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的靜中參與格式塔,已達到了極美的境界

2020-12-11 小白學美術

黃賓虹對靜的認識方法,是人的認識心理式樣,如果用格式塔心理學來分析,或可使其原理清楚起來。格式塔心理學的實驗證明,每一種心理活動領域都趨向於一個最簡單、最平衡和最規則的組織狀態。視覺心理活動也不例外。在觀看的時候,人所具備的有關眼前對象的知識是如此緊密地與觀看楔合在一起,以致物體的內部形狀也經常能被視知覺把握到。

因此,視覺形象永遠不是對於感性材料的機械複製,而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豐富的想像性、創造性、敏銳性的美的形象。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那些賦予思想家和藝術家的行為以高貴性的東西只能是心靈。黃賓虹的靜,就是一種最簡單然而是最深刻的把握世界本質的認識心理式樣,並和他對世界本質的固有觀念密不可分。

「抱一以為天下式」,「達變」的基礎在於,「守常」,這些中國古代賢哲的觀念和認識,都是構成黃賓虹對世界本質認識的基因。所以在他眼裡:「山則一本萬殊,水則萬殊一本」,一切都轉化成最簡單的形狀。他的心靈在發揮作用,使各種心理機能始終作為一個整體活動著,把對世界萬物的認識上升到本質的高度,富於極大的創造性和想像性。,那麼,黃賓虹對靜這一方法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呢?又經過什麼質的飛躍?

考察其過程,是十分有意思的。據《虹廬畫談》記載,黃賓虹早年學畫,倪逸甫先生教他作畫前張紙於壁,默對三日,這個方法給他極深的印象。這種「默對」是對北宋文人山水畫家宋迪「敗壁張素法」的承繼,強調畫家要以完形的認識心理去把握所要表現的物象。做到「心存目想」,「默以神會」。黃賓虹開蒙時就受得此法,對他後來認識方法的發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他五十歲之前著重臨古的階段

就從古人那裡不斷地體會完形認識的方法,默對古人之心,默對古人筆下的畫境。為他師造化奠定了重要的認識基礎。等到黃賓虹從古人畫境中出來,就開始在名山大川中驗證傳統的認識方法。「一方面看盡各種山水的曲折變化,一方面則到了某處便發現某時代某家山水的根據」。但他發現,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氣,還得閉目沉思,非領略其精神不可」。

從認識方法上,黃賓虹以他的實踐證明了「未有知師造化而不知師古人者」,然而黃賓虹在晚年的認識過程中,因為生理的原因而使得他在方法上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對他的「大器晚成「發生了重大的影響。就此,香港評家何我有一段精彩的論述,當黃賓虹八十歲時,他開始患上了白內障的眼疾,因此視覺漸漸消失。當他八十九歲那一年,他的視力已差不多完全消失了。可是黃賓虹仍不斷地作畫。

可能是因為他眼睛失明的緣故,由八十九歲時開始,黃賓虹的畫風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在這一年中,他畫了不少和以前作風很不同的畫。當年雖然他眼睛看不清楚,可是他那以書法為基礎的用筆技術,已有八十年的經驗,故此他的畫可以說是不用眼看也可以順手成畫。那年的作品可以說是和以往傳統的國畫完全不同。每幅畫中充滿了內在的神韻,筆墨出神入化,無法中有法,亂中不亂,不齊之齊,不似之似,虛實白黑相對,妙不可言。

乍看黃賓虹八十九歲的畫是既凌亂更不悅目。可是這些畫的作用並不是用來取悅眼目,而是提升心靈。到了一九五三年當黃賓虹九十歲那年。可說是他的藝術生命中的一個大轉折點。當年六月,他曾接受了一次眼科手術,結果他所患的白內障醫治好了,黃老先生可以重見光明。黃賓虹本來就是一位極有創作的古典畫家,當他恢復視覺之後,看了前一年瞎眼時候他所畫的那些新作風的畫,一方面可能把自己嚇了一跳,另一方面,這些新的嘗試可能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新靈感。

自此以後,他的作風有極大的改變。他將八十九歲那年所創大膽的新作。混合了傳統的畫法,再加上寫生的精神,而作更進一步的發展。結果黃賓虹最後兩年的作品,可以說是已達到了極美的境界」,老子言:「不見故自明」。一貫注重認識方法的黃賓虹,竟由於生理的原因進入了老子所意會的境界,這比宋迪「敗壁張素法」創構的畫境要深刻得多、廣闊得多。

我認為如果以前還要閉目沉思、以求靜悟的話,那麼到他九十華誕之際,命運為他導演了一遍真正的默對,使他領會了靜這種認識方法的全部涵義,如果說這種生理原因使他不同一般畫家的話,那麼對黃賓虹來說,更幸運的是他生活在科學開始昌明的新時代,他能夠失明而後復明。

