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大運河|從北麗橋的石拱橋上跳水,需要勇氣和技術

2020-12-20 正春和

文 | 蔣利鴻

北麗橋

1

這幾天,央視《遠方的家》正在介紹大運河,有好幾集播出了我們嘉興段,就是我老宅門前的那條河。不禁憶起了少時的點點滴滴。

我老宅在中基路,離大運河只幾十米。打小,我就在河邊玩,玩累了,就對著川流不息的船兒傻想:這河真的像大人所說,一直通到遙遠的北京嗎?

一九六九年秋,我上小學的第五天,就忍不住指著窗外的河問老師:這叫什麼河?通北京嗎?老師答:這叫京杭大運河,從杭州通到北京,流淌了千年。

通到首都北京!一下子,家門口這條河在我心中變得神聖無比。

2

我家裡到運河,要途經一條大弄,叫救火弄,估計以前是龍會所在地,弄底是個熱鬧的長石條大河埠,大人們都在此浣衣洗碗,交流信息,放飛八卦。我們小夥伴們則從河埠晃蕩到斜坡河灘,看那河上風景。

白天,運河百舸爭流。木船搖啊搖,櫓聲欸乃,輕輕划過;客輪嗚鳴,從新塍來,到烏鎮去;貨輪船隊,七八個船一長縱,乘風破浪前行;間或,有漁船下網捕魚,扒螺撈蚌。

夜晚,運河一片寧靜,皎潔的月光下,水面泛著銀光,不時有小魚倏忽躥出水面,激起一片小小的浪花,柔情而浪漫。

到了三年級夏天,我長大了一點,看到小夥伴們在運河裡來回遊弋非常愜意,就忍不住在放學後也下了水。先是利用河邊眾多的農泊船,雙手扒著船板打水,幾天後,水性熟了,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蛙泳,可以輕鬆地遊到對岸荷花堤幾個來回……

這一遊,就遊到了初中。人長大了,膽子也就大了,就約了幾個小夥伴,分段將嘉興城中運河遊了個遍,算是弄清了這大河在城中的走向。

大運河自城西三塔而來,貼著環城西路往北走了一段,到城北大洋橋正式穿入城中,北面是中基路,南面是荷花堤,河水迤邐向東流過北麗橋,到分水墩下,水分三股,主流的運河沿著北京路穿越端平橋,流過彬青閘,然後,一路北上,直抵蘇州,最終,到達北京。

3

遊遍市區運河後,小夥伴們感覺自己可稱是浪裏白條了,就躍躍欲試,在運河上玩起了大跳水。

先是在形形色色泊在河邊的農船上跳,人是歪歪扭扭地下去,浪花大得嚇人,大人看了要喝倒彩,好在我們麵皮都老,每天照跳不誤。

其間,小夥伴們不知吃了多少「大板」,水拍的胸上腿上是一片一片地緋紅,可十幾天後,皆進步神速,手不彎,腿不曲,人利索地筆直地竄入水中,大人們鼓起了掌。

我跳水似有天賦,沒多久,姿勢就既好又帥,身子繃得筆直,三十度角斜斜入水,人似從一個水洞中鑽入,只激起一片很小的水花,引得周圍一片叫好聲。

轉眼初中畢業,升高中前的暑假裡,同學們玩興大發,竟然要上北麗橋跳水。

4

北麗橋歷史悠久,地處嘉興城北的交通要道,是江南名橋,與湖州的駱駝橋、蘇州的覓渡橋齊名。相傳,北宋建造此橋時,恰逢高麗貢使途經嘉興,遂取名北麗橋。

北麗橋原是石拱橋,一九六三年改建為水泥橋,七十年代中期還有幾分新,水泥路面,鐵藝欄杆,隔離墩上還有照明電燈,頗有幾分現代感。但橋高坡陡,橋下河水極其湍急,所以,真要從離河四五米高的橋欄上跳下去,那是需要勇氣和技術的。

橋下的堤岸,也有二米高,我們先在此練習,每天跳下爬上七八回,一星期後,認為自個技術嫻熟了,就準備上麗橋顯擺。可真當站在高高的橋欄上,望著橋下湍急打著旋兒的河流,我們的雙腿卻都不自禁地顫抖了,怎麼也不敢往下跳,又狼狽地爬了下來。

也是事有湊巧,剛下來幾分鐘,從橋南荷花堤方向健步走來了二個肌肉發達的小青年,他們身上溼淋淋的,皆穿新遊褲,一個飛身上了西邊橋欄,一個走到東邊橋欄邊,觀察來往的船隻。半分鐘後,東邊的小青年喊聲「跳」,西邊的小青年深吸了一口氣,有力地起跳,雙臂極力展開,人似飛燕般地下去了,圍觀的人紛紛說道:「好,燕式!」

倆小青年上岸後得意洋洋地走了,我們卻心有不甘。心想,他們能跳,我們為什麼不行?漂亮的姿勢做不來,「插蠟燭」下去總行吧?

