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教育?媽媽需要找到自己的價值,看到孩子的進步…

2020-11-20 樂活雅

-1-

早上起得早,到陽臺看擱置了好幾天的《通往幸福的教育》。


這本書是在一個PD老師的朋友圈裡看到的,裡面提到的觀點讓我深有感觸。

最受觸動的是,關於幼年時就開始有意識地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探索這個世界上什麼讓自己最為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

回想自己的成長曆程,似乎讀書的時候,父母只要你讀好書,其他什麼都不用管。父母在意的不是你掌握多少知識,或者你快不快樂,他們更為看重的是你的分數,以及你的分數是否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周邊人之中揚眉吐氣。

有的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有很多金錢,有的人認為價值在於活得自由,有的人認為價值在於留下名氣,有的人認為價值在於精神上灑脫……

你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什麼呢?

其實,我還是會階段性迷失,被自己的情緒給困住的。

有時候,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情緒大起伏;

有時候,會因為父母一句不好聽的口頭禪而生氣;

看到和自己差不多或者沒自己努力的人升職加薪,情緒也會波動好長一段時間……

這個問題可能我們很多人都沒有真正花時間來考慮過,一是覺得沒有時間,而是覺得想了也沒啥用?

但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梳理清楚,或者活得明白,那我們的孩子可能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2-

正當我看得投入、有感而發的時候,臥室傳來了女兒的叫聲「媽媽,媽媽,你在哪裡呀?」

「我在陽臺呢。」回答完,我就折個邊,把書合上,回到了臥室。

「媽媽,你在幹什麼呀?」

「我在看書呀。」

「你今天要上班嗎?」

「今天是星期四,媽媽要上班的。等過了明天,就是周六和周日了。你覺得周六和周日媽媽要上班嗎?」

「周六和周日是媽媽陪我玩的,不上班。」

「答對了,再過兩天就到周末了。現在,媽媽要洗漱了哦。」

「好的,媽媽,我會想你的。」

「嗯,媽媽等一下班就會回來陪你的哈。」

「媽媽,再見。」

女兒說完再見,就在床上翻了個身,估計還想再躺一會。

昨天入睡時間又延遲了,被《玩具總動員》給吸引了,早上還是再睡會比較好。

-3-

等我洗漱完畢,正準備吃早飯。

女兒蹬蹬地跑了過來。

「媽媽,你是不是打噴嚏了呀?」

她一臉認真地看著我,臉上滿是關心。

我愣住了,剛才真沒留心是誰打了噴嚏,女兒就下意識地來關心我了。

「媽媽沒有打噴嚏呀。」

「好奇怪,我剛才明明聽到打噴嚏的聲音了。」

「媽媽沒留心到,你要不要問問外婆和外公呀?」

女兒立馬朝廚房跑去,「外婆,外婆,剛才是不是你在打噴嚏呀?」

外婆也說沒有。

「外公,外公,你剛才是不是打噴嚏了呀?」

外公也沒打噴嚏。

「這可真奇怪,我剛才明明聽到打噴嚏的聲音了。」

小傢伙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往臥室回去了。

小傢伙可真暖心,躺在床上估計都在掛念媽媽吧。

當一個媽媽,應該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從此以後,不再只是想著自己,更多的時候,是想怎樣更有利於孩子成長,重新解讀自己童年時經歷的一切。


-4-

昨天晚上和女兒一起看了樊登小讀者的繪本《小老鼠,咔嚓咔嚓》。

講的是一隻眼睛失明、對什麼都要咬一下的小老鼠。一開始總是各種鬧笑話,比如把獅子的尾巴當成花,覺得有點咯牙,隨便咬一朵花,就猜出這朵花很美,旁邊更美麗的花就暈倒了;但隨著小老鼠嘗試的越來越多,它咬一口大象的腿,能推斷出大象有點便秘;咬一口雲朵,猜出這個雲朵有點像棉花糖,當然,雲朵哭了、打了雷,把小老鼠給打到水塘裡了;後來,小老鼠又在池塘裡遇到了鱷魚,最終脫險了……

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不就是各種嘗試嗎?

