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清單使用心得(下)篇主要聚焦兩方面問題:一些小技巧的妙用(為了更好實現滴答清單的功能)與我想分享的一些話(來自憨憨文科僧的叮囑)
**三、一些小技巧的妙用**
1. 桌面小部件的設置(手機與電腦)
2. 模板功能
3. 複製任務連結與超連結
4. Markdown書寫+快捷鍵
5. 補充:高級版功能概述
**四、寫在後面的一些話**
1. 使用滴答清單的感觸
2. 一些想分享的話
3. 結尾
Starting!
①桌面小部件的設置
這個分為手機端與電腦端進行描述。
△手機端:
雙指內滑--呼出菜單--添加工具--選擇自己要用的小部件
『我是不是很貼心』
以我自己的手機桌面為例,我只添加了兩個小部件,一個用於查看倒數日,一個就是今日待辦,效果如下圖。
我平常是把這兩個小部件單獨分開放的
這裡是為了方便演示,所以放在了同一頁中
『我把打卡也加入了「今日」的待辦裡,如果不習慣這樣的朋友,可以單獨設置打卡的桌面部件』
再放一張圖:
這就是自定義界面,點擊桌面小部件右上角的齒輪即可
其實我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桌面小部件的自定義性是很高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置相應的桌面小部件,方便自己操作。
△電腦端(win):
任務欄右鍵點擊滴答清單--自行設置自己要用的小部件
配置界面
『日曆小部件為會員功能』
以我的桌面為例,我添加了A2--稍後閱讀的任務列表小部件,然後選擇嵌入桌面,平常就是直接隱藏在桌面側邊,輕觸就會立即喚醒。
示例圖
這樣設置的好處就是網上衝浪看到好的文章啊什麼的,就直接複製連結,然後輕觸喚醒隱藏在桌面側邊的任務列表小部件,直接添加進去,很方便。
這樣一來,手機端用 【全局負一屏】 ,電腦端用這個任務列表小部件,就可以都實現稍後閱讀的需求啦。(關於全局負一屏的使用,以後我們會出文章)
『關於手機端的稍後閱讀的設置,我寫在(上篇)裡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溫習一下』
哦對了,這裡要提醒一下,任務列表小部件是可以隨時切換的,如下圖:
這就是我的電腦桌面啦
也就是說,你也可以用來查看其他的清單,這就看大家的具體需求啦,因人而異,不再贅述。
總之,滴答清單的桌面小部件的自由度還是挺高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需求,自行設置。
②模版功能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減少重複操作。
這裡,先引入一個概念:SOP🥟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SOP是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三個單詞中首字母的大寫 ,即標準作業程序,指將某一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用於指導和規範日常的工作。
那這個有什麼用呢?簡言之,就是減少你反覆思考的時間,減少精力損耗,讓你做事情更有條理,然後不斷在此基礎上進行流程的完善。
打個比方,我現在打算回校(只是舉例,然而並不可能),但我很糾結,不知道需要帶些什麼東西回校,擔心有遺漏。
所以我新建了一個任務待辦,名為「回校需要攜帶的東西」,然後從「電子設備」、「護膚品」、「證件」、「各類衣物」(季節外套、鞋子、褲子...)、「雜物」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基本不遺漏的列出了回校所需攜帶的所有物品。
接著我將它「保存為模版」,刪除原待辦。這樣一來,以後每次回校,我只需要新建任務並選擇從模版添加,將其調出來就大功告成了。就不再需要每次回校都費時間思考需要帶些什麼。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你還可以用來創建諸如:每次外出跑步需要準備的東西、每天工作前的一些準備事項等等。
對於我自己而言,我還拿來保存了「晨間日記」、「每月反思」、「在家鍛鍊」等自建的模板。這樣寫晨間日記時、寫每月反思時、在家鍛鍊時,都可以直接添加模版,立即行動,而不用再糾結這些瑣碎的事情。
因為啊,這個信息大數據時代,我們的注意力早已支離破碎,不堪一擊了,故而只能儘量減少幹擾源。
放兩個圖:
新建任務時,點擊右上角標識的那個圖標,即可從「模板添加」
③複製任務連結與超連結
這個功能其實並不新奇,但對於我而言,這是可以減少幹擾源,減少被動接受消息的妙招。
△複製任務連結:
還記得上篇提到的「一切想法」與「稍後閱讀」嗎?
