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算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呢?先看看下面兩個情景。
情景一:盈盈是個別人眼中優秀的學生,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個醫生,每天工作繁忙,照顧女兒的責任主要落在媽媽身上。媽媽是個細心的人,每天盈盈放學回家,吃完飯,寫完作業,母女倆都會有雷打不動的一小時談話時間。
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盈盈告訴媽媽學校裡的各種事情,比如老師的脾氣個性、同學的趣事、學校的活動、學習上的喜悅和煩惱,還有自己心裡的各種情緒體驗等,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對盈盈的話總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盈盈一起感受與經歷。
若是盈盈有什麼問題想得到解決的辦法,媽媽也不會馬上說應該怎麼辦,而是與盈盈一起討論、商量,引導盈盈自己想出辦法。這每天寶貴的一小時,從盈盈上幼兒園到中學,從未間斷過,伴隨著她度過了寶貴的成長階段,也營造了和譜的親子關係。
情景二:婷婷特別願意與媽媽談話。因為媽媽每次讓婷婷靠近自己坐下,拉著婷婷的手,以關切的眼神,前傾的姿勢,微笑的表情,鼓勵她完整地說出事情的經過,而絕不隨意打斷她的話題。在婷婷傷心落淚時,媽媽便遞過手絹或紙巾,然後把婷婷輕輕抱著,撫摸她披散在後背的頭髮。這時,婷婷感到無比溫暖,所有的不快都隨之消失。
毫無疑問,盈盈和婷婷的媽媽都是非常優秀的傾聽者,她們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對孩子的話表現出了極大的傾聽興趣,能夠引導孩子向自己述說。
因此,傾聽時,父母要認真注視著孩子的眼睛,仔細聽孩子說話,同時關注孩子的表情,向孩子傳遞「我正在聽」的信息。必要時,撫摸、擁抱等身體接觸,更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深切的愛,從而使孩子更主動、更自信、更流利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父母只有表現出傾聽的興趣,孩子才會有興致說出心裡的話。那麼,當孩子開口說話時,父母應該怎樣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呢?
1、做好傾聽孩子說話的準備
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當孩子想要和父母溝通,並訴說一些事情時,父母應該將此事立刻提升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正在看喜愛的電視節目還是與別人聊天,也不管是在做家務還是工作。
當孩子要對父母訴說什麼時,父母應該停下手中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全神貫注聽孩子說話。這不僅是對孩子的尊重,也能為親子溝通構建良好的氣氛和環境。除此之外,父母不要製造溝通「壁壘」。如用手捂著嘴巴,兩手抱著胳膊,或翻看著手機。這些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障礙。
因此,父母最好在親子溝通中,用眼睛注視著孩子,微笑著靜靜聽孩子傾訴,同時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充足的溝通時間。
2、父母可以通過眼睛來表達傾聽的興趣
在孩子說自己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睜著眼睛非常好奇地、有興致地看著他們,並且很自然地傳遞你的興趣和愉悅。切忌東張西望,或者眼光游離不定地關注周圍的事物。
3、父母可以通過語言來表達傾聽的興趣
在傾聽孩子談話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用簡單的諸如「太好了」「真是這樣嗎」「我跟你想的一樣」「你的想法太好了,繼續說」「我簡直不敢相信」等話語來表示你的興趣。
除此之外,父母對孩子所談話題的興趣還可以用參與談話的方式傳達,而且參與孩子的話題更有利於引導孩子。其實,父母也不能全停留在單純地傾聽孩子訴說了一些事情的經過和想法上,還應幫助孩子解決事情中的問題。
當然,這時父母仍不要用自己的嘴巴給孩子提出指導意見,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進行分析和判斷,而父母依然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
4、父母可以用表情表達傾聽的興趣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當父母覺得不便用言語表達時,可以採用表情來反映自己的興趣。比如,保持微笑,並常常做出吃驚的樣子。孩子最愛吃驚,用大人的話是「大驚小怪」,他們希望看到大人對自己所說的事情表示出吃驚的表情。能把大人嚇住,說明自己很有本事。父母還可以通過聲調變化、身體姿態變化和面部肌肉運動這三種表情的整合活動來實現信息傳遞和達到成功的親子互動。
父母採用言語表情傳達興趣時,可以採用多種具體的方式。比如,重述孩子剛才訴說過的話。如:「你覺得小明作為你的好朋友在同學面前說你的壞話,你無法理解,是吧?」
父母可以揣測孩子訴說中的情緒與情感。如:「媽媽看得出來,你談到這些事情至今還很生氣。」
父母可以認同孩子的感受,如:「看來你對自己的成績很不滿意。你覺得自己完全理解了課文,但因為粗心大意丟了不少分,這讓你很自責。」
父母可以啟發孩子繼續說下去,如:「你就是因為這個事情生那麼大的氣啊?那麼,你當時衝他們發火的時候,他們有什麼反應啊?」
除此之外,言語表情還包括聲音的語調、語速、節奏等。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克服以下毛病:語調過高、聲音微弱、粗聲粗氣等。
另外,父母還可以用面部表情來傳達自己的興趣。
在通過言語表情、身段變化和面部肌肉運動3種形式來傳遞信息和實現成功的親子互動中,只有面部表情所攜帶的信息具有特異性,因此,父母的面部表情在親子溝通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
如果孩子談一些非常奇特的事情,父母應該不斷表現出驚奇的表情,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興趣;
如果孩子談一些傷心的事情時,父母也應該在內心體驗到孩子的傷感,並用面部表情表露出來;
如果孩子談一些非常愉快的事情,父母應該開心地傾聽孩子訴說,並用愉快的、眉開眼笑的表情傳達自己的情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