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先民紀念館」紀念的不是非洲原住民,而是歐洲一民族?

2021-01-07 甜橙小布丁

許多人對於非洲的印象都是黑黝黝皮膚的人民、貧窮落後,以及有許多動物奔跑生活著的荒原和熾熱的沙漠。非洲的全名為阿非利加州,接下來跟隨筆者來看看對於非洲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一) 慘澹的歷史,黑暗的殖民

南非有一「先民紀念館」,然而這個紀念館卻不是紀念非洲原住民科伊桑人,而是紀念來自歐洲荷蘭的殖民者布爾人的。甚至,「南非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是從歐洲人的到來時算起的。」原住民的家園淪喪,連帶歷史也被殘忍地抹去。荷蘭人對原住民稱呼都是霍屯督人(意為「笨嘴笨舌者」)這類帶有侮辱性的名字。而原住民則自稱為「科伊桑」,意為「人」或「真正的人」。他們就連稱呼也要可憐而卑微地自己澄清,無力而蒼白。

珍貴重要的非洲歷史被殘酷的殖民所打斷,甚至抹殺,原住民被迫記住的是由殖民者帶來的荒唐的歷史開端,刻骨銘心的是歷史黑暗褶皺的血腥殖民史。

(二) 猖狂的種族歧視

1949年,南非政府從憲法層面,規定黑人和白人必須分開居住。南非黑人集聚的地方名叫索韋託,集髒亂差於一體的城市,和白人居住的地方簡直有天壤之別。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都將白人和黑人區別對待,種族歧視已上升到了法律層面,可見,南非的種族歧視有多猖狂。從十七世紀荷蘭布爾人來時,荒唐的「種族隔離」理論體系就有了,此理論體系的核心便是「理論核心體系是——一個人的膚色確立他的身份,決定他的社會屬性,並永遠不得改變。」很早就被打上了種族烙印的南非黑人,到如今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絲毫沒有體會到「人生而平等。」這令生活在文明開化社會中的我們,無不唏噓。

(三) 美麗的自然環境和自然的民族

這本書讓我知曉,非洲不僅只有荒漠,也有美不勝收的風景。聖潔的馬蹄蓮,壯麗的尼羅河,綿延的山川,無邊的荒野,不可思議地巖石教堂……還有生活節奏緩慢的人群,讓人感覺自然閒適,回歸到生活的本真。畢淑敏在《非洲三萬裡》中寫道:「長頸鹿臉上的肌肉很少,所以你看不出它的喜怒哀樂。而且它很膽小,雖說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動物,可是並不仗勢欺人。」我覺得這裡的人便像是這裡的鹿,沒有當年歐洲殖民者的仗勢欺人,溫和自然,亦像馬蹄蓮一樣忠貞純潔。

