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我國7萬餘家中醫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僅30%左右的中醫館做得不錯,50%-60%的中醫館處於虧損狀態,亟需特色服務來吸引顧客。」12月9日,中國科協軍民融合學會聯合體副秘書長張懷明告訴新京報記者,基層中醫館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專業技能的支撐,而且需求量特別大。
12月9日,「科創中國·中醫適宜技術基層能力提升推進行動」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北京御本堂控股集團支持。活動將邀請國內知名中醫藥領域專家通過學術講座、現場巡診、專題研討等活動方式,指導基層機構的醫療服務人員,從而提高基層隊伍的中醫藥實用技術和醫療服務水平,更好服務地於基層民眾,提供覆蓋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首期線下培訓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教授、廣安門醫院心內科李海霞教授為北京御本堂控股集團旗下連鎖藥店百餘名醫師進行了培訓。
「我們的中醫隊伍很龐大,但缺乏專科專業特色,如何吸引更多人到中醫館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張懷明指出,此次向基層推廣的中醫適宜技術有特色又簡便,能讓老百姓在中醫館或家庭解決問題,減輕醫療壓力,降低醫療費用。張懷明介紹,向基層推廣的中醫適宜技術有近50種,均是簡單易學的技術,涉及慢性咽炎、鼻炎、痔瘡、糜爛性胃炎、皮膚疾病、糖尿病等全科疾病,有的是用藥方法,有的是針灸、按摩手法等。比如治療痔瘡,通過中藥塗抹方式可使痔瘡脫落,而且只需要經過一天培就能學會,有些疼痛通過針灸手法,可能三五分鐘就能解決,簡單易行。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