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什麼?很好卻又很大的一個問題,還真有一些不好回答。那我們就來看一看世衛組織對抑鬱症的評價吧:抑鬱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對人類造成巨大負擔的世界第二大疾病,是難纏的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嚴重精神疾病。可顯然,截止目前,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抑鬱症足夠的重視,很多人甚至不認為抑鬱症是疾病,用各種各樣的偏激言論去詆毀抑鬱症患者,消磨他們本就不多的求治欲望,讓他們遠離被治療的希望,越來越遠……所以,也許你以為的真相根本不是什麼真相,而是對於抑鬱症徹徹底底的偏見!
在我看來,抑鬱症是被我們任性輕視的重要敵人,而自以為是的我們,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到9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這次我們國家首次從抑鬱症的篩查、預防到治療,所給出的一套綜合可行的解決方案。看到這樣的消息,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真的感到很欣慰的。很多時候,即使和我一樣的醫生做再多的醫學科普,也一定不及國家政策方面的規定。當然,我更希望我們整個社會可以因此改變輕視抑鬱症的現狀。
在我的工作中,很多抑鬱症患者都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患病的實情,甚至擔心家人和身邊的朋友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周圍很多人,甚至包括患者的家人,都認為抑鬱症不是疾病,而是心理問題,是抑鬱症患者「小心眼、懦弱、矯情」。可事實上,抑鬱症不但是疾病,而且是不容易治好的慢性疾病。實際上,關於抑鬱症的研究,也只有區區幾百年,而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問世的抑鬱藥物,才解開了抑鬱症有藥可治的新篇章,在那之前,我們對抑鬱症可以說束手無策。
昨天門診,遇到一名妻子陪同來診的男性,他說自己最近半年工作沒有興趣,也不願和同事接觸,回到家也感覺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甚至進食量也明顯減少,整天精疲力盡,可晚上還睡不著覺,早上起來又感到十分痛苦。但即使這樣我告訴他是達到抑鬱症
我們知道,抑鬱症有三大主要症狀:情緒低落,興趣減低,精力及行為減少。抑鬱症常見的早期症狀:睡眠障礙,食慾減退。一般為抑鬱症狀持續存在兩周以上,就可以滿足時間診斷標準。那麼如果在抑鬱症發生發展的第一時間,我們就能積極的去應對抑鬱症,甚至經過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評估,在必要時儘快開展藥物治療,那麼抑鬱症患者康復的機率就要大的多,甚至有至少一半的堅持遵醫囑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可以做到徹底治癒,也就是今後不再復發。
所以,抑鬱症想要徹底治癒不是不可能,而且可能性還不是很低,關鍵是我們要把握治療機會,不能一拖再拖,輕易放棄寶貴的治療機會,更不能隨意中斷治療。也許你的任性,放棄的是通往健康的機會,也許你的任性,中斷的是平靜的生活。
在我國,保守估計也有5000w以上的抑鬱症患者,不管怎麼說,這都是龐大到我們必須去重視的群體,而這一群體本就是我們中的一員,沒有任何特殊之處,更不應該去被歧視。如果你身邊恰巧有罹患抑鬱症的朋友,請多給他一些理解,多給他一些鼓勵,多給他一些情感上的支持,也許,這將成為他繼續走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