單)對10納米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產生重大負面影響。」該公司補充稱,此舉對公司運營和財務的短期影響有限。
  • 遭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中芯國際首次發聲!如何應對重大不利影響?
    中芯國際公告稱,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根據美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適用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向中芯國際供應;對用於10納米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光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中芯國際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 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並未轉單?
    今年11月11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了2020年Q3財報,其單季營收首超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淨利潤也同比大漲122.7%達2.56億美元。但是就在中芯國際靚麗的三季報業績公布的當天,其港股股價卻下跌了7.23%,財報公布之後的股價至今一直是萎靡不振。即便是在整個晶圓代工行業產能緊張、漲價之聲不斷的情況下。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國政府列入到實體清單
    按照美國商務部的說法,實體名單的名稱限制了中芯國際採用某些美國技術的能力,要求美國出口商申請向該公司出售產品或技術的許可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先進技術節點(10 納米或以下)生產半導體所需的獨有許可項目將被預先設定為拒絕,以防止此類關鍵技術支持中國的軍民融合努力。這可以理解為,在 10 納米或者更先進技術製程層面,美國將對中芯國際全面技術封鎖。
  • 點評|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名單受影響的只是極少數客戶;半導體漲價...
    兆易創新:公司在中芯國際代工產品不涉及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 不會受到較大影響12月21日,兆易創新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在中芯國際代工的產品並不涉及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且公司產品的銷售不受該實體清單限制
  • 中芯國際14nm量產成功,國產化趨勢利好不斷丨億歐讀財報
    文:張偉超編輯:唐鈺婷近日,晶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發布了2019年財報。這是中芯國際14納米產品貢獻營收後的首份年報。當下,除了高端晶片需要用到7納米技術以外,14納米工藝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國內各個晶片設計公司的代工需求。所以,中芯國際14納米產品實現大規模出貨事件,是中國大陸半導體的重大轉折點,我國半導體製造受制於人的局面將有望儘快結束。
  • IPO 速覽 | 被選中的中芯國際
    同年中芯國際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常被稱為 「大基金」)投資。自 2015 年起,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資本開支差距開始縮小。中芯國際在 2019 年實現 14 納米工藝量產,依舊是中國大陸首家,也依舊比國際領先水平晚了四年。晶圓代工為重資本行業,中芯國際也一直在探索返回 A 股募資的途徑。
  • 中芯國際詳細介紹其N+1製程技術——中國的新一代納米晶片技術
    2019年初,中芯國際投資額達100億美元,完成中芯國際南方FinFET晶圓廠的建設,該晶圓廠將用於領先的製造技術,並將在設備中投入使用。一旦該晶圓廠準備投入商業運營,中芯國際將能夠使用其14納米和12納米FinFET製造技術來顯著提高晶片產量。
  • 美國又將60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大疆在列(附企業名單)
    (BIS)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華爾街日報》評論道,中芯國際一旦被列入實體清單,將被迫向美國商務部申請特殊許可,才能從美國供應商獲得關鍵商品,美國政府藉此限制中芯獲得美國先進的晶片生產技術,尤其是10 納米或以下的半導體先進工藝遭限制,將對中芯造成重要影響。此前《電子工程專輯》報導,中芯國際剛經歷了「蔣來梁走」風波。前臺積電蔣尚義加入中芯擔任副董事長,引發聯合CEO梁孟松請辭。
  • 華為5G業務順利開展 背後有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力挺
    核心事實是:亞洲的最高晶片製造水平(目前為7納米),甚至超過了美國自身。如臺積電、三星、總部在上海的中芯國際等。華為晶片的核心製造商是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在關鍵的時候,支持了華為。這也是華為能撐過這個劫難的最重要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