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離職。會有一部分人,在離職後的一段時間裡,再次回歸原來的公司。還有一部分人,卻是在公司屢次邀約也不願再回去。有句老話說的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但也有人會說,「回鍋肉香得很。」
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回還是不回,具體還是要看彼此間曾經發生過什麼事,以及如果回去後將面對的事情,綜合各方面因素來考慮。
有一些離職是因為與公司無關的個人原因不得不離開的,而公司與個人之間平時也都沒什麼矛盾的話,在沒有更好機會的情況下,回去也沒什麼不可以。有一些公司在招聘海報上就有直接說,歡迎離開的員工再度回來。
雖然每個人離開的原因不盡相同,公司也未必真的對每一個員工歡迎並且善待,但至少從態度上來看,是積極正面的。但如果當初的離職本就是發生了矛盾走的,那麼再回去依然會遇到原先的問題,就算回去了也未必有好的前程。
曾經看過一個案列,一家公司裡的技術骨幹要離職,因為新公司待遇方面多給20W。老闆和經理商量著怎麼辦。老闆說:給他漲錢。經理說:但我們只有10W的預算呀。老闆說:沒問題,等活兒交接完後,讓他滾蛋。如果是遇到這樣的公司和領導,那就自求多福吧,能離多遠就離多遠,不然後悔藥都沒得吃。
很多時候,當你在得離職的時候,你的老闆就因為覺得不你忠誠而開始心懷不滿了。當然,肯定還是有一些對員工好,誠心想留住員工的好老闆,但遇到這樣老闆的概率不會太高。開公司想要利益最大化也是正常的,所以,在去與留的問題上,只能是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朋友大敏原來所在的公司,老闆在業界的口碑向來以做事無情無義而出了名。平時需要你時可以各種器重,不需要時立馬翻臉,完全不會念及過去為公司所做出的成績。
大敏剛進公司時,他所在部門的同事們,做得最久的一位也就入職三個月還沒滿。進公司後,大敏凡事都積極主動地做,能力在團隊中表現也算突出。大概是因為大敏過於張揚了,老闆覺得他有野心,就將其逼走了。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又回了原公司,一開始似乎做得還不錯。那段時間大敏的朋友圈裡總是日常打卡在公司的奮鬥日常,有一次還曬出了升職部門總監的工作牌,言語間激情滿滿地表達著CBD小白領的大夢想。
可沒過多久,大敏的朋友圈不再更新了。一打聽才知道,他已經離開那家公司了。曾經器重他的老闆,因為公司服務的項目減少,業務少了,直接將他們那一批人都給逼走。
而和大敏同事的君怡,剛進公司時被安排負責一個項目。當時趕上項目有個大活動,因為時間緊工作強度大,君怡在連續加班半個月後累到病倒。最嚴重的時候,連著兩天滴米未進,僅靠著到飯點時喝半碗湯扛著,每天還依然要工作十來個小時。
而和君怡同組的一位工作強度遠沒有她多的同事因為壓力大而提出離職,公司要求君怡將同事的工作先接下來,等扣到人再將工作轉給新人。君怡已經累到病得吃不下飯了還在工作,而公司沒有半點關心,卻指責她不願意為公司排憂解難。
項目活動結束後,客戶對君怡表示了極高的認可,並屢次向老闆誇讚君怡的工作能力和態度。但老闆卻僅僅是口頭上表達肯定,卻從未在升職加薪上有任何表態。後來項目合約到期後因為客戶與老闆間的一些利益關係導致未再續約,老闆開始打壓君怡,平時各種給小鞋穿。
氣憤不過的君怡最終選擇辭職,老闆沒有任何挽留迅速讓她離開了公司。然而沒過多久,老闆卻通過不同的同事分別找到君怡,想讓她再回去。後來從側面得知,其實是以前未續約的客戶想讓君怡繼續服務他們項目,所以老闆為了能接下項目,就厚著臉皮想找君怡回去。只是君怡經歷了此前的一系列寒心事件後,連談的機會都不想再給公司了,而公司最終也沒能再繼續接下那個項目。
但從大量案例來看,離開後再度回公司的能夠愉快工作的,其實並不多。更多時候,僅僅是因為契約關係之下的利益關聯。辭職後回去也好,不回去也罷,其實還是個人選擇。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只要選擇了,就要去承受未來所要面對的或好或不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