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的海軍為何不必陸軍快?看似高層不重視,其實另有原因

2020-12-15 騰訊網

  在世界近代史上,德國一直是一個地位非常獨特的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戰中,德國硬生生把意識形態相差巨大的沙俄和法國逼成了盟友;二戰中,又把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逼成了同盟;為了在周圍諸多強國的環繞下生存,德國向來一直注重發展其軍事實力;在二戰中,納粹德國陸軍的戰鬥力可謂赫赫有名,但是相反納粹德國海軍的實力卻始終不盡如人意,不僅實力欠佳,而且戰績也非常可憐;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納粹德國這兩個軍種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呢?誰該為此背鍋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德國是一個陸權國家,畢竟德國有著漫長的陸地邊境線,而且周圍的鄰國很多都是不好惹的老牌列強;因此,納粹德國的軍事戰略肯定是優先考慮發展強大的陸軍,否則國土都保不住更別提海軍了。

  其次,德國海軍其實在一戰前,擁有極強的實力,在一戰的時候,德國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國艦隊,但是由於英國艦隊的實力太過強大,導致德國公海艦隊始終無法發揮其強大威力;一戰戰敗後,公海艦隊絕大部分戰艦都自沉了,導致德國海軍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如果沒有一戰的打擊,德國海軍繼續發展的話,一直到納粹時代;可能德國海軍依舊能保持世界前列水平。

  另外,希特勒對於海軍的政策也是有一些問題的,希特勒沒有看到航空母艦對於現代戰爭的作用;一直對大艦巨炮情有獨鍾,導致許多對海軍非常有建設性的方案都沒能得到重視,導致德國海軍的整體戰鬥力不高。

  另外,納粹德國海軍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並不能說是優秀,但是絕對不能說是極差的;在二戰中,鄧尼茨元帥的潛艇戰略使得德國海軍在早期取得了不少成果,許多英國的大型戰艦都是被納粹德國的海軍擊沉的,例如巴勒姆號戰列艦,皇家橡樹號戰列艦和勇敢級兩艘航空母艦等等。

  這對於一支一戰結束後,只發展了二十年不到的德國海軍來說,已經是奇蹟了;不僅有這些大型戰艦,還有各種運輸船隻,雖然由於美國的參戰,封鎖死英國的計劃失敗了,但是納粹德國海軍畢竟只發展了二十年,能取得這樣的戰果,已經可以說是超常發揮了。

