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蟲藻漁」共生模式之菌篇詳解

2021-01-15 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蟲藻漁」共生模式之菌篇詳解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伏曉斌 水產養殖網 2017-02-12 10:40:00
做為水產養殖的經濟主體,水產養殖動物影響整個養殖生態的變化,無論是水體中的代謝廢物、耗氧等都是以養殖動物為主體。養殖本就是打破生態平衡,養殖密度過高、餌料投入、消毒、用藥過度等等持續性打破生態平衡,作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在與周邊環境時刻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傳遞,實質就是水產養殖動物與大自然的這種生態平衡。一面持續打破生態平衡,一面要保證生態平衡才能養殖成功,這就促使生態環境始終保持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時刻打破,時刻平衡。水產養殖高手也沒法做到一直動態平衡,因為這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之所以現在很多養殖達人能成功,主要是他們能維持這種動態平衡的能力,維持愈久,成功越大,當然養殖沒有絕對的事。

魚吃蟲,蟲吃藻,藻光合利用無機物製造有機物並產生氧氣,同時吸收魚、蟲等的代謝廢物來改善水質,微生物又把動物屍體、糞便、殘餌分解成無機物,從而完成整個生態平衡,而這個平衡又是在漁、蟲、藻、菌相生相剋種達到某個平衡點,其受到光照、無機物、有機物、氧、二氧化碳、微量元素等等的影響。

今天我們來了解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中「菌」這個環節。


益生菌

一、益生菌培養

1、簡單桶箱活化
例:15斤紅糖+100斤水+100g菌粉(根據產品不同調節)


2、簡單營養鹽擴培
採取目前較為流行的益生菌培養基配方,也可網上購買培養基。高壓滅菌(紫外線滅菌/加熱煮沸)+恆溫+接種(光合)+調節光照



3、發酵罐擴培



二、益生菌的使用

31&nbsp種微生物種批准用於水產動物,主要是乳酸菌(20&nbsp種)、芽孢桿菌(6&nbsp種)與酵母(2&nbsp種);幾乎所有的酵母類產品被歸入於2013年飼料原料目錄。
拌料、潑水、耐高溫菌直接制粒,目前我一般建議養殖戶在拌料過程中106/g,而潑灑時做到104/ml,目前我一般這樣建議養殖戶使用。

國外學者試驗:當酵母拌料密度達到7*105個/g時是抑制生長,10*105個/g是促進生長,6*106個/g時無效果,這是否會給我們提個醒,其他菌也會又這種情況,而縱觀國內各大科研報導,大多是提及菌的產酶能力、抑菌性、粘附性,以及降氨氮等作用。有人做了「凡納濱對蝦投餵益生菌後再浸浴在弧菌中的存活率高於對蝦感染弧菌後再投餵益生菌的存活率,但是差異不顯著。並且對蝦腸道相關免疫基因的表達情況也說明,當凡納濱對蝦受到弧菌的感染後,益生菌的添加對凡納濱對蝦內在免疫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其對病原菌的抵抗力,但益生菌的短期投餵不能較好的提高凡納濱對蝦抵抗病原菌的能力」這是否給予我們需定時補充益生菌才能提高對蝦的抗病能力的思路。而在拌料使用過程中大多也是添加NRW-2、HC-2及其發酵上清液用來研究對蝦不同組織中的酶活力,通過檢測其確實可以提高凡納濱對蝦腸道及肝胰腺中消化酶的活力,但在不同組織中提高消化酶活性的種類是不同的。HC-2及其發酵上清液對肝胰腺中相關免疫基因的表達具有較高的誘導作用,也說明確實有一定增強消化、免疫的能力,但是對其密度梯度的研究很少。(戊糖乳桿菌HC-2和糞腸球菌NRW-2)

