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大地》:譜寫時代讚歌!奇蹟,它在於永遠不放棄希望

2020-12-19 田金雙

文:田金雙

時下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希望的大地》是一部兼具寫實主義和浪漫風格的史詩大戲。該劇用「小人物,大情懷」的表現方式展示改革開放三十四年偉大的歷史變革,可謂情到細處,叩人心弦。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詩人艾青在《我愛這土地》如是說。看這部《希望的大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外兩部具有鄉土氣息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和《老農民》。只不過,與前兩部作品中的詩意、浪漫、質樸和感傷相比,這部劇中更多銳意進取、熱愛生活的調調。

細數劇中人物眾生相,既有一路摸爬滾打敢為天下先的先鋒企業家馬塵,也有類似焦裕祿一樣兢兢業業的創新型幹部董望春;既有在鄉村改革浪漫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農民田慶豐,也有敢說真言老一輩的學術專家吳文淵……正是這群「小人物」,各自在「大時代」中譜寫時代讚歌,推動歷史發展進程。

平心而論,細數螢屏,紀實題材現實主義力作並不多。在這點上反映改革題材的《希望的大地》播出委實難能可貴。楊錚飾演的馬塵詩意浪漫,更多務實進取精神。老戲骨李雪健演出了學術專家吳文淵寧折不彎的風骨。要知道,李雪健老師由於身體原因,聲音略顯沙啞,但在該劇中,李雪健老師帶著著助聽器,憑著出色的演技將一個耳聾老教授演得淋漓盡致。換言之,李雪健就是這部戲的定海神針,正因這他這部劇更顯得四平八穩。

與其他作品相比,《希望的大地》劇中角色塑造得很真實,人物心理描寫和內心戲表現得也非常到位。該劇開篇時,下鄉知青馬塵得知自己考上了大學,可以躍出農門,高興地給大家發糖要與柳瑩結婚。孰料當晚就得知自己因外公的背景無法入學。聽到教委工作人員要收回入學通知書的決定,他大驚失色,失望、絕望乃至發了瘋,甚至不顧一切地扒車南下,最終進了看守所。而之於戀人柳瑩,則冷靜地將通知書遞經工作人員,努力息止男友的情緒。相比馬塵的果敢、敢闖敢拼,柳瑩則是一個冷靜、穩重且認命的人。所以,歷經憂傷事件之後,她最終選擇了和吳蔚然結婚,和馬塵、蔚然等人共度難關。

該劇中,有一個橋段處理得非常詩性、浪漫堪稱經典之筆:馬塵和吳欣然靜靜地走在大街上,漫天雪花飛舞。吳欣然問男友:「你的花呢?」馬塵輕輕地抬起頭,揮舞著自己的雙臂,大聲地說「我就送你這漫天的雪花吧!」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這一切,世界如此美好,安靜、靜謐而和諧。浪漫的愛情是什麼呢?就是——沒有太多的衝動,更多足夠的感動。

縱觀全劇,無論是李雪健版吳文淵,林永健版田家旺,抑或巫剛版牛書記,均刻畫得真實到位,不失非常看點。

作為反映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大事件情系三十四年發展與創新的「改革劇」,《希望的大地》中可謂佳句頻現,每一句都很有時代質感。譬如,吳文淵教授鄉下考察伸手和農村幹部握手,老農民不好意思地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吳教授說了一句:「手上有繭,腳底有泡,身上有泥,這才是『三有』幹部嘛!」而後隨後的劇情裡,入學後的「旁聽生」馬塵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土地改革時,擲地有句地說了一句:「讓農民在士地裡刨出希望的突破口」。此句看似簡短,實則一句中的,道出本質。

斯如馬塵所言「這就是中國大變革的突破口」,中國的春天來了,春天的步伐誰也攔不了!所以,學生畢業時,馬塵這樣說了一句:「乘歷史大勢,走人間正道」,這句話,亦是馬塵奮鬥生涯中一直謹遵的座佑銘。

好的政策是讓農民從土裡刨出希望!斯如《希望的大地》中農民領頭羊田慶豐那句話糙理不糙的經典臺詞:「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好的政策是讓農民從土裡刨出希望。奇蹟,它在於永遠不放棄希望。此言不繆,巧妙點題。