非洲,有世界上獨特的美景、許多動物保護區,有悲慘血腥的歷史,也有和解但記住的心胸,它是貧困人口聚集區,也承載著自然淳樸,渴求發展的人民和國家。非洲,就像它的全稱名字阿非利加洲——陽光灼熱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展會回顧丨南非勞保展
    是企業進軍非洲安防勞保市場的重要商業平臺。布展現場A-OSH EXPO南非安防消防勞保展參展產品種類豐富、涵蓋面廣,是業界公認地非洲南部地區唯一最大、最專業的綜合性安全科技展會,每年都有100多家企業參展,是企業進軍非洲安防市場的重要商業平臺。
  • 南非土地問題歷史回顧
    來自南非的榮格斯勒·茲貝薩(Lungisile Ntsebeza)教授進行了主題為「南非土地問題歷史回顧」的精彩演講。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的莊晨燕副教授主持本場講座,中心師生以及其他感興趣的人士參與了本場講座,並且積極地展開互動和討論。榮格斯勒·茲貝薩教授現任南非開普敦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 藍天白雲好時光—南非約翰尼斯堡
    那時候剛剛迷上自助旅行,南非是首選,然而幾經思量,還是打了退堂鼓!原因是耳聞南非的治安相當敗壞,為了自身安全後來我便兩度去了澳大利亞,然而當時所作的功課,一直縈繞腦海中,南非怎麼玩,我已經心有方寸!這個種子一種下去後,就等著他日開花結果!今年有朋友蠢蠢欲動想跟團出國,便來跟我邀約,我隨口一說,去南非!差一點就想換到埃及去,總之沒去過非洲的我,像收集心愛的玩具一樣,只要是非洲就對我有吸引力!
  • 哥倫布日:美國最具爭議節日 原住民反對紀念
    人民網10月12日訊 據美國媒體報導,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是美國的聯邦法定節日 「哥倫布日」,以紀念克里斯多福·哥倫布1492年10月12日到達美洲大陸。但它也是美國最具爭議的節日之一。在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慶祝哥倫布到達美洲的傳統,如美洲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哥斯大黎加,還有歐洲的西班牙和義大利。1906年,科羅拉多成為美國第一個慶祝哥倫布日的州。1937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正式將它定為美國的聯邦節日。 由於哥倫布是義大利人,美國各地的義大利裔將哥倫布日作為頌揚義大利民族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的機會。
  • 非洲篇:2012年南非政黨情勢的幾個特點
    2012年是南非政黨政治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大事、要事較多。一是慶祝年。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英文縮寫為ANC)迎來百年華誕,慶祝活動貫穿全年,成為南非和世界進步政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二是換屆年。
  • 南非史:南非土地真正的主人
    在歐洲殖民者侵入南非以前,南非最古老的三個民族桑族(布須曼人)、科伊族(霍屯督人)和班圖族黑人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千年來堅忍不拔地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長期鬥爭。對南非西部、東部和北部的發展做出了不同的貢獻,他們都是南非土地的真正主人。
  • 非洲原住民權利運動的不同路徑
    德國科隆大學米歇拉•佩利肯「非洲原住民權利運動的不同路徑」講座紀要編輯: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
  • 瘟疫書寫的終極關懷———以南非英語小說《瘟疫之牆》為中心
    小說雖對薄伽丘等人的文學作品有所借鑑,在歐洲的書寫傳統中汲取了靈感,但卻始終關注的是南非的社會現實問題,而這也與大多數非洲文學作品一致,雖使用了歐洲文學的「樂器」,演奏出的卻是別具特色的非洲聲音。很明顯,布林克受到了《十日談》的啟發。
  • 【非院學術】南非不同時期的語言政策及其在民族融合中所產生的影響
    1652年4月6日,荷蘭人馮・裡貝克(Jan Van Riebeeck)奉命在西開普地區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供養站,開始了歐洲在南非最初的殖民統治。這一時期,官方並沒有明確的語言政策。在語言接觸中,荷蘭殖民者意識到西開普地區的非洲本土語言科伊桑語(Khoisan)對他們來說很難學。科伊桑語中存在相當數量的搭舌音(clicks),以荷蘭語為母語的人很難掌握。
  • 納米比亞為什麼要從南非獨立出去?
    到60和70年代,大多數非洲國家脫離了歐洲宗主國的統治,成立了50個獨立國家。1990年3月21日,非洲迎來了第51個,也是20世紀非洲最後一個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之前的非洲國家是脫離歐洲宗主國完成的民族獨立,而納米比亞則是脫離另一個非洲國家—南非獨立的。