三、益生菌的作用

形成優勢菌群→防菌滅菌→改良水環境→提質強免→高轉增產

這五步是我對益生菌使用機理的概括,益生菌使用效果如何就看你做到這五步的哪一步了。

1、形成優勢菌群是重中之重,益生菌要起到效果的前提,那麼如何形成優勢菌群?第一,殺滅一部分病原菌(換水、消毒、蛭弧菌等);第二,益生菌種活化/擴培與肥同時添加;第三,定期補充碳源(益生菌可用紅糖、蔗糖而葡萄糖儘量少用,可以在形成優勢菌群再用)。

2、防菌滅菌則可分兩方面來說,第一,空間佔位,有益菌自身生長可佔據腸黏膜、水環境等有限位置使病原菌無法「附著」。第二,有益菌可分泌一些乳酸、細菌素等活性物質,阻止致病菌的定植與繁殖。

3、改良水環境可從以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改良環境分解水體中糞便、殘餌、死亡藻類、青苔及淤泥,改善水色、提高水體透明度,平衡水體營養,促進優良藻類生長;第二,淨化水質降解和促進水體中有害物質的良性循環(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調節pH值,優化藻相與菌相,促進水環境的生態平衡;第三,利用微生物具有拮抗的特性,將益生菌施入養殖水體,就可以通過營養競爭、附著位點競爭或分泌抗生素、細菌素等毒素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

4、提高體質,增強免疫力

5、提高飼料高轉化率,增加產量

只要前三步做好,提質強免、高轉增產水到渠成。

很多人在使用有益菌時,往往感覺自己用後效果不佳,根據前面提到的量我們可以自己算算,我們用的量是否足夠,配套操作是否跟得上,而有些人用按照正確的方法使用後,你會發現,回報絕對會大於付出。

真正能把有益菌效果做到第四、五階段的,無論是餌料係數還是養殖回報亦或者養殖成功率都會得到一定提升。&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益菌在機體內的某些作用

1、屏障作用
這裡涉及定植學(佔位說)

直接參與機體消化道黏膜的生物防禦屏障,在動物消化道內產生代謝產物如乙酸、丙酸、乳酸、細菌素等活性物質,阻止致病菌的定植與繁殖;芽孢桿菌可「定植」於腸黏膜上形成生物膜結構,影響過路菌或共生菌的定植、佔位、生長和繁殖。
①&nbsp厭氧芽孢桿菌(佔位)
丁酸梭菌、乳酸菌
②&nbsp需氧芽孢桿菌(耗氧)
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等不能佔位(粘附)。
註:「過路菌」需要滿足兩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定植於腸黏膜。

2、營養功能
可產生各種酶、維生素C、葉酸、煙酸、維生素B1、B2、B6、B12,CoQ10等活性物質,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飼料報酬,促進腸道吸收、發育。

3、免疫調節功能
免疫增強劑:激活水產動物免疫力;提高抗應激能力及耐受力;促進生長調整腸道菌群,產酶(NSP酶)、蛋白酶、澱粉酶;抗菌物質、有機酸;
益生菌分泌酶作用
①&nbsp補充幼齡動物酶不足
蛋白酶、澱粉酶、(少量)脂肪酶
②&nbsp填補NSP酶的缺乏
果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乳聚糖酶等半纖維素酶、纖維素酶