相關焦點

  • 範曾|論黃賓虹
    唯小冊純用粗線,不見物象(著重號為引者所加)似近於歐西立體、野獸二派,不知吾公意想中又在追求何等境界。鄙見中外藝術巨匠,畢生均在精益求精,不甘自限(範評:言外之意,實此兩批作品之粗陋,不曾做到精益求精)。先生亦不在例外(範評:此正面之勖勉,實以為先生已屬『例外』矣)。狂妄之見,不知高明以為然否?」
  • 她是黃賓虹女弟子,傅雷的表姐顧飛,從她的畫展看黃賓虹影響
    主持展覽開幕的上海文史館副館長沈飛德認為,顧飛先生是上海文史館館員,她的畫作重內美,重人格,重傳承,這對當下有著諸多意義。此次展覽展示了顧飛從年輕時一直到近百歲的書畫作品,早年筆墨清疏淡潤,擬倪瓚山水中,有多幅由錢名山題跋,極力讚美。晚年則筆墨蒼莽,得黃賓虹真傳。讓人驚訝的是,顧飛九十多歲所繪工筆人物《飛天》等畫作,筆墨設色均精細之極,這在畫家中大概是十分少見的。
  • 80歲才成名的畫家黃賓虹:大器晚成,終必遠至
    大多畫家要麼年少成名,要麼壯年著名,黃賓虹在80歲時才成名,被眾人所知,這個年齡成名的畫家鮮少見得。出名要趁早嗎?黃賓虹用他的人生經歷告訴大家:大器晚成,終必遠至。黃賓虹於1865年1月27日生於浙江金華,1955 年3月25日逝於杭州,享年92歲高齡。
  • 重讀黃賓虹|「黃賓虹與近現代文獻研究」研討會摘要(下)
    目前建設中的「上海歷史文化年譜」,串聯起各個已建專題資料庫:圖片上海、電影記憶、上海與世博、上海與辛亥革命,等等,全方位展現近現代海派文化全景。王中秀老師之年譜系列,與「上海歷史文化年譜」有異曲同工之處。歷經二十多年對報刊史料爬梳整理,他創建了一個超大中國近現代藝術資料庫,黃賓虹年譜、王一亭年譜、曾熙年譜、劉海粟年譜(在編),是這棵大樹上結出的碩果。
  • 渾厚古樸,碑帖並重——聊一聊黃賓虹所追求的書法筆墨觀
    黃賓虹之所以書法渾厚古樸,主要是他融入了大築金文書法的筆法,從而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神採為上黃賓虹的書法藝術力求筆墨神採為上、氣韻生動、飄逸溝灑,是黃賓虹追求的書法筆墨觀。筆者認為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所追求的目的不僅僅是形似,還要達到神似,做到形神兼備,才達到最高的書境。
  • 美術研究|論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
    概言之,黃賓虹追求的渾厚華滋,是以渾厚的筆墨層次、筆墨效果表達他對山水自然的豐富的視覺印象與內心感受,並達到蘊含力量而不粗疏、高雅文氣而不纖柔的境地。或者說,渾厚華滋不只為了表達豐富的內心感受,且是為顯示藝術家所直覺到的人與自然的生命力。
  •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
    產生背景格式塔心理學產生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德國自1871年實現全國統一後,資本主義工業經過二、三十年的迅速發展,到20世紀初迎頭趕上並超過了老牌的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一躍成為歐洲最強硬的政治帝國。德國以最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積極參與瓜分世界的罪惡活動。
  • 觀點︱黃賓虹:繪畫藝術給當代的啟示
    黃賓虹的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其存在的影響及意義與時間俱增。輕鬆與厚重隨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當今社會已進入了高速發展的信息化 時代,文化藝術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也在發生著變化。確切來說,給人予美的愉悅享受是藝術的功能之一,「輕鬆」的確是「雅俗」共識的對藝術品要求之一,也是高節奏的社會生活中藝術品求生存的理由之一。在今天,人們欣賞黃賓虹的繪畫,也能感受到其輕鬆寫意的一 面。眾所周知,黃賓虹的藝術給人予渾厚華滋、遒勁蒼健、枯澀老辣的博大之感。但觀黃賓虹繪畫仍不乏逸筆草草,信筆寫來,逸趣天成的作品。
  • 神奇的「格式塔」理論~《視覺思維》讀書筆記二
    二、「格式塔」兩大特徵。(一)整體性格式塔是一個整體,是一個「新」體,不是組成要素之和。比如正方形、蛋糕。(又像文章、段落等) 不但部分不能決定整體,「整體」的性質反過來卻對「部分」的性質有著極重要的影響。
  • 北京銀座5周年春拍黃賓虹《湖舍清讀圖》
    黃賓虹黃賓虹,曾任教於國立藝專,《湖舍清讀圖》,數次權威出版,贈予同僚張鑑蓀。全圖筆墨高超,久久回味。鈐印:黃賓虹印出版:1、《畫院》P106,中國國家畫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2、《浙江四大家——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作品三集》P20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0月。3、《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書畫選》P234,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 用筆、用墨和用色——黃賓虹二十世紀畫壇墨神
