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在水中產生納米氣泡的新方法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在水中產生納米氣泡的新方法

科技報告與資訊 發表於 2020-04-09 17:13:18

(文章來源:科技報告與資訊)

都柏林大學(UCD)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節能方法,該方法可以在水中產生和釋放大量亞穩的納米級氣泡,超過自然溶解度水平。這一發現有可能影響許多行業,包括:廢水處理,儲氣,食品,生物製藥和釀造行業。

納米氣泡產生的發現已經在題為《Massive Generation of Metastable Bulk Nanobubbles in Water by External Electric Fields》的論文中發布,該論文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該期刊是同行評審的多學科開放獲取科學期刊。

微米大小的氣泡是直徑小於50微米(μm)的微小氣泡,微米(μm)等於一米的百萬分之一,它們具有許多工業應用,包括廢水處理。然而,由於內部氣體的快速溶解,微米級氣泡的尺寸減小,並最終在水下消失,這限制了它們的應用潛力。

納米氣泡也是微小的氣泡,但是在納米級。納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例如一個DNA分子大約2.5納米寬,人的頭髮約 60,000-100,000 納米寬。與微米級氣泡相反,納米氣泡在熱力學上可以穩定好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具有增強的氣體傳輸性能和更大的工業應用潛力。

迄今為止,科學家面臨的挑戰是開發易於控制的方法來促進納米氣泡的形成和納米氣泡的釋放。UCD化學與生物過程工程學院的Niall English教授和Mohammad Reza Ghaani博士發現了一種新的、節能且易於控制的方法來生成和釋放大量納米氣泡。

UCD化學與生物過程工程學院的Niall English教授闡述了這一發現,他說:「新的發現涉及電場的應用,電場會在氣液界面上造成瞬態負壓區域,從而導致氣體以納米級氣泡形式摻入液體中。它非常節能,無添加劑,可用於多種氣體,並且大大提高了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並且是高度亞穩的,至少持續了幾個月。」

他補充說:「在與卡爾加裡大學的Peter Kusalik教授合作完成一項研究計劃之後,我們對電場中的納米氣泡遷移率有了良好的理論理解,這有助於我們對納米氣泡穩定性的微觀認識。」納米氣泡科學的這一發展潛力極大地提高了氣體傳輸速率,並帶來了許多工業部門的運營效率的階梯式變化,包括儲氣,廢水處理,生物製藥,釀造,農業和食品等行業。

UCD化學與生物過程工程學院的Mohammad Reza Ghaani博士說:「我們產生納米氣泡的新方法具有多種商業應用,並有可能在幾個月內提高將氣體直接存儲在水溶液中的能力。此外,它還具有潛在地將溶解氣體水平提高几倍,從而提高處理廢水的能力,並增強了氧氣受限的生化和生物製藥反應中的傳質,例如食品和釀造行業的發酵過程。」

他補充說:「與UCD的知識轉化團隊合作,我們申請了專利,我們還希望通過UCD衍生公司將這項技術商業化。」

論文的合著者,卡爾加裡大學化學系教授Peter Kusalik教授說:「我們的工作還揭示了納米氣泡表觀穩定性的分子起源,否則,由於納米氣泡的尺寸很小,它們可能不穩定。行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液態水和氣體之間邊界處水分子的獨特結構。還解釋了為什麼在施加電場時可以看到這些原本不帶電的氣泡在移動。因此,這項研究能夠為以前令人費解的問題提供清晰一致的解釋。」

