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球範圍的人才競爭,已在最近十多年世界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人才爭奪中佔得先機的美國獲得了信息產業的巨大成功,擴大了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放眼新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領域的人才將在世界範圍以更快的速度流動。能否制定符合國情的人才戰略,能否從全球人才流動中獲益,已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從今天起,本報闢出「他山之石·人才競爭」專欄,刊發本報記者就此主題採寫的文章,同時,熱烈歡迎各界讀者參與討論。
熱線電話:010-63082801
電子郵件:gmgjb@163bj.com
美國《新聞周刊》最近報導說,印度人和華人創建了矽谷去年29%的新網絡企業,這些企業又創造了6萬個新的就業機會。隨著越來越多亞洲技術人才的遷入,矽谷地區的人口構成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1970年,聖塔克拉拉縣(矽谷所在地)人口中82%是白人,而今天在矽谷中心,白人比例只有49%,亞洲人則達到23%。
矽谷人口比例的變化,反映了美國在世界信息技術人才爭奪中已佔得先機。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薩克森尼安教授說,這些來自亞洲的移民是知識經濟時代美國所需要的那種勞動力。匯聚了亞洲乃至世界優秀人才的美國已經在信息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產值已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4。與此同時,美國經濟連續9年保持增長,並進一步擴大了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
信息技術已被認為是21世紀國家實力的基礎之一。發達國家近年來普遍收緊了移民政策,但是對信息技術人才卻都「網開一面」。目前美國每年為國外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發放的入境籤證達11.5萬份,並有可能提高到20萬份。新加坡、德國、愛爾蘭、韓國和英國也都對外國信息技術人才提供了優厚條件,並向國外派出了招募人才的考察人員。他們的目光已經在亞洲、東歐、前蘇聯國家、以色列和南非搜尋。
由於信息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全球信息技術人才的供給仍有較大的缺口。據估計,美國缺85萬人,西歐缺60萬人,日本缺20萬人。
由於本國信息技術人才不足,發達國家紛紛把目光轉向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是一些教育基礎雄厚的國家。印度6所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在國際上最為搶手,很多跨國公司直接來到印度的校園裡與學生籤合同。墨西哥著名的蒙特雷工業學院的畢業生中大約15%到美國公司工作,儘管他們得到的報酬比美國同行可能要低一些,例如:同樣一名程序設計人員,美國人月薪可以達到5000多美元,而墨西哥人只能拿到4000美元。
招攬信息技術人才甚至已成為各國領導人外交活動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日本首相森喜朗在不久前訪問印度時,都不忘與印度的信息工程技術人員「套近乎」。
信息技術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這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科技和教育基礎較好的國家提供了經濟起飛的新契機,但信息人才的流失束縛了他們起飛的「翅膀」。
印度每年培養的信息技術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憑此優勢將印度建成「信息技術超級大國」是印度一代人的夢想。印度今年能培養出12萬名信息技術人員,國內需求已高達18萬人,而人才外流進一步加大了人才缺口。由於英語水平較高、工資低等優勢,印度的信息技術人才在發達國家頗受歡迎。目前矽谷38%的人才來自印度,美國為信息技術人才發放的籤證中也有一半給了印度人。今後5年內,印度每年仍將有10萬名軟體技術人員考慮到國外工作。
為扭轉人才流失的局面,印度正準備考慮多建立一些理工院校,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另外,印度也引入了優先認股權等辦法來增強本國企業的吸引力。他們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的人才競爭不僅在於優厚的生活待遇,更在於良好的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