四、益生菌存在的壞處

1、長時間投餵益生菌,停餵益生菌後造成腸道微生態失衡——停餵應激。

2、長時間投餵益生菌,改變腸道菌群結構,單一菌群造成強免疫刺激。

3、每個個體腸道微生物菌群都有一定的差異,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定構成。


作者:唐山三發普林飼料有限公司&nbsp伏曉斌

(本文已被瀏覽 7014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EM菌在水產養殖中的具體用法和注意事項
    水產養殖中如何正確使用EM菌液EM益生菌是一種新型的複合微生態製劑,呈棕色半透明狀液體,pH值在3.5~4.5之間,由丁酸梭菌、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線菌、醋酸桿菌等多種微生物複合培養而成,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促進水產養殖品種的生長、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增強水產品機體抗病性能、分解池底有機殘留物
  • 白露前後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那些問題
    白露前後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那些問題2015-09-09 14:3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好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量: 3069 次 我要評論   白露前後,實際上是全國所有水產養殖品種養殖進入到一個除了高溫雨季的又一輪發病高峰期,尤其在河蟹養殖過程中,很多養殖朋友非常注重養殖前期和中期的管理,但到了養殖後期往往容易掉以輕心,
  • 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
    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2015-07-28 16: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北京水世紀生物公司        瀏覽量: 3213 次 我要評論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養殖動物不明原因的出現一些症狀,比如表現在魚上面是急劇活動、身體痙攣、焦躁不安,解剖發現肝臟及鰓已經發生病變
  • 魚菜共生:—個頗具推廣價值的養殖模式
    以廣東水產養殖為例,廣東是全國水產養殖大省之一,是全國原種保有、良種選育、苗種培育基地,是全國乃至世界商品魚養殖主產區,其商品魚養殖技術模式就像一條起伏連綿的山脈,它由種植型、畜牧型和水產型三大類構成,每一類型還有許多個性化的形式,每一個模式都是一道美麗動人的風景。以種植型養殖模式為例,它是原始的水產養殖模式,即耕塘牧魚,當下,在廣東省漁業諸多模式中,該技術模式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出處:範老師微藻物聯世界 作者:魏東 水產養殖網 2019-06-04 21:53:00 微藻的種類較多,在自然界發現6萬多種,有記錄的有6000多種,實際上在生產車間能夠應用上的只有幾十種,包括藍藻、綠藻、金藻、硅藻、紅藻等各種各樣的藻。通常所見到的螺旋藻屬於藍藻,小球藻屬於綠藻,大型藻類中有紅藻、褐藻,如三角褐指藻、小環藻屬於硅藻。
  • 水產養殖過程中的這些中毒事件您了解麼?知道應對方法嗎?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養殖動物不明原因的出現一些症狀,比如表現在魚上面是急劇活動、身體痙攣、焦躁不安。 一、藻類中毒 微囊藻引起中毒 微囊藻屬於植物界藍藻門色球藻綱色球藻目色球藻科微囊藻屬,能引起中毒的主要是銅綠微囊藻和水華微囊藻。
  • 水產養殖5大商業模式,每一個模式國家都扶持
    我國家也多次推崇這5個新型水產養殖模式,下面我們一起來剖析下:1、種養模式:稻漁綜合這個模式是種養結合的典範。稻漁綜合種養是2000年以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稻田養殖技術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種植和養殖相互促進,在保證水稻不減產的前提下,能顯著增加稻田綜合效益。
  • 水產養殖中的有益菌大集合
    水產養殖中的有益菌大集合2018-03-17 17: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殖        瀏覽量: 2015 次 我要評論 >光合細菌&nbsp光合細菌簡稱PSB,是國內最早用於水產養殖的細菌製劑。
  • 打造百億級生態漁產業鏈之——重慶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
    打造百億級生態漁產業鏈之——重慶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2015-08-07 15:09:00  水產養殖網  我區魚菜共生推廣曾多次在區、市級媒體中宣傳報導,2013年中央電視臺《農廣天地》在我區錄製的「魚菜共生」專題片於2014年播出,社會反響巨大。
  • 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技術模式
    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技術模式陳學洲一、技術模式概述傳統多品種混養是基於立體利用養殖水體,按照養殖動物生活空間不同進行搭配,如淡水池塘養殖按照上層魚、中層魚、底層魚進行搭配,達到充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提高養殖產量的目的。
  • 科學網—共生固氮:根瘤菌的「精準扶貧」