English教授總結道:「我們要感謝愛爾蘭公司Specialities Sciences在研究過程中使用動態光散射(DLS)設備。」
      (責任編輯:fq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在水中產生納米氣泡的新方法
    都柏林大學(UCD)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節能方法,該方法可以在水中產生和釋放大量亞穩的納米級氣泡,超過自然溶解度水平。這一發現有可能影響許多行業,包括:廢水處理,儲氣,食品,生物製藥和釀造行業。納米氣泡產生的發現已經在題為《Massive Generation of Metastable Bulk Nanobubbles in Water by External Electric Fields》的論文中發布,該論文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該期刊是同行評審的多學科開放獲取科學期刊。
  • 微納米氣泡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其發生裝置研究
    而微納米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速度較慢,從產生到破裂的歷程通常達到幾十秒甚至幾分鐘。有研究表明,直徑1 mm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速度為6 m/min,而直徑為10 μm氣泡上升速度為3 mm/min,後者是前者的1/2 000[3-4]。1.3 自身增壓溶解水中的氣泡四周存在氣液界面,氣液界面的存在使得氣泡受到水的表面張力作用。
  • 納米氣泡和超聲波能否克服RAS中的病原體問題?
    試驗結果表明,氧納米氣泡與超聲結合可以顯著降低RAS中有害細菌的水平  納米氣泡技術公司Moleaer和Virginia Tech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我們對納米氣泡技術的研究結果表明,僅納米氣泡並不能顯著減少細菌(p>0.05)。
  • 通過反覆加減壓從水中生成超細氣泡(納米氣泡)*
    Jin et al.使用可產生壓力波動的測試裝置,證明了微氣泡的反覆壓縮與UFB的產生有關[11]。此外,Yamazakiet al.通過對加壓製造的高過飽和度的溶解了O2的水進行快速減壓和噴霧噴射的方式,製造出了UFB水[12]。本研究發明了將UFB的原料液放入容器內,通過對與液體接觸的原料氣體反覆加壓和減壓並進行振動操作,來製造UFB的技術。
  • 微納米氣泡概述及水產養殖應用微納米氣泡曝氣技術增氧
    普通氣泡在水體中迅速上升到水面並破裂消失,存在時間極短。而微納米氣泡在水中上升速度較慢,從產生到破裂需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直徑1mm的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速度為6m/min,而直徑10μm的氣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為3mm/min,後者是前者的1/2000。2.自身增壓溶解。
  • 粉體百科|微納米氣泡的特性及應用
    液體及固液接觸面之間普遍存在大小不同的氣泡,其在生產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氣泡直徑不同可分為大氣泡、微米氣泡、微納米氣泡、納米氣泡,其中直徑在0.1~50μm的微小氣泡稱為微納米氣泡。微納米氣泡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近些年研究的熱點。
  •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從石墨烯的不完美形式中創造出完美的納米卷!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從石墨烯的不完美形式中創造出完美的納米卷!未來的水過濾器可以由數十億個基於石墨烯的微小納米卷製成。通過捲起單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層製成的每個捲軸可以定製,以捕獲緊密纏繞的摺疊中的特定分子和汙染物。數十億個這些捲軸逐層堆疊,可以生產出輕質,耐用且高度選擇性的水淨化膜。
  • 納米氣泡盤的利弊有哪些 納米氣泡的應用範圍有哪些
    對於納米氣泡盤,相信很多的朋友們可能並不太了解,如今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納米技術的應用在人們生活中也比較廣泛,很多的朋友們對於納米氣泡盤的優缺點可能並不太了解,那麼納米氣泡盤的利弊有哪些?納米氣泡的應用範圍有哪些?針對這個問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吧。
  • 同濟團隊玩轉「水+空氣」魔法 研發「微納米氣泡」清潔技術
