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層次的成熟:人到中年,銳氣不減

2020-12-18 陝西法制網

作者:洞見·朱麗葉

來源:洞見

彪悍的人生,一直在爬坡。

最高層次的成熟:人到中年,銳氣不減

提到中年人,話題總有些沉重。

畢竟,這是一個特別容易焦慮和迷茫的年紀。

職業生涯已過黃金時期,年輕時的夢想依然遙不可及,生活的重擔卻早已壓在身。

故而,用來形容中年人的詞句向來頹唐,諸如: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然而,總有一些人,身處人生半坡,仍銳氣不減。

他們用時間鋒利的刀刃,精雕細琢自己的下半程。

01

人到中年,銳氣不減,不減的是逆水行舟的勇氣。命運似乎特別愛和任正非開玩笑。

當他在部隊步步高升之時,國家實行裁軍,他轉業到地方工作。

憑著出色的業績,他在南油集團兩年做到了總經理的位置,前途似乎又是一片光明。

可是,中年危機來得猝不及防。

由於缺少職場經驗,他在談合作時,被騙了200萬。

1987年的200萬是一個天文數字。

可想而知,任正非的工作保不住了,哪怕他苦苦哀求,最終還是被單位開除。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妻子提出了離婚。

中年人最害怕的失業、欠債、離異,他全佔了。

他帶著父母、一對兒女和六個弟妹,擠在租來的十幾平米的棚屋裡,每天吃著從收攤後的菜市場撿來的爛菜葉和死魚爛蝦。

前路漫漫,看不到盡頭。

但是,生活沒有時間讓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去悲傷,他必須儘快從倒下的地方站起來。

走投無路之下,任正非只好創業。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時候,創立華為的。」

那年,他44歲。

不惑之年,他的時代拉開了序幕。

走在中年的人,每一步都是難。

人生如行舟,中年的河道彎多狹窄,險灘密布,暗礁叢生。

若你怕了,退縮了,那你永遠在隨波逐流,上不了岸。

唯有咬緊牙關,藏起心中的畏懼,于波濤湍急之中逆流而上,方能抵達遼闊的彼岸。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經歷了世態炎涼之後仍銳氣不減,而不是遭受挫磨之後得過且過。

就像任正非在回顧過往時說的那樣:

「我們沒有退路,往前走還有一些希望,所以我們就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突然看到了陽光。」

02

人到中年,銳氣不減,不減的是堅守初心的底線。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有一段情節,令我頗為觸動。

顧佳為了兒子能進入最好的幼兒園,百般討好名譽校董夫人王太太,甚至為她充當提鞋丫鬟。

她放低了身段,但沒有丟下為人處事的底線。

幼兒園活動上,小朋友楠楠癲癇發作,倒地抽搐,引發恐慌。

家委會會長木子媽媽要求楠楠退學,並拉攏其他家長站隊。

此時,顧佳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她在家長群裡理性分析了癲癇病症,並表態:

「我的孩子願意和楠楠同班上課,如果楠楠被強退,我也不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這種育人理念的幼兒園。」

木子媽媽認為顧佳是在爭奪自己的地位,於是出言警告。

原來,家委會會長手裡有很大的權利,掌握著學校舉辦各種活動的資源,背後的利益鏈不言而喻。

了解了這一切的顧佳,在面對校長邀請自己擔任家委會會長一職時,斷然拒絕:

「我不希望變成自己討厭的人,我既然改變不了這個規則,就沒必要坐上那個位置。」

儘管,她通曉世故人情,仍舊不忘初心;

雖然,她也曾追名逐利,還是堅定地守住了自己的原則。

《菜根譚》裡有句話:

「世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

權利與財富,總令人眼花繚亂,不去接近這些自然是清白的,但身處其中卻不受其汙染則更為高潔。

每一個忙著討生活的中年人,常常會在「信念」和「利益」之間搖擺不定,不知該不該向現實低頭妥協。

拉幫站隊就能升職,去還是不去?

假意逢迎就有好處,做還是不做?

「不想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對中年人而言,成了一種理想。

人到中年,該是成熟的年齡,但成熟並非在世故圓滑中拋下原則。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有說「要」的勇氣,也有說「不」的骨氣。

人生很難,更難的是,守住底線。

03

人到中年,銳氣不減,不減的是矢志不移的追求。這兩年最火的男演員非張譯莫屬。

《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八佰》、《金剛川》、《一秒鐘》,佳作一部接一部,簡直吊打所有流量。

很多人感嘆:「張譯太幸運了,都是大導演找他拍戲。」

幸運嗎?

