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矽谷人口變化說起

2020-12-14 光明網

編者按:

全球範圍的人才競爭,已在最近十多年世界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人才爭奪中佔得先機的美國獲得了信息產業的巨大成功,擴大了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放眼新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領域的人才將在世界範圍以更快的速度流動。能否制定符合國情的人才戰略,能否從全球人才流動中獲益,已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從今天起,本報闢出「他山之石·人才競爭」專欄,刊發本報記者就此主題採寫的文章,同時,熱烈歡迎各界讀者參與討論。

熱線電話:010-63082801

電子郵件:gmgjb@163bj.com

美國《新聞周刊》最近報導說,印度人和華人創建了矽谷去年29%的新網絡企業,這些企業又創造了6萬個新的就業機會。隨著越來越多亞洲技術人才的遷入,矽谷地區的人口構成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1970年,聖塔克拉拉縣(矽谷所在地)人口中82%是白人,而今天在矽谷中心,白人比例只有49%,亞洲人則達到23%。

矽谷人口比例的變化,反映了美國在世界信息技術人才爭奪中已佔得先機。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薩克森尼安教授說,這些來自亞洲的移民是知識經濟時代美國所需要的那種勞動力。匯聚了亞洲乃至世界優秀人才的美國已經在信息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產值已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4。與此同時,美國經濟連續9年保持增長,並進一步擴大了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

信息技術已被認為是21世紀國家實力的基礎之一。發達國家近年來普遍收緊了移民政策,但是對信息技術人才卻都「網開一面」。目前美國每年為國外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發放的入境籤證達11.5萬份,並有可能提高到20萬份。新加坡、德國、愛爾蘭、韓國和英國也都對外國信息技術人才提供了優厚條件,並向國外派出了招募人才的考察人員。他們的目光已經在亞洲、東歐、前蘇聯國家、以色列和南非搜尋。

由於信息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全球信息技術人才的供給仍有較大的缺口。據估計,美國缺85萬人,西歐缺60萬人,日本缺20萬人。

由於本國信息技術人才不足,發達國家紛紛把目光轉向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是一些教育基礎雄厚的國家。印度6所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在國際上最為搶手,很多跨國公司直接來到印度的校園裡與學生籤合同。墨西哥著名的蒙特雷工業學院的畢業生中大約15%到美國公司工作,儘管他們得到的報酬比美國同行可能要低一些,例如:同樣一名程序設計人員,美國人月薪可以達到5000多美元,而墨西哥人只能拿到4000美元。

招攬信息技術人才甚至已成為各國領導人外交活動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日本首相森喜朗在不久前訪問印度時,都不忘與印度的信息工程技術人員「套近乎」。

信息技術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這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科技和教育基礎較好的國家提供了經濟起飛的新契機,但信息人才的流失束縛了他們起飛的「翅膀」。

印度每年培養的信息技術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憑此優勢將印度建成「信息技術超級大國」是印度一代人的夢想。印度今年能培養出12萬名信息技術人員,國內需求已高達18萬人,而人才外流進一步加大了人才缺口。由於英語水平較高、工資低等優勢,印度的信息技術人才在發達國家頗受歡迎。目前矽谷38%的人才來自印度,美國為信息技術人才發放的籤證中也有一半給了印度人。今後5年內,印度每年仍將有10萬名軟體技術人員考慮到國外工作。

為扭轉人才流失的局面,印度正準備考慮多建立一些理工院校,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另外,印度也引入了優先認股權等辦法來增強本國企業的吸引力。他們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的人才競爭不僅在於優厚的生活待遇,更在於良好的創業環境。

