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2020-07-22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越來越多選秀節目的大熱,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愛豆偶像。這樣的愛豆有過人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反應了當下主流媒體的眼光。

  • 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了追星之路,可是有的給孩子帶來了正能量,而有的卻讓孩子誤入歧途。

鄰居家的孩子剛上初中,才十幾歲,但喜歡國內某組合已經好幾年了,她的房間都是喜歡的組合的海報,明信片,抱枕之類。

生活中還要求媽媽買自己愛豆代言的產品,因為孩子一直學習沒有落下,家長們也就沒有多管。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長此以往,鄰居孩子便將這種默許行為認為了理所應當,開始得寸進尺。甚至讓父母帶去看其周年演唱會。

要知道演唱會的門票一般很貴,而且不好買。

孩子因為長大了心思變多,心思也不在學習上,成績也下降了很多,父母並不是很樂意孩子追星了。而孩子也因為這個和父母吵架,導致家庭關係十分緊張。

家長對孩子的日常追星感到憂愁,孩子也為父母的不理解而難過。

其實這種矛盾也一直是存在的,孩子和父母再怎麼爭吵也是沒有用的,這種問題,還得從根源解決。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下面有一些經驗方法傳授給家長們。

一、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追星?」

首先先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追星。家長們年輕的時候也會有自己喜歡的明星,也為自己喜歡的明星哭過笑過。

所以,當發現孩子追星的時候不要過於驚恐,甚至覺得孩子走上了不歸路,其實人都有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追星就是一種表現。

家長們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就行,有些孩子們追的星也是根正苗紅的明星,品質很好。

有的甚至是名校高材生,所以只要引導好,追星也會有好處。不能一棒打死孩子的追星行為,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叛逆。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二、審視自己有沒有正確對待孩子追星行為。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追星行為並不在意,只要不太過分,都由著孩子。但是有些卻十分牴觸,發現一點點苗頭就對孩子吆五喝六,制止孩子的追星行為。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正確的追星界限

那到底如何判斷這個界限呢?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判斷:

  • 1、花費的時間。直觀來說可以從花費的時間上來看,孩子都在完成學習情況下看偶像的電視劇,聽歌曲,看綜藝等,都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畢竟也是正常的娛樂活動,也可以幫助孩子放鬆。但是如果花了太多時間,生活以追星為主了,甚至落下了學業,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肯定是不行的。

這個時候是可以制止和進行批評教育的。

  • 2、花的錢財。孩子平時偶爾買個偶像的雜誌,專輯,支出不多,在孩子零花錢範圍內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可是當孩子花的錢財過多的時候,甚至開口向家長要一些很不合理的支出,家庭經濟已經不允許了,是一定要制止的。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 3、心理健康狀態。有些孩子追星時可以保持冷靜,對待自己愛豆的「紅」和「不紅」都可以以平常心對待,很佛系。

但是有的孩子追星的中,以辱罵別的明星為快樂,更有甚者開口就是讓別人死,詛咒明星的家人。

當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些行為得時候,要帶孩子去瞅瞅心理醫生了。

三、自己理性看待追星。

追星是有很多積極的一面的,其實不難看出,現在身邊有許多三十歲的人也在追星,但她們一般就是很理智的追星,也就是所謂的「事業粉」吧。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大人們追星追星也是追一種年輕的心態,家長們也要跟上時代,適應新生事物,可以去追星,了解孩子們的世界。

也可以和孩子討論討論各自喜歡的明星,彼此增深了解,共同話語也會變多,甚至還能和孩子當追星路上的好朋友。

所以,不要聽到孩子追星就過於害怕,也不用將追星看的過於可怕。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就行了。

四、引導孩子正確追星。

追星的孩子們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孩子極其容易沉迷,從而荒廢學習。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所以要趁孩子還在理智的階段多多引導,追星也可以變成孩子向上的目標。