不。

他被命運捉弄了20多年:

考藝術院校,屢次落榜;

漂在北京,最艱難的時候,靠一袋方便麵撐了三天;

好不容易進了話劇團,卻被老師評價為「全班唯一不會演戲的人」;

跑到各個劇組遞名片資料,可遞了五年,連個群眾的角色都接不到。

領導建議他轉文職,父母特地給他寄來學習公文寫作的書籍,所有人都在語重心長地勸告他:你不適合做演員。

可是,他不願放棄。

接不到戲,就曲線救國。

演小品、錄廣播劇、做場記、當編劇、跑龍套,樣樣都去嘗試。

天賦不夠,就努力來湊。

在劇本上用坐標軸標註人物情緒的起伏值;

專門建立文檔,分析人物性格、命運,記錄不同角色之間的微妙變化。

趟過漫長的蟄伏期,張譯終於紅了。

他贏了自己。

這20多年來,他堅定走過的每一步,揭開了一個真相:

光鮮背後,哪有繁花似錦路,都是遍地荊棘道。

堅持不住的人,離開了;

堅持下去的人,終被看到,但早已滿腳鮮血。

魯豫在一次演講中說,自己採訪過很多嘉賓,發現其中有幾個關鍵詞,每個人都提到過,而第一個她想起的詞,就是:堅持。

所有的「勵志神話」,其實從無「神話」,無非是滿懷信念,堅韌不退。

中年人,真的只能等待歲月的裁決嗎?

42歲的張譯告訴我們:

「就算別人都說,人到中年,已是人生半坡;但彪悍的人生,是一直在爬坡。」

夢想這東西,我們都有過。

區別只在於,有的人在不斷的挫折與否定的痛苦中,漸漸放過了自己;

而另一些人,卻拼了命地將撞過的南牆連成了坦途。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隨風轉向,而是心有所向,心有所持。

銳氣不減地堅持下去,你夢寐以求的東西,就奔你而來了。

04

俞敏洪曾說,他步入中年之後,非常不願意變成一個成熟的人。

他認為,當一個人自我感覺成熟的時候,就已經離這個世界、這個時代越來越遠。

這句話,未必準確。

真正的成熟,並不意味著眼光被遮蔽,思想被磨鈍。

要知道,每一個中年人,不是在與命運交手,而是在與自己搏鬥。

就像《中國合伙人》中,王陽說過的那句話: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的心上。」

一個人最高層次的成熟,是人到中年,銳氣不減。

經歷百折挫磨,仍具有逆水行舟的勇氣;

哪怕身處晦暗,仍堅守不忘初心的底線;

即使迷茫焦惶,仍懷抱矢志不移的追求。

謹以此文,送給每一個,已出走半生,仍懷著一顆少年赤子心的中年人。

也願你們,邁過坎,跨過難,站在時光的另一端回頭再看:

