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真實存在,風景優美與世隔絕,就在重慶

2020-12-17 小世界大玩法

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觸,近些年來,人們的經濟水平與生活質量雖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卻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那些長期處於工作狀態的都市人群,每天都要往返於公司和家庭之間,背負著巨大壓力,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在想,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世外桃源該多好,那麼它來了。

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源與世隔絕,那裡的人男耕女織,每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快活自在,令人嚮往,最重要的是風景出眾,沒有大城市裡的喧喧嚷嚷。其實這個如神話般的地方是真實存在的,它就在我國重慶。眾所周知,重慶又被稱為山城,其境內沒有多少平地,而極其豐富的漂亮景觀,世外桃源就位於重慶酉陽。

聽到酉陽這個名字,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感到陌生,但其境內卻擁有著數不勝數的古城古鎮,提的就是「桃花源」,這個地方將陶淵明先生筆下的風景完全體現了出來,「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景色在這個地方沒有一個落下的,尤其是到了花開世界,此處便會成為一片粉色花海,與古香古色的樓閣亭臺互相掩映,美不勝收。

如果能趕上雲霧繚繞的天氣就更好了,整個桃林在原物縹緲的襯託下,瑤臺仙境也不過如此,在這片真實存在的世外桃源裡,還可以看到許多穿漢服的小姐姐,行走其中毫無違和感,給人一種如同穿越的錯覺。如今這片景區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心目中的拍照聖地,即便只是拿桃花當背景也不顯庸俗,反而是美得超脫自然。