    研究人員進行設備調試。  可實現皮膚深層清潔  普通自來水如何發生如此神奇的變化?李攀介紹,其依靠的是先進的「微納米氣泡」技術。通過一特製瀑布式平衡罐向自來水充入空氣,水中會立即充滿納米級的超細微小氣泡,直徑在幾十微米和幾十到幾百納米尺度。數以萬億計的微小氣泡在水中不斷奔湧,視覺上即給人以乳白色「牛奶水」的觀感。
  • 創新微納米氣泡環保清潔技術進入中國市場
    微納米氣泡,又稱微氣泡、超微細納米氣泡等,具有清潔性和殺菌性,是創新環保清潔新技術。微納米氣泡清潔技術微納米氣泡早在日韓等國有所應用,特別是在水體汙染處理、水產養殖、蔬菜養殖等方面。近年來通過不斷研究,終於研發出民用微納米氣泡產品。
  • 納米氣泡我只需一個水泵就夠了
    納米氣泡絕對個好東西,了解過的人都知道,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微納米氣泡」。特別在水產養殖、果蔬清洗、美容護膚、水環境保護、汙水處理方面效果特別好。納米氣泡噴入水中成乳白色納米氣泡這麼好但發生器的價格不便宜,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只需一種水泵輕輕鬆鬆產生納米氣泡,而它的價格又不貴。
  • 納米微氣泡水精靈増溢起波器廚房神器水龍頭微米氣泡發生裝置
    普通氣泡上升速度為6米/分鐘,而納米超微氣泡的上升速度僅為6釐米/分鐘。氣泡上升速度越慢,在水中停留的時間就越久。所以納米超微氣泡在水中的溶解率甚至可以達到飽和濃度以上。納米超微氣泡縮小時,負電荷快速濃縮富集。因此在破裂的瞬間,會激發產生大量的負離子。
  • 制微納米氣泡 同濟科研人員研發神奇「水龍頭」
    微納米氣泡作為一種綠色清洗技術,正從科學家的實驗室走進人們日常生活。上海同濟大學李攀科研團隊在潛心研發十餘年後,終於將原來複雜笨重的設備,變成了簡簡單單的一個水龍頭。只要安裝在自來水管上,普通自來水流出來的瞬間就會變成乳白色的微納米氣泡水。
  • 「水科技」微納米氣泡快速發生裝置在高難降解廢水中的應用
    臭氧(O3)是一種強氧化劑,氧化電勢為2.7V,與有機物反應速度快且可就地生產,原料易得,不產生二次汙染,廣泛應用於汙水處理和水淨化等領域中。臭氧能與水中各種形態存在的汙染物質(溶解、懸浮、膠體物質和微生物等)起反應,將複雜的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有機物或CO2和水,可使有機物的極性、生物降解性和毒性等發生改變。
  • 原理篇:超氧納米微氣泡系列產品
    也就是說氣泡裡面含有的空氣越少的話,它的浮力也會越小,上浮速度也會越慢,而當氣泡小到人眼都看不到的納米級別的話,它的浮力基本小到幾個月都無法浮到水面了,所以我們也可以得到第二個結論,納米微氣泡懸浮在水中,很難浮到水面上去爆裂。
  • 談微納米氣泡的除菌功效-1
    但是無論醫用酒精還是84消毒液,在殺滅細菌的同時都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負面作用,比如影響人體皮膚以及呼吸道健康,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正確用法,也要避免過量使用。那麼除了最常見的這些殺菌產品,還有可以除菌的用品適合日常使用嗎?答案就是微納米氣泡。
  • 科學家給出納米氣泡內部高密度的直接證據
    納米氣泡研究是一個新興研究領域。近年來,微/納米氣泡技術被視為一項顛覆性的創新技術並得到不斷發展,在水體綠色修復、水產養殖、農業種植,礦物高效浮選和健康養生等領域已有諸多成功案例。鑑於其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國於2018和2019年相繼成立中國顆粒學會微納米氣泡專業委員會和全國微細氣泡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石墨烯微氣泡讓鏡片更完美
    考慮到微泡的廣泛應用,已經開發了許多產生微泡的方法,包括壓縮空氣以將空氣溶解為液體的氣流,超聲以在水中引發氣泡,以及雷射脈衝以使浸入液體中的基材暴露。 然而,這些氣泡傾向於隨機地分散在液體中並且相當不穩定。
  • 研究發現鈣鈦礦納米晶體可產生白光 或用作數據傳輸
    國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已經證明,銫鉛溴化物鈣鈦礦納米晶體可以產生白光,能用作高效照明源和超快數據傳輸。最近提出的可見光通信(VLC)是一種有潛力同時實現節能照明和高速數據通信的技術,其使用可見波長(380-700nm)的電磁輻射,而不是常規的射頻(RF)波進行通信。
  • 科學家發現利用改性納米金剛石可快速檢測水汙染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證實,納米級金剛石可用於檢測水中苯酚類毒性和劇毒物質。此項發現使快速監測環境汙染有了新方法。爆炸後,表面碳原子的游離化學鍵與介質中的雜質(如,碳氫化合物碎片、金屬原子)結合在一起,從而賦予了納米金剛石化學活性。研究人員對納米金剛石顆粒表面進行了改性處理,獲得了在水、有機溶劑、油等不同介質中均具有高膠體穩定性的納米金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