相關焦點

  • 二戰軍隊戰鬥力排名,納粹德國:前期奪第一、後期難進前三
    二戰中如果把軍隊戰鬥力做個排名的話,就整體而言,納粹德國的軍隊戰鬥力排進第三問題不大。這個答案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數。當時納粹德國軍隊由陸軍、空軍、海軍組成。各軍種的訓練水平和實際表現整體都算不錯。不過在這裡,我們不妨把二戰分成各個階段,來簡單看下德軍戰力在各階段中能否排進前三。就不列詳細數數據了。
  • 「海軍馬鹿」與「陸軍馬糞」,二戰中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大內鬥」
    隨著當今軍事歷史知識的普及,舊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相互嫌棄似乎已成了人們普遍津津樂道的有趣話題。其實,軍種對立是近代各軍事大國均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縱觀歷史,陸軍和海軍的競爭幾乎在每個軍事大國都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十分激烈。但成為一種代表性的現象以至幾乎盡人皆知的,似乎只有日本一家。各大國中,像日本陸海軍這般嫌棄如此之大,鬥爭如此之狠的實屬舉世罕見。
  • 納粹德國最後的陸軍司令:戰敗後拒絕東德拉攏,寧肯坐牢
    1945年4月30日,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七天後,德國新任總統鄧尼茨宣布無條件投降。然而就在此時,納粹德國的陸軍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元帥舍爾納卻不想放下武器,向蘇聯人投降。直到五月中旬,他才向美軍投降,然而卻被引渡到蘇聯。那麼舍爾納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 為了得到德軍高層支持,希特勒一天就槍斃了150名納粹衝鋒隊長
    1 希特勒火中取慄,與國防軍成功握手 正如前文所說,希特勒退伍下士的身份,並不能為他結識軍方高層提供便利,而且驕傲的德國軍官團壓根也看不起咋咋呼呼的狂熱納粹黨。1927年的時候,德國軍方甚至都不允許納粹黨成員加入軍隊。
  •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虎嗅網
    雖然此時二戰已經爆發,但英、法兩國對德作戰意志不強,躲在馬其諾防線的背後坐視德國攻城略地,前線將士也沾染了厭戰情緒,寧可靜坐度過聖誕節也不願意發起攻擊柏林——「敵基督」的平安夜作為一個天主教和新教佔主體地位的歐洲大國,德意志民族對聖誕節尤為重視,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擺放聖誕樹、為孩子準備「聖誕日曆」、製作薑餅屋等風俗均來源於德國
  • 納粹德國主要將領簡介
    照片納粹德國高級將領 〈1938-1940.11〉空降部隊:施圖登特上將〈1939.9-1945.5〉黨衛軍總指揮:希姆萊元帥〈1935-1945.5〉,海德裡希上將〈1945.5〉 納粹德國元帥名單1936.4.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陸軍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司令、國防軍總司令、國防部長、戰爭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參加過一戰。被迫辭去軍職,戰後受審,死於獄中。4、雷德爾(1876~1960)出生於教師家庭。1894年從軍。1939.4.1授海軍元帥。畢業於基爾海軍軍官學院。擔任過海軍總參謀長、海軍總司令。
  • 二戰納粹德國27位元帥,既是戰爭大師也是罪惡戰犯,結局如何?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共有27名元帥,其中帝國元帥1 名,陸軍元帥19 名,空軍元帥5 名,海軍元帥2 名。 費多爾·馮·博克納粹德國陸軍元帥其先後擔任第3集團軍司令、東線德軍總司令、B集團軍群司令,1945年因盟軍飛機的襲擊傷重不治。
  • 納粹德國:從普通士兵到希特勒都「嗑藥」
    從那之後,興奮劑類藥物就被納粹德國當成了秘密武器。1944年至1945年,意識到無法通過常規手段贏得戰爭後,德國海軍部署了僅需一人操縱的微型潛艇,希望從泰晤士河口對英國實施打擊。問題在於,一個人連續數天駕艇,按常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藥理學家只得開發全新解決方案,那就是含古柯鹼的口香糖。
  •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陸軍少年師覆滅記
    「二戰」後期,德國曾經出現過一支震驚世界的陸軍少年師。其作戰之勇猛、傷亡之慘重、結局之悽涼,在孩子兵參與戰爭的歷史上絕無僅有。但這支部隊在「二戰」以後很少被人提及。一個德國朋友提示我,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述是存在的,只是人們不願意舊話重提,原因很簡單:讓未成年人去為一個已經註定失敗的戰爭去送死,這是民族的恥辱。
  • 最不擅長打仗的五個國家,亞洲佔了三個,第一名讓納粹德國很頭疼
    有能戰善戰的國家和民族自然就有不擅長打仗的國家,而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五個不擅長打仗的國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曾經一度讓納粹德國頭疼的盟友義大利。還有一個就是在二戰期間被譽為歐洲最強陸軍,卻在納粹德國的進攻下僅僅堅持一個月就投降的法國。剩下的三個不擅長打仗的國家則全部是亞洲國家,它們分別是泰國、印度以及韓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銜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它代表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和賦予的職責,對於軍銜的製作來說,二戰期間的德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曾說過只有讓軍人穿上英俊、帥氣的軍裝,人們才更願意參軍,而軍銜作為軍裝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國人自然對其非常重視。