  • 同在非洲,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都是黑人,摩洛哥人卻不是?
    非洲國家摩洛哥為什麼不是黑人?摩洛哥屬於非洲國家,是因為摩洛哥位於一塊叫非洲的大地,而不是因為國內有很多黑人才被定義為非洲國家,不過剛巧非洲很多國家都是黑人為主,但不代表摩洛哥一定要以黑人為主,才能屬於非洲國家。難道北美洲國家一定要以白人為主才可以嗎?
  • 玫瑰的南非之行—不得不看的故事
    第二篇:比勒陀尼亞、約翰尼斯堡  普利托利亞是南非的行政首都,當地的街道整潔寬敞,道路兩旁植滿了美麗的紫金花樹,有"紫金花城"的美譽。這是一座歐式風格的城市,到處可見波爾時代所興建的英式建築。或白或灰的鴿子低旋在教堂和房屋的上空,給人一種寧靜詳和的感覺。在這裡,非洲的感覺並不濃厚,更像是到了歐洲。  城郊的"先民紀念館",是座落於小山坡上的堡壘式建築。
  • 「彩虹之國」南非:非洲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三個首都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千湖之國」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是聖誕老人的故鄉,今天我們來介紹第15個國家,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國家南非:「彩虹之國」南非:非洲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三個首都。南非的國土面積約為122萬平方公裡,大約和我國西藏自治區的面積相當,在非洲國家中面積排名第9位,南非的人口數量約為5739萬人,在非洲國家中排名第6位。
  • 南非為什麼會有三個首都?
    ,歐洲人登陸南非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荷蘭殖民擴張時期,恰逢歐洲宗教改革,天主教和新教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但在絕對實力面前,布爾人不是英國的對手,為此,布爾人決定向北部遷移。19世紀中後期,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非洲的浪潮,英國制定了從埃及到南非的貫穿非洲政策,即把自己的非洲殖民地連成一片。
  • 盤點非洲政壇的那些華裔面孔!
    雖然非洲華人的人數相比起其他地區來說要少很多,但已有不少華人政治精英走上非洲的政治舞臺,這主要是因為非洲多國推行較為寬鬆的移民政策和政治參與政策。例如,在南非,1948年國民黨上臺後推行系統的種族隔離制,一度使華人移民受到許多限制。然而,20世紀70年代,由於國際制裁,南非實行相對寬鬆的移民政策,以鼓勵外國投資,吸引大批華人進入南非。
  • 用行動詮釋民族品牌的全球夢——記「文化茅臺」首次非洲行
    此次「香遇金色非洲——文化茅臺走向『一帶一路』非洲系列推介活動」讓世界有了重新認知「文化茅臺」內涵的切入點。近年來,茅臺集團在全球積極開展文化和品牌推廣,引起了廣泛關注,被海外媒體評價為中國民族品牌主動融入全球經濟的精彩表現。
  • 各國4萬妓女抵達南非 歐洲將向南非提供安全套
    再過幾個星期,舉世矚目的南非世界盃足球賽將拉開序幕。在42萬世界各地的足球迷擁向南非的同時,妓女「多國部隊」也將雲集此地。  據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德國《圖片報》11日報導,除了南非當地的妓女外,東歐各國和非洲各國預計有4萬名妓女到達南非。
  • 歐洲一「異類」民族巴斯克人,西班牙學者:來自中原地區
    在歐洲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民族,這一民族主要生活在西班牙和法國交界的地方,人口才不過幾十萬,可存在感卻非常的強,是歐洲所有民族當中非常出名的一個「異類」。 種種跡象表明,巴斯克人極有可能不是歐洲原始的民族,他們很有可能是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然後在歐洲定居並生存下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生活,巴斯克人在體貌特徵和語言方面已經跟歐洲人有了一定的融合,但他們依然帶有自己祖先的印記,因此成為歐洲各民族眼中的「異類」。
  • 南非開普敦的野生動物:伴隨著非洲大草原的日起日落!
    趙忠祥老師在《動物世界》裡關於狂野非洲那一集中說過一句話:「伴隨著非洲大草原的日起日落」,而這句話在多少孩子的心裡打下了烙印,且久久揮之不去。於是就會想要親自到非洲去看看生活在那裡的野生動物,看看真正的非洲大草原,真實的感受一下非洲大草原上的日起日落,相信南非的野生動物一定會給你留下很多美好回憶。南非的五大國寶動物叫做Big Five,分別是獅子,豹子,大象,水牛,和犀牛,此5寶也印在了南非的貨幣蘭特上。
  • 65 臺灣原住民的海上擴張歷史,毛利人的祖先與臺灣原住民
    東亞歷史第65篇:遠古中國之臺灣原住民海上擴張。 大坌坑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許多捕魚器具及用來挖鑿獨木舟的石制器具,顯示六千多年前臺灣原住民已經具備從事海上捕魚和航行的技術。學者指出,早期臺灣原住民已經知道如何在獨木舟的船舷兩側加裝浮木,以減低船身傾覆的可能;又知道加裝風帆,使船行駛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