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陽文與陰文兩種篆刻形式,感受鄧石如篆刻藝術的特徵。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課件展示圖片、實物觸摸、小組討論等形式,感受篆刻藝術的獨特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加深對民族審美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陰文與陽文的特點,了解鄧石如篆刻藝術特點。
【難點】
學習並臨摹製作一枚小小印章。
三、教學方法
啟發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一)直觀導入
教師展示幾幅中國畫,提問學生:畫面中除了書法和景物之外還有什麼?學生回答,教師引導:中國畫歷來講究詩書畫印相結合,歷代皇帝也會在自己心愛的畫作上留下印章,那它都哪些奧秘?板書課題《篆刻的陰文與陽文》。
(二)新課講授
1.學習陰文與陽文
(1)教師給每個小組同學發放兩方印章,提出問題:印章上文字的刻法有何不同?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兩枚印章的文字分別呈凹形和凸形。
(2)教師要求學生將兩方印章蘸上印泥在紙上印一下,並提問:兩枚印章印出的文字有何不同?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
教師小結:陽文,又稱朱文,刻印時把文字筆畫及邊欄以外的地方刻掉,凸顯文字和邊欄,隋唐時期使用較多。陰文,又成白文,刻印時將筆畫刻掉,蓋在紙上文字部分是白色,秦漢魏晉南北朝使用較多。
2.學習鄧石如篆刻特點
(1)教師引導學生將課前搜集關於鄧石如生平簡介向大家分享。隨後展示作品《燕翼堂》,提問學生:鄧石如的篆刻線條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筆法線條圓轉遒勁、剛勁堅實,創「圓派」。
(2)展示《一日之際》和《鄧氏完白》篆刻作品,提問學生:作品的章法布局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一」「日」二字分開,「之」「跡」二字相連,張弛有度、呼應挪讓。「鄧氏完白」是白文隸書,飽滿渾厚。
3.教師示範
教師播放課前錄製的微課視頻,學生觀察篆刻的細節並總結篆刻的方法步驟。最後教師小結:先磨平印石,其次撰寫印稿,最後將寫好的印稿印在印石上進行刻制。
(三)課堂練習
嘗試臨刻鄧石如篆刻中的一個字。
要求:1.選擇一種篆刻方法。2.注意用刀安全。
(四)展示評價
教師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中,同學們分成4人一小組,從篆刻方法、線條、章法等角度進行自評和互評,學生評價後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五)小結拓展
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回顧本課內容,課後搜集不同朝代的篆刻特點。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