一開始,可能會犯很多很多的「錯誤」。

但那些我們所謂的錯誤,可能就是孩子學習的起點。

幾乎每個孩子都是通過從錯誤中學習,逐漸找到自我認知,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如果我們人為地消除孩子的錯誤或將孩子與錯誤屏蔽開來,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小老鼠如果一開始就被獅子的大吼給嚇壞了,以後就再也不嘗試咔嚓咔嚓了。又或者,小老鼠的媽媽因為擔心小老鼠犯錯誤,把小老鼠所在家裡的臥室,那小老鼠等到媽媽某天不在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生存的可能了。

-5-

人生總會面臨各種錯誤,回想自己人生中的幾次選擇。覺得自己是一步錯,步步錯。

但是,當時的自己可不是這樣想的。

經歷了這麼一段,現在開始真正意識到,放不下錯誤,也就無法邁開新的一步。

任何錯誤,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自己那所謂的「不幸」,其實不正是自己「選擇」的嗎?

正是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閱歷、沒有花時間去長遠地構思自己的人生,而倉促做出了自己認為是最好的選擇。

人生取決於「當下」。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抓住今天,改善未來。

相關焦點

  • 通往幸福的教育,中國家長最關心的100個問題是什麼
    當下的中國,家庭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分數是衡量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嗎?可以說,這兩個問題縈繞在每位中國家長的心頭。針對於此,「童書媽媽三川玲」創始人三川玲、白滔滔夫婦遍尋全國各個省市、探尋遍布全球的華人家庭,收集中國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和痛點,追蹤研究案例和成果,採訪各行各業的專家。他們把調查的過程與結果寫入了《通往幸福的教育》這本書。
  • 寶媽讀《通往幸福的教育》有感
    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看完了童書媽媽這本《通往幸福的教育》。寫得好,看得過癮。說實話,能讀到這麼一本高度契合了我的教育理念的書實屬不易,卻又幸運至極! 在育兒的路上,讓太多的父母為之焦慮,苦惱。讓太多的父母孩子為之迷失了方向。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在這本書中給了我很好的答案。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針對每個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 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而媽媽卻孤單一個人
    25歲的小小剛當上了媽媽,生命因為寶寶的即將到來變得更加完整,但是小小心中始終記惦記著一件心事: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而媽媽卻孤單一個人。「養兒才知報娘恩,我從小就知道媽媽無比艱難,最近發現我的體會更深,爸媽離異有多年,一個單親媽媽獨自一人把我撫養成人就更不易了。
  • 世間最好的教育就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時間進入7月,暑假悄然而至,很多媽媽開始為孩子的暑假生活做計劃,期望孩子能夠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然而,一說到有意義,很多媽媽第一時間想的就是應該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應該給孩子報哪些興趣班。全然不管這些興趣班,孩子是不是真的感興趣。畢業于格拉茨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楊佳恬在她的《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一書中指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教育就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他強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不需要別人任命。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 每一個孩子都在通往優秀的路上
    我堅信沒有不優秀的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在通往優秀的路上...,不願意寫作業,幾乎是全班最差的孩子,並且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孩子有時下學走到家樓下都不願意回家,媽媽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忽悠孩子上樓」。他本身就是個優秀的孩子,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失去了生活樂趣和自信。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我想問各位家長,除了願意為孩子花錢,你還會為孩子花時間嗎?你會花時間嗎?你還會有更高層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規劃、思考與孩子同步學習,伴隨孩子成長嗎?
  • 東西方教育利弊的探討:教育,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從13歲就去奧地利求學的楊佳恬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教育就是老師和家長陪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在她的《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這本書中,她詳細地記述了自己留學的經歷和各科老師對她的教育,以及她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看到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和各有利弊,並記述了奧地利在教改方面做出的努力。