1)讓孩子明白不理智追星後果

首先就是先讓孩子們明白不理智追星的後果。沉迷其中,學習成績下降,同學不理解,融入不了同學等,從而引導孩子不過分沉迷在追星中。

追星熬夜也很影響身體健康。再適當的小小威脅一下,再有不理智的行為就斷了零花錢等等,讓孩子明白這些後果。

孩子也是小大人,可以自己權衡利弊。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2)正視追星,適當教育

孩子有了追星行為,也不要感到恐懼,孩子青春期喜歡外表俊美漂亮的偶像很正常。也不可能讓孩子立馬不喜歡自己的偶像,這種想法也不太現實。

家長們可以先問問孩子們為什麼喜歡自己的偶像,喜歡偶像哪些方面。然後再引導孩子讓孩子學習自己偶像吃苦耐勞的品質,並不一味只喜歡偶像的外表,這才是追星的正確打開方式。

引導孩子追星過程中,也要讓孩子有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現在網絡科技的發達,讓孩子們獲取網上的信息很簡單,信息傳遞是很便捷沒有錯,但是也有許多不當的言論會影響孩子,會讓孩子形成不正確的三觀。

孩子喜歡追星,家長是放任還是阻止?先別焦慮,看看這些經驗方法

比如最近幾個月臭名昭著的網絡黑社會「227」,簡直是烏煙瘴氣,引導孩子去罵人,甚至自殺。

所以要讓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隨波逐流,看待事情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被別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追星。

追星也是追光,是願意為了為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心中的美好而變成個更好的人,從而為之努力奮鬥。而不是為了所謂的維護自己的偶像,和別人破口大罵,甚至去侮辱別人。