相關焦點

  • 1/10人口搬離舊金山,一個改變矽谷的大勢正在發生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2019年舊金山全市共有居民88.15萬人。如果確定少了9萬居民,那就相當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人口減少了10%以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圖片來源:新京報網由於州和地方的稅收負擔較輕,根據美國搬家租車公司U-Haul的各州遷移數據,得州在2016-2018的連續三年都被評為美國發展最快的州,吸引的外來人口數量最多,在去年排在第二位。問題來了:搬出舊金山能省多少錢?
  • 1/10人口搬離舊金山,一個改變矽谷的大勢正在發生 京釀館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2019年舊金山全市共有居民88.15萬人。如果確定少了9萬居民,那就相當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人口減少了10%以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由於州和地方的稅收負擔較輕,根據美國搬家租車公司U-Haul的各州遷移數據,得州在2016-2018的連續三年都被評為美國發展最快的州,吸引的外來人口數量最多,在去年排在第二位。  問題來了:搬出舊金山能省多少錢?
  • 大都市與小城鎮——從東京的人口說起
    從東京的人口說起 2018年1月8日,攜程董事長梁建章先生和人口學專家黃文政先生,聯名在財新網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大城市規劃留白是浪費土地資源》,對《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提出質疑,認為「將上海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有悖於以人為本的原則,而且嚴重脫離實際,實在是作繭自縛
  • 矽谷居民有點尷尬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月22日報導,矽谷作為美國高科技產業雲集的地方,經濟發展快,居民收入高,在矽谷年收入達到40萬美元(約人民幣254萬元)的人都只敢稱自己為「中產階級」。除開矽谷,美國其他大城市的中產階級該如何定義呢?下文將揭曉美國大城市中產階級的收入。
  • 大廠扎堆逃離,矽谷正在喪失吸引力?
    這間車庫後來被公認為矽谷的誕生之地,成為加州的歷史標誌性建築。自那以後,年輕人帶著技術創新的夢想,在矽谷創立公司顛覆世界的故事,不斷上演。作為公認的「世界科技之都」,多年以來,全球各地的城市都希望能複製矽谷的成功。
  • 人口爭奪鏖戰,杭州的危與機
    雖然說參保指勞動力參保登記機構登記的參保人口,城市常住人口則指的是居住,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和統計體系。參保人數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的變動趨勢。但杭州人口破千萬是遲早的事情,基本無懸念。杭州正邁步在數位化的大道上,不過,隱憂其實從人口數據中,從杭州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中,從杭州的高房價中已經可以看到。杭州會重走矽谷的高房價道路嗎?非科技類中小公司會被大型科技公司碾壓嗎?可能性很大,而且力度可能會更大。
  • 匹茲堡要與矽谷競爭?
    很多人在研究創新創業樣本,其實,歷史、文化、人口因素等都是構成地區競爭優勢的要素。哈佛有臉書,斯坦福有谷歌,而說到卡內基梅隆……留給大家的是空白。在匹茲堡人看來,沒有成功的標杆企業,匹茲堡也就缺乏像矽谷那樣有大量的科技富豪們在功成名就後把賺來的資本不斷地投給新興企業,形成一個科技創新資本的良性循環。於是,匹茲堡正在謀求轉型。
  • 外媒:輿論和監管環境變化 讓矽谷科技巨頭分道揚鑣
    庫克北京時間11月22日報導,不知從何時開始,矽谷不再一團和氣:蒂姆·庫克(Tim Cook)多次抨擊Facebook的數據收集行為,Facebook暗諷蘋果產品售價高,谷歌則試圖與Facebook劃清界限等等
  • 矽穀神話2020年破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來源:江瀚視野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 ,今年2月矽谷還是美國最理想的居住地之一。然而,到了12月,一些大企業如甲骨文、惠普企業公司等紛紛撤離矽谷。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疫情可能會把矽谷變成無人谷,未來的矽谷將何去何從?
  • 十年間揚州人口有啥變化?人口普查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11月1日起,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入戶登記工作拉開帷幕。人口普查和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十年間揚州人口發生了什麼變化?針對這些變化,又該如何調整布局?日前,由市委宣傳部、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揚州廣電傳媒集團聯合打造的《市民論談》欄目,邀請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社會學專家以及社區書記、人口普查員、市民代表等共同探討了這些話題。
