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平山是南昌起義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也曾官至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但令人困惑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被國共兩黨開除黨籍。
南昌起義最早發起人
譚平山1886年出生於高明區明城鎮陽明村,1908年考入廣東省最高學府——兩廣優級師範讀書,並在這裡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轉入國民黨。1917年譚平山又考入北京大學,在這裡成為「五四運動」的積極分子。1920年北京大學畢業後,譚平山到廣東高等學校任教,並發起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黨的「三大」決定實行國共合作,譚平山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和重要見證人。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譚平山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隨後又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與廖仲愷、戴季陶共同主持國民黨中央秘書處日常工作,他發動中共廣東區委派遣一批得力的共產黨員到國民黨中央各部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各項工作的開展。至此,譚平山身兼國共兩黨要職,他的人生變得曲折而堅韌。
黨史上,大家都知道周恩來是南昌起義的重要領導人。其實,南昌起義還有一個重要領導人,那就是譚平山。1927年7月19日,譚平山與李立三、鄧中夏等從武漢到達九江,隨即主持召開座談會,決定發動南昌起義,並派人請示中央。「三譚」紀念館館長廖志明稱,從現有史料看,這是第一次提出南昌起義問題,譚平山也由此成為南昌起義的最早發起人。
起義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後,張國燾突然於7月30日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趕到南昌,竭力阻撓起義,他說:「中央意見宜慎重,共產國際電報說如有成功把握,可舉行暴動,否則不可動。」譚平山當即和張國燾爭吵起來,大罵張國燾「混蛋」,甚至提出如果張國燾再繼續反對起義,就把他殺了。正是由於譚平山等人的堅持,南昌起義才得以按計劃舉行。
對於南昌起義,譚平山十分重視,他說:「過去中央採取妥協政策,只有八一南昌起義,才算真正把領導權掌握起來,從而開創了我黨和中國革命的一個新時期,因此它可以和十月革命相比。」事實證明,譚平山的認識是對的。南昌起義是我黨領導武裝的開始,是人民軍隊創建的開端。然而,當時對此黨內意見並不統一。為「左」傾路線迫害,當年11月,譚平山被開除黨籍,周恩來、毛澤東等一大批黨的高級幹部受到處分。
歷經磨難不移志
早在被開除出共產黨之前,1927年8月8日,南昌起義後一周,譚平山就被開除出國民黨,他一笑了之;但對於被開除出共產黨,他心情卻十分沉重:「像一個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指南針的小船一樣的痛苦。」
1928年春,譚平山回到上海後到處尋找黨組織,卻無人理睬,這才得知自己被開除了。他多次寫報告,託人轉交黨組織,要求進行複議,恢復黨籍和去蘇聯學習,始終沒有得到同情和理解。生活無著,政治上也找不到出路,始終心繫中國革命前途的譚平山,利用自己在國共兩黨中的威望和影響,將許多國民黨左派和一部分失去組織關係的共產黨員聚攏起來,成立「中華革命黨」,亦即農工黨前身。1930年5月,國民黨左派領袖鄧演達回國,對中華革命党進行改組,二人有著嚴重分歧,譚平山主動請辭,離開了中華革命黨。
然而,這邊譚平山要求恢復共產黨黨籍無著,那邊蔣介石卻蓄意拉攏。全面抗戰爆發後,1938年4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譚平山被恢復國民黨黨籍。可是蔣介石的獨裁專制,令一心要抗戰救國的譚平山十分失望。
1939年冬,譚平山與中共駐重慶代表周恩來、董必武等聯繫上,再一次鄭重提出要求恢復中共黨籍,離開國統區,到延安去。董必武卻希望他繼續留在國統區工作,爭取團結各種抗日民主力量,那樣比去延安更能發揮作用。對此,譚平山欣然接受,他說:「今後我的行動與黨的行動同一步調,黨的態度就是我的態度。」
民聯和民革的重要創始人
譚平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守國統區開展民主統一戰線工作。1942年底,譚平山聯絡陳銘樞、楊傑等進步人士,發起組織「民主同志座談會」,以座談國內外時事為名,團結教育了一批國民黨內民主分子堅持抗日。1945年10月,以「民主同志座談會」為基礎,「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正式成立,譚平山、陳銘樞、楊傑、柳亞子等七人任中央常務幹事。譚平山更宣布:「我現在和蔣介石、國民黨一刀兩斷,絕不參加他們的一切活動。」
1947年春,譚平山從上海避走香港,繼續聯合各路民主人士進行反蔣活動。次年元旦,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即「民革」)在香港成立,譚平山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成為民革的重要創始人。隨即,周恩來特別指示譚平山,要以民主黨派身份帶動其他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區。譚平山來到解放區,積極投入到新政協的籌備工作中。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開幕,譚平山以「民革」首席代表出席會議,當選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長。隨後又被任命為政務院政務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這位63歲的革命者,最終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繼續為黨和新中國建設事業貢獻力量。
在反蔣救國的徵程中,譚平山多次險遭暗算。他的兒子譚宗文回憶說,父親一生中至少闖過四次「生死關」。1925年國民黨右派暗殺廖仲愷、1931年蔣介石暗殺鄧演達,這兩次譚平山都在暗殺之列!第三次是在1935年,為團結一切愛國的力量,「父親乘坐一架香港保險公司不肯保險的舊飛機,去會晤李濟深。他從來不考慮個人的生命安全。」「還有一次是1947年,在上海,特務意欲暗算父親,卻傷到了繼母。後來他化裝出走香港,才躲過一劫。」
譚平山對兒子說:「我出生入死,還是活下來了。而活下來幹什麼呢?敵人沒有消滅我,我就決心消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