    這是根瘤菌進入大豆的根系內並形成根瘤,與大豆共生固氮,供給大豆氮素營養需求,促進其生長和蛋白含量提高。 近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作物—固氮根瘤菌特異與廣譜共生的分子機理與設計」年度檢查暨大豆根瘤菌田間應用示範諮詢論證會在鄭州召開。與會專家表示,精準選育優良根瘤菌、在氮素相對貧瘠的土壤中使用好根瘤菌菌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共生固氮效果,實現根瘤菌對大豆氮素需求的「精準扶貧」。
  • 「EM菌」菌肥中最牛逼的「菌」!不服來看.....
    至今,有益微生物已在美國、日本、歐洲、印尼、泰國、臺灣等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商品而廣泛使用,如日本的EM(比嘉照夫)、光合細菌(PSB)、貝納克菌劑、美菌方(枯草桿菌、地衣桿菌、多粘桿菌、假單胞菌等製成系列製劑)、Jy10(節桿菌)、Jy31(乳桿菌)、複方回春生(雙歧桿菌製劑)、益菌王(薛恆平等研製,用於對蝦池淨化)、利生素(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製)等。
  • 水產養殖不知養啥賺錢?國家扶持的5種養殖模式,總有一款適合你
    我國是水產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健康的水產品直接決定我國水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話語權,因此,必須要有新的模式或者新切入點。有5個模式,是受到國家扶持的。 1.稻漁綜合種養模式
  • 八種常見水產養殖水質!速來辨別你的池塘!
    對水產養殖者來說,池塘的水色是他們天天面對的,但如何根據池塘的水色和狀態來判斷水質的好壞,對於養殖者非常重要,也是進一步採取措施的關鍵。池塘的水色各種情況,有各種性狀和各種顏色,如何判斷根據什麼判斷,有沒有科學根據,答案是肯定的。
  • 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研究進展
    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研究進展2009-10-27 11:1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nbsp&nbsp&nbsp&nbsp乳酸菌是被人類作為食品微生物利用的一大類菌,尤其在增強牛奶保健功能、提高青貯品質、提高畜禽生產性能、降低畜產品貯藏對肉品風味的影響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效果,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輕工業和畜牧業等領域。目前在水產上對乳酸菌的報導主要集中於乳酸菌在水產動物腸胃和其他內臟器官中的棲息情況。
  • 乳酸菌不能阻斷水產養殖中弧菌的生長繁殖
    凡是能從葡萄糖或乳糖的發酵過程中產生乳酸的細菌統稱為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群相當龐雜的細菌,目前至少可分為18個屬,共有200多種。導致生物拮抗的原因,是微生物及其產生的多種分泌物質的作用,其中厭氧菌起著重大作用。生物拮抗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1)改變養殖水體及水生物微環境。細菌生長過程產生的有機酸降低了養殖水體及水生物環境中的pH值,抑制了外籍菌,促進腸蠕動,清除外籍菌。(2)佔位。細菌與水生物黏膜上皮細胞緊密結合形成「佔位」性保護(生物屏障),從而排斥外籍菌。(3)營養爭奪。
  • 細說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細說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恆興養殖服務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7 17:40:00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1、乳酸菌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來降低動物腸道內的PH值,從而抑制腸道不耐酸的厭氧病原菌生長和繁殖,並加強對動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 水產養殖過程中益生菌在水產養殖的應用您真的弄明白了嗎?
    應用在水產養殖中,能產生確切的健康功效從而改善水產動物體內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 並且沒有抗藥性與藥物殘留,相比抗生素,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更為有益。 關鍵詞:益生菌;水產養殖 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 抗生素在醫學領域作為抗菌藥物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 酵素菌產品介紹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功效
    酵素菌產品介紹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功效出處:《農家顧問》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1:32:00將酵素菌接種於特定的發酵物料,&nbsp經過酵素菌的生化處理,然後將生化處理後的物料按特殊的工藝加工處理,&nbsp如復配無機營養素、物理加工等,就形成了能滿足水產生產各種需要的系列產品。目前產品已有的種類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