  • 天堂矽谷和矽谷天堂一家人
    央廣網財經北京7月1日消息 日前,矽谷天堂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馮新做客央廣網財經《論道》欄目。他表示,創新模式的初衷是退出和回報會比較確定,另外也是強強聯合。像矽谷天堂這樣的PE公司,就像是擁有了魔力一樣,會讓與他們一起合作的上市公司的股價節節攀升,那麼這其中的奧秘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為您揭曉,歡迎我們的本期嘉賓——矽谷天堂董事總經理馮新做客我們的節目,馮總您好!    馮新:好,謝謝主持人。
  • 不止有美國舊金山,提起「矽谷」,這四座城市也很優秀
    美國舊金山的聖塔克拉拉谷是一個高科技事業雲集的山谷,這裡有一個鼎鼎大名的稱呼,即「矽谷」。矽谷是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它是世界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和中心,在短短的幾十年裡,有大批的科技富翁從這裡走出。
  • 地理作業|對點訓練1 人口數量的變化
    1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A.人口規模開始下降   B.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C.人口增長率持續下降D.人口增速開始減慢13.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政策的變化可能是基於①我國人口就業壓力增大 ②我國老齡化問題開始凸顯 ③社會養老負擔加重 ④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增多 ⑤人口年齡結構不合理 ⑥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 英國「矽谷」——倫敦「矽環島」閃耀全球
    政府投入4億英鎊發展技術城,由於這裡佔位倫敦市中心1區黃金地段,圍繞著Old Street環島,海量國際高科技公司入住,媲美美國矽谷,又被稱為「矽環島」。媲美美國矽谷的全球第三大高科技中心據了解,當前「矽環島」高調發展為僅次於美國舊金山和紐約的世界第三大科技中心,雲集高新科技、數字和創意等企業群體:谷歌
  • NBA版「農村包圍城市」第三集,矽谷思維再次打敗小農經濟 | 富哥專欄
    勇士隊所在的奧克蘭其實好不到哪兒去,但一海灣之隔的舊金山——勇士隊兩年後的新主場,現在是美國排名前五的大城市,坐擁世界聞名的矽谷,無可爭議的世界名城。克裡夫蘭一度是美國排名前五的大城市,不過那還是上世紀30年代,僅市區人口超過90萬。
  • 華人工程師失落矽谷
    整體來看,目前矽谷科技公司的薪資水平高於國內。Herbert 估計,如果按照匯率算的話,矽谷技術人的平均薪資約是國內的 3 倍。薪資水平也與公司規模相關。國內 BAT 等網際網路大廠開出的薪資可能已經與矽谷大廠持平甚至個別公司已超過矽谷大廠了。
  • 舊金山灣區的「矽穀神校」如何煉成?
    今天推出第3篇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秘書長卓澤林博士的文章,從聖何塞州立大學如何服務矽谷這一具體案例說起。 世界三大灣區的發展,高等教育及其系統功不可沒,而日本的東京灣區、美國的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在高等教育的構成和發展特點上各具特色,深入探查和比較三個灣區高等教育的特色,為我們認識和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直接的理念營養。
  • 印度觀察|印式英語的矽谷競爭力
    學生們大多英語流利,發音甚至聽起來跟英國人或美國人沒有分別,但說起話來卻沒有太多的深度也時常苦於無話可說。後來我發現先生可以隨口引用莎士比亞的著作裡的語句和段落,對於英語文學經典也是頗為熟悉。就像我們能背誦唐詩宋詞和各大中文名家的作品那樣。而反觀我們的英語教學,更多強調語法和語言基礎的學習,卻沒有機會深入鑽研語言的精髓。印度的教育也十分強調語言表達。
  • 矽谷降薪潮來襲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文嶽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矽谷的生態。 疫情期間,大量矽谷技術人員離開舊金山灣區,遷往生活成本更低的地區開啟遠程辦公。如今,他們正面臨著另一嚴峻現實降薪。
  • Twitter CEO、知名VC當顧問:《矽谷》是如何寫實矽谷的?(上)
    他們的話題談到《矽谷》時,「矽谷的人啊——至少我知道的那些,總是一直在談論這部劇,」科斯特羅說,「可說也奇怪,對於這部諷刺矽谷的劇,大部分人是喜歡它的。我想是因為,也許很多人都覺得劇中的角色演繹的正是自己。」Swisher說,「他們諷刺的是那些令人厭煩的技術。」一個月後,科斯特羅和美劇大佬Judge和Berg在舊金山共進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