那個銳氣不減的你,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相關焦點

  • 高適:最高層次的成熟,是人到中年銳氣不減
    然而,命運給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讓他結識了流浪到梁宋的李白和杜甫。天寶四年(745年)夏天,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打算拿著失業補償費去訪道求仙,卻在洛陽遇上了杜甫。兩個寫詩的酒鬼碰到了一塊自然談得比較投機,花天酒地一陣子之後還不滿足,相約秋天再同遊梁宋。到了梁宋,又遇上了丐幫長老高適,一見如故,於是三人暢遊甚歡。分手後,高適發現當詩人比當乞丐更有前途,決定改行當詩人。
  • 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是學會了「忍氣吞聲」
    塵世中修心的最高境界,也無非就是一個「忍」字而已。年輕時,我們大多血氣方剛,無所顧忌,這時,我們常常會因為衝動而惹出禍事,這就是因為我們在年輕時,不懂得「忍」字的重要性。人到中年以後,成熟的人,不會再與自己的敵人置氣,因為他們懂得了一句話,叫做「對事不對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與他人產生分歧,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和他人,對於事物的理念和看法不同而已,成熟的人,懂得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這種矛盾,而不會讓自己用情緒來激化這種矛盾。
  • 人到中年,男人越是「忍不住」觸碰這3樣東西,層次越低
    人到中年,男人就算事業沒有大成就,工作也算得上穩定,孩子也上學了,不用自己操心,妻子也有了,一切看起來都好像那麼的順風順水,這本應是一個中年男人最好的狀態,但有些男人就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樣的男人沒出息。
  • 這五種中年不順心,其實是心智不成熟|四十五歲才明白
    一個人能否活得順心,與其心智能否隨著年齡增長而及時成熟有極大的關係。實際情況是:有的人活到了五六十歲,照樣心智幼稚,不成熟。有的人雖然只有二三十歲左右,卻早慧早悟,顯得成熟老練。這樣說來,許多人雖然已經邁入中年行列,其心智卻未能隨著年齡增長而同步成熟,進而導致他(她)過不好自己的中年人生。
  • 人到中年常常會回憶過往人生 回憶過去感傷和逝去的青春歲月
    人到中年作者:高令亞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的話,那麼中年就好比金色的秋天。她成熟持重,碩果纍纍。我們何不用一種樂觀的心態、熱情的笑臉來迎接中年人生。人到中年自有一份驚喜,因為它意味著一種成熟和豐富。人到中年不知不覺的就走過了青春年華。少年不知愁滋味。想想年輕時的自己,讀書工作結婚育子,一路走來,順順噹噹,很少有過挫折和煩惱。那個時候,真的沒有太多愁過,嘆過,悲過。白天忙忙碌碌,晚上湊湊飯局,覺得有滋有味,無憂無慮。
  • 人到中年,真正成熟的男人,大多很少在朋友圈發這些動態
    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後,更是不要隨便在朋友圈裡發這些內容,否則就會讓人覺得你非常不成熟。炫耀自己的富有和名牌其實真正踏踏實實奮鬥,一路從貧窮到富有的人是最低調的,那些經常跟別人炫耀自己特別有錢的人,不是背負著巨額的卡債就是一夜暴富。
  • 人到中年,最高級的活法是這種
    可不管遇見什麼,人到中年,始終要記得,最高級的活法只有一種。01 人到中年,最高級的活法是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步入中年後,不是感情出現了問題,就是生活出現了問題。面對這樣一地雞毛的生活,他們很無奈卻又改變不了什麼,於是他們一個人靜靜地痛苦,一個人難過。不知道如何去發洩,也不知道要怎麼辦。但其實,人到了中年,最高級的活法就是靜,也就是不管遇見什麼,都用靜來面對。
  • 人到中年,真正成熟的人,很少會向別人傾訴這些「心事」
    成熟不僅是一種年齡,還是一種心理狀態。成熟的人不會整天想著滿腔心事與誰訴說,因為他們知道有些東西只能自己慢慢消化。人到中年,真正成熟的人,很少會向別人傾訴這些「心事」:痛苦的回憶人到中年,曾經多少經歷了一些坎坷和波折,難免有些痛苦的回憶。這些回憶就像一根根針隱藏在自己體內,被人拔出來就會鑽心地疼,但是如果不說,又心癢難受。所以,很多人總是徘徊在說與不說之間。
  • 人到中年,「認慫」,不認命
    有人說,人生猶如四季,年齡的變化和溫度的改變一樣,涇渭分明,由不得你不認命。有人說,人活著就是認慫的過程,從前你看不慣的,到了中年就要學會忍耐。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人到了中年,更應懂得,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到:「生命若減到極簡,一隻蝴蝶就能找到無限的花園,一棵樹裡就有美麗的江山,一朵雲裡就是無限的天空。」人活著,有時覺察不到開心,是因為想的太多,顧慮太多。
  • 人到中年,過低配生活!(句句有理)
    王陽明曾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人到中年,想要後半生過得輕鬆,就要學會捨棄一些無用的東西,才能輕裝上陣。 人這一生,如果欲望太多,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被吞噬。唯有學會減少欲望,對人生做減法,才能珍惜擁有的東西,活在當下,過樂觀的生活。 人到中年,不要總是把「人脈」掛在嘴邊,過於炫耀自己,反而是一種災難。
