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殺入世界盃後,中國足球每況愈下,媒體、球迷更多將中國足球的衰敗歸罪於教練和隊員。但實際上,中國足球過去18年完全是被官僚政客所害,對內是如此,對外更是如此。中國足球的外交在那些「敗家子」們的手中一點點地消磨掉。
而在國慶假期,亞冠半決賽首回合,面對在J聯賽僅高出降級區4分的浦和紅鑽,卡納瓦羅的球隊過於保守。兩球落敗,沒有客場進球,廣州恆大正瀕臨出局。球隊失利除了卡納瓦羅排兵布陣略顯保守之外,中國球員與日本球員的個人能力上差距明顯,更令人難受的是效力於J聯賽的還只是他們國家的二流球員,一流的日本本土球員都在歐洲踢球,可是即便如此中國最優秀的一批球員依然無力對抗,這不得不說是整個中國足球的悲哀。
實際上,中超中甲的職業球員,全國只有560幾個人,和歐洲動輒十幾萬沒法比;事實上真正有資格的國家隊教練員,國際級教練員,全國加起來400人不到。青訓教練員儘管這兩年已經想辦法增加了很多,但是全國加起來也就五六萬,而且說到底,這個五六萬中相當一部分業務能力還比較薄弱。
另外青少年足球人口和世界足球發達國家的差距太大,基礎比較薄弱。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健康的聯賽,中國足球的根基將會發生塌方式的崩潰,因為沒有聯賽也就沒有青訓,沒有聯賽也就沒有各級國家隊水平,聯賽是根本。
其實中國這些年一直加大在足球領域的投資力度,可是與投入成反比的卻是競技水平不斷下滑,這也造成許多人非常困惑。日前,前中超名帥曼薩諾就指出,中超是偽職業化的聯賽,中國足協的官僚化已阻礙聯賽發展。
曼薩諾的話真是一針見血,長期以來中國足協一直都是用行政思維、官僚思維來指揮具體的業務行為。中國足協似乎也更習慣於「行政命令」,而不是「協商」的方式行事。中國足球為什麼每況愈下?就是因為足協總是不按照規矩、不按照規則辦事,並且不允許有任何反對意見。
而且中超的職業化的目的是什麼?提高足球水平,賺錢這是最重要的兩條。現在足球水平直線下滑地球人都知道。賺錢更加扯淡了,所以俱樂部都虧損,沒有大老闆燒錢分分鐘關門。又不賺錢又不長球還舔著臉說職業化,這樣的聯賽搞他幹嘛。對中超滿意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足協領導和地方體育相關的領導,關係他們的烏紗帽;還一種就是投資球隊的老闆為了取悅領導撈資源。
其實國內足球市場必須用市場化的手段去培育和發展,俱樂部必須能自負盈虧,自行造血,避免投資者燒錢有成績不燒錢成績就一落千丈的怪圈。這樣中國足球才會真正有發展。足球的進步,國家隊成績只是其中一個表現,甚至是很不重要的表現。足球市場的健康發展,俱樂部的健康運營,民眾對足球的參與程度和踢球的難易程度,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