相關焦點

  • 《希望的大地》唱響時代讚歌
    印小天(左)、菅紉姿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出品方供圖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希望的大地》,通過「小切口、小人物,大時代、大情懷」的藝術方式,從普通百姓的命運波折,折射出偉大的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以希望為媒,以奮鬥為介
  • 《希望的大地》:時代頌裡的奮鬥詩
    原標題:《希望的大地》:時代頌裡的奮鬥詩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制的時代燃情巨製《希望的大地》正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以改革開放為背景,講述了從1978年到2012年的34年間,工、農、商、學、兵等各個領域的年輕人如何用青春譜寫奮鬥詩篇的故事。
  • 《希望的大地》講述平凡中放飛夢想的平民英雄
    41年櫛風沐雨,41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以來,中華兒女憑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的改革決心,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讓新中國實現了風雲激蕩、翻天覆地的發展奇蹟。
  • 《希望的大地》今晚大結局!希望的力量將繼續傳遞……
    「平實中飽含悲憫與厚重,溫情中展現希望與奮鬥。」《希望的大地》將於今晚在CCTV-1正式收官! 「在《希望的大地》裡, 我看到了奮鬥與傳承」 「在《希望的大地》裡, 我看到了時代波瀾與寵辱不驚」……
  • 《希望的大地》找準了時代的脈,也唱出了時代的歌
    源於真實故事,直面時代的苦難和希望《希望的大地》受觀眾認可,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內容主要來源於真實生活。真實,正是《希望的大地》在創作中所遵循的一個重要準則。《希望的大地》寫苦難,但不過分渲染苦難,寫希望,但不過分誇大希望。全劇以一種藝術的辯證法,深刻揭示了苦難和希望的辯證關係。正如《希望的大地》研評會上有關專家說得那樣:「要寫希望,就要寫苦難。沒有這些苦難,希望是蒼白的,是沒有力量的。正因為有了苦難,希望才顯得溫暖、感人。」
  • 《希望的大地》今晚溫情收官 奮鬥史詩傳遞希望的力量
    劇中,一個個小人物形象、一件件奮鬥往事、一幅幅發展圖景、一首首時代讚歌得以完整呈現,且做到了溫情講述與史詩表達的完美融合,極具戲劇張力與藝術質感,為以後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創新表達作出了表率。奮鬥群像致敬光榮歲月 百姓讚歌獲各圈層點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 CCTV-1《希望的大地》今晚開播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吳子牛執導,王成剛編劇,楊錚、印小天、姜妍、菅紉姿領銜主演,李雪健特別主演的電視劇《希望的大地》將於今晚重磅登陸CCTV-1九點檔。電視劇《希望的大地》講述了以馬、吳、柳、田四個家庭為代表,涵蓋工、農、商、學、兵等各領域的多位主人公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奮力前行的故事,帶您重溫新中國風雲激蕩、天翻地覆的發展奇蹟,致敬大時代下的奮鬥者。希望之光點燃遼闊大地!
  • 《希望的大地》將播 還原時代影像致敬光榮歲月
    電視劇《希望的大地》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它通過塑造歷史轉折中的中國百姓的縮影,折射偉大的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喚起國人的集體記憶,以達「探求昔日來路、珍惜當下道路、走向光明前路」的意義。該劇作為「改革開放」這一集體記憶的影像載體,站在歷史的高度,將普通人的命運轉折放在時代大背景下,展示出歷史的厚重與豐富,以及人物命運的真實與多彩。
  • 堅定希望謀幸福《希望的大地》傳遞時代正能量
    目前,時代燃情巨製《希望的大地》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已經播出過半,劇中,馬塵(楊錚飾)、吳蔚然(印小天 飾)、吳欣然(姜妍 飾)、柳瑩(菅紉姿 飾)、田慶豐(林江國 飾)、董望春(宗峰巖 飾)、柳誠(徐佳 飾)等一群堅韌勇銳、熱愛生活的「小人物」,在改革開放這一歷史轉折時期,奮勇拼搏、
  • 英雄的讚歌,生命的樂章
    草長鶯飛的季節春光明媚的時光我的思緒展翅飛翔讓心靈找到了方向唱一首英雄的讚歌譜寫一曲生命的樂章擦去了母親滿眼的淚花讓母親露出了內心的喜悅這生命的樂章,慷慨激昂中國武漢,武漢中國猶如磐石般挺起脊梁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問蒼茫大地為何歡暢
  •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施光南:被譽為「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
