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數不勝數的英雄人物、仁人志士,他們有的抵禦外辱,視死如歸;有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有的高風亮節,不為五鬥米折腰……他們的精神,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風骨,撐起了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時至今日仍為人們稱頌不已。
但反過來說,也有許多可憎可惡的人,諸如趙高、來俊臣、秦檜、魏忠賢、和珅……歷朝歷代都不乏大奸大惡之人。他們,都有幾大共同特徵。
01一個共同的標籤
古今形容奸惡之徒的詞語有很多,如奸雄、小人、奸人、叛徒、偽君子、漢奸走狗……但不論何種稱謂,都具有濃厚的貶義色彩。
凡是被冠以這樣稱呼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奸佞之徒!
對於奸險小人,不同時期,不同程度上,有著不同的體現,比如在戰亂年代,賣國求榮、卑躬屈膝、大發國難財就是最大的奸;在和平時期,腐化墮落、草菅人命、誤國誤民就是最大的惡。
沒有節操之人,如呂布、西門慶等牆頭草,道德敗壞之類,雖然危害影響有限,但在道德範疇內被人們口誅筆伐。
說起奸雄,大家自然會想到曹操,他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成為奸雄的最好註解。奸雄,雖然是奸詐之人,但至少也帶了個雄字,多少還有些悲壯色彩。
小人,帶有廣泛色彩,形容表面上看起來一本正經,平時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喜歡說一套做一套,背地裡捅刀子的人,如金庸筆下的嶽不群、左冷禪。即使放在當下,如果你做了什麼卑鄙之事,一定會迎來對方的罵聲:無恥小人!
大奸大惡之人,比起小人來,可謂是真正的壞人,其奸的程度,產生危害的程度,大大有別於小人。而比起奸來,惡更為世人所不容,是世間罪惡的根源。
02一副猥瑣的嘴臉
細心的人會發現,從古至今對於奸惡之徒,都沒有好的形象,對大奸大惡之人更是深惡痛絕,後人對他們的形象刻畫無一不是:尖刻猥瑣。
有句諺語說得好:「一顆陰暗的心,永遠託不起一張燦爛的臉。」因為對奸人所作所為的不恥,對其為人更是鄙夷,所以不論是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坊間傳聞裡,文字和畫面一樣犀利,奸人似乎都是一張嘴臉。
再者,就算是生前面如宋玉,貌若潘安,一樣要被鄙棄,為世人唾罵。如民國時期頭號大漢奸汪精衛,不僅被稱為民國四大美男,還寫得一手好字,與他外形不符的是,他的內心是醜陋的,是個沒有風骨的人,一樣是被人嫌棄。
再者,姑且不論外面如何,如果美麗的皮囊下面,隱藏著一顆猥瑣不堪的陰暗靈魂,那麼一定也不會有個好形象。
03一顆陰暗的靈魂
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中國人講究相由心生,內心的精神狀態決定了外在的容貌變化,真正罪惡的根源還在於內心的靈魂。
古人講「奸者不離三」,即:一是背信棄義,二是議論是非,三是笑裡藏刀的笑面虎,仔細琢磨是有一定的道理。
這裡古人說的識人術具有普遍性,其實大奸大惡之人所隱藏的陰暗還遠還不止這些,其靈魂扭曲程度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行徑更是卑劣無恥。
以唐朝酷吏來俊臣來說,他不僅身居高位,專門研究整人陷害之能事,使當時的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他還著書立說,專門組織人撰寫《羅織經》,理論結合實踐詳細講述如何編制罪名,整人害人的經驗,在歷史上創下了多個第一。
明朝宦官魏忠賢之所以被評為歷史有名的奸臣,從當時的左副都御史楊漣彈劾的二十四大罪中可見一斑。楊漣細數了魏忠賢的種種罪惡,從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圖謀不軌、殺害無辜,幾乎世間所有的惡行,魏忠賢無所不包。
在權勢名利面前,奸險小人的卑鄙無恥,不擇手段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04一個同樣的結局
歷史證明,大奸大惡之人,最後沒一個有好下場。有句話說的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們的所作所為總有一天會被揭示出來,最終都是自食惡果。
秦檜,歷史上有名的奸險小人。
在這段歷史中,面對外族的入侵,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秦檜為了自己的私利,通敵賣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忠良嶽飛,被深深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國讎家恨面前,秦檜即便是死了,其雕像也在嶽飛廟前跪了整整800年,被後人罵了800年。作為千古罪人,秦檜生前身後的罵名,可謂古今第一人,國人對他有多痛恨可想而知。
正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05結語
奸與忠,說白了就是善與惡的分別,在道德和真理面前,不論是哪個時代,哪個國度,人性善惡的衡量標尺都是一致的,世間所有的善與惡,都自會有公論。
所謂前人之事後人之師,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應該堅持正義、道德、善良,有鮮明的是非觀,守住做人的底線。因為選擇忠厚、善良,雖然不一定會流芳百世,但如果選擇奸,那麼一定會遺臭萬年。正如影視作品裡張三丰的一句話:「我這輩子什麼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