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榜
文昌市昌灑鎮榜頭村,一邊是花紅蕉綠,一邊卻垃圾遍地
這樣的「五彩繽紛」,刺人眼!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5月27日,文昌市昌灑鎮榜頭村一處通往農田的小路上堆滿了垃圾。本報記者 王凱 攝
「村子的確美不勝收,村民又好客,帶著我們去採摘野荔枝,本是放鬆身心的好去處,卻不想被這一堆堆垃圾攪壞了心情。」來自內地的遊客王先生到文昌市昌灑鎮榜頭村遊玩,本想賞美景,沒想到被垃圾壞了興致。
在榜頭村路旁,一人高的香蕉樹翠綠挺拔,碩大的花骨朵含苞待放。誰想到,樹下竟也是一片「五彩繽紛」——入目之處,一堆垃圾散發著惡臭,紅色藍色的塑膠袋、綠色黃色的飲料瓶,與種種廚房垃圾堆在一起,與之前看到的美景是那麼的不和諧。
王先生告訴記者,在去採摘荔枝的路上,時常看見村民把成袋成袋的垃圾隨手丟棄在路旁,看樣子是早已養成了習慣。
沿著榜頭村的環村大道走出去幾公裡,記者沒有發現一個垃圾桶,生活垃圾就這麼散落在樹林間,沙地裡還滿是破碎的瓶瓶罐罐。
「這樣的習慣、現狀不改,村子裡的環境怕是用不了多久就徹底被破壞了!」王先生的話裡,有幾分痛心。記者在一處低洼地看到,各種垃圾遍地都是,而就在幾步路之外,竟堆放著村民剛剛收穫的南瓜。村道旁,兩頭黃牛正在散落的垃圾旁啃食著青草。蔬菜與垃圾堆放一處,動物與垃圾「共享」青草。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昌灑鎮曾是文昌地區的貧困鎮之一,生活水平不高,平時產生的生活垃圾無非一些廚餘垃圾、農業垃圾,隨手丟在路旁,堆積起來焚燒,還能做成高效的農家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種類多了、數量多了,村民們丟垃圾的習慣卻沒變。在昌灑鎮昌烈村,剛剛收穫的花生稈堆放在田裡集中焚燒。村民告訴記者,不管是稻稈還是其它垃圾,都同樣集中在空地裡焚燒,那時候瀰漫在空氣中的黑煙和刺鼻氣味,往往讓人難以忍受。
相反,在昌灑鎮上,街邊隨處可見綠色的垃圾桶,鮮有散落在外的垃圾,鎮區與鄉村的差別,顯而易見。
有村民擔心:隨著月亮灣的開發逐步成型,到時會有更多的遊客來此旅遊,若讓遊客滿眼垃圾「五彩繽紛」,豈不是自砸招牌?(本報文城6月3日電)
紅榜
文昌市清瀾南海村:
移走垃圾山 建起新家園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南海村的村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了專門的垃圾回收箱,村民們主動把垃圾投放在垃圾箱中。本報記者 王凱 攝
椰林掩映中,南海村格外潔淨。本報記者 王凱 攝
漫步在文昌市清瀾的海邊,悠閒的生活節奏、美麗的海濱風光、成片的高大椰林,吸引著來自全國的遊客、候鳥。許多人用自己的鏡頭記錄這優美風光,只待回家細細品味。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清瀾上一次在電視鏡頭中出現,卻與它本身的美麗無關。
鏡頭裡堆成小山的生活垃圾就在路旁,真叫人臉上無光啊!」文昌市清瀾辦事處南海村村委會主任盧明彥回想起3個月前的那次電視曝光,臉上依舊火辣辣的。不僅僅是盧明彥感覺到羞愧,南海村的村民們看到自己的家園這副模樣,亦是痛心。
「村子就在海邊,風景多美啊,但垃圾積少成多,遲早會毀了這環境!」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電視曝光後,是等著政府下撥設備、配備人員,還是自己動手還家園一個整潔的環境?南海村村民選擇了後者。
「文城鎮政府已經同意配套垃圾車、垃圾桶、垃圾站,但設施到位需要時間,我們可不想再與垃圾同處了。」盧明彥說,就在曝光後不久,村子裡就召開了動員大會,深入到每一個村民小組,將保潔工作傳達到位。
垃圾桶還沒買?村子裡自己掏錢買了大號塑料桶,當作臨時的垃圾桶。垃圾轉運點還沒選址?通過細心觀察找出村民們平時習慣丟棄垃圾的地點,集中堆放、集中處理。垃圾車還沒到位?通過文城鎮政府協調,垃圾轉運車兩天來一次清瀾片區,解決垃圾轉運問題。
如今再看南海村,幢幢小洋樓前後乾淨清爽,路邊沒有了臭氣燻天的垃圾山,沒有了嗡嗡作響的綠頭蒼蠅,空氣清新了,周末騎車來的遊客又多了起來。
