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健康意識覺醒是有層次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食品和生活習慣,是最先容易被影響和塑造的。當健康消費的浪潮來臨時,食物也是第一波被改造和升級的產品。
今年的健康食品賽道非常熱鬧,減脂代餐、植物蛋白、無糖飲料都出現了不少創業者,我們在36氪食品飲料創新專題中報導過。
今年食品飲料賽道還出現了一個老牌競爭者--薄荷健康。
作為一家成立於2008年的老公司,薄荷健康一直以來專注「體重管理」,從2008年開發食物營養資料庫,到上線App,幫助用戶記錄和查詢食物熱量,從而控制體重。在健康管理這件事上,薄荷的思路一直是工具型的,測算代謝水平--錄入食譜--記錄卡路裡--控制體重。
但工具型的產品都會面臨商業化的問題,團隊嘗試過減重服務,2013年開始嘗試電商,意識到渠道和垂直社區流量的局限性後,開始做自營的產品。
創始人馬海華告訴36氪,經過去年長時期的調研和觀察後,薄荷非常看好健康消費食品的機會,今年初,薄荷順著體重管理、健康管理的思路,開始調整業務重心,all in「健康消費」這個領域。
為此,公司在業務上先做了一些減法,下架了健身課內容,把運動營養食品歸入健康食品領域。
公司的核心定位也從原來的減脂和健身需求,升級成為提供全面的營養管理,希望把人群從健身、減脂人群拓展到母嬰(備孕和產後)、男性保健、兒童零食。據團隊提供的數據,今年的銷售額20%來自減肥用戶,80%的銷售額來自大眾消費。
簡單來說,薄荷將從一家數據工具公司,轉型成一家產品導向的消費品公司。這就意味著,DAU、MAU的數據不再成為業務追求的核心,考核的重點轉向營收。
相對應地,馬海華稱,薄荷將圍繞「健康食品消費」,做全場景的產品研發,包括Easy Fun、Easy Ace、Easy S 等系列食品,比如雞肉腸、代餐粉、咖啡、奶茶、果凍、麥片、酸奶乾等,覆蓋早餐、代餐、零食、加餐等各種飲食場景。
食物資料庫:研發的基礎
實際上,薄荷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代餐產品--「超模25」系列產品,如今該系列包括代餐奶昔、豆乳、膳食纖維、益生菌飲品、代餐粥等多個SKU。
相比其他食品創業公司,薄荷的優勢很明顯:1. 有成立超過10年的網際網路食物資料庫--薄荷食物庫,收錄了7大類營養素、40餘種營養數據、50萬條食物數據,也是騰訊、華為在內的多家巨頭的數據服務商。
2. 薄荷本身有6000萬註冊用戶,日活近百萬,每天用戶錄入的健康數據和飲食習慣,都會成為薄荷產品研發的依據。 用戶的搜索結果也會成為研發的重要參考。另一方面,多年積累的海量用戶,產品不僅和體重管理的需求匹配,品牌較好的知名度也會讓獲客成本更低。
目前薄荷有大約100個SKU,其中不乏一些爆款產品,比如無澱粉低脂雞胸肉腸,低脂雞肉丸、0卡果凍、酸奶乾等,得到不少達人(比如Papi醬)的推薦。
據了解,產品今年初上線到現在,銷量增長了四倍還多,Easy系列今年剛剛上線月銷在600萬左右,今年9月的銷售額已經超過3000萬。
訂閱制會員服務
如前面所說,薄荷從工具型公司像產品型公司轉型,有點是在已有的用戶和品牌基礎上推廣難度更小,但對於消費品更需要的產品力和營銷效率,是薄荷必須考慮和解決的。
在內容方面,薄荷同時也在抖音、微博、微信等各大自媒體平臺分發原創健康內容,以健康類KOL和創意視頻的形式吸引了近千萬粉絲的關注,全網播放量達到16億。
除了營銷推廣,薄荷還在嘗試訂閱制會員服務--Easy會員。此項服務是近期推出,幫助會員在食物和營養等方面,獲得個性化諮詢服務,會員可以享受個性化健康食譜、智能飲食分析和建議、拍照識別食物熱量並給出飲食建議、包裝食品配料表拍照解讀、AI營養師等功能,以及會員專享的定製食品等。
全網購買過薄荷健康Easy系列食品滿足一定條件即可領域會員權益,獲單獨付費獲取,價格是30元/月。據團隊提供的數據,Easy會員9月份上線,目前已經有16萬活躍會員,直接開通的訂閱用戶超過10萬,續訂率在70%,目標年底達到22萬會員。
對於有飲食建議需求的用戶,薄荷主要瞄準的孕期前後的媽媽們,因此也通過品牌合作來完成用戶積累,今年已經和惠氏(惠氏有1400萬寶媽會員用戶)以及金賽藥業等企業達成合作。
薄荷健康團隊目前總共170人左右,公司位於上海,核心團隊為連續創業者。公司已完成B輪融資,現有股東包括SIG、DCM、高通創投、晨興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