    黃賓虹的畫,用墨濃重,書法家張宗祥評論道「古人用墨至精的無過董玄宰(其昌),賓老恰恰與之對立,用至粗之墨。董氏作畫,硯必宿墨洗淨,墨必佳品新磨,水必清泉初汲,研成之後,用筆尖吸取硯池中心表面之墨,調勻著紙故流傳數百年之久,他的作品墨色,依然光華煥發,沒有晦滯之色。賓老平時硯中宿墨累累然,盂中水色渾渾然,用時禿筆橐橐然,水舔墨,皆極隨便,可以說這種用墨方法,前所未見。
  • 廣告設計中的格式塔心理!
    文/韓斌 格式塔源於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是指形狀、形式或一種用視覺分離出來的整體,包括兩種含義:①事物具有獨有的形狀或者形式;②指一個實體部分對知覺所表現出的整體特徵,就是完形。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在視知覺過程中,會自然地有一種自我完善事物的結構整體或完形的行為,當外界的一個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內心會有一個格式塔與之相對應,如果內心的格式塔與這個事物不相符時,格式塔就出現「缺失」,這時我們的內心就表現出彌補缺失的活動傾向,活動的結果讓我們內心的格式塔本身達到完善化,形成良好的
  • 格式塔學習理論—頓悟
    格式塔心理學派最早產生於德國,之後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格式塔心理學派否認了建構主義的元素主義和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主張應該研究人的經驗及行為,強調經驗與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並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格式塔學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應用到發展心理學,並且研究了頓悟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完整的過程,是學習者對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後得到的。
  • 傅雷與黃賓虹的《觀畫答客問》
    此年,他們一個35歲,一個80歲,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平,此後雖有會面,寥寥數次,匆匆數日而已,直至黃賓虹去世,他們的交誼都體現在他們論學書裡。已發表的傅雷給黃賓虹的信有一百多通,而黃賓虹給傅雷的信僅21通,至少兩倍於此的信,受「文革」的洗劫不知下落。   這是現代人心中一個永遠的痛。
  • 什麼是格式塔的頓悟論
    把學習看作是一個有認知因素在其中起作用的過程,最早形成理論的是格式塔的頓悟論,以及後來在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論等等。格式塔的頓悟論格式塔(Gestait)是德語中「完形」的譯音,其理論也稱為完形心理學,1912年誕生於德國。
  • 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黃賓虹曾在自忠路「揮毫潑墨」
    中國近現代國畫家、山水畫一代宗師黃賓虹,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1907年,42歲的黃賓虹來到上海工作,直到1937年才離滬赴京任教。黃賓虹在上海的舊居位於自忠路420號。
  • 黃賓虹:大器晚成的山水畫大師
    北齊指的就是以畫蝦聞名世界的一代大師齊白石,南黃指的就是著名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黃賓虹。   黃賓虹(1865年-1955年),原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1886年,應縣試,補廩貢生。在揚州從陳崇光學畫花卉,在安慶從鄭珊學山水,後去蕪湖安徽公學任教,翌年在歙縣新安中學堂教書。1907年後居上海三十年。
  • 引人注目的「格式塔」設計技法!
    在設計創作中,如何通過不完全的形、模糊的形、重複的形和形與形的組合等等,造成更大的形式意味或刺激力,這就需要充分運用格式塔原理,使得設計畫面的張力最大化。格式塔心理學依據人們的視知覺和視覺思維,提出了一系列圖形的視覺原理,運用這些原理進行視覺設計,可以豐富我們的視覺語言,形成畫面的審美張力。
  • 浙江美術館年度巨獻,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下周開啟
    齊白石(1864-1957)黃賓虹(1865-1955)展覽將展出齊白石、黃賓虹晚年花鳥畫作品及畫稿170件左右,配以藝術年表,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語錄,各家談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的文字,老照片等文獻資料。展覽分為「神逸並美」「不似之似」「畫之真訣」三個版塊。
  • 格式塔心理學的思想淵源與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在德國誕生,後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與馮特的心理學和構造主義相對立。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譯音,其含義是整體、形式和結構等等(其英文詞是configuration)。格式塔心理學反對心理學中的元素主義,認為心理元素的分析並不能使我們了解整體的心理現象,所以它主張以整體的觀點來描述意識與行為。