我舉個詳細點的例子,順帶複習一下上篇提到的相關知識,這樣相信大家們就很好理解了:
上外國文學史課的時候,老師建議我們最好讀英文原著,這樣更容易理解作者原意。
作為英語渣的我,突然倍受感觸,冒出了一個念頭:一定要好好學英語,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於是在「一切想法」裡,我添加了「增強英文閱讀,能讀懂名著」這一條想法。
後來在刷知乎的過程中,陸陸續續保存了幾篇關於英語閱讀的文章,放在了「稍後閱讀」裡,於是我打算好好消化一波,就把這些任務連結全部複製到上面講到的想法中。
這就是這個功能的作用,幫助我們把「稍後閱讀」裡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章,整合在一個想法之下。
簡言之,就是用論據支撐論點,聰明的朋友肯定一說就懂
這是關聯任務,還可以複製任務連結,很簡單不贅述了
△超連結
這個功能對於我而言,用途也很簡單:從被動接受信息變成主動獲取信息。
還是之前上篇裡提到過的那個例子:
我關注了」xxx「這樣一個購機指南的大V,但我平常不買手機或者不想換置新的電子設備時,我就很少關注這類信息。所以我就將其首頁的網址作為超連結加在滴答清單裡,這樣一來就不需要隨時刷知乎時都看到關注的大v的動態。
再舉一個例子,我關注了一個分享英語學習乾貨的大V,我只有遇到英語學習的問題才會去翻看他寫的經驗貼。
比如前陣子我對四六級考試的複習計劃比較迷茫,我就去翻看他的帖子;目前我對英語聽力較為關注,我就看他寫的關於聽力的帖子。
也就是說,我是依據當前階段我的英語學習需求,然後再主動去搜索相關經驗貼。
這類乾貨,我不需要隨時關注,也不需要隨時刷他們的動態。
這兩個例子我想大家已經足以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上兩個圖
圖中標記的就是超連結功能,大家還可以順便一覽滴答支持的markdown語法
這就是效果圖,其實跟我在上篇提到的用超連結保存常用網站是一個意思,只是思路不同
我想強調一點,那就是:「凡事都儘量主動去獲取知識,而非被動接受。」
這一點,其實可以拓展到很多很多方面,比如你手機桌面可以只放置你常用的軟體,那些不常用的、容易分散精力的(如遊戲)放入抽屜裡;電腦桌面同理。
👆上面已經發過我的手機與電腦桌面圖
『註:手機常用的APP可以放置在 【全局負一屏】 裡』
④Markdown書寫+快捷鍵
這個其實算不上什麼小妙招,大家現在衡量一個筆記軟體的基本標準都是支不支持Markdown語法。
但我很驚喜,這個功能說實話我覺得很棒。
不瞞你說,我的「滴答清單使用心得三部曲」都是用滴答清單寫好以後,再複製粘貼到酷安排版的。
上個圖直觀感受一下。(沒有字數統計稍稍遺憾,不過一個清單軟體也不需要這麼面面俱到,已經很棒了)
碼字體驗挺舒服的誒哈哈哈哈
當然了,你甚至可以用來寫讀書筆記啥的也無妨,這就看你個人喜好了。不過這個沉浸書寫還是很不錯的,對於一般的簡單文章我就直接在滴答清單寫了。(例如日記啊,反思啊什麼的)
『複雜點的,需要統計字數,想用專注模式和打字機模式的時候,我是用typora』
另外,快捷鍵就無需多說啦,為了速度、為了效率,熟悉快捷鍵是很有必要滴
⑤補充:高級版功能概述
由於我沒開會員,這部分我就只說下我的看法
1.官網裡有專門講述高級版的一些功能,對照著自己的情況,明確自己的需求,看看需不需要高級版功能,理性選擇,理性消費。
2.這個軟體足夠優秀,有能力的情況下,我是願意為其付費的。優秀的軟體不斷進步,用戶也為之付費,形成良性循環,能幫助軟體走得更遠,是相互促進的過程。
①使用滴答清單的感觸
初次邂逅滴答是在知乎看到別人的推薦,但那時候不會用,自己完全沒有開發出這些功能,僅僅記錄一下作業啊什麼的。
如今,自己使用滴答清單也有一段時間了,說實話滴答對我的影響挺大的,已經變成了我列表裡使用頻率最高的一批軟體。
在慢慢摸索中,自己對於滴答的用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用戶粘度。我想,或許這就是一種幸運吧,軟體本身就該是與人進行交互,互相促進的。
因此,我想我會繼續使用下去的,也希望滴答能陪伴我更久的時間啦。
②一些想分享的話(希望大家認真看看)
工具永遠只是載體,不要一味地去尋求最佳、最優秀、最全面、最華麗的瑞士軍刀,而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或許一把美工刀已經足夠覆蓋你的需求,多了反而會產生到信息過載與信息焦慮。
行動起來,哪怕是一小步也比紙上談兵有用得多。
過分地追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遲遲不付諸實踐,那麼即使你武裝到牙齒,也是不堪一擊,如紙老虎一般。
以前的我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總是在做任何事情前都去搜集一大堆資料,減個肥要查半天資料,考個英語四級要去百度網盤下載一大堆資源。
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我變得更好了嗎?並沒有。我只是變得越來越焦慮。
所以我真的想告訴大家,一味地追求最優解最佳答案,或許真的會迷失自我。
這個碎片化資訊時代,信息過載,各種碎片知識輪番轟炸,今天看到一篇乾貨文,放到收藏夾吃灰;改天看到減肥貼,心生一熱,但也是吃灰。
你不斷地收集文章,由此產生一種虛假的知識充盈感,殊不知信息過載後,接下來等待你的就是信息焦慮了,這是個惡性循環;另外,碎片化時代潮流既然無法抗拒,那就應該主動迎接,認真思考:在碎片化時代,到底怎麼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怎麼保持專注度?這些問題很值得分析。
完美主義害人,對自己別要求太嚴格,以前的我一旦清單任務沒完成就很容易自暴自棄,選擇破罐子破摔,比如今天沒有早起晨跑,那麼乾脆今天的任務就不管了,等到明天來一個完美的開始,完美的結束。
真的,這個問題曾經讓我很是難受,我總想不出差錯,絲絲毫毫都想在掌控之中。但這哪裡可能啊,我後來想明白了一點:或許,世界的原本面貌就是「混沌」的,不要試圖讓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你做不到,科學家也做不到,大家都做不到。
你想變得更好,無需操之過急,一步一步來,只要方向是正確的,那慢一點也沒關係。別太逼迫自己,自律很難,適當給自己安排一下意外驚喜,偶爾打破「按部就班」的生活狀態也無妨,比如減肥久了吃一頓欺騙餐,學了一個周累了玩一下午遊戲,別帶有罪惡感,這很正常,無需有心理負擔。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