我們照樣學樣,學習小青年的安全意識,東邊也派個人觀察,其餘人分別爬上西橋欄,聽到東邊人指令後,人奮力向上一躥,頭朝上用腳尖自然入水。

我在那麼高的橋欄上跳,還是膽怯,撐到最後一個才硬著頭皮往下跳,入水後,人下墜很深,二眼漆黑了好一陣,故而,當我再露出水面時,竟有種重見天日的感覺。驚魂稍定後,立刻奮力遊到東邊北京路魚行的河埠邊。幾個先到的同學趕緊拉我上岸,大家擊掌歡慶:我們徵服了麗橋!

不想,這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北麗橋上跳水。

後來,學業驟緊,沒時間遊泳跳水;再後來,運河水變渾,人們避而遠之……

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了,北麗橋已改造成了漂亮的廊橋,成了月河景區的一部分,在政府積極冶理下,濁水早已變清,其河水的清澈程度,比我們兒時都好。

我每每到此,總要在北麗橋上凝望一會,腦海裡就會呈現出少年的我們奮力跳入大運河的情景。

作者:蔣利鴻

攝影:葉加

相關焦點

  • 男子發現拱券文字 推測寧波運河橋重建於清康熙時
    清朝葉聲聞《白湖竹枝詞》有一句:「三板紅船獨櫓搖,春風遊女尚垂髫;東西一一逢橋數,記取陡塘第七橋」。  這裡說的,是觀海衛鳴鶴古鎮街河之上的七座古橋,自東向西,分別是陡塘橋、世德橋、三槐橋、東大橋、運河橋、普安橋和沙灘橋。  如今三槐橋和東大橋已改建,剩下的五座古橋中又以運河橋歷史最長。它位於鳴鶴古鎮老街的中段,南北跨街河。
  • 請你到紹興運河園來欣賞古橋遺存
    2004年釆用東湖石重建,把紹興文化和歷史的滄桑融合在一起。運河園中還有一座五孔石拱橋,名叫運河橋,東西橫跨古運河。南北各置38級石臺階,橋面兩側分置石欄,每邊石欄間各置16支高1米多的望柱,柱頂刻覆蓮,每塊石欄上均刻各種古代圖飾。石欄末端置抱鼓石。橋高大宏偉,美觀秀麗。現藤蔓已爬滿橋身,顯得古樸自然。萬興橋,現位於浙東大運河運河園內,東西向3孔石樑石柱橋。
  • 橫跨如泰運河上的這八座橋,你都走過嗎?
    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靈氣,有了橋便有了詩意。 自古有水便有橋 綿長的運河上 泰興人以勤勞智慧建造了 一座座飛架南北的橋 或氣勢恢弘 或精巧現代 或簡約渾厚
  • 央視聚焦運河揚州段 施橋船閘緣何做到世界通勤量最大
    攝製組搭乘巡邏艇和貨船,從揚州施橋船閘遊覽至邵伯船閘。施橋船閘是全世界通勤量最大的船閘,大運河有著2500年歷史,今天她依然活力不減。大運河活力不減施橋船閘有著世界最大通勤量在第33集裡,攝製組首先來到了六圩燈塔上,這裡是京杭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六圩燈塔高聳岸邊,指引著長江與運河上的來往船隻。
  • 全球最「奇特」3座橋:橋上走人又走船,中國設計師拿反了圖紙?
    ;再之後,木浮橋、石拱橋誕生,人類開始研究如何提升橋梁的承重力和耐久性等;現如今,鋼筋混凝土打造的橋梁早已遍布全球。不得不說,設計者的目的達到了,很多身心俱疲的上班族都會來蹦床橋緩解壓力,據悉該橋還拿下了「建築成就大賽」的大獎。 第二座:馬格德堡水橋
  • 【NO.342】《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王靜
    文章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詳盡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歷史和特點,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讚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橋形式上的基本特徵,富有形象性。 (2)舉例子。 作者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列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是聯拱石橋的代表,且兩座橋都世界聞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 「京杭對話」北京開幕,詩詠京杭大運河北京遺產點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中國大運河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在中國35個運河城市中,北京是京杭大運河北端的目的地;在中國大運河58個世界遺產點中,北京擁有2個:澄清上閘(萬寧橋)、澄清中 閘(東 不 壓橋)。《詩詠運河》一書是筆者用中國傳統詩詞來逐一描寫「中國運河城市」「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點」「世界遺產運河(6條)」的專題詩集。
  • 小眾遊杭州—漫步京杭大運河畔,感受小河直街的歷史與變遷
    拱宸橋是我在行程清單上,標記了一定要去的地方因為家鄉所屬京津冀,和京杭運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小時候的課本中不知多少次的提到京杭大運河,對歷史、對 中國 有著深厚的影響拱宸橋拱宸橋,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石拱橋,東連 麗水 路、 台州 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
  • 世界現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好的古石拱橋,趙縣趙州橋