  • 人到中年,這三件事比面子重要
    作者:洞見muye知乎有人問:什麼時候,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中年人了?高贊回答是: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放下面子,去做那些年輕時覺得很丟臉的事。哲學家桑塔耶納說:「我們的尊嚴不在於我們做什麼,而在於我們懂得什麼。」人到中年,這三件事比面子重要的多。
  • 人到中年,沉得住氣,付得起責任!(寫得真好)
    文/飛魚人到中年,經歷了許多,也就懂得了許多。靜看雲捲雲舒,沉得住氣,任何事往往過眼而已。但面對現實,恰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擔當對於中年更為重要。人到中年,不但是一個需要負責任的人,也應該是一個能夠負責任的人。多些擔當,任重道遠。
  • 人到中年最高境界:靜心感受眼前的幸福
    回眸看看,已經走過半生的時光,餘下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也該真正的靜下心來,淡看世事滄桑,樂享餘生時光。人到中年,該舍的還是舍下吧,想得太多,是負累,抓不住的「沙」不如就讓它溜走吧,畢竟,有些人,有些情,有些事,有些物,不是我們想留就能留得住。有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其實,想透了,便不會再糾結。
  • 人到中年,最高級的活法,無非六個字
    01中年之後才明白,人生越向前走往往越能懂得「大道至簡」的意義。年輕時,聽身邊的人講述了很多道理,但是因為經歷尚淺,所以還參不透其中的道理。到了中年的年紀才明白,這許許多多的道理,不過匯聚成了短短六個字「既來之,則安之」。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平凡簡單,安於平凡,真不簡單」。
  • 人到中年,心理成熟的男人,不會在朋友圈這樣炫耀自己
    也就能反應一個人是成熟還是幼稚,這是兩種不同的表現。成熟的男人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成熟,是在生活中不斷的積累,面對更多的事情,不斷鍛鍊著心理承受能力。當到了一定的程度,這可能會發現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這種也可能是好的,往往很多中年成熟的男人是不會在朋友圈裡邊發這些東西的。
  • 人到中年,朋友圈發什麼圖片顯得層次高?這3種圖片你要掌握
    人到中年,朋友圈發什麼圖片顯得層次高?這3種圖片你要掌握人到了中年,就會越來越開始重視人脈、重視人際關係。因為到了他們這個層次,人脈就越來越重要,人脈甚至成為很多中年人最重視的東西。因為這樣的人脈,屬於他們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人到中年,有一個好的人脈,那麼他們就能多很多機會。要知道,機會是這個社會裡最缺乏的東西。因此很多人都會竭力地去維持自己的人脈關係,想要通過參加各種飯局、酒局來維繫自己的人脈,並且認識更多的朋友。
  • 《白巖松的人生哲學》:人到中年,最該擁有的狀態
    有人說,人到中年,十有九悲,悲悲喜喜是每個成年人的現狀,作為下半生開端的中年,又豈能停滯不前,甘於落後。人生下半場,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好自己的規劃,才能開啟不一樣的精彩。《白巖松的人生哲學》告訴我們,人到中年,仍然銳氣不減,壯心不已,才是中年人最好的活法。1、人到中年,要有重新出發的心態白巖松希望自己70歲的時候,會教出兩百多個學生,他們完全可以忘記我,但卻是中國新聞界最優秀的人才。
  • 每月有那麼幾天不晨勃 是一個男人成熟的標誌!
    是每個月有那麼幾天「不方便」。那一個男人成熟的標誌是什麼?我們前幾天推出一篇文章,外科醫生的力不從心,從沒有晨勃開始,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很多外科醫生都表示被戳中了「痛點」,更有很多年輕的同行直呼,現在都沒有了晨勃,往後該怎麼辦?其實,我很能體會大家的顧慮,作為一名人到中年的外科醫生,我跟大家一樣有共同的煩惱。(是誰搞大了外科醫生的肚子?)
  • 人到中年,才會懂得的感悟
    剛剛過去的青春年少讓人豔羨,但剛剛到來的成熟更顯得韻味深長,中年女人,褪去了青澀,卻增添了成熟,溫婉,自然與看透世事的大智慧,中年男人,逐漸少了青春時期的魯莽草率,更增胸懷,大度,以及穩重成熟的氣度。人到中年,已是為人父母,看著這些甜蜜的負擔,多了幾分責任,也多了幾分現實,更添幾分無奈,以及三分盡人事聽天命的灑脫。無論是迷茫,還是感慨,未來的路還有很遠,腳下的步子一步一步,儘管沉重,也要一直咬咬牙,走下去。人到中年,早已習慣了身邊的現實,或許生活中不想要的來了,渴望著的卻依然不見,已經無從計較。
  • 陳道明:人到中年,最高級的活法,是「簡法」
    人到中年,學會「簡法」,生活方能意味無窮。01 為「物」所累,心有掛礙暢銷書《斷舍離》中記錄:斷絕想要進入家的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年輕時,喜歡交各種各樣的朋友,中年後,看盡了人情冷暖,看淡了浮華春夢,才明白,人這一生,不需要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裡,有三兩知己,便足以慰風塵。曾經聽過一位長輩說起他的故事。長輩年輕時喜歡跟朋友打麻將,每次誰贏了,就請客上飯館喝老酒。這位長輩的耳根子比較軟,誰一忽悠,他喝酒就像喝白開水,一口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