在這片桃花源中慢慢行走,不同的地方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因為這裡不僅有桃樹,還有清澈見底的河水緩緩流淌,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水中還可以看到魚兒嬉戲,再加上遊客們的交談聲,場面雖然熱鬧,但卻不雜亂,反而還能給人一種「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意境。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種心動的感覺呢?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親自前往遊覽一番,看看這股市中絕美的世外桃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原來在——重慶酉陽
    全國人民都知道重慶是三大火爐之一,那麼酉陽就是名副其實的涼都。這裡全年最高氣溫在25℃左右,這是重慶唯一不享受高溫補貼的地方。雖然聽上去有點不公平,但是你想想,夏季其他地方動不動就是30好幾度甚至40℃,而這裡夏季基本上都不怎麼開空調,是不是很羨慕嘛。在這涼爽的季節欣賞著美輪美奐的風景難道不香嗎。
  • 歷史上的桃花源真實存在!春季最適合去的地點!
    不知道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什麼樣子,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遺世獨立,原始古樸,自然靜謐。全國各地的「桃花源」自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問世以來, 它就給足了後人想像的空間,究竟那個寧靜隱秘的地方在現實中存在與否直至1000多年後的此時此刻,我們依然無法定論。
  • 湖南、安徽、重慶還是江西,你認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哪裡呢?
    陶淵明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他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處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理想社會。現在自稱是桃花源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湖南桃源縣的桃花源,江西廬山的桃花源、重慶酉陽的桃花源,安徽歙縣的桃花源等等,其實已我國國土之大,地貌之廣,類似《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地理環境應該有很多。今天我們聊聊位於湖北竹山縣官渡鎮的桃花源。
  • 黔張常高鐵開通後,沿線16站經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據說現在這條鐵路也很盛行,完成後,從重慶到長沙坐火車,僅3小時,比走渝懷線省近7小時黔張常鐵路與渝懷線計劃的渝默城際、長常城際共同構成了重慶到長沙的快速便利旅客通道,大大縮短了重慶與成都和中東部之間的時空距離。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如今正發生大變化
    1700年前,陶淵明寫下一篇《桃花源記》。在他的筆下,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村民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宛若一個世外桃源。千百年來,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嚮往。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哪兒?
    如陶淵明《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此武陵人當是「武陵郡人」。晉孝武帝《徵武陵襲元之19》、晉胡濟(尚書郎)《薦武陵伍朝疏20》、六朝劉潛《為武陵王謝賜弟啟》中的「武陵」,也應是指「武陵郡」地區。因「武陵縣」之名,此時還不存在。唐以後至清末,一般才是指「武陵縣」。這就與《竹山縣誌》記載的竹山在晉太元年間就已經被稱為武陵縣有比較大的出入。
  • 重慶就有一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在重慶酉陽就有一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桃花源景區分為太古洞和世外桃源,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穿越太古洞便是世外桃源。據說,太古洞作為古代桃花源人家躲避官方搜捕的最後藏身之地,又稱為「桃源秘徑」,距今已經有3億多年歷史。太古洞全長約2500米,洞寬10-25米,洞頂最高達60米,一個典型的溶洞。
  • 重慶酉陽和湖南常德,誰才是真正的桃花源
    一千六百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兩個「桃花源」,到底誰才是桃花源真正的原型地。酉陽桃花源總得來說酉陽桃花源風景還是不錯的,在重慶大哥的扶持下,知名度獲得顯著提高,還一度被廣泛認為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原型地,景區由世外桃源、伏羲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和二酉山組成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當真是亂世紛爭下的一片淨土嗎?
    曾經,有人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的真實來歷嗎?起初的我還是一頭霧水,直到聽完他的一番「妖言惑眾」,我漸漸沉思起來。原文中這般寫到: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在將另外一個故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現代學者對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是如何看待,或者評價的。《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所作的一篇散文,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
  • 偷得浮生半日閒,來常德桃花源,沉醉於陶淵明筆下的炫彩世外桃源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裡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裡。總面積157.55平方公裡,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裡,武陵人捕魚為業的沅水風光帶水域44.48平方公裡。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千古傑作《桃花源詩並序》,他用浪漫主義的大手筆構造了豐衣足食,怡然自樂的理想王國--桃花源。桃花源風景名勝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其特點是溫暖溼潤,四季分明,春多寒潮陰雨,夏有暴雨高溫,秋季晝暖夜涼,冬季罕有嚴寒。山水調節,別有洞天。
  • 陶淵明筆下桃花源在哪裡?莫衷一是,桃園美景其實就在每個人心中
    桃花源到底在哪裡?一千五百多年前,東晉詩人陶淵明寫下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記》。文中說道,武陵這個地方一個漁夫,沿著一條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缺口,就丟下船從這缺口裡走進去,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桃花源。
  • 原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這裡...
    原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這裡......魏晉時期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記》,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藍圖與願景。而今天,灣裡的秀美鄉村就讓人仿若置身其中。
  • 真正的桃花源在哪裡?廬山康王谷?常德的桃源縣?還是重慶酉陽?
    提到桃花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他借武陵漁人所見所聞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 世外桃源何處覓:《桃花源記》極可能是廣告軟文
    《桃花源記》意境圖湖南常德桃花源旅遊區日前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遊景區,引發了新一輪桃花源原型之爭。在重慶酉陽,有人甚至打算推動將酉陽更名武陵,以證明酉陽桃花源為「真跡」。全國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區,據說有數十家之多,都自稱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由於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辭海》和《詞源》等權威工具書中,都將常德桃花源注釋為「世外桃源」真跡地。常德位於沅水下遊,楚國和秦代時屬黔中郡,西漢改為武陵郡,曾是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聚居區。
  • 古代陶淵明的桃花源是現在的哪裡? 是真實存在的嗎?
    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但是關於桃花源的來源有三說:1、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裡,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創作原型所在地,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
  • 陶淵明的桃花源,究竟有多美?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桃花灼灼,溪水粼粼。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文/李寧常德桃花源作為詩人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原型地,即《辭海》《詞源》中唯一添加注釋的《桃花源記》所在地,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
  • 桃花源真的存在,就藏在在重慶武陵山腹地,可惜鮮為人知
    世外桃源,是多少人的心之嚮往,可惜真正的世外桃源往往存在於人們的夢中,而不在現實中!即使不能隱居避世,那總會有地方像「世外桃源」一樣美麗。在我國,有很多景點都被叫做「桃花源」,但要說哪處的桃花源最美,我覺得非重慶酉陽的桃花源莫屬,可惜這處桃花源名氣不大,鮮為人知!酉陽桃花源此處武夷山腹地,這處地方,在人稱「火爐」的重慶卻是一處納涼休閒的好地方!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有兩處桃花源,一處在您心中,一處在重慶酉陽!」
  • 《桃花源記》寫的並非世外仙境,3個細節表明:漁夫去的不是人間
    既然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裡面的人怎麼可能穿著和東晉時期的人完全風格一致的衣服呢?按照常理推測,桃花源裡的人要麼穿著和秦末時一個樣子,始終沒變,要麼經過長期發展,穿著有了自己的特色。
  • 比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王維筆下的桃花源更是美如仙境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寫了一篇敘事散文《桃花源記》,雖然大家都知道桃花源是陶淵明想像出來的,但因為他寫得太過於美好,令人無數文騷客心之嚮往,也開啟了尋找自己理想的桃花源之路。只是千百年以來,極少人能尋覓到這樣的地方,但是,有一個人找到了。他就是王維。
  • 陶淵明的桃花源,美在何處?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之所以千古傳誦,就是因為它沒有外在和內心的壓力,是人們閒庭散步、看雲捲雲舒的理想境界。第一,美在自然環境。這裡根本沒有政府,日子卻過得很寧靜,正如《桃花源詩》中所說:「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這個和諧的社會,只是家庭的鬆散的結合,維繫這種結合的,是一種鄉土的、氏族的鄉黨血緣關係:「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第五,美在人情純樸。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利害的爭奪,人際關係很是和諧。對外人沒有猜忌,沒有戒備,來了外人,家家戶戶都熱情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