侮辱別人百害無一利,不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全。

以上就是一些方法,家長們根據孩子的情況借鑑,會找到適合對待孩子追星的方法的。

相關焦點

  • 孩子追星,家長不妨「移情式理解」
    近日,有網友發文稱媽媽為了阻止自己追星,撕毀了愛豆的專輯和海報,媽媽覺得追星是不務正業,所以威脅她稱「見一個撕一個」。孩子追星,有自己愛好的明星人物,有自己的偶像崇拜,很正常。很多家長過去也曾經是追星一族,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家長怎樣對待孩子的追星,避免因為擔心影響學習而一味地反對,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產生家庭矛盾,這是一門學問。
  • 孩子追星別急著,家長先看看娃是哪種追星,再選擇處理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們的思想好像有很大的差別,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界有著極高的熱情,但是就是沒有像個家長溝通的想法。在他們看來,家長的思想跟自己相差很多,家長用老古董的想法去看現在潮流,認為這些新鮮的事物就是奇奇怪怪,所以家長對自己喜好也不能認同。
  • 家庭教育|孩子愛追星,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
    最近的選秀女團綜藝可謂是層出不窮,關於青少年追星的熱門話題也是議論紛紛,很多家長面對孩子追星,只知道一味地強迫孩子抵制追星,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叛逆,那今天就跟家長們聊聊關於青少年追星那些事,以及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理智追星,正確表達「愛」。
  • 明星不是媽媽的敵人,教會孩子正確追星
    現在孩子的追星現象很普遍,而且追的明星大多是娛樂圈的人,這讓很多家長憂心忡忡,生怕自己的孩子學壞。其實,這些明星並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媽媽的敵人,只要媽媽善於發現,總是能從他們的身上發現閃光點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當作他們人生發展的楷模以及心靈寄託。提供什麼榜樣或展示什麼樣的榜樣對孩子成長十分重要。
  •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追星了,家長該怎麼做?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佛山一高一女生因喜歡肖戰瘋狂追星,不僅無心學習導致成績一落千丈,還學會了到處跟朋友借錢也要買肖戰的代言產品。聽起來是不是很恐怖,你家有這樣的「追星少年」嗎?沉迷愛豆耽誤學習,放學回家就手機不離手,隨時都要刷到偶像的第一資訊,孩子們聊天也經常是一些娛樂八卦新聞...嘴裡時常還會出現什麼私生飯,死粉,黑粉等詞語,這些作為家長你都了解是什麼意思嗎?
  • 家長阻止孩子早戀 不必用力過猛
    河青新聞網訊 孩子長到青春期時,很多都會出現早戀現象。面對孩子早戀,有的父母強制性的制止,甚至打罵孩子,不但效果不佳,還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有的父母放任不管,未從正面進行疏導,也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石家莊市第八醫院心理危機幹預中心兼心理治療中心主任張煒表示,孩子早戀,家長不必用力過猛地阻止,而是要講究方法。
  • 家有「追星族」,家長管的越嚴孩子越不聽話,這些經驗來支招
    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了追星之路,可是有的給孩子帶來了正能量,而有的卻讓孩子誤入歧途。鄰居家的孩子剛上初中,才十幾歲,但喜歡國內某組合已經好幾年了,她的房間都是喜歡的組合的海報,明信片,抱枕之類。下面有一些經驗方法傳授給家長們。
  • 王一博啃手被偷拍:孩子愛「啃手」,家長該阻止嗎?
    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也都有啃指甲的習慣,很多家長一開始不以為意,可等到發現孩子啃得厲害了,想再阻止卻有些來不及。 其實,對於啃指甲上癮的孩子而言,痛感會變成快感。這種體驗,無形之中可能會增加孩子心理疾病的隱患。 兒童心理學家佩斯說:啃指甲「上癮」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自虐傾向」。他們的性格往往偏激、充滿暴力、還會孤僻不合群……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千萬別小看啃手的毛病。
  • 家長怎麼引導孩子合理「追星」?
    我發自內心地佩服這些孩子們,他們追星的態度是如此專注認真,對偶像的各類信息掌握得如此全面,我心裡常常流露出對他們的敬佩之情。與此同時,每當孩子的父母和我談起孩子追星的話題時,他們卻是神經緊繃的,焦慮又著急,我的心情也隨著父母的講述擔心起來。比如,「我家孩子太迷戀他的偶像了,臥室裡貼滿了偶像的海報,手機背景都是偶像,甚至微信頭像都是他崇拜的偶像。
  • 孩子喜歡玩沙全身髒,家長別阻止要支持,這些原因很重要
    今天在西瓜視頻上,一個新手媽媽分享她們的育兒焦慮時提到:她的女兒今年2歲半了。孩子比較活潑,有時候玩嗨了就會把拖鞋拖襪子在地上踩,孩子玩的很開心。01 孩子玩泥沙的好處前兩天,西瓜視頻創作人肖哥生活日記分享就分享了一個視頻:孩子一個人在很開心地玩泥沙,不斷地在沙堆裡用手劃出各種形狀,還用手抓起沙來玩,但是孩子爸爸並沒有阻止!
