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起步晚、底子差,中國內地的流行音樂很長時間裡都被冠以「土氣」的帽子。儘管進入21世紀後,內地音樂人奮起直追,也有眾多海外音樂人們相繼來到內地,為華語樂壇帶來更多的先進技術和生產力,英倫吉他流行樂、電子流行樂、車庫搖滾等音樂風格相繼進入主流市場,一些走在前面的音樂人更是提早摘掉了「土炮黨」的帽子。環顧內地樂壇,包括「神婆」薩頂頂、朱哲琴、張靚穎、查可欣等人。
首先我們會想到「神婆」薩頂頂。作為亞洲首位獲得「英國BBC世界音樂大獎」的歌手,薩頂頂的成名作《萬物生》首先便是在日本發行,隨即接受英美媒體訪問,包括獲得了英國權威媒體《衛報》的四星評價,載譽而回後,用「牆外開花牆內香」的方式回到了中國內地市場。她的音樂靈感多來源於藏區,大量的民族音樂元素通過時尚的電音及新世紀音樂手法包裝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西交融的審美,這也為她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和薩頂頂相仿的有朱哲琴。可稍加不同的是,雖然同以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為根,但朱哲琴的音樂更為地原生態,用如實記錄的方式以傳播,更少西洋音樂的侵蝕。她相信越是中國的就越是世界的,十多年前的《阿姐鼓》在56個國家同步發行,享譽至今,也讓朱哲琴的音樂腳步遍及亞、歐、美、非各國,也是證明了這一點。她的定位也更多在於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推動發展上,她在2009年更是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一同發起「世界看見—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她和聯合國其他親善大使不一樣的是,她的武器是音樂。
作為企圖西化的內地流行歌手代表,張靚穎從出道至今投入了巨大的資本去嘗試,雖然個中有不少曲折和迂迴,但從《我相信》《改變》到《傾聽》的爵士風,至今她依然堅持著尋找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時尚音樂道路。
近期推出新專輯《幸福有多遠》的多棲歌手查可欣和張靚穎也有許多的共同點。在這張專輯的製作團隊裡,我們就看到了手持多座葛萊美獎杯、並與Michael Jackson、Whitney Houston、Sheryl Crow、Pink、Christina Aguilera、Spice Girls等眾多歐美樂團天王天后級藝人合作的製作人Dave Way,同時該專輯的錄製和製作也全程在美國完成。由於查可欣本人的美國遊學背景,這樣的音樂製作環境也絕不陌生。或者說,她能夠在她最初接觸音樂的地方去做自己的音樂,能更好地幫助她表達自己。同時,和國際化製作人的合作也保證了其音樂本身的獨立性,無需因為迎合中國的聽眾習慣和市場範圍而左右最終成品的呈現。於是,我們在查可欣的新唱片裡甚至聽出了Sheryl Crow的感覺——一位9獲葛萊美獎、上世紀90年代紅透美國的流行鄉村搖滾巨星,同時也是女權主義演出活動Lilith Fair的發起者之一。這種感覺不僅是在專輯中的英文歌曲如《Slip and Fall》《Your Little Girl》裡,即使在詮釋《太陽升起》這樣的中文歌曲時,整首歌曲的編曲架構,以及查可欣本人的詮釋方法,都帶著濃厚地道的美式背景。你聽聽《太陽升起》的鋼琴伴奏,還有鼓點的節奏,是否有芝加哥的感覺?
總的來說,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更為明顯,在音樂製作上也更加不受地域所限。在國際化的道路中,有人發揮民族特色,以純生態作為文化輸出的武器,如朱哲琴、薩頂頂,也有人用先進技術嫁接的方式進行全盤的西化,如張靚穎,查可欣,但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都是為了提高音樂品質爾。當然,國際化這條路確實不好走,需要更多的堅持,更大的勇氣,請諸位歌手各顯神通吧!(文/小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