「在政府配套設施的時間裡,村民們自發地給村裡做起了清潔,大家都想自己住的地方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嘛!」盧明彥笑著說。
經過3個月的建設、配備,現在的清瀾片區擁有3輛垃圾轉運車、70餘座垃圾處理平臺和垃圾桶,真正地將農村垃圾處理系統建立了起來。「不光是在農村地區,清瀾的海岸我們還專門承包給了專業的保潔公司,由他們負責海岸地區的清潔工作。」文城鎮副鎮長詹明告訴記者,設施的投入,只能說是第一步。
垃圾盲點
不可小視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在最近公布的文明大行動測評中,文昌市榮登頭把交椅,歷經兩年多的文明大行動,讓文昌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正所謂「比上不比下」,文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是與省內其他市縣相比的結果。反觀文昌市內,實際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昌灑鎮墟環境工作可圈可點,不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居民的衛生意識,都比較到位。但鎮墟處理好了,並不代表所有的村莊都沒了問題。更加原始的農村,環境更加脆弱,僅僅是隨意丟棄的生活垃圾,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垃圾長久堆放在土地上,有毒物質難免滲入,加之經常性的露天焚燒,又對環境造成了二次汙染。
除去村民習慣的主觀因素,當地的投入也是問題之一。在榜頭村的村道旁居然沒有一隻垃圾桶!文昌市在文明大行動中取得的好成績值得慶賀,但不代表工作已經全部做到位,在解決垃圾圍村的問題上,一些盲點還要掃一掃。
也許要到村民們做到自覺收集垃圾、分類處理垃圾,在美麗的景色中再也見不到大煞風景的散落垃圾的那一天,才真正值得我們慶祝。
(本報文城6月3日電)
保護青山綠水大家談
拒絕垃圾圍村人人拍
@小凱(上圖)
5月27日,路過文昌市昌烈村村口時,一處樹林中灑滿了各種垃圾,與不遠處新修的漂亮民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你路過的那棵樹23
我們的國際旅遊島,要以綠樹為衣裳,系碧水為腰帶。我們要白雲,藍天點綴小島,拒絕垃圾給小島添塵抹黑。我的關注,你的呵護,小島美麗常駐。
@西江情歌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飲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質變壞,九十年代魚蝦絕代,今天癌症災害」,這現實非危言聳聽。村民應有環保自覺意識,國家更應增加對農村環境建設資金的投入,建立「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從制度建設上自下而上解決農村垃圾、汙水問題。
@快樂大肥
給大家換一個思路,垃圾圍村的源頭並不一定是村莊,附近的城鎮是否有將未處理的垃圾運到城郊村莊堆放呢?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垃圾處理能力,垃圾發電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愛上哀傷的思念
人們日常生活免不了產生垃圾。要消除垃圾圍村的現象,首先,需要在農村建立起健全的衛生制度,其次,還需要有相應的設施投資,設置大的垃圾集中處理點,並且定期清理。最後,積極宣傳衛生知識。
@易水西風93
垃圾的處理方式取決於其組成成分,有些適合填埋,有些適合焚燒,有些適合資源化,處理前提是合理分類。建立合理的垃圾分類體系,在較大區域建立各類垃圾集中處理點,將小區域垃圾定期匯集到集中處理點,分類定點集中與分類定期處理有機結合,是解決垃圾圍村行之有效的方法。
@綠黃豆少爺
幾年前去過一次海南,那時垃圾還沒有滿地,就在今年五一再去海南,到處的垃圾讓人不忍直視。希望,在發展的同時,把環境衛生也弄好。給海南一片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