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加深的社會數位化進程讓金融科技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被大量應用於金融機構的風控,成為傳統風控的升級補充。從一出生就選擇全線上服務、以科技驅動金融創新的招聯金融,走在了消費金融的前列。
技術為本 築牢風控基石
2015年3月,招聯金融成立伊始,就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完全依託網際網路模式獲客、經營,沒有直銷人員和客戶經理。憑藉金融科技優勢,招聯金融創新打造了純線上消費金融模式,實現7*24小時不間斷服務模式,為廣大用戶提供全線上、一站式自助服務,更構建了較高的企業發展護城河,成為消金行業創新典範。
招聯金融現有系統及平臺全部自主研發、自建,覆蓋產品、風控、決策、運營及營銷等各領域。大數據技術被應用於招聯金融各個業務環節。從觸達客戶、連接客戶,到認知客戶、管理客戶,招聯金融已逐漸形成客戶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額度管理、客戶分級定價經營的專業化運營能力。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極大提升了招聯金融的營運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更高的科技融合則體現在風控體系。在貸前、貸中、貸後和徵信、反欺詐、模型等全流程的風險管理方面,招聯金融通過深度挖掘內外部數據資源,利用「大數據徵信」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自主打造了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風雲」風控系統。
該系統能根據不同風險的客戶、不同場景的消費進行智能分級、自動校驗、模型評分,通過運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在短短幾秒鐘內建立客戶風險畫像,對欺詐、偽冒、套現等行為予以有效攔截,從而制定差異化的風險策略。
通過不斷構建和持續完善內外部大數據整合、分析、建模能力,招聯金融的業務風險防控能力和運營效率得以不斷提升。如今,招聯金融已經形成了多維度、分層次、更靈活的風控管理體系,實現了實時數據源毫秒級的高性能實時計算和每秒數萬次事件的處理能力,確保其在快速穩健發展的同時維持著較低的風險水平。
創新為根以效能促普惠
消費金融的服務對象,是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及個人,這事實上對消費金融的大數據技術水平和應用深度提出了極出的要求,只有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獲客、風控、貸後管理等業務難題,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普惠能效,深度踐行普惠金融。對此,招聯金融以自身行動找到了最佳答案。
為了彌補傳統徵信模式的不足,招聯金融與中國聯通合作,利用數據挖掘、數據建模等大數據技術,創新打造了面向運營商全網客戶的信用評分體系——「沃信用分」價值評分體系。這一評分體系通過對消費者的多元化信息進行多維度、分類交叉處理,形成更豐富的用戶畫像和更準確的個人信用評估。根據信用評估結果,招聯金融以預授信的模式,為客戶提供金融特權,直接應用到聯通後付費的現金分期、手機分期、話費充值、永不停機等業務場景中,從而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信貸金融服務。
在欺詐識別上,招聯金融通過金融科技能力創新,積極自主打造了GPS實時漁網、機器學習模型、星圖關聯網絡、風險預警等系列風控能力,智能發現並實時攔截欺詐行為。GPS漁網技術同樣是行業首創,可實時管控數萬個高風險區域,在反欺詐相關領域上,採用機器學習模型等先進手段,實時評分模型識別貸前貸中高風險客戶。
一組數據顯示出招聯金融反欺詐能力之強:目前招聯金融欺詐率BP為0.005,也就是說,一千萬批核客戶中只有5單欺詐,遠低行業平均水平(2018年底銀行卡欺詐率約為1.16BP);欺詐拒絕率為2%,行業數據一般在10%左右;防控重大欺詐風險案件0發生。這也顯示出,面對不同的風控場景,招聯金融的應對可謂遊刃有餘。
在新基建大背景下,金融科技前景越發明朗,招聯金融將順應新經濟發展潮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新技術的率先應用,進一步增強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由此提高服務效能,提升普惠金融的廣泛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