  • 基本教育原則類-當孩子進步的時候,小黑人會出現(二)
    當孩子進步的時候,小黑人最容易復活(二)起飛吧 我的孩子文:愛與幸福家族 吳雪濤(西安一期) 鄭委老師前言:昨天的博文題目是《當孩子進步的時候,小黑人最容易復活》,為了讓大家更加加深愛與幸福「秘笈」裡:「小黑人很頑強,
  • 幸福媽媽:我是這樣讓愛在自己和孩子之間流動起來的
    文:黑豆老末兒近日,在學習群中看到一個群友分享的圖片,內容是小兒子寫給自己的話,這個圖片的內容當時暖化了我的心,讓群裡的媽媽們都為之動容!我收到媽媽的愛了。因為哥哥(參軍)走了,你就只剩下我這一個孩子了,你說過:不管什麼時候你都愛我的。我愛你,因為我說過,我只有1個媽媽。哥哥(參軍)走後,我怕媽媽孤單,我想給媽媽溫暖、快樂、幸福,不讓媽媽操勞······不想媽媽很操心。
  • 刷爆朋友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母親大學點擊關注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一位老教師從教近30年,擔任過備課組長、班主任、年級主任,至今仍戰鬥在教學一線作為教育者,作為一位父親,他對教育孩子一直有自己獨到的心得。不久前的一次家長會上,他為家長提了三個問題和四條建議,可謂字字珠璣,句句在理。他強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 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三十而已》火了,劇中三個即將30歲的女人,都在面臨著各自人生的重大轉折。
  • 媽媽的家庭地位,決定你家的幸福指數!
    媽媽在家裡的地位真的不是簡單地打掃衛生、提供食物或者說是帶孩子,但是我們強調女性或者說強調媽媽在家庭裡中的家庭地位,並不是說媽媽的家庭地位要超過爸爸,而是強調了平等,我們呼籲的是更多女性看到自己在家庭當中的價值。 平等意味著什麼?就是雖然大家的分工不同,但是我們我們提供的價值是相同的。
  • 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後半生幸福!
    作為教育者,作為一位父親,李老師對教育孩子一直有自己獨到的心得。不久前在一次家長會上他為家長提了三個問題和四條建議,可謂字字珠璣,句句在理。他強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這雖然是針對高中生家長的一次講話,卻值得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家長細讀和踐行,而且越早看到收益會越大!我認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 總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比,你還在做著最愚蠢的教育嗎?
    在家長這種態度的影響下,孩子對家長的逆反心裡也越來越嚴重,一來二去,親子關係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為了追求短時的所謂效果,採取棍棒教育的方法逼迫孩子就範。經常聽到家長這樣批評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軒軒,你再看看你!」「人家都會,怎麼你就不會!」這樣的教育,無疑給孩子這樣的暗示:媽媽不喜歡你,媽媽喜歡「人家」。
  • 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作為教育者,作為一位父親,李老師對教育孩子一直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不久前在一次家長會上他為家長提了三個問題和四條建議,可謂字字珠璣,句句在理。他強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這雖然是針對高中生家長的一次講話,卻值得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家長細讀和踐行,而且越早看到收益會越大!
  • 媽媽幸福孩子才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對現狀的接受與肯定及由此帶來的快樂。對於媽媽的幸福也許就是家庭和諧,孩子上進,老公踏實賺錢等,媽媽的心情狀態決定了一家的和諧孩子的幸福。德國女性只工作,日本女性只帶孩子,而中國女性就是超人。
  • 全職媽媽最終真的會成為悲劇嗎?要學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高級出路
    有以下幾個原因:1.每個全職媽媽都有一顆想改變自己的心首先,能做全職媽媽的人,大多數都受過了高等教育,才能找到一個收入不錯,養得起家的老公;其次,每一位全職媽媽都受過身經百戰的培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臨危不亂,有兵來將擋的淡定;有網友曾經算過一筆帳:一個照顧學齡前兒童的家庭主婦,如果日常工作包括照顧孩子、廚師、家政、家庭教師
  • 如何糾正孩子的「無價值感」,父母需要反思
    ,看到有個孩子舉著試卷興衝衝地跑出來,撲到他媽媽懷裡興奮地喊著:「媽媽,我考了96分!」如果孩子已經失敗過好幾次,那麼也可以先讓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如做家務、種花等,讓孩子不斷嘗到成功的「甜頭」,重拾信心。家長們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只能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一個能不斷超越自己的孩子,未來也將擁有一段可以不斷進步的人生。
  • 【教育情懷】「點亮人的價值」——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教育共識
    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每天應該捫心自問馬雲說,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家長的心態影響了孩子的心態,家長的焦慮又影響學校的心態。「自己沒讀好書的媽媽,卻希望孩子能考上研究生。」在馬雲看來,在家裡管教育,是最幸福的工作,陪伴孩子成長是特別幸福的事。在雲谷學校,有一句話叫「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孩子們起得比我們早,還比我們用功。如果家長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提升自己。馬雲認為,從家庭分工來說,前期學習以媽媽為主,後期以爸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