    趙州橋建於隋開皇至大業年間(公元595——605年),距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歷經千餘風雨的趙州橋已經歷過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尤其是1966年邢臺的七級大地震,使相去不遠的趙州也有四級以的震感。但古老的趙州橋卻安然無恙。
  • 1400前的隋代,趙州洨河上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型圓弧石拱橋
    1933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率領中國營造學社的專業人員,對趙州橋做詳細的調查和測繪,鑑定其為隋代李春所造,為世界上最早敞肩型石拱橋。趙州橋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科學技術水平極高、藝術形象極美的大型石拱橋。
  • 燦若流星的水道橋
    無論如何,10世紀前,歐洲大陸上的運河絕大多數都是建在當時的荷蘭領地上,包括當時屬於荷蘭殖民地的斯裡蘭卡和印度尼西亞。運河時代圖1 契克水道橋,Pervival Skelton的畫作橋面是流水和正在行駛的船運河是人類交通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工程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環節。
  • 無錫融創樂園裡面為什麼是這5座橋?
    如果說,沒有「水」就沒有了江南的詩意和靈氣,那麼,沒有「橋」,就沒有了生活的通達和便利。無錫這座太湖明珠,曾經就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小城,整座縣城原有6288條河道,505座橋,那些架在潺潺水波上的橋,是無錫城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如今,這些現存的橋,還不時的向人們傳遞著江南的風情和味道。
  • 富山市中心「富巖運河環水公園」
    富巖運河環水公園的由來現在的富巖運河環水公園的前身為富巖運河的靠船碼頭,這條延伸到東巖瀨港口的富巖運河不僅是富山工業化的重要推手,更大的功績是鞏固了富山都市基盤,將挖掘運河的沙土二次利用成為整治神通川材料,消除了水害危機,人民安居立業也就逐漸讓富山繁榮起來。
  • 聽說嘉定人都不一定知道哪座橋才是「州橋」
    德富橋  德富橋,又名「日暉橋」(俗稱石灰橋),位於法華塔東首的中下塘街和東下塘街交接處。橫瀝在此與練祁塘交匯,但交匯口偏西,故該橋跨南橫瀝北口,石級單拱橋面。該橋南側有楹聯:「迎潭水南來涵濡聖澤,障婁潮東去容與中流」。北面的楹聯則是:「一江澄練塔影虹垂,四面回瀾岡身龍臥」。
  • 北京古橋有皇家橋和民用橋之分?還有這些事老北京人也不見得知道
    從古代人類搭建的簡單木構或石制橋,到今天建造的恢弘壯麗之現代化大橋,勞動人民在幾千年時間中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這些橋分布在河川和阡陌山澗之上,便利了交通,裝點了河山。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有橋的地方必有景,橋往往是中國古代園林、河道景致形勝之處,也是古人別離親朋眷屬之處。
  • 【名師經典】寧鴻彬:《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是:「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是什麼意思?「初月出雲,長虹飲澗」是什麼意思?「盧溝曉月」的「曉」是什麼意思?教師引導學生藉助書上的注釋和集體討論弄明白。2.教師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弄明白。「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
  • 重慶凱旋路石拱橋重生:橋下將建抗戰文化博物館
    凱旋路石拱橋強身   從凱旋路雲梯街路過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凱旋路拱橋外已經搭起腳手架,包上了綠色安全網。透過安全網,記者看到石拱橋壁部分有一些巨大的裂縫,橋拱腹部斑駁成一塊黑一塊白,橋拱內十分潮溼,牆壁有滲水痕跡。橋拱內曾經居住的居民已經全部拆遷。
  • 「河上過水,橋上行船」——世界級「水橋」合龍!
    「河上過水,橋上行船」——世界級「水橋」合龍!淠河總乾渠鋼渡槽合龍「運河立交」——「水橋」應運而生引江濟淮工程淠河總乾渠鋼渡槽位於江淮分水嶺北側。作為合肥和六安兩座城市的重要供水源渠道,它比引江濟淮航道高出30多米。
  • [測評]宋冬野《安和橋北》:紅了也不必苛責
    宋冬野首張專輯《安和橋北》。 >>>>[點.擊.試.聽]背景介紹:安和橋&安河橋:《安和橋北》的影響範圍當真不算太廣泛,但所到之處幾乎「鏢鏢必達」,聽眾之於宋冬野、之於「安和橋」的討論熱度極高,還有樂評人戲稱北京地鐵「四號線終點站安河橋北能成為新的粉絲朝拜聖地嗎?」
  • 讓天津南運河水「清」、「活」、「美」
    大運河天津南運河段地處大清河水系下遊,作為大運河水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綜合治理、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好南運河段,對於優化天津水系建設、傳承大運河文化遺產有著重要意義。為此,記者採訪了天津市政協常委、西青區人防辦主任王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