  • 納粹德國:崛起的災難
    在著力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納粹德國也高度重視社會福利政策。希特勒在1930年就說過,「用警察、機關槍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單獨維持統治」。這不僅是他的思想,也是他的實踐。半年後,希特勒又要求有350萬人口的蘇臺德地區回歸德國。希特勒說這是他對歐洲提出的「最後一個領土要求」。古德裡安說:「薩爾地區的收回,軍事自主權的建立,萊茵河地區的佔領,奧地利的合併——這些事情都能夠得到全德國人民的擁護,甚至於外國也都不乏表示同情的人。」到入侵波蘭時,希特勒僅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使德國的空軍力量已經超過英國,陸軍力量也超過法國,成為歐洲軍力最強大的國家。德國再次成為歐洲強國。
  • 納粹黨徒是如何順利逃出德國,躲過人民審判的?
    但那些被當成炮灰的士兵們執行的是德國軍部高層的命令,而和盟軍打持久戰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贏得勝利,而是為了給那些真正的納粹殺人犯做好撤退部署,贏得逃亡時間。,德國法西斯裡的大多數納粹黨徒已經完全意識到德國戰敗已成定局。
  • 它是納粹德國建造的重巡洋艦 戰功卓著卻不受重視 結局很悽慘
    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是德國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首艦(該級重巡洋艦共五艘,實際上只有四艘服役)。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加大力度擴充海軍。1934年,為了暗中對抗法國建造的阿爾及利亞號重巡洋艦,海軍參謀部為新型重巡洋艦做準備,與克魯伯公司籤訂了製造203毫米艦炮的合同。1935年6月18日,英德籤訂《英德海軍協定》,在法律上允許了德國建造新型重巡洋艦。同年7月9日,德國宣布了一項造艦計劃,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正式該計劃其中一部分。
  • 圖文詳解二戰德國將帥級軍銜!德國元帥果然是最帥的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它代表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和賦予的職責,對於軍銜的製作來說,二戰期間的德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也曾說過只有讓軍人穿上英俊、帥氣的軍裝,人們才更願意參軍,而軍銜作為軍裝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國人自然對其非常重視。
  • 八竿子打不著,為何納粹德國會認為自己和西藏人有親緣關係?
    不過,英國人進入西藏幾十年後,另一個歐洲強國卻對西藏出現了更濃厚的興趣,但理由卻過於荒誕。這個國家就是納粹德國。納粹德國的確是頭鐵,不過其主要也是在歐洲打得昏天黑地,在亞洲其利益基本是零。既然如此,納粹為什麼會對西藏這麼感興趣?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就互相罵對方是「馬鹿」。所謂的「海軍馬鹿」、「陸軍馬鹿」其實也就是「海軍是」、「陸軍是蠢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矛盾使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互罵呢?日本是一個曾給中華民族帶來過巨大災難的國家,每當國人反思我們如此偌大一個國家被東洋彈丸島國欺凌之時總會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團結,而當時的舊中國處於內亂之中。
  • 現在的德國基本是歐盟領頭羊,為什麼還要依賴美國,不發展海軍
    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還是比較強悍的,德國的海軍元帥鄧尼茨是一個非常有戰略思想的海軍元帥。二戰後,德國的海軍一蹶不振,為什麼呢?這事要從四個方面來說。廢除專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輕型水面艦艇,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水艇,不準擁有空軍;3德國支付大量戰爭賠款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屬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
  • 都是馬鹿: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為什麼會有巨大的矛盾?
    其實要是縱觀整個日本歷史,就會發現日本這個民族或者國家一點都不團結,充滿了內鬥,一直到進入工業化時代後都是如此。在日本近代的內部矛盾中,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可以算是非常有名的。據說日本陸海軍各自兵工廠生產出來的螺絲都是不一樣的,更不要說爭權奪利了,幾乎完全沒有配合。那麼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巨大的矛盾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 日本陸軍主張德意日三國聯盟,與海軍爭論74次,一《條約》全禁聲
    日本陸軍與海軍的矛盾由來已久,雙方經常就一些小問題爭得不可開交,甚至是大打出手。同樣,在與德國結盟,還是與美國交好的問題上,雙方各執一詞。不過,當時「親德派」的勢力還是很大的,直接影響著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走向。 其實,也比較好理解日本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