    昔日又昔年,一曲「希望」歌不脛而走,那就是由曉光作詞、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2018年,浙江歌舞劇院將這首歌曲的歌名作為劇名,製作了一部反映「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藝術人生的歌劇,並於當年11月初在杭州首演。觀劇專家中最特殊的一位,是詞作家、劇作家,施光南的老搭檔韓偉,我多年未見的「韓叔」。這部歌劇中,有他與施光南的一段故事。
  • 貴州黃平:高唱時代讚歌,書寫紙房奇蹟
    高唱時代讚歌 書寫紙房奇蹟特約記者 楊林紙房鄉位於黃平縣西北邊陲,距縣城67公裡,是黃平縣最偏遠的鄉鎮。又處於遵義市(餘慶縣)、黔南州(甕安縣)、黔東南州(黃平縣)三地州交界處。轄區內千峰林立,山高路陡,地貧多雨,自然條件不佳,交通極度落後。千百年來,紙房鄉被無情的貼上了「窮鄉僻壤」的標籤,很長時間都抬不起頭來,是典型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祖國的富強,隨著黨中央的深切關懷。終於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在奮鬥的道路上,我們灑汗水,動腦筋,開新路。在人才的培養上,我們繼絕學,去陳規,求創新。
  • 《希望的大地》央視熱播 再現改革開放風貌
    目前,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時代燃情巨製《希望的大地》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古老的中國大地重燃希望之光的背景開篇,展現了改革開放1978年至2012年這34年間中國人民在黨和國家政策引導下,通過解放思想、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富起來」的過程。
  • 「新星」重拾希望《希望的大地》三大細節助力好口碑
    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時代燃情巨製《希望的大地》目前已經播出過半,該劇自播出起獲得了觀眾的眾多好評,口碑和收視表現良好,微博話題#電視劇《希望的大地》#閱讀量突破了2370萬,話題討論度穩步上升,百度指數也穩居前列,還得到了《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文藝報》等眾多媒體的評論點讚。
  • 《希望的大地》:致敬歷史轉折中的人們
    《希望的大地》:致敬歷史轉折中的人們 該劇將宏觀的社會圖景與微觀的個體命運相連,全方位地展現了堅韌勇銳、熱愛生活的「小人物」們憑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的改革決心,在城鄉、軍民、產業、科研、國防等多個維度上,實現舉世矚目改革成就的故事,力求讓觀眾在重溫改革開放光榮歲月的同時,追尋「希望之光」,為美好生活與幸福未來注入更加強勁的奮鬥動力,旨在重溫新中國風雲激蕩、天翻地覆的發展奇蹟,致敬大時代下的奮鬥者。
  • 奮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的中國方案,書寫了追趕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傳奇。新中國為什麼能創造彪炳史冊的「兩大奇蹟」?我們可以把其原因歸結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群雁高飛,離不開頭雁的引領。新中國之所以成功創造「兩大奇蹟」,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 《希望的大地》馬昊與杏芳我在二十樓想你,愛情燃起了他們的希望
    《希望的大地》中說:「愛情就像空氣,看似沒有,離開了不行」,這句話可謂說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了。從之所以需要愛情,是因為愛情有著催化人奮進的作用,它能使人精神抖擻,勵人心志,讓人幸福。《希望的大地》中,返城知青戴杏芳與馬昊二人的愛情,一路看著很是讓上糾結與心疼,情路坎坷,可他們二人憑著一顆熱切的心,不甘心不放棄,任何時候心裡都裝著愛情,有愛在心裡燃燒,即使再漫長的等待,情路再坎坷,彼此之間心裡有彼此,堅持不放棄,把愛裝在心裡,任現實在苟且,心中有愛,希望就在心裡紮根,任愛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終有可期之時。
  • 《希望的大地》開播 致敬歷史轉折中的人們
    時代燃情巨製《希望的大地》正是講述了以馬、吳、柳、田四個家庭為代表,涵蓋工、農、商、學、兵等各領域的多位主人公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奮力前行的故事,旨在重溫新中國風雲激蕩、天翻地覆的發展奇蹟,致敬大時代下的奮鬥者。
  • 《希望的大地》:衝破寒冬 擁抱希望
    央視一套熱播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希望的大地》,著眼於「希望」二字,以中國改革開放為歷史背景,以展現「歷史轉折中的中國人民」作為核心主題,以各行各業「小人物」不屈服於命運的生活態度折射大時代的變遷與社會進步。宏觀的社會圖景與微觀的個體命運總是彼此映襯、互相影響。
  • 右玉人又上電視了,央一大劇《希望的大地》收視奪冠
    以希望為媒,以奮鬥為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吳子牛執導,王成剛編劇,李雪健、楊錚、印小天、姜妍等主演的電視劇《希望的大地》正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該劇以平民英雄的群像,從普通百姓的命運波折,折射出偉大的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