  •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家長先別發火,說不定是自己"惹的禍"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孩子實在太精了,對於不想做的事情總有各種辦法跟家裡人談條件。孩子喜歡&34;?家長先別發火,說不定是自己&34;君君的媽媽在君君小時候為了讓他聽話一些,常常會對他說這樣的話:&34;、&34;並且君君媽向來都是說到做到,因此君君小時候確實很聽媽媽的話。
  • 無論是嚴厲型家長,還是放任自由的家長,都抵不過懂孩子的家長
    這兩種方式都是家長無奈的選擇,總是不知道該和孩子怎樣相處,怎麼做他們才能聽自己的話,自認為方法用盡但全部不奏效,只能作罷,放任直流。總是拿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要求他們,他們吵鬧是一種天性,但你認為是不遵守公德,不考慮他人。媽媽為什麼總是這麼「兇」很多媽媽都會說控制不住的要「吼」他,太淘氣了,那我想問問媽媽,你在職場中,或者說公共場合,遇到不喜歡的事情,在什麼時候會去「吼」對方?
  • 青少年能否追星?怎樣追星?一線老師來解析,家長孩子收藏觀看
    家長和老師普遍希望看到的現象是:孩子不打遊戲、不玩短視頻、少幹和學習無關的事情,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精神風貌。但這只是極小一部分孩子能做到的,絕大部分孩子在重壓之下都希望有調節身心的途徑,因此有孩子會沉迷於刺激的網路遊戲,有孩子會深陷短視頻帶來的歡樂……這些會激發家庭矛盾,也不利於孩子成長。怎麼辦呢?
  • 孩子追星、賴床、沉迷手機…雙動力專家:別學笨家長只會說教
    前有肖戰粉絲追星事件,後有教育部等六部委出臺政策整治飯圈現象,不少家長為了孩子追星的事操碎了心。但無論他們說了多少話、指責多少遍,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這表面上看,是孩子追星的問題。但說到底,是家長的溝通問題。」
  • 孩子追星、賴床、沉迷手機……雙動力專家:別學笨家長只會說教
    前有肖戰粉絲追星事件,後有教育部等六部委出臺政策整治飯圈現象,不少家長為了孩子追星的事操碎了心。但無論他們說了多少話、指責多少遍,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這表面上看,是孩子追星的問題。但說到底,是家長的溝通問題。」
  • 孩子喜歡光腳走路該不該阻止?了解光腳的好處,相信你就明白了
    孩子在成長中總會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小習慣,讓家長手足無措,不知是否應該阻止。比如:許多小朋友都有光腳走路的習慣,有些家長覺得地上涼,孩子光腳走路容易得病,總是追在孩子身後跑,想為孩子穿上襪子。女兒別看還未滿周歲,但是脾氣卻不小。平時尤其喜歡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如果為她穿上襪子會氣得自己脫下來扔在地上。再次給他穿上,就會絲毫不給面子地號啕大哭。劉女士對此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並不要求女兒必須穿上襪子。而婆婆卻並不認同,婆婆對劉女士提過許多次建議,認為應該阻止孩子光腳走路,避免著涼。
  • 陪孩子長大(27)——孩子追星有些瘋狂,家長如何引導?
    女孩在日記裡也寫上自己如何喜歡某個偶像,如何痴迷。媽媽覺得這個孩子就像「半瘋」一樣,不知道是不是該帶她看一看心理醫生。雖然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追星或者崇拜偶像,都是必經的階段,但是這個母親認為她的孩子表現得太過分,甚至不正常。
  • 孩子喜歡啃手指甲,背後映射出3大心理問題,家長別放任不管!
    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家長就更忙了。孩子小小年紀就要背上這些東西,每次在去上課之前還要聽媽媽灌輸心靈雞湯「給你交了這麼些學費,你要好好學才能對得起媽媽。」孩子本身就對這些不感興趣,但是又不能辜負家長的期望。壓力像一座大山一樣壓著孩子,讓孩子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在枯燥的學習中孩子就會通過啃指甲的方式來排解。
  • 孩子喜歡到處塗鴉,家長別阻止,這是孩子與世界的對話
    在孩子眼中,鉛筆、眉筆、口紅……都能成為他們的「作案」工具;白紙、牆壁、沙發、地板……都是他們塗鴉的畫布。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畫不出的。很多家長對此頭疼不已,畢竟要想消滅門、牆、家具,甚至是被單上的寶寶「大作」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但是,家長們需要明白,喜歡塗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須經歷的一段時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繪畫敏感期」。
  • 考生焦慮,家長別被帶跑
    天津市耀華中學心理教師、心航路中國大教育網創辦人張麗珊提醒,作為家長,千萬別被孩子的焦慮帶跑;調整情緒,其實,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第一道題就不會怎麼辦,疫情影響複習怎麼辦拿到試卷,第一道題就不會做,怎麼辦?偏偏記得老師還說過,第一題不會太難,難題都分布在後半張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