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

2021-01-09 Varui文化共享

【原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本章是孔子對孟武伯問孝的回答。對於這裡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有的翻譯是錯誤的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直白的翻譯: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以及在慣性思維下從字面上的意思會想到的:

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

3、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

生病是難以防患的,故不是過失

【原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那麼,這句話的,真正的含義和背後的情感是什麼樣的呢?

【解釋與感悟】

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篇》 裡記載著孔子與他的弟子們談孝道的事,孟武伯問孝一節最為真切(原文):「 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孔子回答的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他的意思是,什麼是孝?孝就是讓父母對自己除開擔憂生病一事外,再無別的擔憂。

生病是難以防患的,故不是過失。 換句話說,即子女自愛,生活得好好的,沒有過失,便是對父母的孝順。

少時讀《論語》的這一節,很可能沒有特別的感覺,因為那時沒有這種切身體驗,老來卻有特別親切之感。 當年孔老夫子或許正因為牽掛兒子孔鯉的病情,才有這樣一句回答孟武伯。

相關焦點

  •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父母唯其04:23來自小施時光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這裡的孟武伯就是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跑來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裡的「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有三種解釋。
  • 《論語》求知|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原文】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注釋】(1)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名彘,諡號武。(2)父母唯其疾之憂:楊伯峻先生說:其,代詞,相當於「他的」、「他們的」。但是這裡的「其」代指的是父母呢,還是兒女呢?
  • 《論語·為政篇第二》2.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原文】孟武伯①問孝,子曰:「父母唯其②疾之憂。【注釋】①孟武伯:上文孟懿子的兒子,名彘(zhì),諡號為「武」。②其:指孝子。【譯文】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做父母的最擔心子女生病。」
  • 換個角度讀《論語》: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譯文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做父母的最擔心子女生病。」另說:做子女的要像父母擔心子女一樣擔心父母的身體。理解這句就必須和上一篇孟懿子問孝,以及孟武伯生平聯繫起來。孟懿子是受其父孟僖子臨終囑託,向孔子拜師學禮。其父孟僖子身居高位,出使多國,討伐過,結盟過,在亂世之中,深知禮的缺失是社會動亂之根,所以不僅自己學周禮,臨終也讓其子學周禮。所以當孟懿子問孝時,孔子說無違,依禮而行。孟懿子本身就受其父影響較大,可以與其說些具體的禮的標準。
  •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什麼是孝道,唯子有疾病時,父母憂之。其餘一切不能使父母憂。孟武伯是孟懿子的長子,名彘,武是其諡號。孟武伯為人子,孝順父母,不能使父母為孩子擔憂 。天下父母都是為了孩子,所以有愁不完的事。所以《弟子規》就說:出必告,反必面。
  • 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為其疾之憂,這句話有三種解釋。
  • 2.6 父母唯其疾之憂
    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注釋】▲孟武伯:孟武伯,魯國的大夫,姓仲孫,名彘(音zhì),「武」是諡號,孟懿子之子,孟子五世祖。▲其:有兩種解讀,一是指父母,二是指子女。【譯文一】把「其」解讀為「父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禮記·曲禮上》:「父母有疾,冠者不櫛[zhì],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shěn],怒不至詈[lì],疾止復故。」
  • 「父母唯其疾之憂」對新時代為人子的意義
    《論語為政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請教什麼是孝。孔子說:「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不孝,孟子說過五不孝的內容,他在《孟子離婁下》中說:「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不贍養父母當然是不孝,但是子女縱情聲色讓父母蒙羞,好勇鬥狠讓父母受到危害同樣是不孝。
  • 一起閱讀‖《論語》:孟武伯問孝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20、《論語》:孟懿子問孝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本章為《論語》:為政篇【原文】2.6 孟武伯問孝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②。【注釋】①孟武伯:上文孟懿子的兒子,名彘(zhì),「武」是諡號。②其:指孝子。
  • 無違就是孝/和顏悅色即是孝/父母唯其疾之憂(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何為無違呢?有人認為,孝就是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其實這是不符合孔子原意的。當然,總體上講,父母的意願是不應該違背的。儘管天下無不愛子女的父母,但父母的意願也並非完全都是正確的。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顯然是過了,而說「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這樣的話,更是封建糟粕了。
  • 論語|為政 父母唯其疾之憂(一)
    孟武伯問孝,孔子回答,說:「父母唯其疾之憂。」主要的問題,就在「父母唯其疾之憂」。有兩種解釋:一種說父母,只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唯其疾之憂」,是指父母對子女的身體健康的擔心。也就是說,這孩子,他什麼都讓父母很放心,可是身體健康,不是單純由人力來決定的。所以,「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父母只擔心孩子的健康、安康。」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父母只有兒女生病與否這一個擔憂】孟武伯名叫仲孫彘,孟懿子的兒子,「武」是諡號,前一段是他父親問孝,現在兒子來問。「其」是代名詞,指「他的,他們的」之意。這裡有兩種解釋,一是兒女擔心父母生病,二是父母擔心兒女生病,我取後者。
  • 論語:為什麼說走正道,做正事,就是對父母的孝
    好的,我們來看一看2.6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翻譯一下,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如何做才是孝?孔子說父母只擔憂他是否生病,我們先解釋一下孟武伯是什麼人?孟武伯就是眾生摯愛就是我門前一章提到的孟懿子的兒子,也是他的諡號來關於這一句父母唯其疾之憂,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比如說朱熹就認為這一句應該這樣理解,父母親愛惜子女就常常擔心孩子生病。
  • 孔子在論語中關於孝的四個層次
    孟懿子是魯國的大夫,他遵循父親的遺囑向孔子學禮,自以為這樣就做到了孝,便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告訴他,孝親之道,只在於無違而已。 第二、父母唯其疾之憂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從古到今,做父母的最根本的願望是孩子能健康成長,最擔憂的事情就是兒女有了疾病。所以,做兒女的能夠讓父母放心的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這就是盡孝了。
  • 淺析《論語·為政篇》:除生病不能避免,不要讓父母擔憂任何事情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除生病不能避免外,不要讓父母擔憂子女的任何事情。」此篇是《為政篇》關於孔子「論孝」的第二篇。從表面來看,孔子對孟武伯的回答給人一種答非所問的感覺。
  • 我們如何對待父母才能被稱為「孝」?《論語》中孔子這樣說
    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大多數人,作為子女,都是想要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父母享受到天倫之樂。然而,有著孝心的我們,卻不一定真的做到了「孝」。有時候我們自認為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父母卻不高興。對此,我們應該怎麼辦?在《論語》有這樣幾段關於孔子論「孝」的話,或許能夠為我們如何做到孝敬父母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議。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 論語的8個為孝之道,深度理解父母,為兒做女不可不讀
    一、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懿子問孝?孔子說:不要違背父母的意志。……活著,按照禮數侍奉;去世,按照禮數埋葬;以後,按照禮數祭祀。「無違」就是「順」的意思。順著父母的心意,父母覺得順暢了,才會覺得開心。當然,這個時代的我們,也不能無原則地順從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